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点评汇总:40年汽零公司向服务业转型
【申万汽车】冠盛股份:扩品类、沉渠道、见风起,做时间的真朋友
后市场空间广阔,海外成熟稳定,国内蓄势待发。
据麦肯锡预测,2017~2030年全球汽车后市场增速CAGR达3%,届时市场规模约1.2万亿欧元。
美国汽车后市场2021年规模约4160亿美元,ACA预计到2024年整体市场规模达5148亿美元。
2021年,国内乘用车平均车龄接近7年,据麦肯锡测算,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平稳增长及车龄的逐年增加,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突破万亿。
扩品类:冠盛股份产品品类多,渠道布局广,深耕海外市场20余年,正逐步从制造型企业转型服务型企业。
冠盛汽车零部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近40年汽车底盘系统零部件领域经验使其成为国内少数具备支持一站式采购需求的汽车传动系统零部件生产的能力的头部企业。
公司囊括了六大系列产品线:传动轴总成、轮毂轴承单元、等速万向节、转向和悬架转向系列、减震器及橡胶件减震。
这些汽车底盘零部件产品,长年保持稳定增速。
相对于传统品类,从“其他”中逐步分列出的悬架、减震品类出现加速成长迹象。
2022年其他类产品占比营收同比增长31.53%。
新品类将会持续开发和扩充,我们相信未来从“其他”类目中成长出来的新品类有望持续带动公司营收逐级而上。
投资分析意见:后市场行业长坡厚雪,具备定持续增长的潜力。
海外同行稳定30年以上的增长历程也证明了这个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
我们预期公司23~25年营收为32/38/44亿元,同比增速10%/17%/16%;在保守预期汇兑收益及汇率增厚的毛利率情况下,对应净利润为2.8/2.9/3.5亿,同比增速18%/5%/20%,对应估值13/12/10倍。
估值方面,参考对标公司24年18x的估值,距离目标价有50%空间。
而绝对估值角度,公司每股价值约58.07元,当前股价距离目标价有168%的空间。
结合相对/绝对估值结果,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西部白酒】洋河股份:内外势能重向上,二次腾飞可期
披荆斩棘,求索奋进。
洋河为绵柔鼻祖苏酒典范,1979年位列全国八大名酒,但发展可谓一波三折,90年代一度濒临破产,2002年率先完成改制充分释放内部活力,黄金十年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三重利好,首创深度分销模式创造洋河速度,跻身白酒一线阵营。
2013-2018年间公司先后因行业外部冲击和内部经营问题陷入调整。
2019-2021年刮骨疗伤,成功升级梦6+实现困境反转,2021年张联东董事长履新后,进一步改善内部治理,公司内外部势能重新向上。
敢于求变,战力仍强。
一是长期保持高度市场化运营机制,创新基因刻入骨髓,决策前瞻执行高效,组织架构下沉至一线,推进“人才强企”战略,营销体系完善战力强。
二是公司早年以渠道和营销制胜,现渠道模式转变为“一商为主,多商配称”保持渠道战力,叠加数字化赋能全产业链,渠道优势仍强,营销能力迭代升级。
三是公司产品矩阵丰富,攻守兼备,焕新升级重塑生命周期,且已实现初步全国化,市场基础扎实品牌知名度广,在存量时代下优势凸显。
进阶三级跳,势能重向上。
当前内部激励充分,营销体系和渠道重燃战力,多年坚持提升酒质,产品认可度及口碑得到提升,筑牢长线发展根基,近年面临的投资理财敞口亦逐步收窄,短板逐渐补齐。
洋河目前收入规模位居行业第三,仍处产品、渠道驱动阶段,短期行业需求逐步恢复、区域经济支撑带来业绩确定性,中期梦6+有望承接行业结构升级与全国布局红利。
长期看战略及管理驱动,挖掘新兴增长点成为持续增长的关键。
投资建议:公司内部调整充分,外部延续向好态势,年内看完成双位数增长目标确定性高,中长期梦6+全国化进程或可加速,双沟积极培育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7.25/8.52/9.97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3/15.6/13.3倍。
我们采取相对估值法,保守给予公司2023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181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国盛电新】特高压建设正当时,2024有望持续攀峰
风光发展带动电力远距离输送需求,特高压需求放量迫在眉睫。
我国西部、北部地区拥有80%以上陆地风能、60%以上太阳能和70%以上水能资源,而全国70%负荷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形成我国原有资源与用电负荷逆向分布,因此需要跨区域输电。
国家能源局2022年1月在《关于委托开展“十四五”规划输电通道配套水风光及调节电源研究论证的函》中首次提出建设“三交九直”12条特高压通道配套水风光等能源基地,其中10条特高压明确匹配风光发电基地。
因此匹配风光基地建设为特高压的核心底层建设逻辑。
第二批风光大基地总计建设455GW,其中外送315GW;预计十四五完成建设200GW、外送150GW,因此特高压建设刻不容缓。
直流特高压更利于远距离点对点输电,需求可见性高。
目前西部清洁能源基地距离中、东部能源高消费地区长达800-3000KM。
特高压直流点对点直达输送、中间不停靠,输送容量大、电压高、损耗低,效率高,更适宜跨省长距离输送电力,且远距离输电上,特高压直流更具备经济性。
特高压交流更多作用区域联网,有助于完善区域电网建设。
风电大基地建设有望带来高确定性直流需求以及配套的交流工程。
2024有望开启核准、确收双高峰。
特高压工程从核准至投运全程周期约2年。
截至今年8月底,2023年已经核准开工4条特高压直流,投资额总计超1100亿元。
目前十四五期间剩余待核准开工10条(9直1交)。
根据新能源大基地建设进度,推算预计十五五期间还需开工25条特高压(22直3交)。
预计2024-2025年有望迎来核准+确收双高峰。
建议重点关注六家企业:平高电气、思源电气、中国西电、特变电工、许继电气、国电南瑞、华明装备、派瑞股份。
【安信医药】国内ADC企业创新布局逐渐进入兑现期
核心观点:国内ADC药物竞争格局复杂,清晰且准确地认知国内ADC药物研发进度有助于挖掘产业投资机会。
我们主要梳理了国内ADC药物靶点竞争格局以及相关企业研发进度,我们观察到目前国内ADC药物领域处于百花齐放的态势,部分产品已进入临床数据兑现期,未来ADC药物领域密集数据披露值得关注。
国内市场靶点竞争格局:老靶点竞争格局复杂,新靶点层出不群。
由于ADC药物形式的高确定性,目前国内企业已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布局,已有30多个不同靶点的ADC药物在研,产品布局数量居于前8的靶点主要有HER2、Claudin 18.2、Trop-2、HER3、EGFR、c-Met、NECTIN4、FOLR1,其中数量前三的靶点主要有HER2、Claudin 18.2、Trop-2,国内ADC药物竞争格局稍显复杂。
国内企业研发进度:多家企业布局ADC药物,部分重磅产品迎来数据兑现期。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在ADC药物领域布局,代表性的企业有恒瑞医药、百利天恒、科伦博泰、迈威生物、荣昌生物、乐普生物、百奥泰、石药集团、信达生物、康宁杰瑞、君实生物、百济神州、康诺亚、浙江医药等。
从竞争格局来看,在各个靶点之间或者各靶点内部,国内企业的布局呈现百花齐放争斗艳的态势;从研发进度来看,HER2 ADC、TROP2 ADC、EGFRxHER3、HER3 ADC等正迎来数据兑现期,未来密集数据披露值得关注。
海外企业研发进度:成熟靶点上阿斯利康、辉瑞等大药企领先,部分创新靶点上国内接近甚至领先于海外药企。
全球范围内,目前已有多个海外MNC以及Biotech布局ADC领域,包括阿斯利康、辉瑞、默沙东等,上述企业已通过自研或者收购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梳理海外企业ADC药物开发管线及其进度后,我们发现国内企业除了在比较成熟的靶点(如HER2、TROP-2等)滞后于海外企业外,在其他一些新兴靶点(如B7-H3、Claudin 18.2等)的研究进度上已经接近甚至领先于海外药企。
建议关注:恒瑞医药、百利天恒、科伦博泰、迈威生物、荣昌生物、乐普生物、百奥泰、石药集团、信达生物、康宁杰瑞、君实生物、百济神州、康诺亚、浙江医药。
【申万机械】容知日新:智者治病于未发,工业上医的α成长
阶段:预测性维护大势所趋,行业步入成长期。
PHM属于“智”造TMT运营流程环节的工业软件,基于AI,通过数据建模、故障预测、维修决策等为重要设备提供预测性维护。
PHM本质模型复杂度置换维护成本,实现医“已病”到医“未病”的上医之效,经济和安全性显著。
“十四五”期间,政策、安全、效益、技术共同驱动,PHM愈发精准化、智能化,从设备“保健品”转为“必备药”。
钢铁、石化、煤炭等头部客户示范效应显著,强力催化需求觉醒,随着渗透率快速提升,核心驱动因素变化,PHM迎来成长期投资机遇。
空间:流程+离散工业逐渐放量,国内核心理论市场空间高速扩容。
根据ReportLinker,PHM国内市场空间2026年达23亿美金,2021-2026年CAGR29.2%。
根据《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PHM国产化率仅30%,替代空间广阔。
当前国内PHM民用市场以工业领域为核心,预计爆发顺序大体为“离散-流程-离散-混合”。
我们聚焦核心领域,测算国内PHM空间和增速,预计2025年新增市场约30.5亿,2022-2025年CAGR30.2%。
格局:设备原厂/甲方自建竞争力一般,第三方解决方案厂商快速崛起。
设备原厂在专用设备方面理解较深,甲方自建在工艺和数据方面领先,但服务人力存在较大瓶颈。
第三方运维厂商算法、数据、服务方面长板突出,设备和工艺方面没有短板。
同时,大平台类厂商青睐合作头部厂商,“最专业的人做最专业的事”,PHM先行者有望成为胜者有力候选。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7.26/9.70/12.89亿,增速32.7%/33.7%/32.8%,归母净利润1.38/1.96/2.72亿,增速19.2%/41.3%/39.3%,2023-2025年PE分别为30/22/15。
预计公司α成长形成溢价,根据可比公司,给予1.10PEG,2023-2025归母净利润CAGR 40.3%,2023年PE=44.4x,目标市值61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