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谈教育:标准答案伤害创造力,海外留学经历是种“PLUS”
作者:张维迎
转载:致极学院
正文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雅特聘教授张维迎做客「致极下午茶」直播节目,与致极学院创办人、领教工坊学术委员会主席肖知兴教授对谈。这两位学者,一位研究了企业家群体40年,一位带教了大量企业家;一位在中国顶尖名校任教,一位亲自下场办学校。两人谈企业家精神,更谈教育,本文精选他们教育观点以飨读者。
01
设标准答案的应试教育
正在摧毁学生的创造力
肖知兴:如果不给它环境去表达,企业家的基因就浪费掉了。现在对中国的教育系统的批评还是蛮多的,您觉得在企业家精神方面做得怎么样?
张维迎:我想,不光是企业家需要创造力,其实创造力当中的好多领域,包括科学、艺术都需要创造力。总的来讲,我觉得创造力确实是企业家的基石。
然而,我们的应试教育总是告诉大家,什么东西都会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这种观念就会影响人的思维,影响他的创造力。
在这个意义上,也就是为什么至少在早期,成功的企业家基本没受过太好的教育。但是好多人不服气,说我都念博士了,但我的小学同学他小学都没毕业,结果现在腰缠万贯,我心里不舒服,对不对?这是自然的。
但是你仔细想想,他这可能就是因为没有受过后来这些“千锤百炼”,结果他能成大器;像我们这个教育体制,像锻造一个钢一样,各种蹂躏,各种打造,最后把它弄得很柔软。
我们老讲什么东西有一个标准答案,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这本身就是一个错的假设。
你看做企业,最大一点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凡是有标准答案的都不是企业家做的事,企业家做的事都是没有标准答案。如果这有20个人,19个人都是同一种观点,那就不是企业家的观点,就那一个人跟大家不一样,那是企业家的观点。或者十几二十个人,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那也是企业家的观点,二十个人里面谁对谁错,我们根本不知道。事后也有好多偶然的因素,这个成功,那个没成功。
企业家的环境就是他可以自由地想象,自由地创造,还有获得资源。比如说我有一个想法,我找这个投资人,他看不上,不投资,我找另一个也不投资,没关系,只要我相信我就找啊找,突然之间有一个人就投资了,我就成功了。
思科,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夫妇俩,一对夫妇他就找啊找,找了72个投资人,硅谷没人愿意出钱。结果到第73个愿意投资了,那就出了一个思科。如果你的资源统一分配的话,一帮人坐在那儿然后给你评审以后一投票早就给你否决掉了,你就没机会了,这就是你思维空间的自由,你获得资源的自由。
资源不能控制在一个人手里边,不能控制在一个权威手里边,所以说因为他是企业家精神,不同人看法就不一样,所以你一定有好多人去评价他,而且独立的评价,像我刚才说的72个人都否定他,第73个人支持他,他就可能成功,或者如果你要么就是73个人弄在一块成立一个委员会,然后一投票,结果72票否了,1票赞成那肯定就完蛋了,所以这个自由不是简单的一个我们说一说,得落到实处。
肖知兴:是,所以标准答案心态、唯一正确答案的心态其实对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是很大的伤害。
张维迎:非常不好,我再说一下对父母的观点。
有一次我有一个学生他就跟我说,张老师,我要准备下海了,他原来在一个大的企业里面做职业经理人。他说你觉得我怎么样?我能不能成功?我说我哪知道你成不成功,我没有这个能力判断。
我说你爸你妈什么态度?他说我跟他们商量,他们坚决反对,我说那就可以试一下,你爸你妈都同意的事基本没戏。
02
留学经历是一种“plus”
肖知兴:应试教育就是把学生弄成一个标准件。
张维迎:对年轻这一代,我还是觉得有条件、有机会的话,去国外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反过来也可以促使我们国内教育的改变。
我们的应试教育一直没法改变,但是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出国留学的话,就迫使我们国内的应试教育也需要改变。北大清华原来是中国最好的学生都在我这儿,以后不一样,人家可以去美国,可以去英国,那你怎么办?你就不能老是这样,你要去改变。
年轻人,可能有一些人,把自己太“设计”了。这是我的观点,可能你不同意,别人也不同意。像我有一篇文章是讲我自己的经历,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所以不要过早的圈定自己的目标方向。
观众提问:我在美国留学,毕业后打算回国工作,请问留学期间我要做哪些准备,让自己能和国内更好的接轨?
张维迎:我想你在国外的话,其实要更多的融入这个社会,学到很多的东西,我相信从长远来看中国和世界的交流还是非常重要的。海外的留学的经历它是一种Plus,对你是有利的。
我们过去研究过这个问题,因为在高科技领域的创新,海外回来的成功概率就比国内本土的要高,当然这是原来中关村的研究,也是十几年前做的,现在情况有什么变化我不知道。但是传统的行业里边,本地的就比较高,为啥?它依赖于——好比你搞地产——更多地依赖于关系,这些行业,土生土长的有优势。
但是你又有新的知识,有国际视野,你了解人家在做什么,这时候海外的经历非常重要,所以你在那个地方最好多学点人家的东西,多了解人家的东西。也许你在那儿呆几年还更好。
观众提问:是不是皮一点的孩子更有创造力,要怎么继续激发孩子的企业家的基因呢?
张维迎:你不要太压制孩子,当然人生活在社会当中,你不能让他太走偏了,但是不要轻易地压制孩子的这种好奇心,甚至调皮捣蛋这些东西。
我们父母经常想按照自己的想象的那个好孩子的角度塑造孩子,结果反倒不一定好;有时候物质上还要给孩子一些独立的空间很重要;再一点,离父母远一点,有时候他反倒更有独立性,没依靠以后,他自己的独立能力就会培养出来,但是你在父母身边,他依赖性就特别强,我从我自己的孩子,就感觉到这样一点。
对于父母来讲,你老觉得你的孩子没有长大,但是突然等你发现你把他放出去以后,他自己也过的很好,他并不是说像你想象的那么无力,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是你从心态上要放开,甚至是物理上也要放开,别老让孩子跟你在一块。留学最大的锻炼,就是孩子很有独立性。
肖知兴:其实这些年来中国教育界各种焦虑内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60后、70后这一代父母的孩子长大了。我们60后、70后,其实我和张老师的情况是一样的,都是从社会最底层,然后通过考学,通过考到北京来,好像慢慢的就进入了相对比较主流的这个阶层。
所以60后、70后他们带着这个记忆,老想在他们的孩子身上复制,其实您也知道从数学上就不可能,每年北大清华毕业分在北京的大概五六千人,但每年北大清华在北京只招五六百人,你怎么弄?所以你是不大可能让你的孩子进北大清华的,这个焦虑就变成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这应该也是另外一个背景。
相关阅读:
作者:张维迎,转载:致极学院,由一批杰出的中国企业家和教育创新者,联合海外一流院校共同创办,是一所非营利的高等教育机构。致极学院是一所融汇东西古今的文理学院,致力于保护新世代的创业精神和领导力,培养未来的企业家。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