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裁后,怕爸妈不理解,一直瞒着,也不好意思找同事朋友推荐机会。每天睁眼,打开招聘平台,最初只投感兴趣的,后来看到沾点边的,就主动聊。投了上百份简历,只收到六七个回复。还有个HR直言说,你太老了。凌晨两点,她一遍遍地刷新岗位页面,失眠、焦虑、崩溃……7岁的女儿好像知道她失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吵着买新玩具。她一想到这点,就抹眼泪。人到中年,职场半坡。晓丹的故事,只是今年中年失业大军的一个侧面。今年,行业不景气,公司大裁员……有的公司原地崩塌,有的公司青黄不接,还有一些意识到“只有关门,才能活下去”,选择躺平。当“裁掉那个中年人”成为公司心照不宣的优化手段。职场人,该何去何从?以前被裁大概率是能力不行,这几年被裁更多是概率事件。知乎@狮子大开口 因公司自身难保,被辞退了。走出公司门口,她把车靠在路边,音乐开到最大,号啕大哭。这位40岁的中年女性,一个人养孩子。想给孩子整牙,却因没钱一拖再拖,她觉得自己活得很失败。房贷、车贷、孩子学费、水电物业费……多的是花钱的地儿。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把自己活成了三头六臂。没年轻人拼命,比年轻人还贵,企业要缩减成本活下去,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群“性价比不高”的人。可面对“年龄歧视”这一求职潜规则,失业的中年人想找到新工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困难。2021年,台湾劳动部《劳工失业后再就业情形》调查数据显示:45岁以上职场人一旦失业,想要找到新工作,平均得花6个月。除了求职屡屡碰壁,新工作薪资也会比之前少6千左右,还有33.6%的人找不到新工作或放弃不找了。看看我们身边失业的中年人,情况也差不多。有人一再降薪,只为尽快入职,房贷不等人。有人则选择自己干。39岁的李豹就选择了这条路,“哪个公司还要39岁的员工啊”。他以前是某大厂产品经理,在职8年,兢兢业业,从0开始攒够了首付,花了365万在北京买了套刚需房,没高兴多久,3个月后接到了裁员通知,年终奖和股票期权全部作废。他摸索着做自媒体,但收入远远不如上班,做了七八个月赚了还不到3万,收入还极不稳定。谈到未来,他说不知道,不确定。你有没有发现,现如今中年失业变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很多履历光鲜的人也很难再找到新工作,这是为什么?
疫情这几年,餐饮业艰难求生,我有个朋友说,关店是活下去的唯一办法。被迫失业的人只能再谋出路。还有大变天的教培、房地产、旅游、服务业、影视业……各行各业熬不住的公司……我们无法掌控因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失业,但可以避免因自身问题被裁。曾经风光无限的柯达胶卷,被数码相机取代了;一代传奇诺基亚,不再能满足我们对手机日渐增多的需求。你自身的能力如果不与时俱进,也只能被淘汰。比如,近些年媒体行业一直在变,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公众号到短视频,从裂变到私域运营。一旦一拨儿技能没赶上,常常就变成“落后生产力”,被更年轻,更有网感的人超越。如果你不幸成为了失业大军中的一员,中年失业不是世界末日,行动起来,常常就有转机。下面是11条行动指南。在快速变化的时期,能保有一份工作,时常和能力无关,更多是一种运气。就好像当年很多人入行,也是靠运气,不是自己的主动选择。如果你接受过好运,也要允许自己经历倒霉。如果你经历过经济上升期的好运气(这也是个运气,是吗?),那也允许自己承受下行的时刻。40岁并不老,你才经历了职场的一半,还有一半时间,我们可以重头来过,甚至再好一些。不管有没有失业,一定做好半年才能找到新工作的准备,算出自己一个月要花多少钱,然后存够这个钱。把家庭紧急预备金放在随时可用的账户,保障找工作阶段正常生活。你可能怕家人担心、唠叨,但是你没想过,一个朝夕相处这么多年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如果你让他们猜,他们只能想的更坏。我认识个哥们,被辞退后没敢告诉家人,天天假装上班,一开始坐星巴克,后来转战麦当劳。最后还是被细心的妻子发现了。他大哭一场,坦言相告。他媳妇大笑,我还以为你得绝症了呢。就这点事啊,没事,少吃点,少花点,大不了回老家!病急容易乱投医,如果手里有点积蓄,先别着急找工作。认真梳理、盘点下过往的业绩、能力、优势。比如说:有一些HR,他们发现在公司里除了一些本职工作之外,同事遇到一些沟通问题、情绪问题等等,都会私下找他们聊,甚至身边的一些朋友有职业困惑的时候,面试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找到他。所以他们就开始慢慢探索心理学,生涯规划。慢慢能力起来了,就开始专门做心理咨询,职业咨询。甚至有的人在投入期花费很多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去学习积累,去打造个人品牌,慢慢副业的收入已经跟主业差不多了,也有稳定的客源了,就慢慢开始计划转型成自由职业了。所以,想想看,你身边的同事朋友等等,经常来找你做的事儿是什么呢?
5. 找到旧同事网络,看他们在干什么?能提供什么?中年人靠投递简历、面试找工作成功率极低,不如通过熟人看看机会。教培行业崩塌的时候,有一个人访谈了10名早年间离开新东方的同事,了解他们都干嘛去了。最后他意外发现很多老师竟然开始了直播带货。老师转直播主播这条路,真的不是规划师想出来的,而是前人趟出来的。现在他自己变成了这个领域的头部。6. 找真的见过你干活的人,过去的经销商、竞对、友商等。如果你靠谱有能力,跟你有过工作对接的人,有合适岗位往往能第一时间想到你。我们共读会团队的一位运营同学,就是靠这样的方式加入到我们公司的。她一开始只是共读会的学员,她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我们有大量的帮忙看卡的大内密探,她就慢慢了解这些人的工作内容标准。我们举办一个活动,她就积极参与,甚至还帮忙做一些小活动的运营。一遇到问题,或者一想到好办法,她就会跟我们的运营聊,甚至帮我们迭代。有一个阶段,我们就想招一个运营,当时我们团队一致想到的就是她。当然,我司的同事离开,如有需要,我也会给写推荐信。7. 评估下,到底是行业不行?公司不行?还是技能老化?自己积累的能力、资源、人脉等能不能迁移到新领域?思考你拥有的和你想进入领域的重合点,以此为突破口,在新领域找到机会。比如,有人从教培行业出来去大健康行业,也能做得很好,把那些老年人伺候得可开心了。为什么呢?因为教培行业的营销是顶级的,他们的服务是顶级的运营。这部分成熟的能力是可以迁移到新行业新领域的。有中年失业者在网上分享求职经历:不是找不到,是找不到和原来一样薪酬的,更别指望涨薪了。凉子访谈录里有位35岁的受访者,收到了一家小公司的offer,他直言自己还有一些行业自尊心,想去更大的平台,就拒绝了。奉劝失业的中年朋友降低标准、要求,别跟之前比,要考虑当下。过去工作忙忽视了家人,现在有时间了别浪费在伤悲上。陪家人好好吃每顿饭,沉浸式陪孩子玩游戏,和家人好好聊聊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商量对未来的规划。千万别创业,做点投资不大的小生意,卖菜、摆地摊都可以。放下面子学一门能吃饭的手艺,没人会看不起你。曾有博主发起“中年失业怎么办?”话题,有人将上千条评论整理成了十几条出路,供你参考:
▲ 截图来源:《南方周末》
这篇文章,我估计你不好意思转发朋友圈,但请你千万收藏起来。一个是给自己备个份,一个是转发给需要的朋友。最重要的,你要有一种“以失业的角度重新看自己工作”的气质。《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也打过几年工,但是他很讨厌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上的感觉。于是他入职第一天写了一封辞职信,顺便把自己辞职后要干嘛,也写了上去。从此他继续上班,被领导指挥,撕逼吵架扛事。但他心理很安定,因为他时常会想起那一封辞职信。想清楚了怎么死,也就更加能安然地活着;想清楚了怎么退出,创业会更有底气;想明白了如何面对失业,工作也会更有底气。张爱玲曾说:“中年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中年女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