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无法表态又无法回避的场合怎么办?
进入机关或政府部门工作后,有时会处于决策中心的边沿,由于工作的关系,常常参与决策咨询,又由于地位的关系,没有更多的发言权,更没有决定权,因此,经常会遇到既不便表态又不能回避的尴尬场合。比如,几位职务相当的领导当着你的面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激烈争论。碰到这类场合,要区别不同情况,冷静而机敏地加以处置。
如果领导争论的问题不在你工作的范围,或关系不大时,你最好是缄口不语。西方有句名言,叫“沉默是金”。这个时候不说话,可以说是最明智的做法。
如果领导争论的问题在你的工作范围之内,但你对此又没有透彻的了解,那么,你就要迅速查明有关的背景材料,迅速考虑基本意见,以备领导询问。此时,基本的原则是,领导不问你就别“吭气”,领导问什么,你就答什么,简明扼要,以答情况为主,不要带上意见和看法,更不要带上感情色彩。
当领导要求你发言时,你最好全面客观而扼要地把有关情况介绍清楚,然后把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提出来,供领导参考择定。
在情况紧急需要迅速决断而领导意见又不一致时,你应当迅速寻求一种使持不同意见的领导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考虑折中方案时,要充分尊重主要领导的基本意见,但有时主要领导的意见不正确或难于施行,而领导又固地坚持时,应考虑一个变通方案,使领导既能接受下来,又可以待情况变化后作出调整。
有类似的故事,在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率总部机关转战陕北育一天,风雨大作,敌人重兵尾随而来,相距很近,情况十分危急。当时任弼时同志为了主席和中央机关的安全,力主东进,过黄河,但毛泽东为了牵制敌人,鼓舞全军斗志,坚持不过黄河,而且要求立即迎着敌人追来的方向西进。两人都很固执,情绪也非常激动。这时,周恩来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他建议:先向北,然后再向西。毛泽东和任弻时都接受了这个意见。周恩来是一位杰出的“大参谋”,一生中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场合,每次都处理得十分机敏、十分圆满。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善于在不同的意见中寻找各方都能接受的共同点,然后在新的基础上寻求新变化、新途径。
总之,在遇到这种不便表态又走不开的场合时,基本的处置原则是,静观察,不动声色,沉默少语,多思求变,模糊表态处理,离开后守口如瓶。
点亮“在看”共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