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开始涨了...
来源:子木聊房,作者子木
自从北上广深落地“认房不认贷”,全国楼市预期得到了实质性扭转。
不单是一线城市,就连三四线城市的朋友都在议论,房价会不会又要大涨。
毕竟过去“一线点火,满盘皆爆”的路径,已经重复了好几轮。
至于怎么涨,能不能涨,我放到后面来讲。
“广-深-上-北”,认房不认贷,总共用了56小时,大大超过市场预期,从落地速度来看,这轮刺激铁定又是野蛮的、无序的,存在一刀流的常规套路。
理论上讲,应该是想赶一波“金九银十”,政策利好叠加传统旺季,起到三两拨千金的效用,有助于年底经济大盘的恢复。
现在看来,效果的确不错。
根据报道,政策落地后,北上广深带看量、成交量直线拉升。
北京楼市首个周末新房销售近90亿,一天成交量赶上8月一半,北京链家三天成交了上个月的1/3。上海很多楼盘,一天卖了一个月的量。
售楼处里塞满了人,开发商顺势收回之前的折扣优惠,甚至连夜涨价。
这种做法让“买涨不买跌”的购房者,失去判断依据,很多都在紧张的氛围中,被逼定上车。
外卖骑手、快递员、滴滴司机,闻讯纷纷脱去马甲,百米冲刺扎进中介门店,致电维护已久的存量客户。
一夜之间,仿佛又回到了2015年前夕。
北上的起势,让唱空楼市的人,非常郁闷,他们到现在为止也不明白,为什么人口经济数据都下滑,楼市还能起来?
边抵抗、边怀疑人生……
其实根本上,还是没搞懂房地产的底层逻辑。
01
很多人问我,一线城市如果放开,楼市会起来吗?
答案是肯定的。
2017-2022年,四大一线城市,5年社保、认房认贷,购买限制极其残暴……
纵使如此,也跑出了大涨小跌的行情,拿北京来说,2017年房价最高峰是7万多每平米。
后来出台“认房认贷”等政策,楼市腰斩30%,但后来在极端压制的情况下,又开始反向上行,房价一路涨回到7万多每平米,证明什么?
穿越周期的稳健购买力。
全国主要资金、高净值群体、核心稀缺资源,都在一线城市,并对全国有钱人持续高强度虹吸,只要放开,人们为了占位资源,依旧会加持一线城市资产。
在绝对的购买力+绝对资源面前,任何利空都可以被吞噬,这个逻辑过去成立,在房地产后半段依旧成立。
当然四大一线城市,也有主次之分。
从放开认房认贷后可以看出,北上比广深活跃很多,这源于三个原因:
1、资金总量
2、居民杠杆率
3、old/new money
这三个因素组成一个模型,适用于全国所有城市。(下面着重解析,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跳到下一部分。)
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意思就是人民币与外币的存款总数。
反映的是一个城市对资金的吸附能力。
我们知道,资金是经济运行的动力,也是结果。一个城市能汇聚多少资金,显示出这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
按照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来讲,2023年上半年,北京近24万亿,上海近20万亿,深圳13万亿,广州8.5万亿。
同为一线,但真正的有钱人,多数藏在北上。
而且对比着看,经济下行,但大多数城市存款是增加的,北上总存款增加就达到了3.7万亿。
北京最为夸张,一年存了一个石家庄的总量。等到利好来袭,这些资金足可以入局盘活市场。
居民杠杆率,比较重要,衡量的是购买力的透支程度。杠杆加得越高,负债压力越大,自然购买力就会减弱。
这个跟政策有关,之前北上非普线定的太高了,人们撬杠杆买房,拿到的钱不多,想加都加不上。
而广深,之前贷款限制门槛极低,非普形同虚设,人们想贷就贷,在房地产比较火爆那几年,提前透支了信贷空间,楼市下行,一个俯冲,20-30%,首付没了,伤了心神。
最后一个是old money 和 new money。
所谓old money多,就是城市积累厚实,有钱的土著较多。北京是“权”贵中心,上海是“金”贵中心。
拿上海来讲,土著有钱,且都吃过房地产红利,大部分家庭都是千万资产。
疫情之后去上海奋斗,并想留在上海的外地年轻人,家底也比较殷实。而且上海还是留学生回国的第一站,但凡这几年出国镀金的,家庭条件也不差。
土著的实力和外地流入的“富二代”,形成了强大的支撑力,这是北上行情领涨的另一个逻辑。
而new money,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新产业,比如互联网、电商、新兴科技产业为主诞生的城市新贵。
另一层含义,就是那些没有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也没在富裕的文化中长大,但通过知识、努力,自主赚取到财富的人。
深圳和杭州就是典型的新贵中心,但这几年局势动荡,赛道内卷,经济下行,高收入的信念纷纷击垮,new money 遭遇严重打击。
Old money 和 new money 各有利弊,前者底子厚,赚钱通道稳定,投资思维比较保守;后者底子薄,赚钱通道依赖新兴产业,投资思维比较激进。
按照城市发展逻辑,经济上行,new money 这种新鲜血液才是最有创造力的价值,会裂变生长出更多的新贵群体,有助于加速城市成长。
但也最容易为了追求高利润,投机炒作,从而身陷火海,原来炒房三兄弟是深圳、杭州、合肥,后来南京取代合肥,上位老三。
经过这几年的深刻教育,三兄弟被整掉半条命,这时候,Old money 这种扎实的购买力,反而才是城市最扎实的支撑力,互为周全。
随着时间的推移,new money 也会慢慢变成old money,整个城市的沉淀也显现出了结果。
资金总量、居民杠杆率、old/new money,“钱债钱”三个因素互为一体,量子纠缠,其实是“产业-人口”更高维度的思考,决定着一个城市是否能赶上这波行情。
02
北上之后,就是深广,不会太久。毕竟一线还是一线,底子厚实。
一线起势,二线筑底。
最先辐射的是一线城市所在的城市群。
上海旁边的杭州、苏州、宁波、南京等重点二线城市需要关注,苏州和宁波可以抄底,杭州和南京因为杠杆率太高,需要观察到年底。
杭州因为亚运会利好,招商引资空间放大,经济恢复一定会比南京快一些,南京这波有点儿难,如果情绪上来,要积极解套。
北京旁边的天津、石家庄准备上车,其他无所谓。
大湾区是重点,因为海上丝绸之路、金融开放创新、一国两制新模板、国际自贸港实验,等等国家战略,都要在这里试验兑现。
二次改开,事关国运,大湾区占了一半,深圳超跌入底,要赶快上车,第二梯队的珠海、佛山、东莞也要抓紧,其他不用着急。
成都、武汉、西安,这种能级较强的省会龙头,相当于内地本区域一线城市,积极上车,周围区域不用着急。
重庆、青岛、无锡、郑州、福州、济南,也属于比较强的二线城市,但因为库存积压较大,会对冲利好,板块轮动较为缓慢。
厦门这波未必能跟上,近三年的大幅回调,让福建有钱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地方,再加上居民整体杠杆较高,恢复速度会偏慢一些。
合肥可以重点关注,属于二线城市中库存极少的,政府调控的好,而且经过几年回调,房价比较实际。
长沙能上就上,这个城市一直被视为价格洼地,过去是调控标兵,但事实上,房价偷偷摸摸已经连涨32个月。这意味着地方对房价的态度,出现了正反面的改变。
当长沙在“房住不炒“层面沦陷后,房地产是国民支柱产业的逻辑,再次被证实。篇幅有限,更多的复盘我放在星球里,大家有空取阅。
上面提到的城市,能上就上,机会窗口打开的时间不会太长。
其他城市目前不用着急,板块轮动,需要时间。而一个城市也需要成交量上涨2-3个月,才能反应到房价层面。
可以观察9-10月的成交走势再做决策。
9-10月,如果成交还是半死不活,那么这个城市基本被判死刑。连最后一轮电击都救不明白的病人,怎么从ICU里活着出来。
也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去KTV里蹦迪了。
03
这轮买房,必须谨慎,之前讲过一个公式:
100平米左右、小三居、电梯、次新房、低密度、地铁盘、好学校、写字楼商圈……能挨几个是几个。
这一轮改善为绝对主流,城市腰部以上资产才有很好的升值效果。如果买不到好房子,可以不用着急,别跟着别人的情绪,接盘老破小。
自住无所谓,但凡是考虑保值升值的,一定要仔细想想住在一套房子里,可以抓住到怎样的城市资源。
房子是获取资源的一把钥匙,稀缺决定价值,价值被价格所表现。
所以这两天很多人一上来就问,房子可以买吗?能涨钱吗?
真没法回答,因为我不知道你的资金能买到怎样的房子,能获取到怎样的资源,底层诉求是什么。
这才是最真实的逻辑盘点。
利好来袭,行情转折,楼市跟股市一摸一样:
要么相信赶在前面,及早上车;要么选择不信,彻底离场,洗手观望。
切记左右徘徊,人云亦云,被身边情绪侵扰而选择买房的,是下下策。
一线城市放开,全国资金向上涌动汇集,但因为限购的原因,预期和资金位又会溢出到二线城市,形成大规模的板块轮动。
2015年-2023年,8年时间,好像正对应了房地产大周期,不得不信周期的力量。
短期内,这波行情来的会很快,但规模不会很大。
效果会比较激进,因为近两年,央行一直在超发货币,M2暴增,利率历史新低,很容易引导资金流入一二线,入市炒作。
全国普涨概率为0。
只有真正的经济问题得以解决,就业充沛,收入预期稳健,才能考虑有全国范围内的普涨大行情,这个我们要清晰的认知,当然还有人口……
这轮行情,高能级城市寻求升值,中能级城市寻求保值,低能级城市寻求解套保平安。
无论你是否是刚需,有没有投资需求,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动起来,主动寻求资产避险。
形势只在一瞬间,稍纵即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