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Alpha 基金虽然现在仅存于历史故纸堆中,但在2005/06年,可是高盛的旗舰量化基金,管理规模数十亿。那个年代量化真的是好赚钱啊,遍地alpha,连高盛底下的量化基金(再次确认我高盛黑无疑了)都能“几乎做什么策略都赚钱”。人赚钱了就容易飘,量化模型变成了信仰。歌舞升平中,别问基金经理模型为什么赚钱——问就是量化,懂?在这样的气氛里,不止是Global Alpha,几乎所有其他量化基金也都开着印钞机,量化模型成了在华尔街上横着走的单词。也因为这极度的自信,大家杠杆也加到了极致。
本化学狗形容当时的状态,大概就是爆炸反应发生前的亚稳态,就差那一点点火星子了。可惜我的直觉告诉我会有爆炸,超低的金融修养却让我想不出来火星子是啥——对的,火星子就是那摇摇欲坠的次贷危机。危机总是传导的,传导到金融系统里最脆弱的地方,然后轰的一声…… (另一个例子,比如去年以来的加息>国债倒挂>最脆弱的地方:硅谷银行)
2007年7月,正在Global Alpha工作的我隔壁班同学C大佬(那个时候还不是大佬只是潜力股)发现Global Alpha Fund整整一个月没赚一分钱。然而Alpha模型的策略在纸面上却是在赚钱的?!他跑去问基金经理怎么回事,对方答:“不用关心,会回来的。” C潜力股是个很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同学,模型和事实产生了差异,必然是因为量化模型已经无法描述当时的市场,有模型以外的因素进来干扰了。有事后的分析提到:“次级抵押贷款和信贷领域的持续问题在流动性更强的对冲基金风格类别(如多空股票、全球宏观、和管理期货)中引发额外的流动性冲击”。但当时的Global Alpha却并没有因为七月份的异常表现而反思警惕。相反的,“会回来的”,模型说这么交易,咱们听着执行就是了。而其他量化HF,即使有耳闻Global Alpha七月情况不好,也不过笑笑。投行旗下的量化交易,不好不是正常的吗?跟我们有什么关系?甚至有人还断言,Global Alpha如果挂掉了,流血的鲨鱼还是群鲨的美餐呢!时间来到了2007年8月6日,星期一。那一个夏季的清晨看上去并没有和别的日子有什么不同。Thyke的盯盘员工依然早早地来上班。股市开盘后,看着那跃动的股价,他终于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盯盘员发现,今天的PNL怎么回事,感觉线很直啊,而且……是一路向下?!这事儿也不是没发生过,毕竟量化交易嘛,求的是一个胜率。概率这事情,有亏有赚,赚的比亏的多就行了,不求每一个交易都是赚钱的。连着亏和连着赚都一样合理。
盯盘员眨了眨眼……咦?还是向下?这时间有点长了呀,还是报告老板一声吧:“老板,有异常!”老板过来看了一眼,白了盯盘员一眼:“你不会指望我们每天都赚钱吧?要相信模型!”这样过了两个小时,快到中午。事情明显不对劲了,PNL还在直线匀速往下跌,跌得特别好看。盯盘员第N次坐不住了,往上汇报,不仅汇报了亏钱,还汇报了亏钱的坡度,以及亏钱的形状。奇了怪了,一堆人来到了盘前。经理点开了PNL log看细节,这一看,傻眼了。这是怎么回事?!这交易神奇得像时空扭曲:并不是说哪支股票突然亏了大钱(一般亏损经常因为哪个公司一个突发坏消息,尤其是生物医药公司,狠起来能把当天的盈利全干掉)。而是:在大盘看上去没有任何异常的情况下,每一只股票都在亏钱,每一只!这是怎么做到的?但凡你做多的股票,股价都在跌;但凡你做空的股票,股价都在涨?!就好像上帝进场了,和你开玩笑,精准地让你怎么操作都亏钱。于是满屏幕的红色(亏钱色)啊啊啊……这种交易异常在Tykhe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好像模型突然失灵了,全部给出相反指令。一片嘈杂争论中,模型信仰方占了上风:“模型没有失灵,会回来的!” 不过无论模型有没有失灵,异常一定是有原因的。于是员工们开始疯狂地trouble shooting,从模型预测到上实盘的每一个步骤,看看是不是哪里弄错了给出的都是相反信号。乱糟糟中到了收盘时间,一天的亏本生意结束了。大家都急切地等待第二天的到来,还会接着亏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