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如何面对变化的世界?一位院士和他的答案

如何面对变化的世界?一位院士和他的答案

其他

在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年轻人应该如何找到人生方向?在知识栏目《院士开讲》提问环节,主持人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杜祥琬院士。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应用核物理、强激光技术和能源战略专家。

 

杜祥琬院士今年84岁,头发已经泛白,但精神矍铄,步履沉稳。对于主持人的问题,很多人已经从他的三重身份和人生经历中找到答案。长达60年的科研经历中,杜祥琬一直都在面临变化。“两弹一星”研制、“863”计划、能源战略转型,都是如此。




巨变的世界

坚定的选择


氢,是组成太阳的主要物质。当氢的两种同位素聚在一起后,会瞬间迸发出巨大的能量,这是氢弹的基本原理。在杜祥琬成长的五六十年代,世界也像两种同位素一样,充满变化。美苏争霸,军备竞赛,原子弹试验,人们见识到核能的威力。“核能是20世纪的一个基础研究的成果,变成了一个颠覆性技术。”杜祥琬在《院士开讲》中回忆道。


杜祥琬出生于河南南阳。这是一块以产玉闻名的土地,誉为“玉都”。或许是带着父亲的寄托,杜祥琬的名字也带着玉的意象。在传统观念里,“琬”字是指美好的事物,其本意则是“没有棱角的圭”。


这种没有棱角,在杜先生几十年的沧桑人生中总会不经意地体现出来。1956年高考结束时,杜祥琬本来报考了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听闻国家正在挑选留苏预备生,便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入选后,杜祥琬来到首都,计划在北京俄语学院学习一年,然后去苏联留学。


一年之后,国际关系出现“变故”,留学暂时搁置。杜祥琬转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了三年。1959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在钱三强先生的主持下,国家选派的30名大学生赴苏留学终于成行,杜祥琬得以来到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攻读原子核物理专业。


1962年,杜祥琬毕业,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回国后,他被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九局(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研究院理论部,从事氢弹原理研发,和邓稼先、周光召、于敏等人成为同事。


这是一场看似有些矛盾的奔赴,造出它是为了不使用它。只因为“国家安全”这四个字,这项事业有了最大的意义,足以让一群人努力一生。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于敏等等,都是如此,这其中,也包括杜祥琬。


上世纪九十年代,杜祥琬在核试验场留影


在《院士开讲》中,杜祥琬回忆了当时的情景。“当时这些科学家,不管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大家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让民族振兴,把这个当成自己的责任。或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家国情怀,使命担当,这就是‘两弹精神’。”


在特别的日子里,杜祥琬也会“躺平”,但那是躺在一个只有木板和帆布的大通铺里,是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戈壁滩上的帐篷里。条件非常艰苦,这种“躺平”容不下半点颓丧之意,因为一切都是为了氢弹而做的必要工作。


那时的生活总是忙碌的,1966年氢弹原理试验成功之后,仅仅时隔半年,第一颗氢弹就爆炸成功了。很少有人知道这中间的日子杜祥琬是如何度过的,几十年后他也只是回忆说:“那半年,可真够赶的。”



跳入无知

从零开始


时间一晃到了1986年。那年的中国启动了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也就是俗称的“863计划”。所谓863,是86年3月的意思,这意味着从那时起,中国将开始在高技术及产业发展上全面发力。这是一个历经三十年的“大戏”,此间的中国不断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迈进。


这一时期的杜祥琬已近“知天命”之年,而他的“科学履历”也已经足够漂亮了。但杜祥琬仍然保持了他“没有棱角”的秉性。他再次根据国家的需要,改变了自己的方向,投入到了高等激光领域当中,一切从零开始,他用不断的学习来应对。


杜祥琬为自己能献身这一事业而感到自豪。他深知863计划的由来,那是由许多院士的“联名倡议”和“奔走呼吁”促成的。即便在最初的日子里,他也能预感到这将对新时期的科技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杜祥琬(右)和“氢弹之父”于敏在“863”会议上


1987年2月,激光技术主题专家组成立,杜祥琬成为成员并且兼任秘书长,负责制定并实施强激光研究发展计划。四年后,杜祥碗被任命为专家组的首席科学家。如此一来,他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杜祥琬带领着一个由多院校、多学科组成的专家群体,在强激光领域展开了“攻坚战”。


杜祥琬曾说:“20世纪物理学突破了已有概念,创立了革命性的新理论,但这并不愈味着新探索的终结。”他认为,一个人就是要敢于对已有的成果说“不”,因为他确信整个科技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历史。


许多年后证明,杜祥琬做得“还不错”,他获得过数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任何人都知道这奖项的分量,而他主持研发的一系列新型强激光技术,让他可以自信地说,中国已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在科技创新的世界里,杜祥琬总是那个睿智而果敢的人,但对于自己的人生选择,他好像不那么“上心”。杜祥琬常说:“这是时代为自己做出的选择”,似乎他只愿“负责”在选择后开创出一片漂亮的天地。杜祥琬不是“个案”,把个人价值和国家社会的需求融为一体,也是以他为代表的老一辈科研人的价值观念。


“以后虽然从事一些其他的工作,也都是国家需要,还是‘使命担当,家国情怀’,没有离开这八个字。”杜祥琬在《院士开讲》中回忆道。


最近几年,我们这位万金油式的“宝藏科学家”又要拨转马头了。这一次他是临阵受命,进入了双碳研究的领域。所谓双碳,是指“碳达峰”与“碳中和”。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个战略将使我们的能源变得更为绿色和高效,对整个国家发展的意义也十分重大。


孔子的那句话仍然是准确的,天底下没有“生而知之”的人。于是,已是耄耋之年的杜祥琬先生,又一次地跳入“无知”,从零开始。


杜祥琬在《院士开讲》现场



触摸知识

寻找回音


如同不发明轮子就不会有车子一样,杜祥琬院士说道:“实现双碳,特别是碳中和,不完全是现有技术就够用的”,而是要发展一些“重大的技术突破”。以可控核聚变为例,杜祥琬院士介绍说,这项突破性技术正在取得进展,将会打开未来能源的大门。


这是一项长期的赛跑,需要年轻一代的接力,正如在六十年代,年轻的杜祥琬和老一辈科学家共事,成为“两弹一星”精神的亲历者与传承者时那样。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杜祥琬很看重科学普及的作用,他期待跟年轻人对话,期待精神的回音。


最近,杜祥琬参加了《院士开讲》,这是一档中国科协“科创中国”联合抖音推出的知识类栏目。在节目中,杜祥琬介绍了“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的最新进展,并在提问环节分享了关于“变化”与“转型”的心得。


杜祥琬在《院士开讲》现场


“这个世界发展得很快,提出很多新的问题,让你来不及想或者来不及消化,所以我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就是你说叫科普也好,对我们自己来说就是学习。一辈子要学习。”


在杜祥琬看来,科学普及不仅包括科学知识,还有科学精神,而科技创新也包括科学普及方式的创新。“要借助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做科普,特别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也包括短视频在内。为此,不光是需要科普的知识,也还需要了解如何来适应这些新的业态和表达方式。”


相比于以往的传播形式,短视频带来的是一种直观高效的体验。杜祥琬院士的这期视频在抖音上线后,已经吸引了超过900万人次观看。没有人会预料自己如何“走进科学”,然而一个舒服的声音、一个让人有莫名安全感的气场,就可能让他与科学有了一点点的缘分。


《院士开讲》节目截图


当许多网友面临“内心焦虑”的问题时,杜祥琬院士也会给出自己的看法。“不外乎两个办法,一个是学习,另一个就是依靠大家、依靠团队,否则是没有办法的。”杜祥琬先生的话虽简单,但这却是他实实在在的“法宝”,网友也会在他的经历中体会到此言不虚。在他们的心里,此时的杜祥琬代表的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本来的样子。


尊重科学、喜爱知识,这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抖音自然科普类视频累计播放近330亿次,短视频成为自然知识内容的重要传播形式。在评论区里,“老师好”“爷爷好”“上课起立”也常成为刷屏的语句。此外,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也已经开始“破壁入圈”,他们会用“听得懂的话”跟大家分享知识。


和许多科学工作者一样,杜祥琬先生乐见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他期待科学的路上后继有人。未来的科技之路仍然遥远,这需要无数人走进科学、爱上科学,共同接续其后的故事。


如今,人人学习的时代正在到来,未来也因此变得更加值得期待。命运也是如此——它是如此抽象,因此它的答案必不存在于一开始的“选项”里,而是如杜祥琬的人生一样,在其后的过程中,在打磨和微调中变得具体和有意义。于此,每个人都是一块古朴的玉石,并将在和知识的互动中雕琢出自己的样子。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韩冰

作者丨幽幽之默

图片来源丨 抖音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LGBTQ+如何找到自己,面对世界?丨【深度互助团体】上线了丁辰灵:英女王去世,她如何隐秘控制世界?英国真的要落幕了吗?九价HPV疫苗扩龄,如何预约?能否补打?你想知道的答案,这都有!冰川居民如何面对家乡融化如何面对孤独?文学给出了答案《代号:致金庸》:两次冲上热搜背后,腾讯如何理解开放世界?火山石投资章苏阳:硬科技,下一个10年最确定的答案基本功,才是面对变化的底气细分化的需求圈层如何触达,「抖in新风潮·百变衣橱」有了新答案马克谈天下(300) 选择从来不容易-父亲的选择离婚后多久可以开始相亲?这些妈妈的答案太刺激,比电视剧更精彩!创始人每天做数百个决定,但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答案全网刷屏的二舅,为什么没有治好我的精神内耗?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一位乡村女教师的答案孩子,你为什么要多读书?这位特级教师的答案太赞了!关于未来的答案,其实藏在过去的生活里丨 5分钟有趣的小书写年轻人在职业早期如何构建未来、影响世界? | 奇绩分享满园花开之 —— 落新妇中元节为什么要吃鸭?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85岁老太给65岁女儿“养老”:为什么要对孩子好一点,这是最好的答案重阳节为什么要吃糕?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中秋节为什么要吃老月饼?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断崖式”衰老竟在70岁后,如何对待最好?九一八事变爆发91周年:为什么不能忘记历史,这就是最好的答案宝宝总摸隐私部位正常吗?一位男孩公开了他的秘密唐山打女人最新更恐怖曝料网传北理工前副校长院士和女博后被直播了?微博上2亿人围观的热搜,昨晚朴树和罗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手机业该如何面对增长平台期?答梁文道先生:在社交媒体主导信息来源的年代,科学工作者如何面对反科学阴谋论?撒贝宁公开爆料“私生活”,引上亿网友热议:为什么要休息?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华人家长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美国校园霸凌天天都在发生,我们如何勇敢面对?啄木鸟为啥不怕脑震荡?原来之前的答案都说错了!|一周科技跳槽去初创企业,是不是跳进泡沫?美国境内护照丢失/过期怎么办?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