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费师范生因何违约?该如何加强履约管理?
⇧点蓝色字关注“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公费师范生,是各地为当地学校定向招募的教师,要求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到指定学校任教。公费师范生为什么会频频出现违约的情况?又该如何加强公费师范生的履约管理?
近日,广东陆丰市教育局发布了《广东省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定向汕尾陆丰)违约人员名单》,公开通报5名今年6月毕业但未履约的毕业生。
根据通报,违约人员除了需要退还培养经费和按30%比例缴纳违约金之外,其违约行为应进入人事档案和社会信用体系,并且向社会公布。无独有偶,广东雷州、福建莆田等地近期也陆续发布多则公费师范生违约处理决定书。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人认为可能有人将公费师范生视为低分求录取、上学拿补贴、就业包分配的“捷径”,但是这样的认知会让原本惠民暖心的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变了味儿。
公费师范生政策在2018年由教育部出台执行,是在2007年免费师范生政策基础上的优化与升级,是国家和地方为进一步精准补充乡村教师、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而设置的教师培养制度。
公费定向师范生一般按照“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公费培养、定向从教、限期服务”的原则,每年为农村地区中小学培养一批高素质紧缺学科教师。
安徽省铜陵市一中办公室主任林梅介绍,铜陵市一中近年来录用了二十多名公费师范生。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多地公费师范生违约情况,她建议多了解个人违约原因,再结合实际进行政策调整。据她了解,违约原因有几个方面:
个别公费师范生和家长没有责任和履约意识,甚至当初签协议时知道违约的结果,但为了能从某名校毕业而做好了违约准备;
高考填报志愿时对公费师范生的概念和承担的责任及义务并不清楚,工作岗位不如愿时就不愿意再履约;
最普遍的原因则是工作的学校或学校所在城市不是他们所理想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一些学生在报名签字时,既缺乏对自己人生道路的规划,也没有意识到这份责任的重要性。“其中一个原因是,当初签约时,这些公费师范生想获得相关政策的好处,但又感到公费师范生的身份使得他就业或其他方面受到约束。简单来说,就是想获得优惠又不想履行优惠应该承担的责任。”
应如何加强公费师范生履约管理?
据了解,关于加强公费师范生的履约管理方面,教育部此前已经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公费师范生的履约管理,确保公费师范生严格履行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除因重大疾病无法完成学业或不适合从教,并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三级甲等医院,按照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检查确认后终止协议外,应届公费师范生毕业前一律不得解约。
不可否认,公费师范生定向招募地区多在乡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但如果公费师范生违约流失,既浪费了培养资源,也人为影响了定向地区教师培养配置计划,对基层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造成了损失和影响。不少人认为,有必要适当提高对违约者的惩戒力度。
安徽省马鞍山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邰英强介绍,每年公费师范生来报名,当地都会打电话一个个通知,鼓励他们回来建设家乡,对他们做思想工作,即所谓的“感情留人”。同时对本科、研究生都有一些资金支持。
条件差、待遇低当然不能作为违约的借口,但从长远看,靠外在的强制约束也只是权宜之计。根本解决之道在于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偏远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让那些最需要优秀青年教师的地方拥有承载青春的基本条件,从而让优秀的青年教师能够安心扎根奉献。
监制丨陈秉科
记者丨李欣 张永鹏 梁明星 安徽台蔡薇
编辑丨刘波
图片来源丨视觉中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