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的转机,出现了
虽说都把“熬夜伤肝”挂在嘴边,也常在新闻或电视剧中看见“肝癌”的身形,但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肝癌大国”。
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50%以上发生在中国。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原发性肝癌已成为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以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
肝切除、肝移植、消融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放疗、系统治疗等都是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这样多的选择也可能在一瞬间失效。
由于肿瘤生成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发展速度极快,80%的肝癌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就已直接跨入中晚期阶段,错失手术机会。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中国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2.1%。
钇[90Y]树脂微球内放射性治疗介入手术的出现和落地,扳回了赢面。通过行之有效的转化、降期治疗,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可以实现缩小肿瘤、增加残余正常肝体积的目标,从死神手中再次抢回进行根治性手术的砝码。
他们等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01
绝境中的机会
“纯粹是喝酒喝出来的。”
2023年4月,56岁的蔡浩正到医院做体检。他的全部注意力都被胃出血导致的疼痛牵引着,发现肝部有阴影时,“没太放在心上”。再到8月初,因为身体不适赶到医院复查,肿瘤的生长速度已脱离了他的想象。确诊肝癌晚期后,他联想到自己爱喝酒的生活和职业习惯,但已经没有时间后悔了。
此时距离退休只剩四年时间,作为一名旅行爱好者,他本打算之后到更广阔的天地间走走看看。当时间和行动不再能任性自我,他也恍然意识到,对于家人,自己还有很多未尽的责任,他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一起完成。
对于很多中晚期肝癌患者而言,他们普遍有着乙肝、肝硬化的病史,肝功能受损严重,不仅难以耐受常规的足剂量的药物治疗,且不易达成根治效果。自身肿瘤体积过大往往也隔绝了进行肝切除手术的可能,切除后的残余肝体积及肝功能储备,是否可以维持患者的生命需求,成了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
蔡浩正一方面有着肝硬化,另一方面体内肿瘤也长至拳头大小,已经错过了做切除手术的最佳时机。医生建议其通过化疗和靶向免疫治疗尽量控制肿瘤扩散,再到大城市进行肝移植手术。但考虑到肝源紧张、复发概率大等问题,他决定再积极寻找一些出口。
他开始在网上搜寻资料、恶补功课,随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介入科主任靳勇、钇[90Y]树脂微球内放射性治疗介入手术等关键词相继进入视野,他感到自己“又比较有信心了”。
蔡浩正对肝癌的治疗了解是有基础的。12年前,他的大伯也曾罹患晚期肝癌,病情比他还严重几分,但接受消融手术后,疗效明显,今年正要开启自己90岁的人生旅程。这也是他的信心之一。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和家人来到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苏大附二院介入科主任靳勇见过很多身处绝境的人,“他们被周围很多医生告知说生存期可能只有两三个月,来问诊的时候确实是非常沮丧、非常痛苦,甚至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的”。
他们都需要一个新的机会。
钇[90Y]治疗的原理听起来并不复杂,靳勇介绍道,“相当于在血管上‘打一针’”,将数万颗载有钇[90Y]的树脂微球输送到肝脏动脉。每颗微球直径只有20-60微米,大约只有头发丝的一半。这些具有放射性的微球将随血流到达肝脏肿瘤部位,可以集中杀死癌细胞,对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却极小。
精准、有效、安全,是钇[90Y]治疗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钇[90Y]治疗具有双重作用,既能够强效缩瘤,又能够增加余肝体积。目前,还没有其它治疗手段同时具备这两种作用。它的出现,打破了中晚期患者无路可走的困境,更为他们后续进行肝切除、肝移植等根治性手术创造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02
生命的转折点
2023年8月23日,蔡浩正成为苏州首个接受钇[90Y]树脂微球内放射性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
手术前,蔡浩正心中充满了忐忑,但在靳勇及其团队的安抚下,他的不安逐渐褪去。“靳主任告诉我,这项治疗已在国外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技术成熟稳定,基本没有什么风险。” 每句话都如同一束光穿透黑暗,让他无惧前路。
“在血管上‘打一针’”。这看似简单的描述,其实需要多个学科团队通力合作:介入科、肝胆外科、核医学科、影像诊断科、肿瘤科……手术当天,蔡浩正看到手术室内外聚集了数十位医生和工作人员。巨大的屏幕上,他清楚地看到远在北京的董家鸿院士团队通过视频远程指导这一精密手术,他内心最真切的感受是——“我放心了”。
在靳勇的指导下,一根细小的导管从蔡浩正大腿根部的血管缓缓进入,沿着血管抵达肿瘤供血的肝动脉,最后注入预先计算好剂量的钇[90Y]树脂微球。不需要接受全身麻醉,透过大屏幕,蔡浩正清醒地目睹导管如何在自己的血管中游走。他听到医生们与北京专家远程交流的声音,同时不断接受医生的询问和安慰,“别担心,我们马上就好了。”
整个手术过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主任跟我说好了,我都呆住了。手术室有一面很大的玻璃,我看见外面几个医生相互在拍照,媒体也都在拍,还有护士长什么的都在,我就知道手术一定成功了。”
手术后的三四天,线缝拆除,药物配备完毕,蔡浩正顺利出院。除了大腿根部留下的微小针眼,不到一厘米的痕迹,他身上没有其他伤口。回望整个治疗过程,他提最多的就是靳勇和整个医护团队:“我碰到了好人。”
术后一个月,再次去医院复查时,蔡浩正发现肿瘤大小已经从原来7.5公分缩小到6.3公分,“从拳头变成了鸡蛋”。如今两个月过去,虽然还不能从事过重的体力活动,但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正在逐渐恢复正常,“跟手术之前没什么变化”。
国外诸多文献报道,钇90树脂微球治疗效果最佳观察时期是接受治疗后的3至6个月。此时在他的身体内,钇[90Y]微球的射线还在持续发挥作用。
待到观察时期结束,选择和机会就会重新回到蔡浩正面前,他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继续选择切除、消融等多种治疗方案。
03
生活在期待中
蔡浩正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十二年前自家大伯手术时的场景。当时苏州本地医院的医疗条件有限,不得不请来南京的专家。蔡浩正与亲戚们一同将大伯抬进手术室,所有人都对癌症的可怕和无法抵挡的力量感到畏缩。
然而,如今他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深刻地认识到时间和科技所带来的力量:"现在的我一点都不害怕了,要相信科学和技术。手术就像处理阑尾炎一样轻松,这个微创手术,只是在我大腿根部拉了一道口子,缝了一针,基本上没有什么痛苦。对于我这个局外人来说,这真的让我震撼不已。”
他深深感激医生们为他做的努力,他很清楚,这份轻松来之不易,背后的支撑,是医生为每一个身处绝境中的人再多想一点,是一个团队为实现精准、有效、安全的手术效果做尽大量准备工作,一项能改变人类命运的技术穿越时间的考验走向成熟,一个行业的发展在万众期待中不断向新向好。
靳勇是第一批了解到钇[90Y]树脂微球内放射性技术的专家之一。十多年前,他在国外的学术会议上第一次听说这项技术,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希望着这个项目能够在国内推广。
现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迎来了越来越多决定尝试这种治疗的肝癌患者,第四例钇[90Y]树脂微球内放射性治疗介入手术也即将进行。靳勇期待着更多的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随着身体状况逐渐好转,蔡浩正对未来有了新的期待。
生活坠入黑暗之际,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来自家人的支撑,曾经觉得理所当然的好,此刻终于知道是多么珍贵而不易得的。他希望未来的日子里,自己能丢掉大男子主义的脾性,“为家人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家里憋了近半年,他也等不及和几个相熟的老朋友碰面,去山好水好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去看看江南的烟雨和诗意。
“争取今年春节出去!”
(文中蔡浩正为化名)
[1]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首例!“一针”钇90树脂微球治疗肝癌》《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https://mp.weixin.qq.com/s/4hJDm8eJ8wsGLJ9z-y15BQ
[2]果壳,《常规疗法纷纷失效,直到他的肝动脉里注入这种“微球”》,https://mp.weixin.qq.com/s/JB7KObSh7GORajr6qZSeQg
[3]中国新闻周刊,《70%肝癌患者,渴望获得“切肝”的机会》,https://mp.weixin.qq.com/s/0YAZXhqGrZTpSBgJw5NC_A
[4]时代周报,《“癌症之王”真的无药可医吗?肝癌患者正在改写命运》
https://epaper-h5.time-weekly.com/article?id=8z9vz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 | 粗 面
编辑 | 邹迪阳
统筹 | 张鹏霞
排版 | 静 山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magJiang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