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数万例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易心安要用非药物疗法撬动儿童心理健康基层市场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恐怕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糟糕的时候。”
今年4月,一位曾任职于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博士在演讲中如此说道:“从统计数据来看,很多大学生曾经有过自我伤害甚至放弃生命的经历,而近些年,这样的状况在中小学阶段变得越来越严重……疫情前后,中小学生极端事件的发生比例大概是疫情间的2-10倍。”
而在2020年参与儿童青少年紧急心理援助返程的某三甲医院心身科主任也曾发出同样的感慨:“作为一个医生,每每看到类似的新闻爆出,我只觉得痛心疾首。儿童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干预一定要专业化,不能把小隐患拖成了大问题。”
2020年,易心安正式成立,成为了一家专注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综合干预和院外康复的机构;时至今日,易心安已服务了数万名用户,积累了大量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并宣称其数字化平台中的医生及患者均为真实上线,数据也为真实积累。
行业发展初期,路径探索也许百花齐放,各有所长。那么,当一位出身于互联网医疗的创始人、一位出身于产业研究的创始人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儿童心身科医生碰撞在了一起,究竟又有怎样的火花,怎样的巧思可供参考?
9月的一个上午,两位创始人将自己的创业思考向动脉网娓娓道来。
儿科“撞上”精神科,
除了难,还是难
《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以抑郁症为例,据2023年2月正式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青少年抑郁风险高于成年人,抑郁风险呈现低龄化趋势,其中,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4.0%的青少年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10.8%的青少年属于轻度抑郁风险群体。且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10%,初中阶段检出率为30%。
以ADHD为例,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ADHD患病率约为6.4%。由于疾病认知不足,中国ADHD患儿就诊率不足10%,确诊的患者中也仅有不足三分之一的患儿接受了规范治疗。并且,ADHD是一种影响终生的慢性疾病,虽常见于学龄期儿童,但66%-85%的患儿症状可持续到青少年和成年期。如若不及时接受科学治疗,不仅会影响患儿当下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也会对其成年后的职业成就、家庭关系、社交能力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这一串“触目惊心”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渴望获得专业治疗的孩子,一个个疲惫不堪的家庭。面对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我国儿童精神心理健康诊疗能力有些“接不住招”。
首先,与成人相比,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难度更大,可供儿童青少年选择的药物非常有限,这意味着治疗方式相对受限。既然药物选择和使用受限,那么这一市场将由非药物疗法占据主导地位。
非药物疗法相对于药物疗法而提出,是指应用药物以外的治疗方式,包含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认知治疗等多种方式。这意味着,非药物疗法包罗万象,会随病种的不同,疾病病程的不同甚至个体差异等而演变成不同的组合方式。而正是因为组合方式多元,将直接使另一问题雪上加霜。
这一“另一问题”便是专业医生资源的严重不足。
儿科与精神科可谓是儿童精神心理健康医生资源的两大大本营,但遗憾的是,即使近年来相关从业人数呈现上涨趋势,我国每万人平均拥有的精神科医师也不足4人,真正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也不足10万人,缺口巨大。
并且,在2019年7月,一份刊登在Pediatrics(美国儿科学会官方学术期刊)上的有关中国儿科医生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每万名儿童只有4名儿科医生,且离职率达到12.6%。
儿童心理健康医生的两大大本营自身情况已不容乐观,更遑论向儿童心理健康这一新兴“科室”输送血液。
而由于跨界特征明显,学科确属建设早期,再加之前文所提及的儿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诊治的特殊之处与复杂之处,现阶段从事儿童精神心理健康诊治工作的医生们,其专业性也相对“捉襟见肘”。
数据显示,我国有近五千万儿童青少年因罹患精神障碍需要专业治疗,而儿童精神科医生不足500人。这意味着,大约每10万名患儿才配备一名专业医生,且这些医生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全国的精神科医生少,儿科医生少,专职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就更少了。”
因此,如何提高医生等从业者的数量,如何提高其专业水平成为了国内儿童精神心理健康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诚然,学科体系、培训体系等相关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固然是长久之计,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如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提升儿童精神心理的诊疗供应能力(从业者数量及其专业水平),成为了年轻的易心安及其合作者们思考的头等大事。
与权威专家合作,
促进非药物疗法标准化
实际上,这项事业的底层逻辑似乎也较为清晰明了——提升每一医生单位时间的诊疗效率并使诊疗效果最为理想化。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长时间,沉浸式处理大量患者问题,积累诊疗经验,提升诊疗水平。
对此,易心安提出了“数字药房、精准匹配”的概念。简言之,便是,通过易心安的数字化平台,医生在输入患者相应指征及诊断结果后,系统将会自动生成对应的诊疗方案,并附详细介绍。
“这就好比医院里的药方系统一样,医生搜索治疗某一疾病的药物后,系统会显示出多款附带介绍的产品以供选择。而易心安的数字药房则是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自动匹配功能。”易心安市场总监表示,如此,既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生工作效率,也可缓解医生对于非药物疗法应用的无所适从。
需要强调的是,易心安系统中的非药物疗法并非一拍脑门而诞生,而是易心安与临床专家合作的结果。“我们坚持临床专家参与研发、研发成果应用于临床的宗旨,通过参与国家重点课题成果转化、与儿少精卫领域知名专科医生合作等形式,将专家丰富的实战化诊疗经验标准化、可及化,让治疗效果可追溯、可评价。”易心安创始人说,“这,就是我们的愿景。”
据悉,通过参与国家重点课题的成果转化、携手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领域知名专科医生合作等,易心安将专家丰富的实战化经验标准化,形成了ADHD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数字化综合干预方案、儿童/青少年情绪调节数字化综合干预方案以及失眠心理行为的数字化综合干预方案。
其中,ADHD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数字化综合干预方案脱胎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综合干预策略研究”项目,应用CT/CBT/社交干预训练等心理干预技术,适用于ADHD/特定学习技能障碍共病ADHD/对立违抗障碍共病ADHD等疾病的治疗。
而干预方案的标准化与自动化生成,仅仅只是易心安迈出的第一步。要想取得最为理想的干预效果,仅实现干预方案的标准化,显然不够。
数据化带来
诊疗康复个性化、可视化
如果标准化是易心安迈出的第一步,那么个性化则是其紧接着迈出的第二步。
理解个性化的含义并非难事,这一概念在如今的医疗领域也并不罕见,根据患者特征及实际患病情况给予精准匹配的治疗(干预)方案即可。但,难的是,如何实现个性化?
与目前行业普遍应对方案的底层逻辑一样,易心安也瞄准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数据化,并成功地以此筑起了行业壁垒——数万例的真实世界数据积累,不仅可为医生辅助诊疗提供客观依据,也可在科研领域助医生一臂之力。
“其实,不仅是在国内,即使在国外,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医疗数据的缺乏也是普遍现状,很多论文都仅有一百多例甚至几十例数据。但我们,易心安,时至今日,已积累了数万例数据,儿童ADHD相关数据已近千例。并且,我们所有的数据,均为真实服务、真实使用所得的真实数据。”易心安的运营总监骄傲地说,“由我们易心安提供数据支持的论文已经在国内外专业期刊陆续发表了。”
具体而言,在干预的“前、中、后”三个时间点,易心安都会对针对患儿进行多维度、多点位的画像式数据采集。干预开始前,通过具体症状、诊断分型、病程分期、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等数据,易心安可为患儿绘制出一幅“高像素”的精准疾病画像,从而为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最为根本的基础;干预过程中,系统会对患儿每一帧动作的完成时长、完成质量、完成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并基于此对后续干预内容和难度进行自适应调整;干预完成后,系统还要对干预效果进行持续跟踪评估,以及干预前后患儿改善情况的一致性评价。在患儿完成阶段性干预方案后,以上所有数据都会在系统后台进行汇总分析和综合评估,生成一份清晰完整的综合干预报告,为下一步治疗和复诊医生科学决策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
在为医生复诊提供数据支撑的同时,易心安又从医生不断调整优化的诊断和干预方案中持续学习,进而实现针对儿少特点算法模型的不断优化迭代。
不仅如此,“数据化“的实现还可有效缓解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干预过程中的一大痛点——问诊治疗与康复环节之间的脱节。
这本是由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特点所引起,几乎是整个心理健康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但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医生资源的极度匮乏又加重了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传统模式下的诊疗环节已将每一医生的时间与精力消耗殆尽,何来精力与时间及时监控患者康复情况?并且,即使医生有心,传统模式下“监管工具”的缺失也使得这份心最终只能归于“无力”。
易心安系统的出现便为医生提供了这样一套患者管理和诊疗数据分析工具,既能实现全程数据采集,又能提供长期数据跟踪,不仅提高了医生在门诊诊疗阶段的效率,也使得患者的康复全程处于医生的“监管”之下。
“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康复中的痛点是什么?就是诊断与康复环节的脱节,因此,如何将在院内无法完成的康复训练“平移”至院外进行且不脱离医生监管与服务。这便是我们最想实现的目标。”易心安创始人表示。
对外持续开展科研合作,
对内组建团队助力提升家长配合度
但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是一个十分庞大的议题,其间既需要医疗机构、医生以及各企业(包括药企、数字疗法等企业)乃至国家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也需要家长、教师等的积极配合。
换言之,这是一张需要多重角色共同织就的防控网络,而易心安所做之事,便是尽己所能为各方提供科学、有效的趁手工具。
于医生及医疗机构而言,易心安所提供的工具不仅可使本就专业的医生接触到前沿疗法,提高工作效率,更直观且更具效率地跟进患者康复情况使之达到治疗预期,还可使专业能力相对欠缺的医生快速掌握前沿的科学诊疗方案,快速汲取基于数据而形成的诊疗经验,提升医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对基层市场十分友好。
并且,其数据化工作还可实现治疗前后的直观对比,这无疑是干预方案具备效果的有力证明和增强患者及其家庭对医生信任的有力工具,利于其后期的市场拓展工作。
而于科研工作而言,易心安已经积累的数万病例以及未来还将获得的大量数据,都为药物研发以及相关疾病前沿疗法的研发工作提供了可靠且丰厚的沃土。并且,易心安的相关系统及医疗机构资源也为这些科研工作提供了“实践场地”。
目前,易心安也正在积极开展与相关机构、企业的合作,以期为探索相关疾病的前沿疗法贡献力量。
而针对家长配合问题,在易心安市场总监看来,阻碍家长深度配合孩子心理问题治疗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疾病本身及其治疗方案的认知有限;二是在足够认知的基础上不知应当如何配合治疗。
对此,易心安针对患儿及其家庭的系统工具中,不仅增加了疾病及其治疗方案的科普板块,还建立了具有专业心理学背景的服务团队,缓解家长的焦虑和疑惑。通过这样的举措,易心安践行着他们“专业度+温度”的服务理念,用“专业度”让患儿家庭安心,让“温度”为他们暖心,用一双坚定又温暖的手牵着患儿及其家庭走过最艰难的时光。
“其实,很多家长在接触我们之前,已经带孩子四处就医,患儿病程迁延反复成为常态,家长身心都已经处于濒临崩溃的状态了。正因如此,我们用专业的患教科普,帮助家长正确认识疾病,卸下心理负担,为孩子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计划,并在医生的监管下稳步实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干预,无论是客观的评估数据,还是家长的主观感受,都收获了非常好的正向反馈。正因如此,每每在收到家长们发来的感谢信息,听到孩子们稚嫩的语音留言时,我都更加坚定地相信,我们在做一件难但有价值的事。”易心安创始人说道。
而当访谈接近尾声之时,系统后台弹出了两条信息和一条孩子的语音留言——
“今天语文老师说最近进步了,也没听组长反馈上课不守纪律了。因为孩子之前不怎么和我沟通。谢谢你们啦!我感觉比以前好多了。你就是那位时不时提醒我要做温柔妈妈的人。
“今天晚上看到孩子画这个珊瑚画感触很深,他居然能认真安静的画完而且很投入,真的跟之前区别很大。”
“训练快要结束了,我很喜欢和你聊天。如果下次还可以继续训练的话,我想继续和你聊天,可以吗?”孩子稚嫩的声音如天籁般清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