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很多孩子成年后和父母不亲,原因是这1个

很多孩子成年后和父母不亲,原因是这1个

健康

“我的父母很爱我,为我付出很多,我很感谢。

但为什么在这样的家庭长大,我却不幸福呢?”

有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困惑。

比如我朋友小西:

小西父母对他很好,父亲花了大部分资产买了学区房,只为了他能接受好的教育。

母亲不仅满足他的各种要求,还辞职专门照顾他。

后来,他也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按理说,这样的家庭,关系应该很好吧?

小西却觉得,自己不幸福

小时候,他和父母关系的确不错,但上了大学后,他几乎很少联系父母。

毕业后也去了离家很远的城市工作,几年都没回家。

是什么让小西那么想要逃离这个家?他想逃离的到底是什么?

他父母感到很委屈:“我把能给的都给孩子了。我们到底哪里做错了!”

父母尽了最大努力,付出所有,不惜牺牲生活和工作。

孩子却觉得好累,仿佛带着枷锁生活。长大后,远走高飞,和父母疏远,甚至决裂。

令人更遗憾的这种情况并非个例。

为何父母的辛苦付出,看似是好事,却对孩子产生如此大的反作用?

今天,壹心理想和大家聊一聊:家庭中的“过度牺牲”。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澄清一下:

并非所有父母的付出,都会有反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这的确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

但如果这种牺牲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就容易对孩子和自身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例如:

放弃兴趣爱好,过度牺牲自我时间、个人发展的机会,以满足孩子和家庭的需求;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机会,不断加班或承担多个工作,赚取收入;

过度关注孩子需求和家庭需要,忽视自身健康、情感需求,导致身心俱疲......

过度牺牲,不仅会让自己承担巨大的压力,身边的人也很难幸福。

回溯小西的成长经历,或许会发现一些征兆:

父母喜欢用一些隐性方式告诉他内心的“苦衷”,向他倾诉自己的不容易。

小西父亲小时候家庭经济条件很差,作为家中大哥的他没能上学,为了弟弟妹妹很早就外出打工。

打工的经历异常辛苦,让他终身难忘。

他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重蹈覆辙,所以尽力赚钱,给孩子好的教育条件。

通过多年奋斗,他已建立稳定的事业。但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他不惜背负巨大的经济压力。

而这种压力,时不时会从他的语言和行为中表现出来。

小西曾说:“不知从何时起,我父亲总是在叹气。虽然,他什么也没有说。”

作为一个敏感细腻的孩子,他能感觉到,自己长大后,家里的氛围就改变了。

母亲为了照顾小西的饮食起居,几乎24小时“待命”。

她不再充满笑容,时不时会抱怨她和丈夫的关系并不好,自己过得有多苦。

有时,她把孩子当成一个“救命稻草”,对小西说:

“没关系,只要你听话就好了,妈妈有你就够了。”

小西非常清楚父母为他付出了什么,牺牲了什么。

所以每当他成绩不好、表现不好时,这种“内疚感”就会达到顶峰。

有次,一家人难得一起出去吃饭。

父亲让小西点菜,他很懂事,点的都是大家爱吃、又不贵的菜品。

结果,父亲又来了句:“自从你上学后,我们就没有吃过好东西了。”

小西本来很开心,但没想到,这顿饭成了他想逃离这个家的导火索。

他常常觉得自己不该、也不配享用好吃的、贵的东西,因为自己没有赚钱,反而让父母花了很多钱。

他更体会不到生活的美好,因为他活着的所有目标,都变成了怎样用成绩去回报父母,让那些付出不要打水漂。

他内心的愧疚感和负罪感,越埋越深,直到无法承担,只能逃离。

父母以过度牺牲自己的方式,给孩子提供一个所谓更好的成长条件,却忽视了这会给孩子造成一个更大的问题——内疚感。

而愧疚,是一个人内心最大的“负能量”之一。


可能有人会问:

为什么这些父母这么苦这么累,却不停止付出呢?

TA们的动力来源于哪里?

其实,对孩子“过度牺牲”的父母,虽在现实层面付出不少代价,但在心理层面,大多时候他们是满足的。

他们认为自己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内心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价值感和满足感。

但大部分过度牺牲自己,倾向于把别人的需求和利益放置于自己之上的人,本质上还是为了弥补自身曾经的“内在缺失”

例如小西的父亲。

作为家中长子,他在过小的年纪就承担了整个家庭的责任。

还是一个孩子时就被迫长大,没人看到他的需求,他一直被忽视。

即使到了中年,他内在有一部分仍处在缺失的黑洞中,希望有人来填满。

而孩子,提供了完美的渠道。

一个忽视自身需求和情感,将精力完全投入到孩子身上的人,通常有3个原因:

a.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父母”。

他们往往会在孩子面前不断强调自己的付出,以此来获得孩子的认同和感激。

付出越多,就越能证明自己的伟大。

所以,小西父亲会说,“我做到了我父亲没能做到的事。”

b.弥补自己曾被过度忽视的伤害和没能达成目标的遗憾。

当看到孩子被满足时,自己也有种“代理满足”的感觉。

例如,小西妈妈说,“我小时候没有那样的条件,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和我一样。”

c.获得一种控制感和肯定感。

外界是不可控的,人是难以信任的,但孩子是可控的。

对孩子的付出,是最有可能得到回报的。

即使没有回报,也可以去怪罪自己付出的对象。

当父母把付出当成了一种自我牺牲的证明,就会觉得自己很有价值。

但这种付出往往不是无条件的,反而有隐性目的。

那么,当一个人的付出包含如此多的心理诉求,对方又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就可能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比如,父母变得不再和蔼,充满怨气和不满,反复强调自己的牺牲。

当这种情绪传达给孩子,随之产生的是无力回报父母的负疚感,以及安全感的严重缺失。

孩子感觉不到爱,还容易对人失望。

潜意识里认为,是自己亏欠了父母,从而自我否定,加剧自卑。

为了消除内疚,他们不得不压抑真实需求,去迎合大人的行为标准。

甚至失去自我,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在人际关系中,他们可能缺乏自信和自我主张。

过度关注他人的需求而忽视自己的需求,难以建立健康的互动和边界,导致人际关系中的不平衡和冲突。

又难以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害怕别人的付出带有条件,让自己感到不自由和束缚。

不管怎样,结果都是遗憾的。


对于那些长期在“过度牺牲”家庭中长大,变得充满内疚感,过得十分痛苦的孩子,你需要知道:这不是你的错。

你可以慢慢通过一些方法,训练自己走出来:

a.逐步树立个人边界。

树立家庭中的“心理边界”非常难,但又至关重要。

这决定了一个孩子是否能在关键期成为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自信、坚强的人。

但在很多家庭中,边界感是十分模糊的。

如果你并未在家庭中获得正常边界,长大后影响了你的人际关系,你可以通过生活小事一点一滴建立。

例如,反驳父母强加到你身上的观念;婉拒一次你不想去的聚会;划分清楚你和合租室友的责任;对于同事的过度要求给予礼貌性的回绝......

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勇敢做自己后,真的轻松许多。

b.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

有些父母会说,“我只希望孩子快乐,没什么要求。”

但他们并不是这么做的。

他们对孩子有期望,却没有和孩子讨论过自己的期待。

制定公平合理的家庭规则和期望,并明确和孩子沟通这些规则都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父母都忽略了这一步。

而作为孩子,当你感到别人对你有过高期待时,可以鼓起勇气主动和他们讨论。

有些期待,你满足不了,就提出自己的感受,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虽然,你的感受可能不被尊重,但你心里知道,“我在承担着超过我能负担的责任”。

你也因此可以分辨,什么是你的责任,什么是父母的期待。

对自己有了合理期待,不会过度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中。

c.平衡家庭需要和个人需求。

有些家庭中,父母会一直黏着孩子。

长此以往,这种爱会让人窒息。

也会让孩子觉得,如果我不为父母而活,就会背上“不孝顺”的罪名。

请放下这样的想法。

因为本来,我们一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成为自己。

在照顾自己,追求自我的基础上,再去反哺父母,帮助他人。

所以,你更需要做的,是关注自身需要,保持内在稳定,找到自我价值感和满足感。这样,你的人格反而能健康发展,才能在自我和家庭需求之间达到平衡。

那么,过度牺牲的父母,怎样做才更合理呢?

我希望,所有在成长经历中遭受不公平对待或伤害的父母,能看见和拥抱自己的这一面,找到合适的方式去疗愈自己。

这个过程,或许很艰难。

但只有你内心的“创伤”得到缓解和治愈了,才不会转化成阴影,影响到你对待孩子、对待家庭的方式。

所以,你首先要学会关爱自己。

为人父母,我们不必过度苛求完美,因为我们除了是父亲、母亲,还应该有自我。

其次,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去理解和尊重

真正幸福的家庭,父母都懂得对孩子放手,培养他们的内在驱动力。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力量,主动积极地掌控自己的人生,这才是父母爱自己、爱孩子最好的方式。


我时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

做父母,要把握什么度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呢?

我想,这个答案也很简单。

你可以想想,作为孩子,你自己想要的,是哪种父母?

作为一个人,你想要靠近、向往的,是什么样的人?

是那种过度牺牲,抛弃自我价值,对人有过高期待,制造心理压力的人吗?

我想不是的。

我们都喜欢那种情绪稳定,拥有追求,能尊重和理解别人感受和需要的人吧。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想,最合适的付出,最好的教育尺度,就是尽量活出你自己。

然后,再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给对方空间、信心去成长。

你不需要是一个完美个体,也不需要达到什么远大目标。

但如果你尽力热爱生活,努力自爱,我相信,孩子会感受在心,学在行为里。

TA会因此也开始努力学习,寻找自己的价值。

也会变得更加自信,对人生有希望,有动力去做事,反过来成为你的力量。

这时,你对TA的付出才不是“过度牺牲”式的,而是实实在在注入了心理能量,帮助TA更好成长。

由此,你们才建立了真正的“亲子关系”,家庭中的“付出”才有了真正的价值。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林音lili

编辑:一颗多肉、Jessica

图源:unsplash



成为自己,是每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任务。唯有成为自己,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那我们怎么“成为自己”呢?学习心理学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能更好地建立边界,从而真正做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同时,也能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真实需要,最终重塑自我,收获成长,活出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想要学习心理学,更好地助人自助;或想成为专业的心理学从业者,成为心理咨询师,探索第二职业——点击下方海报即可免费领取 「心理学基础入门 」!

↓ 点击海报,立即领取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太突然!54岁董事长被查,系今年第二次,原因是…糕妈:这件事比立规矩更重要,可惜很多父母不知道日本日记9: 富士宫市邂逅富士山"忘记了疾病的可怕" 全美越来越多父母不愿给孩子打疫苗。为啥很多孩子小时候成绩优秀,长大后却没后劲啦?寻子成功!她高调举办答谢宴,原因让人动容因为它,女孩头上被缝4针!很多孩子还在带它去学校,家长快自查父母不同意孩子做变性手术将被剥夺监护权?纽森否决该法案,总算做了件好事!澳贸易部长缩短访华行程,原因是这个!中方有望圣诞节前取消剩余贸易限制孩子跟你亲不亲,看说话方式就知道时光里一叶小舟15%孩子考不上好学校:父母不重视这一点,孩子难有出息~父母不狠心做到这5点,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比登天还难!孩子成绩好也无缘顶尖名校,竟是因为父母出国晚了?您或许正在耽误孩子的人生!12岁女孩患上尿毒症:这个东西,很多孩子喜欢吃,却是“隐形杀手”大V曝光互联网潜规则:这个陷阱,很多孩子都逃不掉很多父母不知道:陪孩子打游戏和不允许孩子打游戏,20年后孩子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好臭!很多孩子的这个部位,从来就没洗干净过天津肥胖率全国第一,原因是这个?反复发烧,一不小心成“白肺”!近期很多孩子中招,要当心→为什么你的孩子成绩跟不上?原因都在卷面分!5天让孩子写字“提升”幼儿保育费用太高!父母不得放弃工作在家看孩子吹尽黄沙不见金(七十七):嫉妒红色日记 10.1-20别让孩子成舔狗,父母请对孩子多说这4句话好臭!很多孩子这个部位,从出生就没洗过突发自燃,4岁女童被严重烧伤!这东西很多孩子天天在用加拿大版“全职儿女”!安省市长称和父母住“真香”!大批成年子女搬回祖宅又有牛奶出事了?!这种“假牛奶”别再买了!很多孩子都喝过这种食物真的能保护眼睛,很多孩子都没吃够!辞别再无相见日每个孩子和父母终有一战,赢了是喜剧,输了是悲剧,当家长的都该好好看看双减最新规定来了:未来孩子之间的差距,将是家庭和父母的较量80后女医生主动投案!医疗反腐,这省院长、书记落马人数暂列第一,原因是…很多孩子花费巨大代价才知道的信息,另一些孩子很早就知道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