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被拐卖大山28年的苦命女人,成了感动中国的「最美乡村女教师」…
点击👆王耳朵先生👇关注我,加★星标★
这是一个湮没在热搜里的消息,也是一个让人窒息的故事。
13岁的云南女孩黎德聪被拐卖,嫁给一个40岁的光棍。
当我们在新闻里见到她时,女孩已经人到中年。
回忆过去,就是一场噩梦:
“亲戚、邻居、一个村庄的人都是眼睛,都在看着我。逃也逃不掉,要是跑就把脚筋挑断,再抓把盐腌一下。好几年后我听说他天天磨刀,磨得可亮了,不敢反抗。”
多年以后,她也曾找到家人。
但是父亲却告诉她:
“既然生米煮成熟饭了,你就好好在这里带小孩,不要多想了。”
黎德聪的悲剧,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名字:郜艳敏。
18岁被拐,多次转卖,备受凌辱,最后被一个河北老汉用2700元买到太行山深处,嫁给了他目不识丁的儿子。
后来经历出逃被打,3度自杀被救,寻亲后被劝回……
可就是这样一个被命运折磨得体无完肤的女人,后来却成为了享誉全国的“最美女教师”,并且被评为“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
这里有数不尽的「传奇」,也有一个女人流不完的眼泪。
18岁的五月,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轮明媚的艳阳。
可那却是郜艳敏永远也不愿记起,也永远无法逃离的梦魇。
那天,本是外出打工的她,回河南老家帮忙收麦的日子。
在火车站,她偶遇两个自来熟的女人。
她们热情地和郜艳敏攀谈,并且以找工作的名义,将她骗到一处偏僻的树林。
还没等她反应过来,阴影处冲出来3个凶恶的男人,然后两个女人拿着她的背包就向后跑。
单纯的郜艳敏下意识地喊道:“姐姐,你们为什么抛下我?”
得到的回复,只有一句:“他们要的是你,不是我们。”
紧接着,她便被一个男人恶狠狠地掐住脖子,一把刀也顺势顶了上来。
那一刻,郜艳敏感到深深的绝望。
而这一切,只是她悲惨命运的开端。
之后,她被人贩子掳走,关在一个小黑屋里。
满床的四溅的鲜血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她,这是一座魔窟。
黑暗中还传来阴恻恻的声音:
“知道这是什么吗?这都是被我糟蹋过的女孩留下的……”
一个18岁的姑娘,所有阳光灿烂的记忆,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凄冷的深夜。
最后,郜艳敏在绝望中遇到了给儿子“相亲”的刘老汉。
为了不再被欺凌,为了寻求一线生机,她苦苦哀求老人将自己带走。
为此,她还拿出了自己藏着的50块钱,用来弥补老人在金钱上的不足。
于是,一笔2700元的“交易”达成。
逃脱魔爪,仍然处于惊慌失措中的郜艳敏,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
她只是本能地跟着眼前的这个陌生的河北老汉,亦步亦趋地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未来……
郜艳敏被刘老汉买走的那天是1994年的端午节。
跟着返乡的人群,坐上晃晃悠悠的巴士,她的脑袋一片空白。
等到她恍过神来,已经辗转来到太行山深处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
而且,马上她就要成为一个陌生男人的新娘。
刚刚淡却的那一丝恐惧,再次袭上心头。
因为家贫,初中毕业后,她不得不辍学回家。
她向往外面的世界,本想给自己找一条出路,但是无论如何也绝不是眼下这条路。
于是,反抗开始了。
郜艳敏试图用自己的柔弱、顺从,迷惑住自己的“丈夫”——刘家老三,给自己制造出逃的机会。
尤其是看到自己的“二嫂”——一个同样被拐卖来的女人,心如死灰的模样,这样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冲动之下,她当即选择逃跑。
不过,很快她就被追回来,遭到丈夫的一顿毒打。
第二次,郜艳敏精心计划,等到晚上饭点时分出逃。
可惜山高路远,她刚跑出二里地,就被村民发现。
眼前是一条河,郜艳敏想也没想就跳了进去。
后来被人救下,她第一反应是:“为什么要救我?”
在她看来,若真的无法逃离眼前的困境,死亡是最好的归宿。
以郜艳敏为原型的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
也许是害怕郜艳敏继续求死,刘家人动了恻隐之心。
她终于可以回家了。
只是这趟返乡之旅,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因团聚而皆大欢喜。
郜艳敏失踪后,父母苦寻未果,父亲一夜白头,母亲哭瞎了双眼。
得知女儿被拐卖到河北山村做媳妇后,郜艳敏的父母就躺在炕上,整天不动。
见面后,一家人抱头痛哭。
郜艳敏问父母:“我能不能不回去了?”
她满怀期待,但是父母的回答让她如坠冰窟。
“这是你一辈子的事,无论你走哪条路,我们都会尊重你的选择。但是,希望你首先考虑公公婆婆他们一家人,如果你不回去,他们就人财两空了。”
郜艳敏急切道:“我们可以还钱。”
父母说:“不是钱的问题,他们也是农民,不容易,买你的钱,都是向别人借的。另外,在咱们这个地方,结过婚的女子,再想找个好对象就难了……”
从太行山那座小山村到外面的公路,只有短短六七里。
郜艳敏怎么也想不到,这六七里的阻隔,竟然成了她再也无法跨越的距离。
在家仅仅待了一个月,郜艳敏不得不返回太行山的那座小山村。
她不曾埋怨父母,也明白流言的恐怖,可她也“不对任何事情抱有希望了”。
有几年,郜艳敏过得都像行尸走肉一般。
这期间,她又两度自杀。
一次吃安眠药,一次吃老鼠药。
“我觉得与其苟且偷生,不如死了算了……在医院昏睡了两天,医生给我灌肠,回到家里后,又睡了几天。”
“死而复生后,我就想,是不是我活着还有一点意义,否则,为什么老天不收我?”
至于意义是什么?直到1998年,她才遇到。
因为山高路远,村里要给一二年级的孩子设立教学点,可是哪个老师愿意来穷山沟教书呢?
郜艳敏初中毕业,全村学历最高。
于是,学校校长三番四次上门,恳请她去当代课教师。
当时郜艳敏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在一家砖窑厂上班,一个月四五百块钱。
可要去学校教书,每个月不过200,放假还没有薪水,她考虑了很久才答应。
当她第一次站上讲台,望着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那颗枯萎的心,突然长出了一道嫩芽。
她教孩子们读书、算术,陪他们歌唱、舞蹈……
十几个原本面临辍学的孩子,在她的带领下,慢慢成了附近几个教学点里,成绩中上游的水平。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郜艳敏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后来,她还在一位农民摄影家的帮助下,带着自己的学生去了北京,观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郜艳敏在和父亲的电话里曾说:
“到过北京,看到天安门,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
自此,郜艳敏内心那层厚重的阴霾被一点点驱散开来。
这个曾经让她流下最多眼泪的小山村,竟奇迹般地点亮起她生命里的第二道光。
我们认识郜艳敏,就是从她担任代课老师那一刻开始的。
因为《燕赵都市报》的一篇报道,感动河北的“最美乡村女教师”人尽皆知。
2015年,又因为对《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的大讨论,郜艳敏的名字再次轰动全国。
人们同情她的身世,歌颂她的伟大。
与此同时,也将这个闭塞的山村,和她的选择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买卖同罪,为什么不惩处买家?”
“现在什么年代了,为什么不离开?”
“被拐卖来的最美乡村女教师,不应赞誉,而是耻辱。”
……
除此之外,郜艳敏还成了村民眼中的“谎话精”、“贪污犯”。
指责她教学水平低,挪用捐款,刻意败坏村子形象来博取同情。
在村民的闲言碎语中,郜艳敏被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可她对此没有任何办法,每天学校、家庭、田地……来回跑,已经让她精疲力尽。
说实在的,第一次听说郜艳敏的故事,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她。
可当你真真正正走近她,会发现人这一生远超我们想象得复杂。
说4个细节。
第一,村子里唯一一部电话机,安在郜艳敏的卧室。
自从郜艳敏当上代课老师之后,不仅学生家长认可她,家里人也会亲切地喊她一声“郜老师”。
第二,一个被拐来的媳妇成了受尊敬的老师,可郜艳敏始终心有余悸。
多年以来,她不敢独自入睡,不敢和陌生人多说一句话。
第三,每当有媒体来访,郜艳敏的婆婆总是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
有一次,一个热心人去家里探望郜艳敏,非要给老人留下几百块钱。
虽然家里很穷,可老人为了照顾郜艳敏的脸面,不想她作难。
就用土特产做掩护,将钱偷偷塞了回去。
而郜艳敏也始终明白两位老人的这份善意:
“我为什么会留下来?是公公、婆婆的善良打动了我。他们对我很好,如果离开他们,我良心上也过不去。”
第四,来自郜艳敏的一声长叹:
“感谢大家的这份正义,可是这份正义来得太迟了。”
那时她将近不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凤凰卫视《冷暖人生》里有一段对郜艳敏的评价:
“其实郜艳敏为了自己的孩子,和村里其他人的孩子而留在伤心之地,既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对环境的屈从,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无私奉献,大爱无疆。
在身心被摧残,在反抗无门陷入绝望之后,郜艳敏在孩子们身上,找到了一点点价值、尊严和责任,这恐怕是她发起的最后的、顽强的一种心理自救。”
在宏大的主题面前,我们常常会忽略掉个体的人性。
面对命运一次又一次的重锤,这个世界留给郜艳敏选择的余地实在少得可怜。
于是,这个天性善良的女人,只好竭尽所能让伤害加诸己身时降到最低。
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大声呐喊“严厉打击拐卖犯罪”,也可以对郜艳敏的去留保留质疑,但是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向这个命途多舛的女人送上一句祝福。
就像郜艳敏自己说的那样:
“每个人都有父母、孩子。我是不太懂法律和国家政策,可是我懂可怜天下父母心。社会在一步步向前发展,我只想和孩子们平平淡淡生活,干好自己热爱的教学工作,把工作一直干下去。”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文章结尾,和大家分享3件事。
最近,《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组数据。
今年夏季开展的“百日行动”中,全国刑侦部门共侦破拐卖妇女儿童案件12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1名,找回失踪被拐妇女儿童153名。
另一个是黎德聪的一条自拍。
被拐卖经历曝光后,谈及未来的打算,黎德聪希冀着说道:
“好好打工,好好地看着几个宝宝(儿女们)过日子,跟人贩子讨个说法,其他啥也不想了。”
最后是村里一位老人和郜艳敏说过的一句话:
“如果我们村的人都像你一样,村里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那些年,村里出一个初中毕业生都很难。
在郜艳敏看来,“没有文化就没有出路,只能像他们的祖辈一样,放羊、买媳妇。”
这个世界总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我们赞美那些敢于和黑暗抗争到底的生命,也应尊重那些默默自愈的灵魂。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昔日被拐女今日女教师:21年过去,正义太迟》
新华网:《河北被拐女教师:“公公七十多了,被抓走怎么办”》
凤凰卫视:《冷暖人生·再见郜艳敏》
三联生活周刊:《郜艳敏,人生跌宕》
澎湃新闻:《再度被拖入漩涡中的郜艳敏:“最美乡村女教师”快被逼疯了》
环球时报:《我们应该忘记她,但绝不该忘记她的不幸!》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