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治疗,有时是医患的共同选择健康2023-10-15 03:10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下面这个吐槽怡禾的帖子。看完这些描述,让我对现在怡禾做的事的意义产生了怀疑。我当初从公立医院辞职出来创建怡禾,主要的原因是觉得国内医患关系有很大的问题,患者经常不信任医生的用药和治疗方案,经常有打骂,甚至杀医生的事件发生。后面自己也亲身经历了发生在自己科室的“八毛门”事件,对医患关系思考了很多,后面也意识到患者不信任医生,责任也不全在患者,而是和我们的医疗体制有关。在体现医生专业价值的挂号费控制得很低,公立医院的财政补贴又很有限的情况下,医院要维持运营就必然要靠药品、检查、治疗来补偿,所以确实有很多的过度用药和过度治疗,这些都会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医生经常被患者怀疑,甚至被投诉、甚至被“医闹”的情况下,也会为了自我保护,在诊疗时候也常常抱着“宁可错杀不能错过”的心理,把可能不可能的问题都考虑到,然后多做检查,多用药,甚至积极手术,这些又进一步加深了患者的不信任,然后形成了恶性循环。我因为“八毛门”事件开始接触社交媒体,早期说的最多的就是医患关系,甚至还写了不少文章想去推动一点医疗改革,但发现没有可能反而还收到了一些压力,然后就改为写医学科普,希望让更多患者和医生知道规范的医疗是什么样的,再到后面,因为读者比较多了,我觉得有机会按自己想法去做一点事,比如按自己的理念开一家规范的医疗机构,然后就有了今天的怡禾。怡禾这些年以来,不管是做健康科普,还是线上问诊,还是线下门诊,一直还是想让做规范的医疗,让患者得到可信赖的医疗,让医生可以靠专业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但这七年以来,我也越来越发现这件事在当下的艰难。这些我在之前《怡禾为什么不赚钱》这篇文章里也写过。就拿这个帖子来说,类似的抱怨我们其实不是第一次遇到过,对这个帖子里描述的问题,公立医院的儿科医生@儿科医生小平平 也做了很详细的解析,大家也可以看看。我想补充的是,这位妈妈说的“怡禾观点”其实不是怡禾的观点,而是基于当前最佳证据下的主流医学意见,如果怡禾不讲证据而只讲自己的独家观点,那怡禾也是不可信的。关于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问题,也可以看看以前我写过的两篇文章。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被诊断支气管炎?孩子急性支气管炎不吃药,万一加重了呢?就肺炎的诊断来说,经历过新冠,我觉得大家应该对诊断“肺炎”理解应该能更多一些。在严控期,只要核酸阳性的很多被收到定点医院住院,大概率会做肺部CT等影像检查,然后很多被诊断为肺炎。放开后,同样是核酸或抗原阳性,但除非是重症去求医,否则基本都是在家自愈,“肺炎”就没那么多了。如果放开后同样按早期的标准来做CT,“肺炎”不知道要多多少倍。现在儿科流行的其它呼吸道感染也类似,正常来说,肺炎是基于儿童发热、病史或查体有感染证据和呼吸窘迫表现来诊断。轻度肺炎的孩子都不需排胸片。但如果发热、咳嗽的孩子都给拍个胸片,“肺炎”的孩子就会多很多。再过来,对问诊费用的问题,相比于医院挂号十几块钱,线上问诊如果花100多觉得贵我也能理解,但站在医生的角度,做一个咨询要回复几百上千字,前后要花1小时左右,还要承受被评价、被质控的压力,收100多似乎也不贵,关于费用问题我以前也专门写过文章:网上问个医生多少钱合适?但总的说来,医疗是一个信息壁垒很高的行业,不论是线上问诊,还是线下门诊,做规范医疗,让患者在面对疾病充满焦虑的情况下,把钱花在医生的专业判断和诊疗上,而不是把钱花在多做检查,多做治疗上,一方面医生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另外一方面也很难被患者理解。相反,生病了,不管是什么问题,先检查彻底,把药尽量都用上,至少代表了一个积极治疗的态度,患者更安心,医生也舒心,医院也有收入,所以过度治疗很多时候是患者、医生、医院的三向奔赴。在医疗这个信息壁垒很高,要求患者在面对病痛充满焦虑的情况下冷静,选择更科学、更规范的方案,是反人性的,也是吃力不讨好的。怡禾这7年改变了数百万的患者和医生的观念,让很多家庭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但自己靠问诊和门诊的医疗收入依然无法盈利,现在也不得不探索保险、电商、企业服务这些业务来支持运营,我希望能探索成功。不管结果怎样,至少这7年多我们尽力过,我也肯定不会接受怡禾哪天也成为一个靠过度医疗来生存的机构,因为那是我创业所想改变的。相关阅读:父母病了,孩子吃药怡禾为什么不赚钱?写在怡禾门诊运营5周年之际关于怡禾怎么赚钱,对大家的建议我是这样想的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