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不能等到城市病了才想起乡村

不能等到城市病了才想起乡村

财经


· 这是第4486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 刘子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城市病了吗?

我想从曾经工作过的房地产说起。2015年,我在某新一线城市郊区做一个刚需住宅盘,为了首次开盘顺利去化,价格定在7000元左右,还算合理。

这个阶段,目标客户主要是外地人,他们或做点小生意,或开大货车,或在附近工厂打工,多半在此地呆了多年。他们来到售楼处,拘谨地喝着水,问到价格,大多摇着头表示有点贵,爽快下定的总是少数——我们心里有底,这个定价合理,挑货的才是买货的。

首开果然火爆,之后,领导倒不着急了,我们都有点诧异。事实证明,还是领导知道的多,半年后,当地开始推行大规模棚改,每平米补偿8000元左右,项目销售迎来第二次爆发!我们和周边竞品心照不宣,同时提价到8500左右——什么是好的销售策略?永远不是满足客户(轻易满足就是“贱卖”,要被老板骂),而是让主力客户踮踮脚(差太远客户又会放弃)。

我们的主力客群变成了拆迁户,他们急需房子住,都揣着钱来到售楼处。他们一面抱怨补偿不够还得贷款,一面看着身边的房子在“暴涨”,只得无可奈何地付款。

第一批外地人客户知道了,忧心忡忡地赶来,这回他们得从开始的踮脚,到需要起跳了。但多数人寄望政府调控,掏钱的还是少数。

拆迁户消化后,又面临一段客源短缺的时期。当然,我们有的是办法,“小步快跑”,控制出货量,一点一点小涨价,通过制造紧缺、还要继续涨价的氛围逼定犹豫客户。

终于,我们等到第三波高潮!果然,地方政府比我们急,棚改完成后,地方需要新的刺激点,“为进一步引进人才”,市政府宣布大幅放宽落户条件,只要购房90㎡就可以。由于户籍与教育捆绑,以往许多被学历、社保等条件卡住的外地人们“轰”地炸了,为了留在本地,为了给孩子一个平等的教育,什么都不管了,不要说“六个钱包”,首付贷什么的,能上的都上了。随着全城楼盘一片涨,我们的项目迅速涨到一万多。

还是第一批来看房的外地人,等了两年,在前赴后继的政府调控中,他们越来越失望,又越来越无奈。那几年,制造业困难,电商冲击下小生意难做,他们的收入估计还缩水了。凡是能贷款蹦跶上的,都叹息着交了钱,实在付不起的,就一边咒骂着,一边准备退回老家。

好在购买的客户并没有吃亏。2018年初,城市房价对标上海、杭州,疯了一样的继续“补涨”,我们项目短短几个月再次翻倍,被卖到2万多!

三年翻了三倍,买了的庆幸,没买的肠子都悔青了。眼见价格猛涨,想买的都杀红了眼,那些为了留在城市想尽各种办法筹到钱的人,那些以普通家庭为代表的疯狂的小投机者,咬着牙入了最后的局,站在了最高处……

多少年后,人们写经济史,都应该重点分析一下2018年。清华大学鞠建东教授也指出,2018年是中国经济从工业化时代到知识化时代的大转折的一年,外部,美国发起贸易战遏制中国经济升级,内部,“世界工厂”的“规模红利”,其长期累积的“产能过剩”“劳动力过剩”“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等问题不断暴露,制造业和许多传统行业的巅峰都停留在了那一年。

那座以制造、外贸为基础的城市,无疑大多数人都身处“传统”,经济状况每况愈下,那些咬着牙、杀红眼站到了最高处的家庭,欲哭无泪。近两年再去问,据说不少人陆陆续续断供了……

房子还是那些房子,人也还是那些人。变的是什么?除了越来越“漂亮”的城市,还有人们从心底发出来的叹息。

后来,这样的叹息越来越多,并逐渐从小老百姓扩展至中产,化作一个大多数人都不得不面对的字眼——“内卷”。

我时常想,如果就“停”在2015年(当然,不是主张倒退),从地方政府到开发商到人民,都不要那么急功近利,房价7000多元/平,或者跟着GDP以每年6%-7%地合理增长(到今天11000元/平左右),那个城市郊区,以及那座城市的人们会不会好一些?

如果那些外地人,老家农村也有还马马虎虎的教育,他们就可以选择带着几十万、近百万的钱回乡,盖个小别墅、买辆小车,再在老家打个工、做点小生意,顺便拉动一点地方经济发展,那或许就是共同富裕了。那样,总要比辛辛苦苦白干很多年、背负很多债务、乃至最终落个一场空,要好得多吧。

没有如果。那座光鲜亮丽的城市,这个从上往下看一片繁华的时代,亏欠人们太多。城市化、房地产、商业逻辑、市场经济、经济刺激,怎么看都是对的,但“刺激”的成本,最终都要落到老百姓头上,而“刺激”的成果,虽然看上去大众共享,但实际上,随圈子不同、阶层不同而差距悬殊。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今天怕是要打上个问号了。

城市病了吗?今天的答案更是显然的。

内卷之下,三年疫情又席卷而来。一面是扩散的风险、对老年群体潜在的巨大冲击,一面是债务负担加剧与实际收入停滞乃至倒退,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

长期以来,房地产旗手、“大国大城”式的经济学家和社会精英们,只讲聚集、规模化、城市化、经济刺激的好处,不讲它们带来的内卷、城市病和社会风险——毕竟,他们不用挤公交地铁,内卷也不会卷到他们头上。

但这场疫情,却是公平的,纵你是资本巨鳄,也得早起抢菜,纵你学者教授,也得隔离难受。

他们看不到,以城市化、工业化、大分工、自由竞争为导向的现代经济和思想,有其根本弊病——就是把世间万物,包括人,物化、标价、推向竞争,然后在竞争中推动发展,在优胜劣汰、资源聚集中加速分化、对立。

好的一面,确实发展了,坏的一面,确实分化和对立了。

譬如,城与乡的对立。试问,城与乡为何要竞争?需知千百年来,虽然城市要优越一些,但城乡相互依存,谈不上、也不需要竞争和对立。缘何今天,双方非得就劳动力、土地、民间资本(储蓄)乃至社会舆论展开竞争——这“竞争”还是单向的,因为乡村根本毫无招架之力。

譬如,人与人的零和博弈。千百年来,我们的文化讲求各得其所、心安理得。缘何今天非得只有“竞争”这一条道?而所谓竞争,无非是谁能以更低的成本抢占更多资源谁就能胜利,谁先耗尽相应资源谁就败下阵来。到最后,“优胜者”为守住成果忧心忡忡、疲于奔命,“劣汰者”则为失败愤懑不已、躁动难平,最终人人不安,这“现代化”的意义又何在?

譬如,人与自然的对立。千百年来,人类虽然需要向自然获取生存条件,但总体还是自然循环、有限度的。但现代工业化以来,却成了生态灾难。无需举太多例子,且看人类被偷走的这两年多时光,带给了大自然多么久违的喘息自由。

据统计,疫情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超过6%,大西洋海岸海水清洁度评级直接从差晋升到良,印度恒河氧气含量增加了80%,动物们开始以我们几十年都没有见过的规模繁衍生息,印度人民甚至惊讶地看到了,在雾霾后隐藏了30年的遥远的喜马拉雅山。人类的禁足反倒成全了世界的清澈与安静,人类的疫情灾难,却成了自然界的太平盛世!

|《地球改变之年》

眼中只见发展而不见“人”,终将困于发展!

眼中只见“大国大城”,而不见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最终也将困于城市!譬如这两年大量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房地产人,譬如深陷内卷的亿万城市中产,譬如疫情下无可逃遁的城市人……

大家还能去向何处?

最近,身处上海的我,就成为老家亲人、邻里关心的对象。他们每天打来电话,担心我们买不到菜,担心我们会饿死,担心我们憋出病来,又都说要给我们寄食品和物资。遥远的老家乡下,虽然附近县也有无症状,地方政府一片紧张,但人们并不需要发愁,米在缸里,菜在地里,蛋在鸡窝,又没有负债,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今年来上海过年的父亲,也半开玩笑地说,幸亏他过完年就回去了,不然,现在真的要一大家子人坐在大上海的小房子里大眼瞪小眼了。

他们问起怎么买菜,当得知我花180元团购了9斤水果,200元买了一些肉和菜,还有浦东一个朋友花200块买了2斤肉,都惊讶得说不出话。200元钱,别说疫情期间,就连平时也买不了多少东西,但在乡下,它依然称得上“购买力”。

末了,父亲沉默许久,说,我去查查车,要不我带着东西来上海吧……

这些年,我始终对生活了15年的上海有一些隔阂,比如,多年来,我始终只有寥寥一两个上海本地人朋友。疫情期间,我跟“外地人”朋友聊起来,大家纷纷苦笑,“要不,我们还是准备回老家吧”。

田园将芜胡不归?实际上,综合房贷(租)、教育、交通、养车、物价等综合因素,上海中产月收入两万,跟内地省城一万多,县城五六千,农村三千,生活水平其实并无本质差别,但背后的质量、实际“获得感”差别却挺大……便要问,这辛辛苦苦、谨小慎微、忍辱负重的生活,意义又在哪里?

自古以来,大疫止于乡野。大多数疫情,都在城市爆发,甚至引发动乱。而乡村,由于其分散性和生态性,往往问题要小得多——即便有问题,也更容易阻隔、控制。譬如,2003年的SARS就止步于乡村,今天的新冠,6亿农民也少有感染者,所以温铁军教授说,“世界上最低成本的防疫,就是在乡村”。

当然,城市之病,何止疫情。那么,我们再扩大一点,更多的城市病,又何尝不需要乡村?

只是多年来,我们习惯站在城市化、规模化的视角,将乡村视作“脏乱差”、落后的包袱。仿佛乡村是个毒瘤,切掉它,或者让它自生自灭就好,这样我们就可以腾出手来全力搞“经济建设”。

这个思想,主导了中国近四十年“建设”,从八九十年代政府甩包袱、退出乡村公共服务,到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公司化对乡村的疏远,从房地产、工业园对乡村土地的大肆侵占,到前些年大量的合村并居、撤并乡村中小学……

的确,我们的经济发展了,但“切掉”乡村后,我们的社会、你的生活,真的更好了吗?

也许,我们是时候换一种眼光了,比如——乡村,非但不是“包袱”,其实,她也可以是一种解放。



  • 作者:民间观察派,独立思考者。专栏作者,撰稿人,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学者。个人公号:刘子的自留地。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今天,我又想起那一年的胡歌很多民企开发商,会不会等到他的白衣骑士朱永新 | 乡村教育发展是乡村教育振兴的灵魂别等娃贫血才想起它!几分钟就能学会的补铁“秘籍”,一次性就安排上有生之年系列!终于让我等到了房屋要爆仓?BC省挂牌房源猛增 房价回落还要等到明年这时候普京和希特勒:不完全战败的后果「无糖」奶茶糖含量高得离谱! 4个奶茶冷知识学了才算会喝奶茶宇航员在太空生病了,要如何治疗?痛心!斯坦福博士突然离世!我想起了那个去世的康奈尔大二女生....临终时,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华裔女星60岁开挂:终于等到好莱坞欠她的认可!歪果仁跪了七言|终于等到官宣,这是我看过的最甜CP别等娃不爱吃饭才想起它!一揉就好吃,一吃就销魂,我家的爆款疫情下的上海120热线,“急救的事情,没有一个人能等”从去年等到今年,终于买了它!隐匿在城市边缘:乡村生活的吸引力狗狗走丢后主人不敢换电话,12年后终于等到来电:“这是你的狗吗?”波士顿Boylston街的2个沙井爆炸!波士顿Mattapan学生将枪带入学校!州长贝克生病了 病毒检测呈阴性增43727例!法国人将遭新一轮“社会毒打”?180万求职者不算失业?有生之年还能等到法国新冠疫苗吗?回忆1+1终于能等于2了?华为在尝试的先进封装到底是什么?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这位麻醉医生“病了”正式终止!感染了新冠澳洲将不再发补贴!政府没钱再让你呆家里养病了洛杉矶的干锅,会不会让你想起大学的青春时光?100年涨幅超过50万倍,它凭啥成为史上最牛回报公司?这五大牛股特征,会让你想起谁?走进繁花:荷兰(5)-如画的村落等了大半年,终于等到老牌实力国货的六一儿童节礼物打一针就能整治艾滋病了?热搜10亿,人教版课本插图怎么了?郑渊洁怒怼:为什么9年了才发现?上海中高考延期,方舱里这个深夜学习的女孩让我想起一件事!这张照片让我想起最爱的她「成熟的友谊」才有的7种表现,让你想起了谁?即兴论书一则美学宗师朱光潜带你一探西方美学思想起源之作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