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 中国之声丨我国房颤患者的疾病认识不足,亟需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多渠道教育
8月25日,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2023 ESC)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盛大开幕。会议期间多位中国学者将携研究成果闪耀ESC舞台。
在本届ESC年会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蒋晨曦教授等将发表题为“Knowledge and unmet needs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hina: a nationwide cross-sectional survey”的研究,让我们先睹为快!
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案是患者积极参与共同决策的重要条件,这对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房颤管理至关重要。为此,蒋晨曦教授等进行了一项全国范围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旨在评估中国房颤患者的房颤知识水平,并确定尚未满足的需求。
本研究是一项全国性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在中国17个省份55个中心纳入了从2022年5月至8月期间进行问卷调查的2002名房颤门诊或住院患者,平均年龄68.62±13.45岁,52%为男性。问卷内容包括房颤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危险因素以及未满足的需求等。
大多数房颤患者(66.18%)的疾病知识得分小于4分(疾病知识量表共8项,得分从0分[最差]到8分[最高]不等),提示患者的房颤知识水平较低。值得注意的是,约50%的患者不知道“房颤可导致血栓栓塞风险升高,从而增加卒中风险”。
了解口服抗凝药物、心律/心率控制药物和导管消融术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5.96%、81.37%和41.36%。然而,仅79.52%、72.08%和16.18%的患者分别接受了相应治疗。
此外,仅51.46%的患者对他们的治疗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及控制症状是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最看重的三个方面。分别有80.77%、63.54%、52.80%和66.18%的患者表示房颤对日常活动、睡眠、情绪和记忆会产生影响。大多数患者知道高血压(87.50%)和糖尿病(50.33%)是房颤的危险因素,但很少有患者意识到肥胖和过量饮酒的危险性。
此外,有93.56%的患者从医生处获得房颤知识。患者希望通过定期社区教育(61.29%)以及和医生间的数字媒介沟通(58.74%)等方式提升对房颤的认知。并且90.86%的患者都认为有必要参与到治疗决策中。
表1 疾病知识量表
图1 对疾病的认识
研究显示,中国房颤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案的认知水平不足,房颤管理的需求仍未得到满足。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教育,提高患者在治疗决策中的参与度。
信源:ESC 官网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