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本质。。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最近看到了什么好书,确实是因为太忙没去发掘什么新书。
所以空余时间又把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写的《金融的本质》和《行动的勇气》看了一遍。
之所以会选择重读这两本书,是因为觉得这两本书和现在这个阶段还挺应景的。
后续如果真的危机出现,可能美联储遇到危机之后的很多操作,都会从这两本书的思路中衍生出来。
因为不管是2020年疫情之后的无限量化宽松,还是2023年银行业危机之后的美联储迅速出手,都从侧面反应了这一点。
01
伯南克在出任美联储主席之前,一直都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并且从事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史的研究。
所以伯南克之前在大学里的很多讲稿还有课程,其实还是很精彩的,非常值得一看。
之前我们写过篇《为啥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这么剧烈》,就讲过这个事情。
如果你看过《金融的本质》这本书,会发现里面的内容主要分了四个部分。
非常有意思的是,书中这四个部分基本上是由伯南克在大学的四个演讲稿衍生出来的。
也正是因为书中的主要内容是演讲稿,所以这本书对多数基础知识不多的读者来说,也能算得上简单易读。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伯南克从金融危机的视角,告诉我们金融本质是什么。
遇到危机央行需要干什么和怎么干,现代信用货币体系有什么好处和弊端。
比如在货币政策方面,伯南克主张设立一个明确的通胀目标,并且需要清晰的向公众传达政策目标和计划行为。
通过给公众一个明确的预期,引导市场的通胀预期,从而推动整个市场对美联储政策有足够的可信度。
作为中央银行,能不能给市场明确的预期和足够的可信度,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央行的政策变化没办法预期,不管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机构,都没办法做一个长期的规划,飘忽不定的政策对经济的伤害也会很大。
再比如这里面伯南克研究最深的,应该就是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大萧条的那段历史。
在他研究最深的大萧条领域,伯南克认为总需求下降是“大萧条”爆发的决定因素。
而总需求下降是货币和金融两方面因素导致的,这二者共同作用引发了当时的大萧条。
从货币的角度看,当时全球都处在金本位时代,金本位制度导致的全球性货币紧缩,是引发大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
金融因素是因为银行业遇到危机以后恐慌,再加上后续的银行倒闭潮,导致正常的信贷流动渠道不畅,从而加剧了经济的崩溃。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说什么现在回到金本位,其实是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在金本位制度下,由于黄金产量跟不上工业化生产效率,因此经常会导致通货紧缩。
所以如果回顾经济史的话,会发现金本位时代发生经济危机的频率,远高于目前的信用货币体系。
毕竟在金本位制度下,只要黄金产量跟不上工业化生产的效率,就会导致通货紧缩出现。
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危机,又会导致全社会进一步减少支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美国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本质上就是因为在金本位制度下整体需求不足,导致通货紧缩带来的结果。
在大萧条期间美国短暂的废除了金本位,后面二战开打全球需求提升,才解决了大萧条的问题。
02
也就是因为研究了大萧条,所以伯南克觉得美联储在大萧条期间,并没有发挥应该的作用。
或者说正是因为美联储没有履行自己的使命职责,才导致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金融危机恶化成为经济大萧条。
所以书里除了前半部分介绍美联储的过往历史,还讲述了经济危机乃至大萧条的应对方法。
个人觉得关于这部分的重点内容,基本集中在第三和第四讲,这也是多数人最值得看的部分。
因为有了大萧条的前车之鉴,伯南克认为美联储作为中央银行有两大使命。
一个是维持金融稳定,也就是作为中央银行,美联储要保证金融体系正常运转。
也就是遇到金融危机要果断出手,缓解甚至阻止金融市场的恐慌或者金融危机蔓延,
另一个是维持经济稳定,也就是作为中央银行,美联储要维持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并且维持相对低的通胀。
为了实现上面两个使命,美联储可以运用最后贷款人和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其政策目标。
这里面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用来维持经济稳定,调节经济变化节奏的。
通常美联储观察经济稳定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失业率情况,另一个是通胀率情况。
我们看到美联储加息降息,主要盯着失业率和通胀指标,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当经济增长过缓导致失业率提高,或者通常水平过低的时候,美联储往往会降息刺激经济发展。
降息带来的资金成本降低,会传导到房产购置、企业投资和建筑施工等一系列领域。
在低利率的背景下会创造更多的需求,带来更多的消费和投资,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当经济处在过热状态,或者通胀问题严重的时候,通常央行采取的手段就是提高利率。
在利率提高之后,不管是车贷、房贷还是企业贷的利率都会被拉高,这意味着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都会提高。
在高利率的背景下会资金成本更高,这会提高居民和企业部门投资或者消费的成本,从而降低需求减轻经济过热的压力,进而抑制经济的增长。
可以看出货币政策的变化,是美联储多年以来试图让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两方面,都保持稳定的常规工具。
如果遇到金融危机之后,单纯的使用货币政策这个常规工具,那可能就不太够了。
这时候我们往往会看到,中央银行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应对金融恐慌或者金融危机的主要工具是无限流动性供给。
通过提供无限的流动性供给,中央银行可以在危机期间稳定金融市场,从而缓解甚至结束金融危机。
央行无限提供流动性供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央行做最后贷款人,维持金融稳定。
因为如果金融市场因为恐慌崩溃,在危机期间这些金融机构又没有其他资金和流动性来源,那么就会造成崩溃性连锁反应。
这时候央行就要果断入市,提供无限的流动性供给,充当最后的贷款人来稳定金融系统。
之前我们写过篇《央行救市的三种武器》,里面就详细的讲过这个事情。
03
如果总结一下这本书的话,书里面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告诉我们一句话:“金融的本质就是信心,救市就是救信心”。
记得以前有一位老人曾经说过,信心比黄金还珍贵,说得其实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我们看到,美联储在08年危机之后的每次危机救助,基本都是那种通过把子弹打光的超界限救助。
如果回顾历史的话,应该说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伯南克的那次直升机撒钱,是FED的第一次这么大规模超界限救助。
美联储通过堵住危机时候爆发的各种缺口,来防止金融风险出现扩大,带来的金融机构挤兑。
在美联储出手之后,各种措施的落地也有效的在危机扩大前,挽救了市场崩溃的信心。
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这些大而不能倒金融机构的质疑,之前不是有部叫做《Too Big to Fail》的电影,讲得就是这个事情。
其实危机刚发生的时候,美联储也在犹豫救不救这些大机构,不过就像我们在《新一轮涨价》里面说的。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危机出现就去救助那些大而不能倒的金融企业,等于说是用纳税人的钱来买单,去奖励大的金融机构冒险。
这样的救助本身就有道德风险存在,因为这对大金融机构来说,可能会造成一个悖论。
反正冒险以后赚钱是自己的,遇到风险国家也会救。所以冒更大风险获取更高利润,对它们来说风险收益比是很合算的。
不过遇到危机如果不救这类大机构,任由危机蔓延到不可收拾的后果,可是比违背“道德选择”本身要严重多了。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08年金融危机刚爆发时,如果不那么犹豫道德问题,纠结“始作俑者该不该救”,可能危机蔓延的范围会更小。
有了之前的教训,现在大家遇到问题正常的处理方式,也都是先把问题解决了。
之后再考虑后面需要怎么建立防火墙和机制,怎么样继续加强监管和处罚。
这道理就像看到自家孩子掉水里了,当然首先应该拉上来,再考虑打一顿教育熊孩子的问题。
没有哪个正常人会站在岸边,和其他看热闹的一起幸灾乐祸,看着自家孩子在那边淹死。
也就是因为有了08年的前车之鉴,所以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美联储反应很快。
先是通过货币宽松直接降息刺激经济的同时,宣布无限量化宽松给市场流动性支持。
等于说同时祭出了货币政策和最后贷款人两大工具,直接把Buff拉满了。
这也是为啥疫情时候我们在《美股崩了,大危机要来了么》里面,会很明确的说出,这里危机一定不会来。
04
08年那次宽松放水可能很多人印象不深,我们之前在《为啥现在单靠勤劳,是没办法致富的》里面讲过这个事情。
2020年疫情之后这次美联储无限量化宽松,因为距离现在时间比较近,可能很多人至今还记得。
遇到危机之后,美联储把天量的流动性在短期注入市场,势必带来的结果就是资产价格上涨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不过对于美联储这类中央银行来说,主要职责是通过调节利率和最后贷款人稳定通胀和就业。
量化宽松以后带来的资产价格泡沫问题,并不是它们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
而且虽然无限量化宽松带来的资产价格泡沫,后续在紧缩的时候也一定会被刺破。
但这个泡沫破裂的时间,大概率不可能是在美联储宣布无限量化宽松的时候。
不过疫情期间宣布无限量化宽松这个操作,已经进一步突破了美联储之前救助的边界。
这里说起救助边界这个问题,其实在《行动的勇气》这本书里面,也讲得非常清楚。
在这本书中除了伯南克自夸的部分,其余部分详细阐述了在08年金融危机暴发后,美联储不断的进行监管创新突破监管的边界,以及不断突破救助的边界的过程。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08年美联储对金融机构的救助,创造了美联储向私人机构救助金额的纪录。
在2020年疫情爆发以后,美联储宣布的是无限量化宽松。和08年金融危机那个救助金额比的话,可以说这次是进一步突破边界了。
不过在疫情那个时间点宣布无限量化宽松,也客观上给了大家信心和勇气,避免了全球金融危机在疫情期间的爆发。
如果从过往路径推断的话,理论上下一次我们再遇到危机的时候,美联储可能不光会在救助金融上突破限制,甚至可能在救助方法上突破限制。
很可能到了那个时候,美联储会像日本央行一样,直接下场买股票或者ETF来挽救危机。
这也是为啥我们在《新一轮涨价》里面会说,经济衰退在后续的某个时间节点出现的话,可能会是个好机会。
这是因为在危机出现之后,从过往经验看美联储最终一定会选择去救,而且出手会更快更急更早。
之所以这样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我们看到在2023年美国银行业危机爆发的时候,美联储也吸取了08年金融危机顾及道德风险,没有及早出手的教训。
直接选择了在银行业危机的早期迅速出手救助,避免出现信心危机和挤兑带来的连锁反应。
我们在这篇《衰退前夜的信号出现了》里面,也详细讲述了这个救助的过程。
可以看出这次救助明显比伯南克在08年的救助,甚至比鲍威尔在2020年疫情期间的救助更加早期和及时。
在救助的过程中,美联储对预期管理和一系列政策工具的使用,也比之前更加成熟。
可以说在加息以后的高利率环境,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和危机的背景下,美联储及时有效的出手救助,避免了银行业危机带来的短期风险扩大。
如果这样的模式继续延续,很有可能在未来早期救助会变成美联储对危机管控的新模式。
在后续危机可能出现的时候,我们也有可能会见到和以前大不同美联储的出手速度。
由于出手管控速度更加及时,也使得美联储能够用更高和持续更长时间的利率,来压制通胀。
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还可以持续打击竞争对手的经济。这对于多数竞争对手来说,压力都是比较大的。
尾声:
现阶段美联储的高利率政策,确实是在收紧货币。这会从很大程度上抑制整个经济体的需求,并带来衰退的可能性。
但目前我们也看到,美国政府同时通过宽财政的方式,给企业和居民部门发钱支撑需求。
在疫情期间美国政府给居民部门发钱,这些钱变成超额储蓄支撑了快速加息背景下的消费。
虽然在2023年三四季度这些超额储蓄快花完了,但是这期间美国政府也在进一步宽财政加大支出,实施产业政策刺激企业消费。
一边是货币紧缩,一边是财政支出不断扩大,宽松和紧缩可以说在左右互博僵持不下。
不过这个阶段再加上高利率背景下的美元回流,也会使得美国国内的流动性相比其他国家非常充裕。
回流的资金和扩大的财政支出,导致在货币紧缩的背景下,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数据甚至还显得不错。
而且看起来似乎在目前高利率的背景下,美国的整体需求衰退并没有那么严重,软着陆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了。
当然了,到目前为止我们依然不知道未来美国需求衰退的时候,真正面对的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
但如果来的是硬着陆,那么《后面我们大概率即将面对的,是美股版次贷危机》。
要是因为美联储紧缩带来的需求收缩再次引爆危机,这个时候美联储可能出手会又快又急。
因为已经突破了之前的各种条条框框限制,到时候美联储的救市工具和工具的使用空间,可能比全世界任何国家都要多。
要知道救市是需要手段和成本的,通常救市的手段就是直接降息,救市的成本来源就是印钱提供无限的流动性。
因为经历了《史上最快的加息缩表》,所以美联储后续遇到危机,降息的空间会变得很大。
在老美失去全球货币霸权之前,印钱这个事情就更不用着急忙慌了。
毕竟美国印钱是全球承担后果的,其他国家宽松印钱则需要自己承担后果的。
2020年疫情期间就是个典型例子,美联储为挽救危机通过无限量化宽松,一下子把资产负债表扩张了快一倍。
这个速度接近过去百年的扩表速度,但是到目前为止,全球的美元储备量以及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比例并没有下降多少。
甚至在最近一年左右时间里,因为美联储加息带来的美元流动性紧张,把这个占比还提高了不少。
所以如果后续遇到危机,持续降息的货币政策和提供无限流动性做最后贷款人,依然是美联储会采用的手段。
如果危机足够大,我们甚至有可能会看到美联储像日本央行一样,直接下场购买股票或者ETF的操作。
所以等到危机真的到来的时候,就又会是一场流动性和财富再分配的盛宴。
不过在危机到来之前,我们可能还要经历一段加息之后高利率持续的煎熬,以及在美联储加息缓和期的资产价格反弹和修复。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延伸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