关节炎、血管炎还是肺炎?这病死亡率高,诊断千万别拖延!公众号新闻2023-08-29 12:08又是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病例来了撰文丨NaCl病例简介60+岁女性,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下肢丘疹性紫癜皮疹[1]。除皮疹外,无其他血管炎表现。,每周使用20mg甲氨蝶呤一次和每天200mg羟氯喹用于治疗。皮肤活检显示白细胞性血管炎伴孤立的C3沉积,免疫荧光中无IgG或IgM。图1 A:患者的丘疹性紫癜皮疹 B:皮肤活检结果炎症标志物升高:红细胞沉降率为33mm/h(正常值<20mm/h),C反应蛋白(CRP)为45mg/L(正常值<5mg/L),高滴度类风湿因子(RF)为447 IU/ml(正常值<20IU/ml),低C4,<0.07g/L(正常值为0.13-0.41g/L)。此外,抗核抗体、抗蛋白酶3和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HIV和肝炎筛查均为阴性。医生给予了类风湿性血管炎(皮肤表现单独出现的情况)的治疗。2个月后皮疹消退,患者使用的泼尼松龙开始减量。皮疹消退了,突然的发热和肺部病变又是为何?皮疹消退了,激素也减少了,就在患者认为已经“药到病除”的时候,新的症状又出现了。当泼尼松龙减少到10mg每天时,她开始出现了发热和嗜睡的症状,持续了整整一周,最高达到了39℃。但仔细回顾起病来的种种,并没有明显的感染源出现啊。医生遂给患者做了个痰培养,发现了一种肺炎克雷伯菌,但其他如结核和感染血清的干扰素γ释放试验均为阴性。患者又开始接受多种广谱抗生素治疗,然而病情并没有好转。甚至其临床症状更加恶化了:持续性的发热、炎症标志物升高、CRP高达197mg/L。但在服用抗生素1周后,胸部、腹部和骨盆的CT扫描正常。可这并没有“揪出”患者发热的“真凶”。再过1周后进行的第二次CT扫描显示新的左下叶空泡病变(图2)。图2:患者CT结果轴位图显示左下叶新的胸膜下混浊,中央透亮,与周围外皮增厚的3.6cm×3.1cm空化相一致。又1周后,进行的第三次间隔CT扫描显示双侧上部区域有新的毛玻璃浸润(图3和图4)。图3:胸部CT视图(A,轴向;B,冠状)显示厚壁空洞病灶尺寸减小,尺寸为2.8cm×1.6cm,两侧有小胸腔积液。图4:胸部CT视图(A,轴向;B,冠状)显示新的双侧前上叶毛玻璃浸润。此时,她右上肢出现新的紫癜性皮疹,再次抽血检查显示RF滴度上升至1208 IU/ml,并出现明显的低补体血症,C4<0.07g/L,C3<0.43g/L(正常,0.74–1.57g/L)。血清冷球蛋白检测为IgMκ和多克隆IgGκ副蛋白。到这时主治医生将患者整体表现一梳理(小伙伴们动动脑试试~),发现有个风湿病不仅符合患者肺部、皮肤、发热的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也同样符合,终于能有明确方向了,立马对患者实施治疗。患者开始口服泼尼松龙1mg/kg,在10天内,她的临床状况显著改善,RF滴度和CRP分别降至811IU/ml和28mg/L。小伙伴们,对于诊断你有答案了吗?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哦~再实施治疗后,患者胸部重复CT显示空洞病变和毛玻璃样阴影完全消失(图5)。最终诊断为肺部受累的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她在明确诊断的当周和第2周接受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1g,临床反应良好,同时接受甲氨蝶呤25mg/周,随访4个月时无肺部症状复发。图5:胸部CT视图显示,先前看到的左下叶空化(A,轴向;B,冠状)和毛玻璃渗入上部区域(C,轴向;D,冠状)的分辨率。责任编辑:芋子*"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能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