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戈尔巴乔夫的三大误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有的人,盖棺而未定论,千秋功过,留待历史评说。关于戈尔巴乔夫,中国人对他存在三大误解。
赞美抑或唾弃,多是人云亦云,标签化,脸谱化,甚至连基本事实认知都是错的。我听过著名史学家、苏联研究专家沈志华先生的演讲,他曾经赴俄亲自拜访过戈老爷子,深度访谈多半天。戈老爷子下台后,晚年寂寥,对来访的“中国同志”非常兴奋,就像很多退休老干部一样,打开话匣子就搂不住了,滔滔不绝。
1)戈尔巴乔夫是弱主,因软弱导致失败。
戈尔巴乔夫上台的背景,是前苏联老人政治趋于尾声。自1982年勃列日涅夫逝世之后的三年,苏联就没有产生过稳定持续的一把手,大佬们论资排辈,老头子轮流坐庄,从安德罗波夫到契尔年科,走马灯一般,都是七八十岁才熬到上台,没干一年半载就鞠躬尽瘁在岗位上,党内外怨声载道,“年轻化”成为时代最强音。
正是在此大背景下,1985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年富力强,全票当选,掌握最高权力,背负着全苏人民的改革期望,因此他手腕异常强硬,大刀阔斧,除旧布新,各强力部门基本都换成自己的亲信,一改传统的集体领导为总统制,统揽军政大权。前苏联主要加盟国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换了19个;各州和各地驻军的干部,戈尔巴乔夫撤换了40%以上。1989年四月全会,他达到权力的巅峰,成功改组中央,进行了一场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以来规模最大的清洗,迫使110名苏共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检查委员集体出局。
论人事大换血的力度,戈尔巴乔夫可不是弱主、庸主,他才是不折不扣的铁腕人物,前苏联历史上罕见的强势领导,可以说仅次于斯大林,远高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后两者生活在铁人的巨大阴影下,不得不以集体领导著称于世。
历史转折的苏联8.19政变,正是由于戈氏的强硬和激进态度促成矛盾激化,苏联统治高层发生分裂。而政变的阴谋小集团,从国防部长到克格勃首脑,不是什么前朝遗老,都是他自己一手提拔的马仔反水,权力内讧。至于政变之后,中央权威“抽心一烂”,各加盟共和国“土崩瓦解”,局势已不是他个人所能控制的了。
2)戈尔巴乔夫是叛徒,出卖了社会主义。
至少戈老爷子自己是坚决不承认的,他对来访的沈志华不断叮嘱,反复吐槽,他不是叛徒,至今依然是一名坚定的左翼社会活动家,虔诚地信奉社会主义,为人类的公正、平等和解放而斗争。他的改革纲领《新思维》,也从没否定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他反对的,是斯大林主义,是僵化的苏联模式;他主张的,称之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Humane and Democratic Socialism)。
戈尔巴乔夫不是苏联的埋葬者,而是试图回天的挽救者。苏联不是哪个政客能搞死的,而是这套陈腐的体制早已死去,像僵尸一样假冒活着,实际上从上到下,离心离德,失尽民心。戈氏改革,是想起死回生,恢复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他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在台上叱咤风云,风光无限,苏联瓦解,舞台塌掉,他才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变成了退休老干部。但为时已晚,回天乏术,癌症晚期遇到庸医,一顿骚操作,领了死亡证明书。
左派群众咒骂他是国际共运的叛徒,西方政客赞美他是自由天使,可能两边都是误读。在下台后的晚年岁月,他既痛斥斯大林的罪恶,又不吝批评北约和美帝。从政治立场上看,戈尔巴乔夫既反对践踏人权的极权主义,也反对金钱挂帅的资本主义,大概北欧那种福利国家才是他所追求的“真社会主义”。
3)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搞经济,只搞政治。
中苏改革,一成一败,常为史学家津津乐道。主流认为苏联改革的失败,是只搞政治体制改革,不搞经济体制改革,而中国的成功正好相反。这也是误读。戈尔巴乔夫一开始搞改革,同样想搞经济,改革刻板僵化的计划体制,平衡极度扭曲的产业结构,但他发现,搞不成,才把重心转向政治体制层面,想通过政改推动经改。
戈尔巴乔夫做梦都想经济增长,他刚上台就提出“加速发展”战略,对外放弃争霸,撤军阿富汗,缓和军备竞赛,削减国防预算,扭转了把国家大部分资金投向军工的倾向,大举推动民生工业,力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苏联模式长期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一边是卫星上天,一边是缺医少食。当时有句话值得玩味:在俄国人眼里,奥斯曼帝国一直是贫穷落后野蛮的象征,没人看得起它,可费解的是,我们经过七十年的奋斗,土耳其居然变成了现代苏联公民眼中的富裕国家,成为不少人偷渡移民的目的地。
为什么中国经济改革能搞活而苏联不行?很简单,太晚了,据戈尔巴乔夫所言,苏联的计划体制已经实施了70年,足足三代人的时间,当时所有活着的人,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国企和计划之下,没人具备商业经验和市场经济的知识。那些东西已经完全成为苏联人的文化古董,没有留下任何记忆。而海外的大批俄侨,虽然有商业经验和资本,但数量太少,资源有限,而且大都是十月革命时期流亡的白俄后裔,这些人恨死了苏维埃,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绝不会引进外资建设祖国。
相比之下,中国是幸运的,因为1978年改革开放时,计划经济体制在神州大地只搞了不到30年,还有老一辈人活着,保存着商业知识,知道怎么做生意,怎么核算成本,怎么经营企业,所以,政府一“放”民间就能搞“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公第一个请出山的就是老上海头号“资本家”荣毅仁,白发老将,挂帅出征,创办中信,打开国门。
更幸运的是,天佑华夏,大陆之外尚存港澳台三个窗口,如指路明灯,海外华人非常活跃,当时全球瞩目的“亚洲四小龙”三个都是华人为主体。新中国一旦决定改革开放,经济特区,五口通商,最早招商引资的对象,不是西方大型跨国公司(看不上大陆,比非洲还穷),而是一水之临的港台同胞。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港商台商,投资办厂,给封闭的大陆带来了稀缺的资本、技术、知识、管理制度,筚路蓝缕,开启山林,孵化出今天深圳这一奇迹之城,谱写出万象更新的春天的故事。
戈尔巴乔夫无限感慨,你们中国人实在太幸运了!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戈尔巴乔夫虽然是个政治上的失败者、失意者,另一种意义上却又是成功者,他以和平的方式结束了一幕悲剧,代价惨烈,但已经是最小。历史上,但凡这种大帝国一朝解体,往往伴随着腥风血雨,军阀混战,两脚羊遍地,人口动辄死一半。三国时“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清末时太平天国导致南中国至少1亿平民非正常死亡,帝国游戏就是这么残酷,连阿富汗这种小国失序后都是几十年内战延绵不绝。戈尔巴乔夫在一次采访中说,选择离开,是为了防止苏联陷入内战:“死抱权力不放就意味着很多人会死,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破坏。不,我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辞去苏联总统一职,就是我的胜利!”
人们喜欢称他是一位史上最成功的失败者,这真是另类的胜利!最后借用古人咏曹操的诗,吊唁戈氏。对他,我们无法评价,所有评价都显得幼稚和可笑:
呜呼!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感谢阅读“毛有话说”,释老毛的私人书斋,期待财富与心灵的共同成长。如有点滴收获,请扫下面二维码;也可搜微信号:mao-talk。知识改变命运,投资实现自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