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乡村女教师的答案
出生在广西西林县的贫困学生王小丽,靠着社会资助完成了学业。从南宁师范大学毕业后,她决定返回母校教书。
时代加速更迭没有太多影响深山中学的校园风貌,当王小丽回到故乡,她面对的是和她十多年前境况相似的学生们。她从年少时的老师手中接过教具,开始了自己的报恩。
2019年12月,中国西南部的广西进入深冬,对百色女孩王小丽来说却是收获的时候。她从南宁师范大学毕业,经过数月的考试、面试,终于通过校招,被广西河池市都安县的一所高中聘用,签了三方协议。
不过,就在王小丽正式入职之前,一通电话改变了她的去向。那天晚上,母校百色祈福高中的老师告诉她:学校正缺一名历史老师。
略加犹豫之后,王小丽给决定聘用她的高中副校长打去电话,退回了三方协议。有机会回百色教书,对她来说,是一个报答恩情的机会。
再次回到祈福高中的校园,王小丽想起五六年前读高中时,有位叫陈开枝的伯伯总到学校里看望学生。陈开枝每个学期都会资助学校一个班级的孩子。王小丽和贫困班的同学还能领到1000多元的助学金,交了学费后,剩下的充到饭卡里,一整个学期都不用担心吃饭的事情。
在王小丽知道的资助之外,陈开枝和他的同事做了更多的事。从1996年11月到2022年7月,现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的陈开枝,为百色市牵线搭桥引进善款6亿元,扶持8万多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图 | 陈开枝来学校,受到孩子们的热情欢迎
王小丽就是受益于这系列扶贫工作的8万学子之一,在百色祈福高中一路获得资助,参加高考,改变命运。在祈福高中许多学子印象中,整个学校都是由社会爱心人士建立的。
试讲环节,学校给了她20分钟时间备课、10分钟讲课。题目是随机抽取的,《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这是历史必修1里的内容”,历史科班出身的王小丽脱口而出。
一周后,学校发来通知,王小丽成功通过了考验,百色祈福高中决定聘用她。
入职后王小丽原本要先跟着高三组的老师见习、参加学校培训后才会正式上讲台。但有位历史组的老师身兼班主任,有一天家里来客人,让她临时代一节课,王小丽就这样稀里糊涂在母校上了第一堂课。
像一颗土壤深处的种子默默地萌发了芽,王小丽接过了教具,在曾经集社会之力供养自己上学、把自己送出大山的母校,开始了报恩。
图 | 王小丽在给孩子们上课
在学校里,学生都叫她“小丽姐”。这是小孩对老师感到亲近,就喜欢用家人的称呼给老师取名。王小丽以前上学时也是这样。那时高中有一位数学老师,因为讲知识点详尽,人也随和,还经常去河边摘水葡萄分给班里的同学吃,大家都叫他“军哥”。
她还想起高中的地理老师。老师有心理学背景,成为她高三压力大时纾解焦虑的出口,每次聊完心情都轻松不少。百色祈福高中的校训是“祈善之行,福爱天下”。王小丽感觉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曾给过自己充分的关照。如今,她也成了播撒爱心的其中一员。
王小丽后来当上了班主任,在今年顺利带完第一届毕业班。
图 | 王小丽带的第一届毕业班
在关爱下成长
上大学之前,王小丽没离开过百色市西林县。父亲是建筑工,一年到头就是四处帮人盖房子、贴瓷砖,每天挣上一两百元。加上母亲终年在家务农的收入,撑起了她和弟弟的童年。这个四口之家本就生活拮据,在母亲因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再无法干农活之后,这个家的经济压力就愈发绷紧。
读书的钱都是抠出来的。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她发了3天高烧,都不想麻烦父母和老师带她去医院看,想着自己吃点药就好了。直到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还有当地资助办的负责人。老师询问了她的家庭状况后,决定将她纳入扬帆班的名额。当场就给她先发了100多块钱的补助。
拿到钱伊始,王小丽还不明就里。她出了办公室,带着刚发的100多块钱坐三轮车去了县医院看病。想来当时身体情况已经很差,她排队时就感觉自己随时可能晕倒,到了诊室一测体温,高烧40度。难以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小孩顶着这样的体温生熬了3天。
病好之后,王小丽进入了扬帆班学习。班上共有50多名学生,多数是苗族、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孩子,家里普遍没有稳定收入,靠双亲到外地打零工或在当地务农。具体是什么样的人在资助大家,王小丽并不了解,她只记得,每个月都会来一个阿姨负责给大家发钱。她和同学们排着队,每人能从阿姨那里领回150元到180元。
扬帆班还设立了“进步奖”和“班级排名奖”,只要班级进步名次前3名的,就能获得300元奖金,班级排名前三的,能得500元奖金。
图 | 王小丽初中毕业合影
王小丽看到了希望。刚升初中时,王小丽的成绩是全班倒数。她知道这个名额来之不易,心里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好好学习,不仅改变自己的未来,也是为了报答社会的帮助。
那时候,王小丽连吃饭的几十分钟都要尽量挤出一些来读书。中午铃声一响,王小丽便一路小跑到食堂,省下排队的时间,可以早点吃完饭回班级学习。初中阶段,她曾多次获得进步奖,班级第一也拿过两三次。
“班里同学家境都差不多,每个人都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成绩咬得很紧。”小丽说,如果没有进入扬帆班,很可能她连高中都上不了,现在应该都结婚生子了。
中考结束,王小丽成功考入百色市三所重点高中之一的百色祈福高中。三年苦读,即将填报大学志愿时,心中的种子正式发出枝丫。她报考了南宁师范大学,也才有了后来回校报恩的故事。
当年王小丽的班主任教英语,大家都叫他“肥Tom”。回到学校后,有一回她去帮学生申请助学金,发现上报的对象——资助办主任,就是当年的“肥Tom”老师。“每次我跟他反映贫困学生的情况,他总是说,马上写申请。”
图 | 小丽工作后和上学时与班主任的合影
关爱如同一个循环,不断传递着。
作为一个曾经被帮助的人,王小丽给自己的另一个使命,就是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帮家庭贫困和遭遇变故的学生,申请助学资金。
上一届,小丽班里有一个乖巧、勤奋的女孩,刚刚步入高三,父亲因为车祸去世了。出身农村的她家里一下没了支柱,而母亲又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常年吃药。王小丽得知消息,立即便提交了申请书,最后为学生拿下国家二等助学金,每年补助1500元。
另一个女学生,从小被遗弃,被收养后,和在广东打零工为生的养父相依为命。到高三上学期的寒假,她的养父便因晚期肝硬化去世。得知她的情况时王小丽正在休假,她赶紧把情况上报给学校。临近春节,百色基金会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带着生活物资到女生家里看望。开学后,小丽也不断安抚学生,让她尽快回到备考当中,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传递下去
曾经被帮助的人,走出困境后,又把自己的力量用于帮助别人。
像王小丽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个例。据了解,扬帆班里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都选择了回乡当老师。
容源是接受扬帆班资助的学生之一,考上了广西大学的研究生。村里和她同龄的女孩,大多已经结婚生子或者外出打工了。她认为,自己的命运就是从进入扬帆班开始改变的。“村里的女孩不读书了,一生的日子也就望到头了。”
2019年,容源无意中看到扬帆班招募志愿者的消息,那时,她已经从扬帆班毕业5年了。她没有犹豫报了名。经过选拔和面试,成功入选。看着学校里比自己小10岁的学弟学妹,容源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每个人一点一滴的善举,都是可以传承的能量。今年99公益日,腾讯公益平台收集了许多和王小丽一样用行动传递善意的故事作为原型,改编成故事拍成了一支视频。
2019年开始,小红花就成了 99 公益日的 LOGO。经过三年的成长,小红花已从最初的品牌标识,演变成鼓励用户做行为公益的产品,再升级为可捐助公益项目的爱心账户。从“做好事得小红花”进化为“做好事得小红花,小红花还能做好事”,小红花已形成公益的闭环。
视频里,故事的主人公,也是这个善意闭环里的人。他们一开始是受助者,善意像一朵红花落到了他们头上,为身处困境的他们带来美好和改变,走出困境之后,他们又成了给他人带去红花的人。善意借着这种方式在人和人之间流转。
图 | 受助者,又成了送出小红花的人
你是否会折出这样一朵小红花,带着一份爱,日复一日,流转在世界上,为更多人带来美好的改变?
就像视频里讲述的那样,无论是乡村的支教老师,基建青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着社会。因为他们是曾经被帮助过的人。
今年,腾讯99公益日就要把这种“可持续公益”的理念传递给十多亿用户。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捐款、捐步、答题等公益行为获得小红花,捐出小红花即可支持自己心中的公益梦想。若公益梦想的捐花量达到最低执行额度,则该梦想可启动落地。这个创新公益的方式被命名为“一花一梦想”,作为对公益议题倡导、公众公益参与的一次新尝试。
王小丽总是说,自己是靠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关爱才走出来的人。一朝受助,一生助人,这点付出,其实很平常。只有持续传递的爱,才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编辑 | 温丽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