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评测]利民怀旧散热器测试

[评测]利民怀旧散热器测试

科技

序言

时光飞逝,距离利民这三款风冷散热器上市的日子,即使是最晚上市的HR-22也已经过去了10年,在这十余年里,CPU对于核心数量上的增加以及频率功耗上的提升都已经与当年X平台旗舰CPU仅有6核心和3Ghz左右的频率相比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三款当年的当家花旦面对如今全新的CPU还能发挥出多少实力,那今天我们就来重新体验一番.


产品简单回顾

Thermalright HR-02

当年的详细评测可移步此处:

https://www.chiphell.com/article-115-1.html

HR-02在当年可谓是利民炙手可热的风冷王产品,拥有着庞大的散热面积以及硕大的体型,有效的在当年提升了散热效能,也因此成为当年Fanless爱好者的心头好.且对于高马甲内存的兼容性方面也非常良好.

侧面视角也可以看到其底座往一侧(机箱尾部)偏移了很多,这个理念套用在单塔上HR-02是首次,可惜至今这个优秀的架构依然没有被很好地延续下来,原因有两点:1.Fanless逐渐被遗忘,大家更追求极限烤机下的谁比谁强几度;2.如此宽厚的身板不如直接双塔中间夹心风扇来得效率更高.

从顶部看,能发现在HR-02上采用了利民独创的鳍片垂直开孔,又是一项当年的"黑科技"如今却逐渐被人遗忘.

HR-02采用了全塔镀镍和回流焊工艺,搭配32层鳍片,每片鳍片厚度0.5mm.鳍片间距约为3.0mm.这放在如今这种偏向稀疏但单层鳍片较厚的设计类型基本是已经看不到了,因为现在的CPU/GPU都越来越热功耗越来越大很少有人再愿意去提及或者尝试Fanless了.

手里的样品为镜面凸底底座,但听说是因为当年Chiphell定制款的原因,正常市售版则为非镜面.

6根6mm热管因为歪脖子设计而交错岔开的热管排布.

Thermalright HR-22

(当年的详细评测可移步此处:https://www.chiphell.com/article-8828-1.html)

HR-22是这三位里面最晚面世的成员,包括后来回流焊版本的HR-22 Plus算是当初出售前Thermalright最后的挣扎,实际上无论是HR-22还是HR-22 Plus等大家看完这个评测就会明白那个时候的Thermalright其实已经某种程度的江郎才尽以及开始尽量收割最后一丝的品牌价值.本质上是作为HR-02的放大堆料升级版而出现,不仅在散热规模上进一步增强,同时也在兼容性上进一步优化,使体积更大的同时其兼容性依旧保持优秀.并在当年的附件中加入了空气导管,可使Fanless下的性能得到加强.

侧面视角可以看到其歪脖子的幅度相比HR-02更显夸张.

在HR-22上依旧沿用了利民独创的鳍片垂直开孔,并根据风扇气流方向改成了倾斜式的排布,也从外表上更加显得高端.

HR-22同样采用了全塔镀镍工艺,但在连接方式上改为了穿Fin.共搭配35层鳍片,每片鳍片厚度0.5mm.鳍片间距约为2.8mm.在密度上相比HR-02也更密集.

采用镜面凸底底座.

8根6mm热管排布交错岔开,同时最后一根热管为了避免当年的X79平台又做了一个大幅度的弯折.最底部三片小鳍片也采用了避让方式来尽可能地利用空间.

Thermalright Archon

(当年的详细评测可移步此处"https://www.chiphell.com/article-404-1.html)

而Archon执政官则是利民在HR-02之后紧接着推出的宽薄单塔散热器,以为了满足当年旗舰X平台上针对内存插满的最大兼容性用户需求,在往后也对执政官进行了不断地升级,推出了Archon SB-E X2以及Archon IB-E X2的升级优化版,也当年也算是一个常青树系列.本次拿出来的产品则为初代的Archon执政官.

从侧面视角也可以看得出, Archon的身材确实非常苗条,且由于薄塔的设定也无需再通过歪脖子来换取兼容性,在外观上相比两位HR系列的老大哥显得优雅多了,但这类架构如今因为容易和显卡不兼容因此也已基本被弃用.

鳍片也没有采用垂直开孔技术,六根热管则是两排的排列方式

Archon采用全塔镀镍和回流焊工艺.共搭配50层鳍片,每片鳍片厚度0.5mm.鳍片间距约为1.9mm.在密度上是这次三款产品力最为密集的产品,也对风扇的性能有着更为严格的需求.

同样采用镜面凸底底座.

6根6mm热管呈扭转式分成两列穿入鳍片,并且最下方的6片鳍片只与中部的两根热管接触,直至第7片鳍片才与全部热管接触.

那么与三款散热器搭配的统一风扇为猫头鹰NF-A12风扇.测试项目包括1300rpm下与2000rpm下的双扇和单扇整体性能表现.

以及一把当年与这三款散热器一样炙手可热的利民TY-140 14cm异形风扇,来与猫头鹰NF-A12风扇进行比较.

背面的贴纸清晰的印着这把老古董来自于早远的2010年.


测试平台

散热器

    Thermalright HR-02

    Thermalright HR-22

    Thermalright Archon

    Noctua NH-D15 chromax.black

    Noctua NH-U12A chromax.black

    Noctua NH-P1

测试环境

    室温22℃(±1℃)

硅脂

    DeepCool EX750

风扇

    Thermalright TY-140

    Noctua NF-A15 PWM

    Noctua NF-A12x25 PWM

平台

处理器: Intel Core i9-13900K @5.0Ghz/4.1GHz @210W

           Intel Core i9-13900K @5.4Ghz/4.2GHz @253W

           Intel Core i3-12100 @4.1GHz @60W

主板: MSI MPG Z790I Edge WiFi

内存: DDR5 16G

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11 22H2

软件: AIDA64 ExtremeEdition V6.88.6400 (FPU Only/AVX2)


实测表现

阅读指南:

  1. 测试项目采用i9-13900K进行210W下的中转速和满转速的单双扇温度测试,以及253W大功耗下的2000rpm满转速单双扇测试,以及采用一个60W的i3 12100做无扇纯Fanless环境的测试.

  2. 在210W的测试中,这次从以往的成绩中选取了Noctua NH-D15 chromax.black以及Noctua NH-U12A chromax.black作为比较对象,但其他未列入表中的散热器成绩可在之前的各款风冷散热器评测中的成绩作为参考.

  3. Noctua NH-D15 chromax.black在测试中全部搭配的为NF-A15风扇; Noctua NH-U12A chromax.black在测试中全部搭配的为NF-A12风扇.图表中的风扇注明只针对于利民的三款散热器,但转速(转速对应请看下面两点)以及安装风扇数量适用于全部散热器.

  4. 210W测试分为1300rpm中转速与2000rpm满转速两个转速作为测试,由于Noctua NH-D15自带的风扇为NF-A15的15cm异形风扇且最高转速不高,因此当NF-A12风扇的转速设定为1300rpm和2000rpm测试时,NF-A15风扇的转速设定至对应的1000rpm和1500rpm.

  5. 利民的14cm TY-140异形风扇也由于最高转速较低,因此在210W测试环节中按照1000rpm以及1300rpm作为对应设定.

  6. 为观看更加简洁清晰,每张图标的柱状图都以温度表现作为顺序排名,且型号后不再后挂风扇型号以及转速,具体的设定以图表中的标题和上述几点作为基准.

那么先来看看利民这三位上古散热器在210W满转速的表现,从结果看,在绝对性能上无论是双扇还是单扇都不敌于更为年轻的两款猫头鹰散热器,但是你说差距是否真到很大,其实倒也还好,与同为单塔的猫头鹰NH-U12A也就相差了4-5度左右的样子,不过NH-U12A的体积倒是比三位小了不少;但面对NH-D15差距就不小了,只能说是时代变了.且利民HR-22对于如今的CPU顶盖以及CPU内部布局似乎是三款中最不适应的,本该是三位中最强的8热管产品也仅仅与6热管的HR-02保持在一个水平,另外作为薄塔的Archon执政官倒是也没比两位HR大哥拉开太多,总体来说这三款老利民在如今新CPU上的表现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不过倒是利民的TY-140这款上古14cm异形风扇依旧能打,其最高转速虽然仅有1300rpm,但安装在这三款老利民上倒是不亚于其12cm的NF-A12在2000rpm下的表现,在较薄的Archon上甚至比NF-A12的表现更好,但1300rpm在穿透力上还是太低了,因此对于HR-22这种又厚又大的塔体就会稍微有些吹不动.

而在使用NF-A12风扇的1300rpm下中转速表现,双扇的表现与满转速基本差不多,而单扇的表现则有点不太一样了,HR-02与HR-22两款产品当年有一点点偏向Fanless的设计基因似乎被唤醒了,其大间距的鳍片间距使得在较低转速下的低风量也可更好的穿过其鳍片来带走热量,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相比猫头鹰的NH-D15以及NH-U12A在性能上的差距被拉近了一点.再来看看搭配上古神扇TY-140在1000rpm下的表现,结果依然出众,甚至使HR-02几乎追上了采用1300rpm单扇NF-A12的NH-U12A,说明该扇配上HR-02的大间距在低转速下也能输出非常不错的有效风量,且该风扇在噪音方面也相当的静音,不亏是当年人手一套的组合.

那么利民的这老三样在如今最大究竟可以承受多少功耗的TDP呢?那么我们也加大剂量,将TDP提高至253W,这也是i9-13900K大多数Z790主板官方默认的PL1功耗.可以看到即使是在双NF-A12风扇2000rpm满转速的情况下,三款散热器基本也已经来到了90多度的高温,说明在Intel 13代酷睿处理器上其极限解热能力基本在260W上下.这个数字虽然放在现在众多新品里似乎显得比较一般,但是考虑到这是些已经有着十年甚至是十几年的产品,可以说已经是相当了不得的水平了.在去掉一个风扇后,三款散热器温度都有或多或少的上升,但依旧可保持在不过热的边缘.最后换上来自同一时代的TY-140风扇,其1300rpm的风量在253W高功耗的持续炙烤下也终于跟不上其排热效率,且面对最大最厚的HR-22面前,转速不高的有限穿透力也使得其降温的效果进一步下降,从而被薄塔的Archon实现反超.但总体来说,TY-140在该功耗下仍然通过了测试,虽然只离触碰到100度温度墙一步之遥,但其低噪音和在这种不高的转速下相对优秀的表现,可以说依旧是十几年后这三款散热器的最佳搭档.

而除了正常的装扇主动式散热,我们也知道HR-02与HR-22在设计之初也照顾了一定的Fanless属性,因此我们采用了一颗60W的i3-12100来看看在前后完全没有风扇气流影响下的极端Fanless情况,同时还找来了在近几年里专为Fanless环境而生的Noctua NH-P1来看看差距.那么可以看到这两颗老利民的温度在经过40分钟60W烤机后温度最终稳定在了93度,相比Noctua NH-P1的74度差距还是挺大的.但考虑到平时机箱内Fanless使用基本多少都会安装2个风扇维持基本的进出风,因此在现如今对于较为低功耗的日常使用,HR-02与HR-02依旧作为Fanless散热器来发挥余热.


总结

从上面的这些测试,我们不难看出随着CPU的形状以及时代进步的变迁,利民的这三款散热器虽然在各方面的性能相比如今年头更近的散热器确实已经被拉开了较大差距,但从综合塔体性能上来说这三款散热器在面对13代Intel i9时依旧可以保持250W上下的最大散热能力,只要别整天没事烤机烤着玩,或是需要长时间CPU满载需求下的工况,对于现如今绝大多数正常使用的使用场景还是可以应对的.而与之同一时代的利民TY-140风扇,在现如今倒是依旧不减当年风采,无论是在噪音还是排热能力上依旧可以处于较好的表现.如果你恰好有这其中的三款散热器之一以及这一把TY-140风扇,那么这套组合依然可以在现如今的新平台上继续发光发热.

十年老兵,尚能饭否?答案是,尚能一战,只是逐渐老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评测]Colorful Colorfire B760M-Meow WiFi D5 评测[评测]ProArtist H14 Performance Edition 评测看电视连续剧《白色城堡》到底有多少人拿大白萝卜当电脑散热器[评测]ASUS 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 评测[评测]ASUS ProArt GeForce RTX 4060 Ti OC Edition 16GB GDDR6 评测[评测]ASUS ROG Maximus Z790 Apex Encore 评测太惨!ChatGPT别用!教授公布原因!90%留学生不知道;论文神器测评盘点,别再走弯路了,写不好论文是因为这几点华硕公布 ProArt LC 420 水冷散热器:极简设计,搭载 3 个 140mm 猫头鹰风扇别了,温哥华[评测]PowerColor Hellhound AMD Radeon RX 7700 XT 12GB GDDR6 评测[评测]ASUS ROG Strix SCAR 17 X3D (2023) G733PYV 评测冷却的不止季节(93)— 模式[评测]ASUS B760M-P 评测[评测]Colorful iGame GeForce RTX 4060 Ti Mini OC 8GB 评测[评测]ASUS B760M-AYW WiFi 评测英特尔合作推出“强制对流散热器”,支持 1000W TDP 以上芯片[评测]ASUS Dual GeForce RTX 4060 OC Edition 8GB GDDR6 评测[评测]ASUS ROG Swift PG38UQ 评测[评测]MSI MPG GUNGNIR 300P AIRFLOW 评测心中的那片海 ——读《老人与海》[评测]Intel Core i9-14900K 评测[评测]AMD Ryzen 5 7500F 评测[评测]MSI MAG 274UPF 评测小心!纽约街头惊现不明绿色荧光液体!市民怀疑是辐射性软泥![评测]AMD Radeon RX 7800 XT 评测[评测]WD_BLACK SN770M NVMe SSD 1TB 评测[评测]MSI MEG Z790 Ace Max 评测大白萝卜竟能当电脑散热器,为啥?!苏州河[评测]Colorful 将星X15 AT 2023 (i7-13650HX) 评测[评测]ASUS ATS-RTX4060-O8G-GAMING 评测[电脑] 百元+RGB+小塔风冷——乔思伯cr1400evo幻彩版散热器简评[评测]AMD Radeon RX 7900 GRE 评测[评测]2023双塔散热器横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