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图书索引与学术写作:《芝加哥手册》百年历史的启示

图书索引与学术写作:《芝加哥手册》百年历史的启示

社会

有竞争的思想,有底蕴的政治



文|陈纳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读书成为我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1978年秋,我从插队的农村来到北大西语系,花在读书上的时间更多了,读书的种类也更多了,包括一些国外出版的英文书。同样是书,中外图书差异不小。当时中国经济尚未起飞,物资匮乏,绝大多数中国书的纸张质量远不如外国书,排版、印刷、装帧也不如。那是时代的烙印,不足为奇。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几乎所有英文版的学术著作都有一个“书后索引”(the back-of-the-book index),给读者带来极大便利。当初能够注意到这一点要感谢Ms. Brigid Keogh——我上大学期间的第一位外教。

按照美国人的社交习惯,Ms. Keogh让我们对她直呼其名,我们也确实当面称呼她Brigid。不过,背着她,老师和同学们给她冠了一个昵称“美国老太太”或“老太太”。当时她已经七十岁了,一头白发,博学广闻,思路清晰,而且精力过人。记得有几次,老太太一上午连续讲四节课,第四节课下课铃响了,老人家兴致不减,仍然嘟嘟嘟嘟地说个不停,同学们的心早已飞向食堂了。

老太太教过我们四门课,其中“美国文学”和“美国历史”这两门要求我们用英文写课程论文(即“写paper”[1])。老太太关于课程论文的要求非常细,细至每篇论文至少要参考n种文献,至少要有n个引注,以及引用文献和注释的具体方法,尤其强调的是绝不容许任何形式的剽窃(plagiarism)。在讲参考文献时,老太太专门介绍了书后索引以及如何通过索引查找参考资料,当时的感觉真是耳目一新,天下竟然有这样便利的方法利用文献。

初学用英语写论文,非常头疼;加之必须引用参考文献,格外犯难。好在老太太办公室里有几个书架,满是关于美国文学和美国历史的英文书。课后到那里查文献、做笔记,硬着头皮按规定要求完成了课程论文。因为英语能力有限,加之缺乏论文经验,写作过程中总有些隔膜和别扭的感觉,像是一个笨学徒依葫芦画瓢,凑合着完成了作业。然而,老太太批改我们的习作毫不含糊,从英语语言、标点符号到论文形式的细节锱铢必较,结果大大地成全了我们,使我们这批修课的同学得到了最基本的学术规范训练。这在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尤其难能可贵。

过去十多年里,前后数位高校资深学者被揭出有学术剽窃行为,证据确凿,闹得沸沸扬扬,曾有人在网上为这些学者辩护,说他们当年(上世纪八十年代)读书的时候没有关于学术剽窃的规定,也没有相关的学术规范训练。我想,这样勉强的辩解当然乏力,但也不能说全无理据,中国学术的昨天有一个“天下文章一大抄”的传统(顺便说一句,这也曾经是西方的传统),如今我们仍在走出历史阴影的过程中,彻底改观,尚需时日。回想四十多年前,我们这一班同学有缘学道于那位亦师亦友的美国老太太,受其耳提面命,习得从事学术的入门道理,真是三生有幸。


1986年底,我从北京出发,经停广州、香港赴美国,开始了为期十多年的洋插队,其间多半时间在读研,先后完成了传播学和社会学的三个学位。美国的研究生学位是由若干课程和大大小小的“papers”堆出来的。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每一门课都会列出一串书单(有时分为“必读书”和“参考书”),要修课必须读书。多数课程的考查少不了“写paper”,要写paper(尤其是“大paper”)也必须读书。年复一年,接触的书多了,对书的结构和编排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那个“书后索引”。在一定程度上,书的索引与论文的关键词相似。关键词从论文中提取,表达论文主题及相关内容;书后索引的条目从书中提取,但所涉的面更宽,具体功能更多。做索引(indexing)是一种专门学问,索引编写者叫做indexer。我是这方面的外行,只能凭个人理解不揣简陋地说几句。书后索引将一本书的核心问题以及相关内容以“索引条目”的形式列举出来,通常包括该书涉及的主题、分主题、重要概念、问题、思想、理论、作者、著作、人物、事件等[2],这些条目像编字典一样以字母顺序排列,每个条目都标明在书中出现的页码,根据页码可以立即查阅具体内容。


书后索引中不仅列出条目,而且在许多重要条目下列出内容相关的次条目和交叉参考的条目。例如,在本杰明·史华兹(Benjamin Schwartz)的著作《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的索引中,条目“儒家”(Confucianism)下面列出的次条目就有“儒家论家庭”、“儒家论礼仪”、“关于儒家的两种观点”、“儒家与墨家”、“儒家和音乐”、“儒家与道家”、“儒家与官僚制”、“儒家与法家的对立”,等等。此外,在“儒家”这个条目的末尾还列出了一些可供交叉参考的条目,如“孔子”、“五经”、“儒”,等。

需要指出的是,借助索引查阅的不仅仅是在某页面找到某条目,更重要的是在前后文中找到与该条目相关的内容,包括对某问题的论证或探讨,作者的立场、观点,所引用的文献以及文献中的立场、观点等重要信息。研究者耗费大量时间查阅资料,就是为了获取对研究有价值的那一点“重要内容”或“有用信息”。然而,那一点“有用信息”与海量的“无用信息”共生于图书资料中。如果说获取信息是在做功的话,那么,以传统方式进行研究性阅读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做无用功,因为只有通过大量的无用功才能滤出那一点“有用信息”。采用书后索引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获取“有用信息”的过程,大大节省了研究者的时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图书出版量空前,大多数研究课题都会有数十本或成百本的书籍可能有参考价值。如何取舍?阅读目录是传统的方法,有助于了解书的内容,但目录仅是提纲性的列表,只能提供粗略的信息,要进行精细而高效的筛选借助书后索引可谓走捷径。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研究者对某一具体的问题、概念、事件或人物感兴趣,从目录获取全书的框架信息后,转到书后查阅索引的条目或分条目,再到具体的书页查阅感兴趣的内容。如果一本书的索引不包括相关条目,那么多半可以判定这本书有可能不具参考价值。

有人说,书后索引好似一本书的路线图,大大提高了书的信息可及性(enhancing access to information in the book),是给读者,尤其是研究者,带来极大便利的革命性工具。正因为此,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书后索引已成为美国等国家出版学术著作(以及多数非小说类书籍)的标配。一本书到手,首先翻看目录和索引是读者了解其内容的常规。

书后索引和正文之后的其它内容,诸如后记、附录、词汇表、注释、参考文献等,构成书的“后项”(back matter),与之相对的是“前项”(front matter)。前项是在正文之前的内容,通常包括书名页、版权页、献词、目录、序言、前言等。因为书的正文要从第一页开始(一个值得尊重的传统),所以正文与前项之间势必形成不同的页码序列。在绝大多数英文版学术著作中,前项的页码编排与正文的页码编排选用两个不同的符号系统。前者用小写罗马数字,从第“i”页开始;后者用阿拉伯数字,从第“1”页开始。这样编排的基本逻辑是,全书每一个页码都是独特的,避免了因为重复页码给读者带来的不便。同时,这点讲究至少还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与书后索引相关。索引中的条目(或分条目)可以来自正文和后项,也可以来自前项(尤其是“序言”、“前言”等),如果全书不存在两个同样的页码,就能确保条目页码的标注不会因同样页码发生歧义,也便于检索。


另一方面涉及学术写作和出版的规范问题。二十世纪初,西方学术界在克服“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现当代学术的规范。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的《芝加哥手册》(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在这方面起到了标杆作用。[3]该书初版于1906年,尽管历经修订,其基本内容之一仍然是关于文献的检索、引用、注释之规范。对于常见的书籍文献引用,手册要求作者交代书籍出版信息的同时注明页码,这样要求的预设前提之一就是书中每一个页码都是唯一的,否则难免发生歧义。


探讨“书后索引”的问题,要从professionalism说起。所谓professionalism是西方进入现代社会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专业化或职业化传统。简单地说,这是不同职业或行业通过各自的组织或跨行业的渠道,对特定的业务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过程,涉及面很广,诸如职业/行业的入门要求、业务标准、行为规范、职业伦理、法律原则、质量保证、客户关系、权益维护,等等。

尽管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对professionalism有不同的解读,但其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始终是规约和标准的制定,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更新。以《芝加哥手册》为例,手册1906年初版“序言”中说,该书源于1891年芝大出版社校对员(proofreader)记录在零散纸页上的工作要点,经十多年的扩充、修订,最终汇编为这本约200页的书。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手册》平均不到7年就再版一次。2017年,《芝加哥手册》第17版问世,全书1100多页,其中索引就有129页。新版手册内容丰富的程度折射出出版、写作、传播等行业在111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早期研究显示,professionalism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以求共同发展和提高,《芝加哥手册》的百年历史也体现了这一点。《手册》初版时只是芝大出版社的排版规则(the typographical rules)汇编,或者说,是一套工作指南(a set of work-rules)。而百年后的《手册》则成为“作者、编辑、校对、索引编者、文案人员、设计人员、发行人”等各类从业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手册》能够百年常新是因为多方一线人员保持互动交流,提出与时俱进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从而使得诸多业务的标准和规范在同一个框架中得到协调,并不断更新。如今,《芝加哥手册》被认为是作者和编者的“圣经”,誉为高度的专业精神、理性原则和责任感的体现。

中国的社会现实与美国相去甚远,不宜简单照搬美国的传统,但professionalism的某些机制或规范是可以借鉴的。例如,出版者与作者之间保持互动并制定规约是值得借鉴的机制,将学术书籍的书后索引作为一种规范也是值得借鉴的。而任何借鉴的前提是对借鉴物的意义和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其实,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索引”都不是二十世纪的新发明。不过,西方在二十世纪中叶将书后索引定为学术出版的标配,这无疑是一种创新。中国改革得以成功的法宝之一就是对创新持开放的态度,接受书后索引这一不再新颖的创新,是时候了。

从更广的视角看,“学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是该系统不可或缺的两大部分。保持这两部分的互动和协调发展,促进学术规范的制定和更新、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普及,是提高学术水准的基本路径。或许,这就是《芝加哥手册》百年历史的启示。


2021年7月于沪上


注释:
[1] “写paper”中的“paper”不可以简单等同于汉语中的“论文”。作为课程作业的paper有大有小,大paper可以长达10页、20页,甚至更多,有明确的规范,可以算是论文;而小paper则可以短至3页、两页,甚至1页,没有汉语所谓论文的意思。
[2] 有些书的书后索引做成几个分类索引,诸如作者或人物索引、地名索引等。
[3] 《芝加哥手册》是学术写作和出版规范方面的重要标杆,最初主要用于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学科,后来被用于更广的范围。此外还有一些类似学术规范体系,由特定学科制定,大同小异,最常见的有美国心理学会的《美国心理学会出版手册》(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简称“APA”;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的《MLA论文写作手册》(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简称MLA。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责编:朱凡。
本期微信编辑:朱凡。
本文为思想市场原创内容,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澎湃新闻网站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走過路過錯過難過芝加哥周末去哪玩?美中地区最大书展,百年啤酒节,艺术节…约起来!朱海就:女王的启示'真男子汉‘软了? 对中国这样字节大佬编写的这本《Python背记手册》,带我横扫互联网大厂秋招!美国在不到250年历史中卷入400多场战争历史的见证者,终于成为历史新加坡“天价”汽车对全球大城市的启示朱镕基20年前讲话对今天香港的启示一份有效、能实践的《自爱手册》,值得收藏SAP给中国软件厂商的启示斯里兰卡启示录:“百年未有大变局”滔天巨浪中的“小国风险”诺奖获得者“换专业”的启示60年历史的“绿瓶”雪碧,没了!养娃小分队金秋访校系列之平衡音乐与学术,家有music geek看过来新生必须要知道哪9件事?TUBS版《新生手册》!全球唯一的“男人国”,禁止女性进入!已有900多年历史,还被列入世界遗产...芝加哥去哪儿买家具?芝加哥各院校二手家具群等你来!一份感动重磅学术活动推荐!为秋季学期做好准备:写作竞赛、哲学、历史、摄影等多项选择!再也不忍了900年历史的万安桥意外烧毁,还能重建吗?Starlink系统分析及对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启示在芝加哥的您们还吃得起饭吗?食品成本翻番,通胀高企,芝加哥收容所人满为患TCL 创始人李东生:40 年穿越周期的启示恭喜老查留学喜获2022《哈佛国际评论》学术写作挑战赛(夏季)金奖!厉害 唐山;厉害 清华教授90年历史,曾称霸全球的老牌巨头破产!黄霑亲取中文名,又半价大促了今天的诺贝尔医学奖对鼠疫和新冠的启示作用亚裔厨师巧手包装 有85年历史的午餐肉翻红芝加哥新房入住如何开通电费账户?手把手教你在芝加哥开通电力,付电费~读懂分心好动的孩子 ——专访《家有多动症孩子——父母教练手册》作者惠之老师46年历史的Great America游乐园正在易手攻略 | 南极旅行《行前手册》活动预告|第10期线上读书会报名:《 法律人思维与写作》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