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提升创造力,从打破“有用”开始

提升创造力,从打破“有用”开始

公众号新闻


题图:Photo by MI PHAM on Unsplash


最近关于孩子兴趣培养的思考,彻底被三个重锤砸清醒了。

01

第一锤:了不起的等得起


最近被一个关于学钢琴的事情打动了,7 岁儿子同学聚会,家长们免不了会聊到孩子上的兴趣班,CC 的妈妈在聚会上说,CC 学了一年的钢琴,老师说她可以碰琴了。大家异口同声“那这一年时间都干什么了啊?”CC 妈妈说,CC 很爱去跟老师聊天,看老师弹琴,也就随她去了。虽然我见过构建关系的好老师,但是老师和家长,都能耐心等到“花开”的这个时长,我还真是第一次见。


这种注重和学习者构建关系的好老师真的太难见了,他们会自己享受在兴趣中,言传身教,而非注重孩子技能上的成长,也发自内心的理解并接纳孩子对某些事情的兴趣来得慢。


之前我也听说过一个钢琴老师,孩子去学琴的前几次都不知道自己去学钢琴的,甚至以为自己是学画画的,第一次去老师家,老师都没带她去到钢琴边,而是把她和妈妈当成家里来的客人,跟她们聊天了解她,让她感受如果有一只小兔子听了音乐会怎么样呢?可以画下来吗?接下来根据孩子状态,会引导孩子想象那小兔子跑到黑白色的琴键上又会怎么样呢?…… 现在老师已经去国外了,但是孩子还在自己坚持练琴。


 Photo by Juraj Varga on Pixabay


我还看到了这件事里“不正常的“的正常,家长没因为上了一年钢琴课,连首小星星都没弹出来而焦虑,一句“随她去了”,看似轻松平淡,但是接送时间、学费,作为家长的都知道,这是实打实投出去的成本。老师能等孩子,家长能等老师和孩子,都是了不起的等得起的人。反观自己,一个曾经也算是被等过的人,却忘记了这个过程对于兴趣的保护是多么的重要。


给孩子找一个等得起的兴趣班 ▲




02

第二锤:从小就专精,图啥?


“十个琴童九个近视!”眼科主任在不到 5 分钟里,第二次说了这句话。


4 月份带孩子检查视力,北京某著名医院眼科科室里,我在旁边看着助理给孩子写病历,做基础测试;顺便听到旁边就诊的情况,是个二年级小女孩,父母说在体检时发现视力下降怀疑近视,来看看——


“学琴吗?”大夫第一句便问。

“学。”小女孩说。

“学多久了?”

“三年多了。”小女孩妈妈说。

“家里灯光亮不亮,练琴的有没有单独的灯?”

“亮,单独有灯,妈妈给买的。”小女孩说。

“唉,十个琴童九个近视,没办法,也不能说不让你们练了……”


没一会儿,又来一家人拿检测结果给大夫看,这个女孩大一点,已经戴着框架眼镜了。“你可以戴隐形眼镜或 OK 镜,你们自己选吧,刚才出去那小姑娘跟你一样也学钢琴,你们(琴童)十个有九个近视。”大夫又重复一遍。


▲ Photo by Hannah Tasker on Unsplash


兴趣从小往精专培养真的那么重要吗?童子功那么重要吗?我们要怎么平衡这种兴趣培养给孩子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带来的问题。研究显示,就算有天赋,也是在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后一个人方方面面发育得差不多的时候才能显现,而那些在成年早期或中年期才找到兴趣的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往往能达到更高的成就。


我们的社会总是强调早期专精的重要性,孩子们从小就被塞进各种兴趣班,不断地积累技能,追求卓越,但这恰恰可能阻碍了他们真正的兴趣发展。瑞士心理学家 Jean Piaget 说过,儿童的学习过程就是探索过程,他们需要通过试错来理解世界,这种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而非被外部的期待所左右。


心理学家 Angela Duckworth 在她的书 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中提到,持久的热情和毅力是达到长期目标的关键,而不是早期的专精。




兴趣的培养,不在于早期的专精,而在于广泛的探索,去尝试各种可能,当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后,他们将会有自发的动力去深入学习,而非被迫去学习。这样的兴趣培养才能更好地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更有可能让他们在未来实现自我实现。


03

第三锤:用极限思维去思考兴趣是什么


上个月跟哈佛教育学院毕业的邱天做访谈时,她说用极限思维去思考,如果一个孩子遇到一个好老师——自己享受所教授的内容本身,也能根据孩子的个性去调整引导方式,还能在孩子遇到学习瓶颈时,用专业知识帮助孩子进行目标分解,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那么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对任何事情感兴趣从而坚持下去。


但这里存在的问题是:兴趣是无限的,但是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依据什么给孩子做选择?


答案可能也就是:给孩子找到好的资源——老师或机构,然后做到等得起。


为什么没有好的资源,就不如不学?


作为科班出身的艺术生,经常被问的就是“你儿子就不用报画画班了吧?” “你儿子像你一样学画画呢吧?”


答案就是“我能画,但是我教不了”,“没什么我能看上的美术班”。(其实有两家心仪的,就是距离太远)


现在有的艺术课,上一次课 90 分钟或者 120 分钟,抛开老师“无效讲授”的时间,剩的那点时间我不知道能画出个啥,画出来的也是为了给家长看,那作品仿佛说:你看你学费没白交吧,你家孩子每次来都能带回去作品,够你发朋友圈了吧?


我小时候在县城里学画画不是这样的,我的老师对每一个来给孩子报画画班的家长说都是一样的话:“孩子能坐住,愿意来就行,千万别管他画成什么样。”


我妈听进去了,我在画室玩得那叫一个开心,每周六日雷打不动地去画室,上午画几笔就跑出玩了,下午画两笔又去跟同学探险了,有时候一个月也没画出个像样的东西。偶尔带回家一张画,爸妈出于对艺术的“尊重”(不懂)也不会指指点点,就会说“挺好,越来越像了”。每年老师还带我们去旅游(写生),老师平时就在那儿画国画、画连环画,还会拉拉小提琴。有时候我妈会遇到老师,问我怎么样了,老师还是那句:“愿意来你就放心吧,早晚会画出东西的。”


但是当时资源有限,老师只教素描、速写和水粉,其实对于很多孩子是不友好的,但是那些真的“坐得住”的孩子,我们都建立了非常长久和稳固的友谊,这个关系非常重要,也是现在兴趣班也提供不了的。当你到了新的初中、新的高中,或者在学校跟同学关系不够好的时候,因为总有画室提供稳固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在那儿,会抵御新的或不友好的社交关系带来的焦虑等问题。


我们那个小小的画室,出来的学生成绩都很好,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各大艺术名校。而且也都在从事艺术相关的工作,并没有像我的大学同学大部分毕业就转行,因为当中的大部分当年是因为艺术生文化课成绩要求低,经过半年的魔鬼式突击培训才考上的,能上清华美院等好学校的也大有人在。


所以别人半年就能突击出来的好成绩,我为啥要孩子从小把时间浪费在训练技能上,或者把钱给那些打着艺术培训的幌子做着毁孩子兴趣生意的人。(此处不代表所有的机构都不好,在北京我还是知道几家不错的,就是距离有些远。)


▲ Photo by iSAW Company on Pixabay


看展时,经常看到一群一群的孩子被老师带着看艺术作品,当时并不以为然,觉得家长不懂只要给孩子创造机会来看也挺好。直到我带儿子去看毕加索的画展,遇到一群被机构老师带着的小朋友,在参观完后被聚到一堆儿,老师先发给他们一个画本,接着又发他们一个图册,图册上有毕加索风格的各种眼睛、各种鼻子、脸型……让孩子们任意组合出作品,让孩子以为画画就是这样,艺术就是这样的无趣无聊的组合,这真的不如不学,我就想啊如果父母带着孩子来一趟,就算什么都看不懂,也比这样花钱嚯嚯孩子强吧。


再回到钢琴,多少孩子练了一整个童年达到所谓的 8 级 10 级,然后一辈子不再碰琴,证书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比赛得奖就是想要的结果吗?兴趣培养没有外在的反馈,就没有价值吗?


在人类的心灵里,兴趣是一种独特的绿色,它在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中播下种子,孕育出各式各样的知识和技能。如果说我们的生命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戏剧,那么兴趣便是导演的笔,指引我们在未知的舞台上走出自己的路。


兴趣也是一个难得的避风港,让我们在应对生活压力的同时,它能让我们有喘息的机会,享受到乐趣和满足感。它也像一位哲学家,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自我,探索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欲望,引领我们去寻找真实的自我。


总之,兴趣是我们的灵魂之火,是驱动我们去探索、去创新、去感知世界的动力,一旦被其他功利性的东西所污染,那这片心灵的那片绿色要恢复很久很久。


真正“没用”的兴趣班,可能才是真的兴趣班。


如果你也在给孩子找这样一个画画班:课程给孩子足够探索和发展的空间,而不只是局限在固定的、只强调技巧、作品的完成;孩子能够在课程中“慢慢”培养、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老师除了理解画画本身,更懂得用适合孩子的方式教学,对教育这件事情本身有理想、有原则。欢迎加入「2024艺术思维亲子俱乐部」,课程原价 ¥ 6000,现在报名可立减 ¥ 1800。点击下方海报按钮即可报名。


报名后如何上课?

付款后请添加全村小助手的微信,获取上课安排。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张维迎谈教育:强调标准答案的应试教育,正在摧毁学生的创造力刀锋A+周六课程师资就绪,新学年9月全体1-12年级开课!Top私校品质,领先教学,培育学术强者、求知欲、创造力及擅长合作的孩子!第七章 科学的兴起和神权的衰落(2)普里戈任打破“被捕”传闻,想继续在乌作战一个人摆脱贫穷,从打破阶层复制开始化妆与女性创造力: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美容秘诀|书评经观头条 | 佛山东莞调研实录:打破“制造的诅咒”59元包邮:京东能否打破“不可能三角”怎样让创造力爆炸?秘密花园的秘密激发孩子的审美创造力,实用指南看这里!资深制作人访谈:连续成功难,如何打破“大作魔咒”?第七章 科学的兴起和神权的衰落(3)打破“大锅饭”的阿里,过上好日子了吗?桌子乱的人都是有创造力的天才?什么?你连文件放哪都找不到……中国最具财富创造力大学“专精特新”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仪式主题分享《提升创新能力,塑造竞争优势》企业也有中年危机:如何保持创造力?解码企业数字化转型:打破“数据孤岛”,共创数字价值上海90后医生打破“晋升纪录”:入院4年升副高,第6年评上主任!本人自曝:全靠ChatGPT!AI如何增强人类在电影制作中的创造力?一天赚20多元?女孩自制计算器租给同学,网友:创造力惊人!李安拍摄《喜宴》之前,中国台湾电影已打破“禁忌”!阳狮lions&advisory:2023年创造力研究报告大脑竟然是这样产生创造力的!很多人都在浪费自己的天赋……把孩子养得很“有用”,是亲子关系里最大的悲哀中式汉堡,正在打破“麦门永存”2023 Google 开发者大会开幕 | 共赴科技盛宴,释放无限创造力大学生是否比AI更有创造力?半导体巨头“冲刺”千亿市值,华虹半导体能否打破“老二盈利难”魔咒?马岩松获“年度杰出建筑师”|喧嚣年代,设计如何彰显无畏创造力?马祖风光著人迷张维迎谈教育:标准答案伤害创造力,海外留学经历是种“PLUS”打破“周一闭馆”惯例!多地博物馆明确→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