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畅谈人工智能与心血管精准医疗 | GW-ICC 2023 第一直播间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畅谈人工智能与心血管精准医疗 | GW-ICC 2023 第一直播间

健康

2023年9月7-10日,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3)暨亚洲心脏大会(AHS 2023)在北京盛大召开。以“长城”之名,凝聚领域力量,汇聚优秀专家学者,长城心脏病学大会组委会与医脉通携手打造第一直播间,邀请领域内学术大咖做客,聚焦最新前沿进展,分享新鲜学术资讯,探讨备受关注的临床问题,传递丰硕的学术成果,畅想“多彩长城”!8日至10日,历时3天,共举办了16场高质量的第一直播间访谈,内容涵盖心力衰竭、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肺血管病等心血管疾病,更有人工智能、临床和基础研究、患教科普等热点话题讨论,为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


在“医患‘零距离’——人工智能与心血管精准医疗”主题访谈中,我们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陈静教授北京鹰瞳科技人工智能工程师常献刚共同做客第一直播间,畅聊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心血管领域的相关应用与进展、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等话题,为促进人工智能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贡献力量。



从左至右依次为:马长生教授、陈静教授、常献刚工程师


访谈要点


陈静教授:

我们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在医学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现在,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热门且研究非常火热的话题,包括 ChatGPT的引入,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发展。想请教一下马教授,以心血管领域为例,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AI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马长生教授:

在国内,人工智能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医院中很多场景用到人工智能,例如影像处理。现在,很多CT、磁共振检查都是人工智能出报告,然后医生确认。过去出一份报告,一位医生需要花费30分钟,现在只需要3分钟。在心电图领域,过去Holter结果主要依赖于人工判读,现在我们可以更多地用人工智能去更准确、更快地识别心律失常。另外,人工智能还用于患者分诊。


现在人工智能在图像处理、简单的分诊院外管理方面都有了不错的发展,将来可能更进一步要进行深入的疾病诊断治疗建议。


陈静教授:

作为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请常教授从工程学的角度介绍一下现在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病当中的应用情况。


常献刚工程师:

过去五年,人工智能经历了快速发展。五年前深度学习网络让AI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特别是去年底,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让人工智能发展到了2.0 阶段。作为人工智能的工程师,我们目前主要的工作是通过看视网膜图片,通过AIGC的算法去预测个体的健康风险,包括一些慢性病的早期检测和诊断。2021年,我们也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ICVD)未来10年发病风险的预测方面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在Science Bulletin杂志上与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团队共同发表了一篇关于心血管10年风险预测的论文。我觉得这是刚刚起步。除了通过视网膜观察图像之外,我们也在更多的自适应光学(AO)、AI机器上持续发力,也希望在AI浪潮中,能在心血管领域做更多的工作。


陈静教授:

确实,A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我们更加要求精准医疗。请问马教授,您认为在未来的发展当中,AI是否在心血管的精准医疗方面更具优势?


马长生教授:

在心血管领域AI有巨大的优势。将来会有很多可穿戴设备,结合AI技术后有望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健康服务最重要就是评估患者是否患病,是否需要吃药,是否需要去医院,是否需要看急诊。现在患者需要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就医,将来有了AI技术的赋能,患者在家里,像点外卖一样,使用电脑、手机就可以获得健康卫生服务。


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运用AI进行患者分群的研究支持,使用AI分群将会越来越被认可。例如,过去我们为了预防血栓,100人中100人均用药,但只有3人获益。将来我们很快就会实现,经过AI分群对患者进行管理,100人中可能只有33人需要吃药,另外67人则不需要,让医疗服务更精准。


陈静教授:

现在AI在心血管领域当中应用非常具有前景。相信AI对于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和精准化治疗也非常有帮助。虽然目前AI在疾病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想请问一下两位专家,在临床实践工作当中,我们现在还面临哪些挑战?哪些是我们的发展瓶颈以及可能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马长生教授:

除了AI在影像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之外,我觉得下一步可能需要优先解决常见病管理问题。例如,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吃药,需要吃什么药?这个问题虽然很简单,但是AI需要通过问诊,了解并结合患者的病史等信息进行解答。大模型可以回答很多简单问题,但是目前专业化、个体化的问题,它就不可靠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建立心血管专病知识图谱和专病的大模型,可能百亿参数量就足够。这样,我们就先从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等常见病入手,逐步制定综合高效的心血管疾病管理方案。例如患者发生房颤,是否需要去医院?是否需要去急诊?如果AI给的建议很可靠,患者就会相信(AI医生)。因此,我认为关键的问题是,开始时先将一些可靠的技术进行应用,然后再研发更复杂的技术,最后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做出一个高级的(AI)心脏医生。要实现AI在疾病管理中的深入应用,我想可能要经过这个过程。

常献刚工程师:

我们是在马教授提出这些问题后,采集这些数据,然后进行跟踪,再将病例科学分类。同时我们也能够基于这些病例的情况,通过最新的AIGC技术,包括刚才马教授提到的知识图谱,能够对患者进行实时的跟踪、随访和管理。


陈静教授:

我也感觉到,在AI应用的过程当中,如何提高它的精准度非常重要。那么在实践过程当中,要改变整个社会群体的认知度、对 AI 的接受度,包括以后伦理方面的认识度,您认为有没有可能从这些方面来进一步发展或促进AI的应用?


马长生教授: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怎么能够提前把(技术研发)工作做起来,将来再不断探索并逐渐完善相关伦理和社会认知等问题。就像智能手机的发明和应用一步步改变了人类的消费习惯一样,将来应用机器人看病,患者可能认为不可靠,但是我们肯定是技术、思想理念先行,先做好技术研发,再改变患者习惯,然后再协助并促进相关公共政策的出台,(政府)将来对于AI应用于心血管病的诊断、治疗、管理,医保同样可以支付。(打个比方来说)现在有了外卖,大家就不需要再去餐馆了,将来如果可以在家里使用手机、电脑看病,(大多数患者)就不需要去医院了,这将改变患者的就医习惯。所以,我觉得先一步一步来,先将有用的技术作为心脏医生的助手应用于实践,逐步让患者接受,最后能够得到合理的政策的支持。


陈静教授:

马教授所讲的这个理念非常具有前景。在众多心血管疾病当中,您觉得AI在哪个领域可能作为最早的先驱者进行应用?


马长生教授:

AI可以应用于所有心血管病的管理。首先在门诊服务中,我们要做一个心脏专科医生,未来可能90%的患者不需要找医生,在AI赋能下,通过手机、电脑就可以解决医疗问题。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多种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心衰等,对于多病共存的患者来说,单一的病种管理并不能解决医疗需求,因此,我们现在就要尽快地做出来一种任何心脏病都能管理的AI模型。虽然这种技术很可靠,但开始不一定获得患者信任,或者患者相信但AI不能开处方。但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把人工做后盾。就像Holter出报告(的AI+人工的模式),AI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医生的阅片效率。所以,我个人认为,虽然现在仍存在很大的挑战,相较而言机遇更大,紧迫性更强,挑战是存在的,但是不行动,将来的挑战会更大,因此需要我们立即行动。


陈静教授:

相信在马教授的带领之下,人工智能在心血管领域的发展会越来越蓬勃。请问常教授,从工程学角度上,您认为目前我们还有哪些方向需要进一步改进来促进人工智能发展?


常献刚工程师:

从工程学上,我们做人工智能一般有三个制约条件,即有效的数据、算力、算法。我们比较擅长的是算力与算法。实际上,有效的数据需要医生提供。我们属于心血管领域AI的先行者,在基于眼底预测心血管未来风险方面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但是,在更好、更有效的数据、专家对疾病的分类等方面,还需要整个医学界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陈静教授:

工智能与大数据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们也希望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掘人工智能,来推动人工智能在中国医疗领域的发展。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复盘2023内容风口,畅谈短剧、出海、AIGC、品牌直播的背后生意坚守初心,放眼未来,共续长城“心”篇章——大会主席谈|GW-ICC 2023第一直播间突破 |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 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达成协议!全球首个人工智能法律只差临门一脚!OpenAI 更新企业价值观:强调通用人工智能;阿里云、华为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周杰伦演唱会 4 黄牛被抓 | 极客早知道CSRD 2023|田庄教授:畅谈心血管罕见病诊疗现状,共同推动罕见病学科建设及发展闲闲而记高质量临床研究是怎样炼成的——畅谈研究精髓与炼成之道 | GW-ICC 2023 第一直播间硬核观察 #1210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被用来越狱其它人工智能「简报」Shapiro 州长访问卡耐基梅隆大学——人工智能的诞生地,签署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拓展:以新方式建模神经元重磅!拜登签署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留美新政策,利好留学生!人工智能行业将迎来大增长!身临其境,直击前沿丨大陆、台湾专家云端互动,畅谈2023ESC降脂抗板热点我的童年(二)Meta花500万美元购买一明星形象,只为打造人工智能助理;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丨AIGC日报聚焦热点·共话临床实践,探寻中国心力衰竭管理之路 | CW-ICC 2023 第一直播间CSC 2023心血管代谢论坛丨聚焦心血管代谢前沿热点,探索GLP-1RA临床合理应用开拓创新,走好肺血管疾病中国创新发展之路 | GW-ICC 2023 第一直播间食疗版三通汤来了,通心血管通脑血管,血管通百病消!高血压治疗“第三驾马车”,介入治疗未来可期|GW-ICC 2023第一直播间人工智能教程(二):人工智能的历史以及再探矩阵 | Linux 中国车联网联盟CCC:CCC数字钥匙进入汽车的未来白皮书【文学城漫画】亚裔家长何以解忧?人工智能与生物智能的结合,将有助于我们读懂生命的语言揭示从年轻到中年的心血管健康演变:DNA甲基化作为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的新视角 — CARDIA研究解读编织“横向”质控网络,促进均质化质量提升——北京市心血管内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发起成立“中国心血管病质控中心联盟”​创新之光,照亮中国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发展之路|GW-ICC 2023第一直播间JMT 2023.08.25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投身AI+医疗大数据赛道,打造精准医疗的智能搜索系统:和医源明确临床现状,剖析最新指南,聚焦冠心病管理新进展|GW-ICC 2023第一直播间心力衰竭的药物和器械治疗——2023进展与思考 | GW-ICC 2023 第一直播间直播预告丨心血管疾病冬季高发?年轻人也应关注心血管疾病?2023 环游波罗的海(4)学术会议|“定量生物学2023:人工智能与细胞命运”国际会议通知2023年顶级心血管进展TOP 10|ACC年终盘点另一种责任——心内科医生如何做好患教科普|GW-ICC 2023第一直播间威尼斯圣马可广场(St Mark\'s Square), 城市地标【回家的路】除夕夜宴 (2023 Chinese New Year Gala)我不说JMT 2023.08.27让GWU学生申研横着走!TOP20名校录取拿不完!常青藤北美GWU校园行专场圆满收官,期待未来与你们顶峰相遇JMT 2023.08.26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