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期待里,家应该是爱的港湾,为我们提供情感支撑;但现实中,它却成了不少人的情感负担,令我们陷入关系内耗。在《自我的诞生》一书里,武志红老师谈论家庭关系,提出“浆糊逻辑”。即:一种在关系中模糊了边界,将不同的人事物混为一谈的思维逻辑。这看似简单的4个字,几乎指向了绝大多数家庭关系问题的根源。
小到日常穿衣打扮,大到找工作选对象,她都习惯全程参与,并要求莉莉听她的。一旦莉莉不愿意遵从,她就会非常生气,不断给莉莉泼冷水,逼迫莉莉向她妥协。当她遭遇困难时,比如生意资金周转不灵,她希望莉莉能够主动给她钱解决问题。一旦莉莉没有主动帮扶,她就会非常愤怒,甚至会吐槽莉莉是白眼狼,不关心她。这位妈妈运用「我=你,你=我」的浆糊逻辑,表面上看,是努力营造母女互帮互助的理想关系。因为当她总是习惯性控制女儿时,就无形中限制了女儿的自我成长。一个自我都没有形成的孩子,又怎么会有能力去替妈妈排忧解难呢?反观身边家庭里的亲子关系,这样一种共生状态下的浆糊逻辑,并不少见。孩子得不到发展,父母殚精竭虑,家庭要么鸡飞狗跳,要么在静默的内耗中走向绝望。这些年,因为生活习惯、育儿理念的不同,妈妈时不时跟奶奶起冲突,发生争执。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就会私下找到叶子,让叶子远离奶奶:“她文化低思想古板,很多东西都不懂,你千万别听她的。”如果叶子没有照做,妈妈就会跟她冷战,长时间不搭理她……同时奶奶也会私下找到叶子,向叶子诉苦,抱怨叶子妈妈:“她太自以为是不听老人言,也不尊重老人,你千万别学她。”如果叶子稍加反驳,奶奶就会拉上爷爷一起给她做思想工作……“明明是妈妈和奶奶两个人的事情,非要扯上我,令我为难。”叶子妈妈与奶奶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我=我们,你=你们」的浆糊逻辑:她们不能将对方视为单独的「你」,也不能将自己视为单独的「我」;而是将对方与其关系人捆绑在一起,同时将自己与关系人捆绑在一起。
事实上,在很多家庭中两个人闹矛盾的时候,也常常使用这类浆糊逻辑。结果硬是将两个人的矛盾,牵扯到其他无关的家庭成员,将矛盾不断扩大,令彼此关系愈发混乱。
更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人操心所有人的事情,什么事他都要管。小时候由于家里穷,付不起学费,他初中毕业就去工厂当学徒,学了一些技术,存了一些钱以后,便开始承包小作坊自主创业。小到弟弟妹妹上学,大到家里建房子,费用都由他承担;甚至后来弟弟妹妹大学毕业了,也是由他帮忙安排工作。
就这样,阿明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操心家里大小事情,解决家人各种问题。他成为了父母眼里的「好儿子」,也成为了弟弟妹妹心中的「好哥哥」。然而最近几年,由于经济效益不好,阿明的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宣告破产了。家中父母没有了阿明的经济扶持,生活很快就捉襟见肘;弟弟妹妹失去了阿明的关系袒护,很快就被单位裁员了。
阿明的困境,其实也是很多家庭中「成功者」们共同的困境——他们成就最大,责任最重,为家庭付出最多,没有亏欠任何人;就往往会被迫成为家庭不幸的替罪羊,这对他们来说,很不公,也很无奈。
亲子关系中的指责型父母,或亲密关系中是自恋型伴侣,常常会使用这类逻辑。有时父亲起晚导致错过了巴士,他照样会把小军骂一顿,理由是小军不叫醒他;还有一次,小军看到父亲没按时起床,跑过去叫他,结果又被骂一顿:“我昨晚加班到半夜,你还不让我多睡一会儿,不懂得叫个出租车吗!”哪怕她最后彻底妥协:“那你让我穿什么,我就穿什么,这样行了吗?”丈夫依然有理由指责她:“连穿衣服都要我操心,真是一点用也没有!”小军父亲和小丽丈夫使用的,就是「都是你的错」的浆糊逻辑。在关系中,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有问题,总是把错归咎给别人;而关系的另一方,则常常会因为他们的无理由贬低而陷入痛苦。
即:当出现问题时,我没有错,你没有错,都是第三方的错。在家庭中,一些虚弱型的父母或伴侣,常常会使用这类逻辑。有一回,奶奶手打滑将热汤洒到小芳身上,小芳吓得哇哇大哭。但奶奶的第一反应不是关心安慰小芳,而是将汤碗狠狠摔地上:小芳上学的时候,学习不积极,上课经常迟到,考试不及格。但奶奶从不责备她,而是怪老师不会教,耽误了孙女的前途。按照奶奶的惯性逻辑,任何糟糕事情的发生,都是别人的错。年轻貌美的格蕾丝,屡屡被果农查克强行要求发生性关系。查克的妻子玛莎知道后,带着全村妇女深夜找到格蕾丝,对她进行羞辱。言语间,玛莎一直声称丈夫是安分守己之人,非常顾家,也非常善良。同时她将所有错误归咎到格蕾丝身上,不断指责格蕾丝勾引她的丈夫。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可以有效地规避自身责任,维持一种“我的家庭很好”的假象;但坏处就是,它会妨碍我们去看见自身家庭存在的问题,妨碍问题的解决和修复。是因为它严重模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边界,混淆彼此的需求与责任,引发混乱。针对这样一种现象,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课题分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工作/人生伴侣,是莉莉的课题;让莉莉学会去爱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则是父母的课题。妈妈首先要做的,其实是爱她自己,照顾她自己的需求,满足她自己的渴望。女儿也便有了更多空间去独立探索与成长,去完成她自己的人生课题。同理,叶子与妈妈、奶奶的关系、阿明与家人的关系,也是一样的。如果他们都能区分彼此的课题,很多无谓的关系内耗就可以避免,同时也能为彼此腾出更多空间,处理各自的课题,实现自我成长。带着这份成熟,TA会更加客观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而是会自省、成长与改变,会不断完善自身,成为更好的自己。「在看」+「转发」陪你探索成长课题,愿你拥有爱与分离的勇气♥
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长程在读。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 今晚8点 李煜玮直播解读🌟
🔺从小缺爱的人,
也许终其一生都在追逐爱的路上;
🔺从小贫困的人,
哪怕长大经济独立,仍觉得会没钱。
要重建爱与金钱的关系,
重要的是重建内在体验。
❗直播无回放❗
🔰马上点击【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