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恐惧,是找不到“方向”|陶勇:“心盲”比“眼盲”更可怕情感2022-08-24 03:08人生答疑馆馆长 | 作者张敬、溪云 | 编辑GL | 图源“方向感”有多重要?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南极企鹅,因为游错了方向,来到了3000公里以外的新西兰,上岸后“一脸懵逼”; 沙漠徒步者不能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随意“走直线”,沙的流动性大,风一吹脚印就会偏离,你以为的走直线,可能是“死亡循环”。方向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是生命。但是,如果一个有着确定目标的人,突然被迫失去了方向感呢?比如订婚前夜突然发现对方不忠、刚背上房贷就被公司裁员、一毕业就遭遇集体就业危机......一瞬间失去的方向感,能够在一夜间重新找回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眼科主任医师陶勇,就是一夜间被迫丧失方向感的亲历者。2020年,陶勇出诊时遭遇了极恶劣的伤医事件,被凶手持刀伤害,两周后才脱离生命危险;在此之前,陶勇已经做了15000台眼科手术,北大博士毕业的他,作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论文、做科研,一路疾驰在人生清晰而光明的赛车道上;意外过后,这位顶级医生,却连手术刀都再也无法拿起。人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当医生不再能拿起手术刀,他又要如何握住人生的方向盘?然而,陶勇却说:过去的得失并不重要。伤医事件发生至今,他不仅重返医院出诊,出版了2本书《目光》与《自造》,还发起了公益项目“光盲计划”,以科技+人文的方式,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对眼病患者的关心与帮助;纵使命运的水流湍急,陶勇不仅没有迷失方向,反而愈行愈坚定。壹心理原创视频节目《人生七年》专访陶勇,我们想跟你聊聊:方向感。热爱在方向就在近两年,在多次受邀前往各高校演讲后,陶勇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有些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们,不仅并不享受当下拥有的青春,甚至对于未来,常感迷茫与困惑。“陶医生,这么多年大家都告诉我,我的目标就是要考一个好成绩、上一个好大学。但是当我真的做到了以后,接下来该做什么?找工作?找什么类型的工作?我该如何度过接下来的人生?我不知道,连我的父母也不知道。”也是在近两年,陶勇一位翻译界的老友,成绩斐然、事业有成,却因抑郁症选择在中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事实上,类似的迷茫与失控,陶勇并不陌生。经历伤医事件后,尽管他积极配合治疗,伤势恢复得比较理想,可他的左手依然无法恢复到受伤之前的状态,再也无法拿起手术刀。职业道路发生突变。“过去做了15000台眼科手术: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我已经有了固定的的患者群,做了眼科主任,还带着几个自己的博士生,可以说人生进入了稳态。然而意外过后,一切突然没有了固定答案,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这种迷茫不安,本质上就是因为失控、或是缺乏明确目标所唤起的存在感匮乏。法国存在主义心理学专家罗伯特·纳伯格认为,存在感能够提供一种基础的安全感。当我们拥有存在感,内心世界得以与外部世界保持联系——从而感到有所依托、有归属感。可以说,存在感是意义感与满足感的起源。而存在感对应的问题,就是“我是谁?” “我想成为谁?”,能解决这个答案的,只有心之所向,也就是我们的热爱与信仰。当我们执着于追问未来的走向、人生的意义等问题时,就是把存在感这个“内心问题”,交给“外部事件”来解决,自然是南辕北辙,刻舟求剑。而陶勇也意识到,自己多年来都在致力于解决“眼盲”问题,但更多人对生活的迷茫和困惑,不仅来自视力、也来自内心。“这些事会让我觉得,如果只去解决眼病的技术问题,可能是不够的。还需要解决'心盲'。”看到这一问题后,陶勇联合公益基金的合作伙伴发起了“光盲计划”。“光盲计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眼内液分子检测、基因治疗、智能眼镜等科技手段,减少因病情延误造成的失明,将光明带给更多患者;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心理关爱、生活重建、职业培训、再就业指导等项目,帮助眼中无光,但心中有光的盲人群体,创造更多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比如2021年,光盲计划就在北京市盲人学校落地了“盲校录音棚”项目,让对声音格外敏感的盲校学生接触有声演播公益培训,掌握基本的音频录制、演播技能,在未来就业时有更多元的选择。意外发生后,陶勇在重返医院出诊之余,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中;虽然告别了手术台,但他如今的事业仍是以医学为原点,并在此基础上,延伸了助人的方式与范围。而能够始终与初心保持链接,正是陶勇在人生赛道巨变后,能够快速找到前进方向的一大原因。“我投身医学的初衷是非常理想主义的。小时候看武侠小说,一个英雄无论如何武功盖世,受伤时都需要神医相救。那时我就想要做一名医生,这背后的推动力其实就是助人。”没有真正的“失控”,心之所向,即是方向。转身难亦要转身失去方向感的另一大原因,是被各种复杂的心绪缠绕着,无法释怀。有人在亲密关系瓦解后,长期沉湎于遗憾中,难以投入工作;有人一朝在无良企业遭遇不公正对待,日后职场上遇见的挫折都归类为自己“怀才不遇”......意外发生后,无数的疑问也曾涌向过陶勇:“你恨吗?你认为判决结果公正吗?如果重来一次,你还会为这名凶手治病吗?”似乎我们想象中的陶勇,在被自己精心救治的患者以“未达治疗预期”为由,持菜刀追着砍至差点丧命后,他总要愤愤不平、痛呼委屈;而我们也愿意慰藉他所有的痛苦和眼泪。但事实上,陶勇似乎没有给恨意留太多的时间,他只是说:“如果我真没治好,怎么会砍这么准?”我们不能断言陶勇是真正“释怀了”,至少在身体上。采访中,陶勇一直在抚摸自己至今仍未彻底恢复的左手;我们想说的,是一种“放过自己”的态度。很多人之所以在变化当前无法及时调整方向,是因为不能够跟过去彻底告别。在负面情绪面前,充分的哀悼与释放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过久地驻足在原地,我们也就拒绝了未来的新体验。“跟过去始终紧紧拥抱在一起,就意味着你没有空间去拥抱未来。我满意也好,不满意也好,始终要面对的是我自己。”在第二本书《自造》的前言中,陶勇提到一个细节:伤医事件后,一位北大医学部八年制的大一新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一度放弃医学梦想;而从报道中看到陶勇伤后继续从医后,她又找回了坚持的力量,重拾医学梦想,最终选择了北医临床系,成为陶勇的学妹。正是与过去及时告别,让陶勇不仅快速站了起来,还将力量和希望带给了更多人。“人在遇到突如其来的打击时,多多少少会有些焦虑。你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没有必要对这块石头拳打脚踢,应该抬起头来去看更高的路。”观众生窥见光明在《自造》中,陶勇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小段,白血病,全身上下“瘦得没有二两肉”。刚做完骨髓移植,眼睛就出现了病变,随时面临着失明的风险。小段有个心愿:生病期间饮食受约束,什么都不能吃,如果哪天病好了,他第一个要吃辣白菜。伤医事件发生后的某天,陶勇通过了陌生的好友申请,对方发来一个“胖子”蹦极的视频,这个“胖子”正是曾经瘦骨嶙峋的小段。十几年前,陶勇医好了小段的眼睛,他回到家乡,开了小餐馆、把自己吃成了“胖子”、还勇敢地尝试了“蹦极”,生命开展了新篇章;得知意外后,小段辗转加到陶勇的微信,要给他寄辣白菜。“陶大夫,听说你最近遇到点倒霉的事。我和你说啊,你给我个地址,我给你快递点辣白菜,特好。那会儿要不是你给我把眼睛治好了,真要是瞎了,我已经想好要跳楼了。你看,这不也改跳水了嘛。”在20多年的从医岁月里,陶勇遇见了数不清的、与命运抗衡却仍在微笑的人——双目失明却依然乐观开朗的薇薇、“天塌下来都拿她们没辙”的白血病患者崔小妹母女、还有经济拮据仍在定期资助更困难的人的患者们......眼病让他们渴望留住光明,而他们在命运面前的坚韧与善良,就是光明本身。这些人传达的爱与希望,让陶勇在挫折中不断坚定着自己的选择。当你感觉自己迷失方向、丧失动力时,不妨任自己融入更大的世界,在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故事中挖掘新的希望与力量。“正是因为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患者故事,才让我在自己遭遇到这么大的痛苦时,从阴影中迅速走出来。患者是我最好的老师。”写在最后坚定的热爱、潇洒的态度、正向的环境反馈,让陶勇在逆境中不退、不乱、不忘初心。有人说:就算知道怎么做,也不代表能解决没有方向的现状啊。确实是。目标、态度与环境,从来都不是人生附带赠送的大礼包,路,总归要自己走。但是自己走出的路,才是独一无二的方向。祝愿每个不停求索的人,都能等来拨云见日的瞬间!世界和我爱着你。- The End -新冠歧视 | 爱情3大坑 | 恋旧情结丧偶式育儿 | 亲子义气 | 慢半拍的人两性禁忌 | 隐性霸凌 | 长期抑郁点个“在看”,为自己注入能量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