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邀你走进这座名为“诺兰”的曲折迷宫

邀你走进这座名为“诺兰”的曲折迷宫

公众号新闻



    如果你曾去过电影放映间,看到放映时胶片从转盘里滑出来,落到地板上,那你就会对时间流逝之无情和可怖有一种非常真切具象的体会,而我们都活在这样的时间里。


——克里斯托弗·诺兰


《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

拍摄期间,诺兰在英格兰卡丁顿片场


诺兰的最新巨作《奥本海默》正在国内上映,为这部电影诺兰专程来到中国宣传,烈日下耐心签名,品尝粉丝推荐的“豆汁儿冰淇淋”,人人期待《奥本海默》,期待诺兰带来的这场全新的视听盛宴。

 

诺兰在粉丝推荐下尝试“豆汁儿冰淇淋”

(诺兰之子Magnus Nolan拍摄)


《记忆碎片》《致命魔术》《蝙蝠侠》三部曲、《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刻尔克》《信条》《奥本海默》……诺兰的名字就是电影质量的保证,他的作品每次上映总能引发媒体争相报道、观众热情撰写上万字的解谜长文,围绕他本人的轶事也常为影迷津津乐道。


“诺兰中国行”为影迷签名


该怎么形容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最贴切?


当代最有号召力的全球商业大片导演。当今世界最受瞩目、最具话题性的电影导演之一。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他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


或者说,一个有点色盲的左撇子,一个让电影倒着讲故事的人,一位古典主义者,造梦爱好者,“游戏”设计者,电影匠人,影像魔术师,实拍狂魔,胶片死忠……


该如何理解与观看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的电影?


“烧脑”“难懂”“门槛高”“后劲儿强”“像一场解谜游戏”。



诺兰的影片,易进却极其难出,看完之后,它就像墨汁滴入水中,在你脑海中不断扩散开来。

我们没法从脑海中抹除刚刚看过的电影。它甚至还没有真正结束。

在诸多方面,其实它才刚刚开始。


——汤姆·肖恩



诺兰Syncopy制片公司的迷宫式标志


全世界的“诺粉”对这两个问题都热衷于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总是零零碎碎地听过一些导演追求极致的幕后传说,而诺兰本人从未面向公众完整深入地回顾过个人成长故事与创作生涯。


而这一次,我们听听诺兰自己怎么说。



01
“讲述人”:这并不是一部传记


取得诺兰信任、拿到这把珍贵门钥匙的,是资深影评人、电影学者汤姆·肖恩。他与诺兰相识多年,曾数次发出合作著书邀请,终于在《信条》筹备制作期间得偿所愿,在诺兰的授权许可下,对诺兰进行了跨越3年、高含金量的独家深度专访。


哪些作家、导演和艺术家曾带给诺兰启发?他迷恋何种独特的主题与形象?每部作品有着怎样的灵感来源和幕后制作故事?他如何解读自己那些烧脑大作的谜底,又怎样面对业界、媒体和观众的反应?

 

 汤姆·肖恩写给中国读者的信


汤姆·肖恩首度叩开了这扇大门,可谓巨细无遗,并且把这些精华集结成册,带来了这本全球影迷及诺兰粉丝期待已久的重磅之作——《诺兰变奏曲》



   “《诺兰变奏曲》一书的开头记述了诺兰的早期生活,随后以时间顺序梳理他的电影,但这并不是一部传记。这是诺兰首度乐于谈论他跨越大西洋两岸的成长经历、他的寄宿学校岁月,以及在拿起摄影机拍电影之前,所有对他造成影响的事物、他的涉猎积累和灵感来源。但他仍然近乎生理性地讨厌别人从生平传记的角度来解读自己的作品。”



我不想自比希区柯克,但是我认为,我遭受着被同样误解的风险,因为我的作品之间有很多非常明显的关联,我真的不否认这点,但这更多出自一个匠人(craftsman)的视角,而非一种内在的执念。我也是这样看待希区柯克的。他是一个极为出色的匠人,其电影里不存在什么弗洛伊德式的潜文本。是的,你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分析他的电影,但这样做的问题是,你会忽视其作品中更为明显的驱动力。我感觉我的创作,更多是基于技巧手法、抽象概念和戏剧性。说真的,我觉得自己更像个匠人,而非艺术家。我这样讲不是在假装谦虚。我认为有些电影人是艺术家,比如特伦斯·马利克(Terrence Malick)就是一位艺术家。也许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你是运用电影来表达纯粹个人的、发自肺腑的、不吐不快的东西;还是说,你是在努力和观众对话、交流,连通他们的期待和经验与大家所以为的情况相比,我的作品更多关注制作电影的实务(filmmaking)。

——克里斯托弗·诺兰



    诺兰的这番自我评价最令人惊讶的地方,可能在于它与诺兰的猛烈批评者的观点竟如出一辙。后者认为他不过是个有洁癖的演艺人,搞些电影版的“魔术眼”(Magic Eye)式解谜游戏——那是精于工艺但空洞无物的奇技淫巧,对于创造性表达的使命全无热情,完美的玻璃切面之外毫无生气。诺兰和其批评者之间唯一的不同,在于他们如何评价这种玻璃般的质感。批评者感觉缺乏个性的部分,诺兰却如魔术师一般,为这种“自我消失”的技巧而自豪。(汤姆·肖恩评)


诺兰在《信条》拍摄现场工作


02
 “变奏曲”:隐藏主题,深度挖掘


你会问,为什么是“诺兰变奏曲”?


这出自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谜语变奏曲》,变奏曲由一个主要主题与十四段变奏组成,每一段变奏描绘作者的一个朋友。


作曲家这样说:我不想道破这个谜,而且我要告诫你们,各段变奏之间在结构上的联系往往是极不明显的;并且,贯穿在这一整套变奏之中以及凌驾于整套变奏之上,另有一个更大的主题在“进行”,但他并没有被演奏出来。


爱德华·埃尔加创作的《谜语变奏曲》手稿,

汉斯·季默在《敦刻尔克》(2017)的配乐中对其进行了改编


汤姆·肖恩以诺兰着迷的母题(“时间”“空间”“幻象”“梦境”等)形成关键词,结构成文,从剧作、导演、摄影、美术、音乐等等方面全面剖析诺兰的11部长片+4部短片,在一个又一个“变奏”之后,你会认识到这背后的那个隐藏主题——克里斯托弗·诺兰。


《诺兰变奏曲》目录


"

美国电影是由动词组成的——开枪、接吻、杀戮;诺兰加上了他自己独特的子集——遗忘、睡觉、做梦。但要说他的作品序列中,最危险的动词是什么?答案是“知道”。《记忆碎片》中,娜塔莉对伦纳德说:“即便你报了仇,你甚至都不知道它已经发生过了。”“我知不知道没什么区别,”他回应道,“我不记得这些事情,并不会让我的行为失去意义。”讽刺的是,当他最终得知谁是杀妻凶手时,他并不满意那个答案,令影片的结局完全取决于另一个问题:你对某事的认识,能否从“知道”退回到“不知道”?《失眠症》中,埃莉问阿尔·帕西诺饰演的警察多默:“你是有意向哈普开枪的吗?”“我不知道,”多默喊道,“我什么都不知道了。”诺兰电影里的所有主人公可能都会这样呐喊,他们是维多利亚时代确定性下的造物,却落入了这个确定性不复存在的世界。“要相信!先生,我就是知道。”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曾经如此回应那些质疑其观点的人。诺兰的主人公就是爱因斯坦宇宙中的罗斯金,被可知或应知的局限所困扰。《星际穿越》中的墨菲(杰西卡·查斯坦饰)说道:“你说科学就是承认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她是忠实于科学方法的学生,但有个问题一直折磨着她,就是自己的父亲对永远离开地球的计划知道多少——“他知道吗?我爸爸知道吗?!”不管他知道多少,他都离开了,徒留她凝望黑洞,寻找答案。罗米利则说:“有些事本不该被人知道。”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梅茜知道什么》(What Maisie Knew),其实全凭梅茜不知道的事情推进。一边是詹姆斯所谓的“不可克制的求知欲”,另一边是怀疑“为了获取某种知识,我们的付出是否超出了它们的价值”,自《梅茜知道什么》以来,还没有哪部作品创造性地在这两者间如此摇摆不定。

(摘自第12章  知道 KNOWLEDGE)

"


这一次,诺兰前所未有地将自己的笔记、故事板、概念手稿(包括《信条》的手稿)以及片场照、生活照公之于众,首度如此彻底地敞开心扉,小彩蛋是,诺兰对“核问题”的思考由来已久,在《信条》的杀青派对上,罗伯特·帕丁森就将奥本海默的演讲集作为礼物送给了诺兰,《奥本海默》由此生根发芽。


“原子弹之父”J·罗伯特·奥本海默


如果说该片(《信条》)设计上的“格式塔”(gestalt,德语“完形”之意)受到约瑟夫·斯大林的影响,那么其智性层面的教父则是J.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他为影片提供了麦格芬——一种由核裂变产生的逆辐射。并且,影片原定的上映日期是7月17日,正是1945年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日的后一天。那是由奥本海默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引爆的,核试验场地的代号为“三位一体”(Trinity),出自奥本海默最喜欢的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的诗作。核爆产生的光亮高达1万英尺(约3千米),相当于几个太阳在正午同时放射光芒,100多英里(约161千米)之外都能看见光亮,20英里(约32.2千米)之外都能感受到热度。“几人笑,几人哭,大多数人沉默无言。”奥本海默后来如是写道,“我想起了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The Bhagavad Gita)中的一句话,那是毗湿奴在设法劝诫王子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了打动后者,毗湿奴变为多臂形态,说道:‘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因为奥本海默的引用,“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成为《薄伽梵歌》中流传最广的一句,但是被奥本海默翻译为“死神”(Death)的梵文原词,其实更常被解释为“时间”(time)。因此在企鹅经典的版本里,这句话被译为“我是永恒不灭的时间,吞噬一切”。


奥本海默是终极的浮士德式人物——事实上,1932年时,在哥本哈根的尼尔斯·玻尔研究所里,奥本海默曾参演过一出模仿《浮士德》的戏剧,当时和他一起演出的还有几位物理学家同仁,包括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Pauli)、保罗·埃伦费斯特(Paul Ehrenfest)和詹姆斯·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出于同样的原因,奥本海默在智性上完美衬托出了诺兰的风格。奥本海默又高又瘦,神经敏感,身上有种近乎傲慢的贵族气质。广岛和长崎遭核爆之后,他的神经崩溃了。“他不停抽烟,不停抽,不停抽。”多萝西·麦基宾(Dorothy McKibbin)如此说道,她是“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实验室的行政主管。有一天,奥本海默的秘书安妮·威尔逊(Anne Wilson)注意到,他看起来格外忧虑,便问他怎么了。他回答道:“我只是一直在想那些可怜的平民。”长崎近80,000人被原子弹化为焦灰——两年之后的11月25日,奥本海默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发表了一场公开演讲,题为《当代世界的物理学》(“Physic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他在演讲中说道:“从某种粗略的意义——某种任何糙话、笑话或大话都无法完全消解的意义来看,物理学家见识过罪恶,他们不能忘却这一认知。”这篇文章收录于奥本海默战后发表的演讲选集,书中穿针引线地表达出他对核技术的矛盾心理。在《信条》的杀青派对上,罗伯特·帕丁森将这本演讲集作为礼物送给了诺兰。

(摘自第12章  知道 KNOWLEDGE)


电影《奥本海默》中基里安·墨菲饰演的奥本海默



    阅读的感觉很怪异,因为他们释放出来的东西也让他们纠结。该怎么控制它呢?责任可是巨大无比。一旦这个知识曝光于世,你还能做什么呢?挤出来的牙膏就收不回去了。这其实是一份思虑周到、颇有洞察力的杀青礼物,因为你我一样,都成长于后核时代。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水之乡》里,有一整段关于世界末日的思考。核技术具有终极毁灭性——我们都在知道这点的阴影下长大。如果这项技术消失了,你不太会怀念它。就像电影《天使之心》引用的那句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台词,我看了这片才知道这句话:‘在智慧对智慧者不利的地方,拥有智慧多么可怕!’一般来说,知道某件事意味着能够掌控它。但是,如果反过来才是对的呢,如果知道某件事意味着被它控制呢?

——克里斯托弗·诺兰


电影《奥本海默》剧照


03
“出题者”:亲自解读,提供线索


诺兰喜欢设置谜题,却不喜欢给出“答案”。


大家总是一次又一次被诺兰电影设下的“谜语游戏”吸引,一遍遍地反复观看他的作品,试图捋顺错综复杂的时间线,找出片中梦境与现实的分界,以此拼凑出故事的真相,解开一个个“难题”。


汤姆·肖恩作为诺兰二十多年来的好友,他的写作笔法则提供了“特写”“正反打”与“全景”:既聚焦诺兰的个人自述和文本细读,又站在困惑的观众、媒体角度出题设问,而诺兰一一接招、坦诚以对,归纳线索,还给出了每部影片公映之际的时代背景,为走进诺兰这座迷宫的每一个“玩家”提供一份全面而又珍贵的攻略。


电影《盗梦空间》中的陀螺


他有什么准则?一个了不起的剧情反转和一个“还行”的反转差别在哪儿?他的电影究竟有多个人化?什么能打动他?什么让他害怕?他认为理想的情节时间跨度应该有多长,几周、几天还是几小时?他的政治观点是什么?……采访诺兰时,你很快了解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若直截了当地问他那些独特的主题和迷恋源于何处,你是得不到什么答案的。比如,你问他最初怎样对迷宫产生兴趣,过不了多久,你自己也会陷于迷宫之中。“我真的不太记得了,并不是我不愿透露。我觉得我是在开始讲故事、开始拍电影的同时,逐渐对迷宫和其他事产生明确兴趣的。”多问几句某个他迷恋的事物,反而得到更多的迷恋之物,它们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递归链。“我想,我对身份的痴迷,可能真的源于我对叙事主观性的痴迷。”他会这么说,或者:“我想,我对时间的痴迷,其实源于我对电影的痴迷。”他想要遵从生活与电影之间泾渭分明的界线,于是有了这种修辞习惯。他的迷恋(obsession),或者我称之为“痴迷”(fascination),如同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的动态雕塑一般飘浮在半空中,每一部分都互相连接,最终回归到原初的痴迷——电影(cinema)本身。条条大路通罗马。

(摘自引言  INTRODUCTION)


在这本书里,甚至,你还可以得到更多诺兰提出的新的“谜语练习”,不妨一起思考看看,也许在探索这些疑问的路上,你会发现另一个问题的答案。


听听诺兰的讲述,看看诺兰在第一次拿起摄影机之前,是什么样的人?


诺兰之子Magnus Nolan拍摄


04
“异乡人”:他的迷恋,源于何处


这是诺兰首度乐于谈论自己的成长经历。


作为一个双重国籍者,不断往返于美国和英国,自视为“永恒异乡人”


在英国的寄宿学校读书,接受严格的教育,被培养为一个守时、抗冻、重视纪律的人。


《盗梦空间》中的“冰天雪地”


在美国的家中过暑假,那座出现在“蝙蝠侠”三部曲中四百多米高的西尔斯大厦(Sears Tower),少年时,他总是喜欢站在那里鸟瞰整个城市。


《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芝加哥的摩天大楼西尔斯大厦,曾享有世界最高大厦的称号,天气晴朗时可以在楼顶看到美国的4个州


汤姆·肖恩搭建了一座桥,将这两个地点联系起来,对想要理解诺兰电影的你来说,应该能帮上大忙吧。


诺兰描述的这种感受——由于成长过程中辗转各地而产生的空间疏离感,让他永远能够以一种陌生人的视角来看待世界——他会一次次在电影中重现这种疏离感。如果你在脑海中也能运用这种类似的双重焦点,同时观看这两座建筑——诺兰在黑利伯里的宿舍与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全景监狱与摩天大楼,禁闭与解放,疏离与归乡——将两者的影像重叠并置,将所有的矛盾之处都带上,你就非常接近诺兰世界中那不可能实现的视角了。

除此之外,你还会发现一个想象之外的诺兰,保温杯不离身,不喜欢歌舞片,却三四刷《爱乐之城》,爱看喜剧片,最看重的竟是“表演的真诚”。


以及独家披露:诺兰提到的“迷人”事物列表,他喜欢的书,“大受震撼”的电影,深深着迷的画作,睡前爱听的音乐,亲自“种草”,直接安利。



诺兰在访谈过程中提到的“迷人”事物:

◎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画作中那些模糊头颅的形象

◎ 大卫·里恩(David Lean)执导的《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1962)中英雄气概的缺失

◎ 霍华德·休斯成为孤儿

◎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在《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1968)中对微缩模型(miniature)的运用

◎ 《盗火线》中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一伙人划破装钱的真空袋的时刻

◎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作品

◎ 在《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1979)的结尾处,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吟诵T.S.艾略特(T. S. Eliot)的《空心人》(“The Hollow Man”)

◎ 《平克·弗洛伊德:迷墙》(Pink Floyd: The Wall,1982,以下简称为《迷墙》)

◎ 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 Magic)的作品

◎ 诺兰父亲为雷德利·斯科特所做的广告作品

◎ 电影中的空间错觉

◎ 哥特式建筑

◎ 爱因斯坦(Einstein)有关“分离双胞胎”的思想实验

◎ 大英帝国和俄国在中亚地区的“大博弈”(Great Game)

◎ 威尔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的小说《月亮宝石》(The Moonstone)

◎ 茂瑙(F. W. Murnau)执导的《日出》(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1927)如何通过建筑表达道德观

◎ 没人明白iPad的运行原理这件事

◎ 大卫·林奇的作品

◎ GPS卫星如何将相对论影响的因素纳入运算

◎ 维基百科

◎ 16岁时他观看的一部倒着放映的自然纪录片

◎ 水翼船(hydrofoil)


让我们借汤姆·肖恩之眼,看见诺兰,这是一幅层次丰富、信息量惊人的“导演画像”,让读者直接感受诺兰的能量与坚持、深刻见解与开放态度,这是一次潜入21世纪最耀眼的梦想家之天才头脑的迷人旅程。




作者

[英] 汤姆·肖恩

译者李思

出品方: 后浪

页数: 380

装帧: 精装



《诺兰变奏曲》预售已开启,将于下周正式发货

扫码下单👇


📖 名人及媒体推荐


《诺兰变奏曲》实属罕见。它是讲述诺兰这位当代电影人的绝佳宝典,博学、复杂,宛若迷宫,并将拓宽你的心智。


—— 萨姆·门德斯(Sam Mendes)

《1917》《007:大破天幕杀机》导演


这是一幅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肖像。在可预见的未来,这都会是关于诺兰最权威的著作,也是影迷的必读之书。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我们得以用前所未有的亲近视角去观察这位导演。肖恩探寻了诺兰的灵感之源、他的洞见、他神秘的童年过往……还有他的电影。从故事情节、情感连结,到身份认同、感知体验,肖恩进行了方方面面的解读,一直讲述到诺兰的新作大片《信条》。

——《综艺》(Variety)





▲▲▲

推广/合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丹麦一艺术家收55万元交空白画框,作品名为“拿了钱就跑” | 冷兔小报 No.921成年人最爱看的曲线在哪里???玻璃缸里的孙凤 (21)涨出一条诡异的曲线!澳大利亚真让人看不懂了以色列发现新冠新变异株!专家酝酿将其命名为“Pi”47岁DeepMind创始人斩获“诺奖风向标”!2023拉斯克奖出炉,AlphaFold上榜超越死神辣椒!世界最辣辣椒更新,名为“辣椒X”;阿尔茨海默病症状或可通过肠道菌群转移 | 环球科学要闻AI开卷视频:一句话一张图就能出大片,“人均诺兰”时代不远了What does it mean to be a girl with high maintenance? ChatGPT B从东亚到美国,一个内向「i」人的曲折求学路“诺奖风向标”出炉!两位AI大牛斩获2023拉斯克基础医学奖毕业旅行怎么安排?这个假期,带你走进动漫日剧里的夏天!花卉摄影,天天向上九本书带你走进宗教改革 | 直播预告华为旗下支付公司更名获批;小米新系统将被命名为“CNMIOS”?回应来了丨大公司动态“诺奖风向标”,奖项揭晓!诺兰的书单丨那些打动过诺兰电影书咏贵阳李伯恩斯大使举行招待会 庆祝美国驻华大使官邸命名为“布什故居”归园田居,食愈生活 | 带你走进中国式田园度假慢生活~考验新低?| 不因道路的曲折,而悲观丧气。也不因前景的美好,而忽略现实被诺兰“忘记”的动画人,反映了什么困境?继续改名!X公司将TweetDeck服务改名为“XPro”即将开幕!外滩大会实探,走进这些科创企业…挑战心电图:一个关于心动过速终止的曲折故事抑郁症啊,抑郁症深度分享 | 布兰迪斯硕士从商业分析转入数据科学赛道的曲折求职历程未来已来,这本漫画版AI简史带你走进人工智能的奇妙世界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带你走进加沙隧道!哈马斯的神秘武器印度想改名为巴拉特,巴基斯坦想改名为印度都号称“诺奖风向标”,到底谁靠谱?诺奖魅力究竟何来?当肉夹馍改名为“中式汉堡”,它怎么就火了?幻想“欧洲抛弃乌克兰”的人,估计都没读过欧洲史诺兰来了???《诺兰变奏曲》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全书全网开售!一年租金近2000万,一起走进这套豪华的伦敦出租房!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