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临床研究是怎样炼成的——畅谈研究精髓与炼成之道 | GW-ICC 2023 第一直播间
2023年9月7-10日,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3)暨亚洲心脏大会(AHS 2023)在北京盛大召开。以“长城”之名,凝聚领域力量,汇聚优秀专家学者,长城心脏病学大会组委会与医脉通携手打造第一直播间,邀请领域内学术大咖做客,聚焦最新前沿进展,分享新鲜学术资讯,探讨备受关注的临床问题,传递丰硕的学术成果,畅想“多彩长城”!8日至10日,历时3天,共举办了16场高质量的第一直播间访谈,内容涵盖心力衰竭、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肺血管病等心血管疾病,更有人工智能、临床和基础研究、患教科普等热点话题讨论,为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
在“高质量临床研究是怎样炼成的?”主题访谈中,我们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静教授共同做客第一直播间,畅聊如何提高论文质量、高质量研究要素以及如何培养科研创新思维等话题,为广大医生分享了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的经验。
从左至右依次为:赵冬教授、刘静教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高质量论文在国际期刊或者在学术会议上发表,整体论文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提升。我们也特别欣喜地看到,一些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但整体来说,大多数的论文质量还有待提高。借此机会请教赵冬教授,您认为如何能够进一步提升论文质量?具备哪些特征的论文可能更容易被顶级学术期刊接受?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个人经验来讲,首先,临床需求很重要。我认为需要分研究的类型和顶级期刊的类型。对于临床研究、流行病学研究,甚至应用基础研究,临床需求特别重要。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原因一定是临床上有些问题没有解决,无论是在诊断、治疗、预防或预后方面。需求可能是临床应用研究最重要的动机。我们并不是为了发表论文而做研究。做应用研究,特别是临床研究,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所以,首先要了解存在的问题。对临床需求了解得越深入,可能从中提出的研究问题越重要。
第二,找到瓶颈问题。例如患者诊断还不够精准,治疗不够有效,还是有一些副作用或者对某些特殊人群还不够安全有效。想要改善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或找到一个新的治疗方法,不太可能一蹴而就,将问题都解决。我认为,抓住一个好的研究问题也特别重要。一定要在众多的需求问题中,找到哪些是比较瓶颈的问题。作为很多杂志的副主编或者审稿人,我认为投稿失败,或者投稿级别高的杂志一般拒稿率比较高,最重要的原因是,第一研究问题不是特别重要;第二,有时研究问题很重要,但不具有普遍意义,即问题关注度不够。如果你做的研究,推动了某个问题的解决,或者受益范围是全世界的患者,或者因此促进了全世界同道的进一步研究或帮助他们解决需求,这样影响力的论文可能比较容易被顶级国际杂志接受。
第三,具有创新性。如果一个研究问题临床需求非常明确,具有很高的关注度,同时是一个瓶颈问题,那么它一定是创新的。但是,现在大部分疾病都是在已有的诊断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因此,至少你的研究能够对于改善治疗有推动作用。创新不一定都是颠覆性的。挑战现有的认识,发现现有诊断治疗存在的问题,也是一种创新。当然,伦理很重要。在伦理允许的情况下,我认为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标准,就是临床研究的临床意义,即你做出的研究成果能解决临床实践中的什么问题。我们说,研究成果最好能够加入到指南中。加入指南里是得到专家们认可,科学性足够,可以向所有的医生推荐,至少与临床决策相关q。所谓的临床决策医生是诊断评估患者,决定治疗方案,然后改善患者预后。
因此,论文想要更容易被顶级学术期刊接受,可能这三点是最重要的。
赵冬教授强调了一个好的临床研究冲击顶级期刊,首先要有需求,其次问题是重要的、创新的、相关的、被关注的。好的研究才能总结出好的论文。接下来再请教您,如何做一个好的临床研究?需要重点关注哪些要素?
当你有一个非常好的研究问题时,研究的构建设计特别重要。这个时候一定要特别努力地做文献复习,了解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别人已经走到哪里,是怎么解决的,研究规模是怎么样的,用了哪些新的方法。在方法学上,第一,要看这个问题是否尚未解决,是否还需要做;第二,了解别人的研究有哪些新的方法;最后,判断自己的优势。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做好研究设计,保证用科学的、符合规律的方法来回答这个研究问题。
说到研究设计,我也知道您带领团队近些年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在这方面您有哪些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研究设计已经有理论体系,需要我们去学习。首先明确研究分类,你的研究是解决诊断问题、治疗问题还是解决预后问题。例如,对于治疗性研究,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设计是最好的。对于诊断性研究,评价一个诊断标准的好坏一定要有一个金标准。一定要了解前人积累过很多经验的设计模型或者设计方法。当然,这些设计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改善。因此,至少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在理论指导下进行严谨的研究设计。之后可能就是规范化地实施,认真、高质量地收集数据。我觉得这是能够带来好的研究产出特别重要的基础。
我们可以理解为,做好一个临床研究,或者说做一个好的临床研究,研究问题最重要。研究问题确定之后,我们才会谈到如何去选择一个合适的、科学的研究设计。经常会有临床医生提到需要一些统计和科研方法老师的支持,包括统计方法或者怎么能够达到P<0.05。其实,这些都不是做好临床研究最重要的问题。像赵教授讲的,我们要做一个好的临床研究,首先要选择好的临床研究的问题,然后再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
我们现在特别关注科研的创新性。您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怎样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
我觉得创新思维对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可能更突出。对于应用研究,重要的是这个方法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创新并不代表着一定都是先进的技术或试验方法。新的思路、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因此,对于应用研究来说,能解决一个新问题也是一种创新。
在现在的医学过程中,解决诊断治疗问题,很大程度上以技术创新为主。一些新型药物的研发,需要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以创新技术为基础,来支持新的发现,然后再创新地转化成临床研究。
举一个例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今年刊登了一篇文章,关于脓毒血症休克的患者补充液体是补多点好还是少点好。这个问题本身并没什么创新性,但是这是临床遇到的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既往有些研究认为输多了不好,患者死亡率高;有的则认为不补液患者同样会死亡,所以研究者进行了这样一项临床试验,最后发现多输液并未增加风险。所以这项临床研究的创新在于创新性地提出了,或者首次用非常好的研究设计回答了大家都不太清楚的问题。
创新其实不是一个虚的概念。我们也经常看到年轻学生写开题报告或者文章的时候,最习惯用的是一句话就是“该研究问题既往未见报道”,或“我们的研究首次揭示了、发现了或者验证了”。注意下这个结论时要非常谨慎。另外,其实我们每个创新可能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跨出了一小步。就像赵教授讲的,对于应用研究来说,在疾病诊断方面提出了一个更早期诊断的方法,或者更准确的诊断方法,或者更便宜的诊断方法,这都是创新。
最后,非常感谢赵教授和我们分享如何打造一个高质量临床研究方面的经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