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进入过剩时代,普通人该把钱投在哪?
新刊出炉!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房地产新局」
主笔|谢九
今年9月底,许家印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作为中国房地产狂飙时代最具标志性的人物,许家印落幕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震荡期,中共中央在今年确认“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这意味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掀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一个不同以往的全新时代。
过去20多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经济,也改变了很多普通人的命运。而随着中国房地产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无论对于中国经济,还是普通个人,都将带来深远影响。
在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历史上,有几个重大的历史性时刻改变了房地产发展的进程。
第一个时间节点是在1998年,这一年,我国正式终止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福利分房制度,实行住房商品化,这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城镇住房长期实行福利分房制度,由单位向职工免费分配住房,或者以极低的租金出租。这种完全依靠计划分配的模式,不仅容易滋生腐败和不公平,更大弊端在于无法形成足够的供给,导致民众的居住水平持续下降。
建国初期,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大概为4.5平方米,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人均住房面积反而下降到3.6平方米。而同期西方国家的住房面积普遍在20平米左右,福利分房的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持续。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从80年代开始探索住房商品化的道路,一直到1998年,正式终止了福利分房。
当时中国的住房改革虽然终止了福利分房制度,但还是采取了相对谨慎的做法,并没有将房地产完全市场化,而是借鉴了新加坡的保障房模式,“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
我国房地产发展的第二个重大时间节点发生在2003年。这一年,我国将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产业,住房制度也由此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重大转变,房地产的供应模式,从1998年保障房为主的新加坡模式,切换到市场化为主的香港模式。
这一次转变,是中国房地产狂飙之旅的开始,对中国经济乃至普通个人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
随着市场化力量大规模进入,房地产机器开始高速轰鸣,中国的住房迅速告别了极端短缺的状态,民众住房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这是房地产高度市场化的积极意义所在。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在于,随着国内房价越来越高,高房价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
在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房地产开始慢慢迎来拐点,房子越来越卖不动,房价持续下跌,恒大、碧桂园等头部房地产企业的债务危机浮上水面,越来越多的烂尾楼无法完工交付……而所有这些乱象的背后,最终都指向了一个本质,那就是中国的房地产已经进入了过剩时代。
按照统计局的数据,截止2020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为41.76平方米,和70年代末相比,足足增长了超过10倍,已经远远告别了短缺时代。以家庭住房拥有率来看,我国的住房供应更是充裕甚至过剩。按照央行的数据,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拥有住房1.5套,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户均拥有住房套数大概为1.1左右。
2023年,中共中央确认“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我国房地产市场又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全新时代的到来,对于中国经济乃至普通个体都将带来深刻变化。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房地产进入过剩时代,首先意味着经济增长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引擎。如果考虑到房地产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中国房地产对GDP的贡献度超过30%。所以,一旦房地产下行,不再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经济的增速就会明显放缓。
不过,如果从更长远来看,房地产不再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其实也并不完全是坏事。在经过了房地产冲击带来的阵痛之后,中国经济有可能会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走上一条更具持续性的发展之路。
从全球发达国家来看,没有一个国家是靠房地产成为真正的发达国家,更多的还是依靠科技创新。一个大国如果不能靠科技创新,而是长期依靠钢筋水泥的模式,不可能成为真正全球领先的大国。
只有房地产降温,其他产业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当中国的新能源、芯片等高科技产业实现突围,中国经济才可能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转变,而房地产业永远不可能带领中国经济走到这样的高度。
在大城市有一套自己的居所,仍然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
随着房地产进入过剩时代,对于普通个人也将带来巨大冲击,最大的挑战就在于,中国的家庭资产配置模式将发生重大改变。
在过去20多年中国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时代,在房价飙涨的刺激下,住房成为中国民众最重要的资产配置。按照央行的统计数据,居民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接近6成。
中国民众对房子的偏爱,也远远超过了其他很多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住房占家庭资产的比重只有28.5%,超过7成的资产还是集中在股票、养老基金等金融资产上。
那么,随着中国房地产进入新时代,住房不再是最可靠的资产,中国民众是否会像美国民众一样,逐渐将资产配置重心从住房转向股市等金融资产呢?
至少从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并不大。美国人将主要资产投放在金融资产而不是房产,主要是因为美国股市良好的长期回报率,而中国股市并没有这样的回报机制,多年来一直在3000点上下沉浮,能够在股市赚钱的普通人只是凤毛麟角。
所以,对于中国普通民众而言,当房子不再成为保值增值的利器之后,钱往何处去就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股票市场难堪大任,看似稳妥的银行理财市场,现在也不再能够保本保收益,甚至动辄亏损,放眼当前有限的投资理财渠道,几乎都没有太理想的选择。
万般无奈之下,很多人还是选择了最没有风险的存款。尽管我国的银行存款利率已经降到了70多年的新低,但是存款规模还是高速增长,去年的居民新增存款大幅增长了8成,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继续增长了15%。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现金为王。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
「房地产新局」
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本期更多精彩
| 封面故事 |
房地产新局 许家印落幕记(谢九) 专访陆挺:中国经济变革时刻,策略与机会(杨璐) 许家印的十年:从亚洲之巅到身陷囹圄(张从志 黄子懿 李秀莉) 偏僻的高楼,那些注定要减记的资产(邢海洋 )
| 社会 |
时事:从“露天监狱”到战火加沙(吴淑斌 程靖) 时事:战火引线:“右转”的以色列(余物非)
| 文化 |
话题:粉丝与偶像:“拟态亲密关系”的理想与现实(孙雅兰 ) 话题:贝克汉姆,一个传媒品牌的诞生和成功(李孟苏) 人物:章宇:模糊才是世界的真相(卡生) 教育:要不要背诵?(苗炜) 文史:蔡新罚俸(卜键)
| 专栏 |
邢海洋:纸张还会像环保风暴时那样涨吗? 苗千:抵达地球的小行星样本 袁越:板块运动与地球气候 张斌:球员赌球还真是个问题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点击下方图片
开通数字刊会员月卡解锁本期👇
本周新刊
「房地产新局」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纸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