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回二线,真的可以摆脱“卷新菜”的命运吗?
作者 | 智合研究院 蔡爽
来源 | 智合
小王律师毕业已经5年了,但还是一位一年级的“萌新”律师。
名校毕业的她,毕业先选择进了一家公司当法务,呆了几年觉得天花板太低,生活无趣,于是抄起了自己尘封几年的职业资格证,满怀对律师生涯的憧憬,开始实习律师的生涯。
上海的实习律师不好做,实习工资低,生活成本高,卷生卷死,收入勉强维持。一年多后,实习期结束,小王律师思来想去,回想起这一年的心酸血泪,下定了决心:“回老家吧,家里有人,生活成本还低,一线回二线,主打一个降维打击!”
小王律师能如愿以偿吗?
如果打开上帝视角,对各行各业进行一个卷度排名,想必律师行业应该可以挤进前列。
——某位不知名青年律师如此感叹道。
2023年,迟延了三年的寒冬之风还是吹到了律师行业,经济寒冬之下,律师的业务难度显著增加,行业竞争加剧。
总结一句话就是,更卷了!
而处在行业“底层”的青年律师感受更甚,根据北京市律师协会最新公布的《北京律师发展报告》,青年律师的压力分布前三名分别是:案源压力、行业竞争激烈、生活经济压力;
如果说压力也分等级的话,那么北上广深的青年律师们的压力一定是top级别,一线城市的高密度人才,翻倍的生活成本,都驱使更多的青年律师“逃离北上广”。
那么离开一线城市,回归二线的生活真的能够逃离卷中心吗?事实可能并没有那么如意。
“壕”气大所,逐步入驻
提到二三线城市的律所发展,就不得不提到近些年如火如荼的律所规模化大潮。在律所规模化趋势愈加明显和规模律所发展的优势日益凸显的当下,京沪大所下沉区域市场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目前来看,主动辐射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律所主要集中在盈科、大成、京师、德恒、炜衡这五家京沪强所。
通常来说,京沪大所一旦入驻本地,对于本地律所的业务和律师都有相当大的冲击。
一方面,这些京沪大所有着多年积累下来的品牌优势,在客户竞争上,尤其是大型项目的竞标业务上,有着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普通的项目上,大所有着规范的业务流程、产品手册,更有雄厚的资金去提升律所的基础建设,客户很容易被吸引。
二线城市相较于北上广的一线城市,本身业务量就有骤减,高端的非诉业务更是难得一遇。有了大所下场竞争,小所无法避免的要加强内卷的强度,一位受访的中小律所的主任曾经大吐苦水:本来他们入驻就带走了一大批律师,业务嘛也跟着跑跟着缩水,报价也叫不上去,中小律所没有话语权,只能跟着被‘卷’。
高价业务难觅
低价业务竞争激烈
中国的城市等级根据人口、经济体量、行政级别等因素被划分,就律师这个职业来说,在不同量级的城市所接触到的业务也大不一样。在二三线小城市的律师日常接触到的可能大多是婚姻家事、民间借贷、工伤、交通事故等业务,虽说律师业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鸡毛蒜皮的小事所围绕,多少有点影响作为律师的认同感。
另外在二三线城市,律师接触的案件类型和客户需求都相对有限,一定程度的限制律师的执业经验和技能提升。
倘若想要从事IPO、私募基金、投资并购这一类与资本市场相关的非诉业务或者诉讼业务,小城市的小所更是难上加难,这些业务基本已经被北上深的律所垄断。虽然新一线城市例如杭州、苏州的头部所也会有一定量的资本市场业务,但行业主流还是集中于一线城市的顶级律所。
年轻发展更受限
重质量更重资源
“你好年轻”,工作中听到这句话,普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照照镜子,然后开心一天。
对于律师来说,听到这句话无异于告诉你:你没经验。
对于律师这种叠加经验的工作,和医生一样,永远是“聪明绝顶”的那批人最容易获得信任——即便可能不是科班出身。
相对来说,北上广的资源丰富,案件量大,虽然一定程度上客户对青年律师的“歧视”依然存在,但是整体来说,青年律师在团队、律所的扶持下,还是会有相当多的机会去发展、拓展新的客户群体,倘若有勇气和实力的,“梭哈”一把直接成为提成律师,有资源、有能力,年入百万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反观二三线城市,尤其是中小所,客户的资源一定程度上被几位主任垄断,客户寻找时律师口碑为重,即便你是五院四系、985名校毕业,但是客户依然觉得不如x主任稳重靠谱。
甚至有:“小伙子都没结过婚,没经验,怎么来做我的离婚案件?”此类令人哭笑不得的拒绝理由。
回到文首的小王律师,离开上海之后,得到她想要的不卷生活和“降维打击”了吗?
小王律师离开上海后,回到了家乡的二线城市,经家人的推荐进了一家小所——地理位置极佳,就在法院对面。
律所人很少,案件数量倒也还可以,原以为可以轰轰烈烈的闯荡一番,待了两个月并没有想象的简单:
以为的降维打击,其实并没有。人家根本不认你这个上海来的年轻律师,还是主任、合伙人们拿捏了一手的客户,甚至环顾四周,很多同事们家里都有相应的资源,不必自己费心血去主动拓客。
以为的轰轰烈烈,其实也没有,两个月期间除了承办主任的案件,没有空闲的时间,甚至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拓展客户,没有背景和人脉,新城市的拓展更显艰难。
以为的逃避内卷,其实也没有。虽然律所没有明文规定和打卡制度,但是主任都默认八点必须到所里,晚上七八点走亦是常态,小王律师明里暗里被说了好几次“不够积极主动”。
以为的好好发展,其实也没有。没有大所的规范,小所对于青年律师的培养制度几乎没有,丢到案子里摸索成长就是最直接的锻炼。
小王律师哭笑不得:现在不“新”了,可还是避免不了“又卷又菜”啊。
又回想起离开上海时,律所里的老乡同事一再挽留,可是自己被想象中回家的快乐生活冲昏了头脑,听不进去同事那些劝阻的话,隐约好像有点后悔,但是再做决定的话,又要经历换城市与变更执业的痛处,既来之,先安之。
小王律师的故事固然是个例,不具有普适性,但是也从侧面证明了一点:
大城市一定卷,但是小城市不一定不卷。
在一线城市发展红利逐渐消失、社会阶级逐渐固化的眼下,一线城市对于主张“躺平”的这一代年轻人来说,吸引力已经越来越低。尤其是疫情之后,经济增速放缓,而摆在年轻人眼前的生活压力并未减少。
根据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指出,2021年全国人口增长迎来急剧放缓,北上广深均呈现低速增长态势,2021年增速均不足0.4%;杭州等沿海新一线城市增速明显放缓,增速比往年下降1%左右;中西部中心城市武汉、成都、南昌、郑州等城市增加值均在10万以上。
数据足以见得。
说回律师行业,青年律师的执业初期往往充斥着迷茫与未知,城市选择、专业选择、律所选择都是一道道不同方向的分岔路口。但是唯一知道的:没有一定正确的道路,只有适合自己的方向。
人类学家项飙说过:内卷本质上根源于所有人都挤在一个赛道上,争夺本就有限的资源。
处在竞争旋涡中心的律师行业,青年律师彻底躺平的梦想只能努力先“卷”到实现财富自由之后了。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听下回分解。
逃离一线,就能逃离卷么?
未必
选择哪一条路径,都需要面对对应环境的压力
同行带来力量,从前辈和同样的青年人身上,你能学到多少?
智合论坛2023,特设“青年律师成长”分会场
与大咖和优秀青年律师们同交流,共成长
分论坛名额有限,快快报名,优先预约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预约席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