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暖心
来源 | 萨提亚育儿
ID | satiryuer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都在注重“培优”,几乎都在关注孩子的成绩。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词:它叫“爱”。
宫崎骏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说:
那些被深深爱着的孩子,更有力量。
不管是孩子是成绩好,还是性格好,都要以“爱”为前提,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情感,方可铸造他强大的内心。
那什么样的爱对孩子来说才是爱呢?
来看看父母的这10个爱孩子的瞬间!
他小时候踢足球将邻居家的珍贵兰花踢碎,被邻居追着骂。接着,父亲就带着他找了一处适合踢球的地方,还陪着他玩了一个下午。他说:我最想感谢父母在我犯错时,从不疾声厉色地训斥我。孩子犯错,内心的愧疚和恐惧一点也不比父母的愤怒少。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与引导,让他去试错,去改正,去坦然面对。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句安慰的话语,一个温暖的拥抱,就能吹散孩子心头的紧张和愧疚。孩子犯错了,多问一句“为什么”,用宽容心态去处理问题,就能发现孩子错误背后的“心声”。爱撒谎的孩子,因为经常经历批评与指责,学会了逃避“苦难”。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明知道孩子撒谎的前提下,第一组孩子还是坚持撒谎;第二组却有50%的孩子选择了承认错误。足以证明:当孩子撒谎言后被包容,孩子的诚实度会更高。孩子撒谎并不可怕,我们要看到谎言背后孩子真实的“语言”。有这样一种孩子:人多时总喜欢躲在父母身后;集体活动时,也总是唯唯诺诺的。越胆小的孩子,越会对周围感到恐惧,一旦被贴上“胆小、懦弱”的标签,会越来越弱。孩子在“怕”的时候,理解和接纳孩子,是提供孩子最需要的安慰和保护。2)没关系,妈妈以前也很怕,熟悉就好了—共情,建立安全感看到孩子的不安,陪伴他一起去尝试孩子害怕的事物,这才是爱的表现。美国教育学家查尔莫曾做过一个实验:观察100个平均年龄为6-8岁孩子的社交状态。研究结果发现:当与陌生人打招呼的时候,80%的孩子,都出现了有意或无意的稍微后退。孩子在面对不熟悉的人时,心里会本能地产生恐惧和抵触。妈妈:“你看其他的小朋友都打招呼了,为什么你不呢?”妈妈选择尊重孩子:“没关系,等你哪天准备好了,我们再打招呼吧。”与其强迫孩子换来他的抵触,不如选择尊重他,让孩子慢慢来。我们总害怕,孩子因为不爱分享而变得自私自利,实际上强迫孩子分享才是伤害。分享不是剥夺,分享是孩子自主萌发的意识,因爱而生,因安全感而生,而强迫分享的孩子不安全感很重,更自私,更有防范心理。
每个孩子都有物品的所有权,不分享并不代表他自私,而是拥有自我的表现。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自我,允许他们有说“不”的权利。这时候,父母千万别打骂孩子,否则孩子会因为压抑而形成暴躁的性格。每一种愤怒的背后,都隐藏着我们的期望和需求,表达愤怒,就是充分地将这些期望和需求表达出来。我们要允许孩子将愤怒背后隐藏的期望和需求表达出来,才能解决问题。一位妈妈和儿子练习羽毛球,因为总是因为打不到球而大发脾气。“是的,好生气啊!每次扔出球都以为要打到了,结果老是落空。孩子发脾气就是一种语言,我们只有看见孩子,才能治愈他。一个女孩考试只考了倒数第二名,她笑嘻嘻地走到妈妈面前说:“好消息是,我这次考了倒数第二;坏消息是,我没考及格。”而父母的批评与指责就是在否认孩子的努力,所以孩子才会越来越差劲。其实,每一次孩子没考好,面对父母都有一种“求救、求情、求爱”的成分在里面。他这样回答:因为你总希望对方按你的想法做事,或者变成你希望的样子。有些父母总是按照自己的期待去安排孩子,让他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最终却换来孩子的反感与叛逆。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分享过他的亲身经历:起初,他和所有父母一样,不能接受自己的儿子比别人差的事实,给儿子制定很高的目标,但儿子读书却很差。后来,他不再强求成绩,儿子的心理放松了,成绩反而有所上升。当孩子没有我们预期的好,也要试着去肯定他,安慰他。她10岁的女儿竟然在早晨自己动手做早餐,妈妈喜极而泣,不停地夸奖、鼓励女儿。尤其是最亲近的人的欣赏和爱,这是让孩子持续向上的动力。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们全力以赴去追求,并发挥到淋漓尽致。孩子做成一件事,无论结果好坏,先为TA鼓掌,让他有信心做得更好。傅首尔曾在一档节目中自曝,自己非常擅长“护犊子”:“亲戚聚会,人家让我儿子背个诗,我会说让我来背,别让我儿子背,我给大家唱个歌都可以。”当孩子被当着众人的面调侃、被很多人拿来比较,他的内心是局促的,如果父母都不能站在孩子身边,很容易让孩子“撕掉”尊严,变成自卑而敏感的孩子。“尊严是文明,但又像一层贴在脸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脱落。”爱孩子的最好方式从来不是比较,也不是当众嘲讽,而是在孩子感受不好时为孩子“撑腰”:当孩子被别人比较时,用“优点”去反驳别人,保护孩子的尊严;当孩子当众出丑时,用共情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懂他、理解他,那么,就会抚平孩子内心的创伤,给到孩子对抗敌意的力量。
父母总是愿意和孩子站在一起,对抗外界的伤害,就能换来孩子一生的抬头。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以为自己在表达的“爱”,其实孩子根本无法感受到。而是亲子之间的互相维护、尊重、关注、理解,让爱在亲子关系中流动。“只有当孩子确认自己可以随时回家时,才可以安心地向前发展。”对孩子来说,一个温馨宽松的家庭环境,是不吝啬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并且用言行去印证“我真的爱孩子”。文章转载自: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催眠、家排、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让心理学疗愈你的人生,二次转载请联系原平台授权。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