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语文坛上,有这样一个罕见的家族。
一室不仅养出一家文学大家,更是半个世纪的文学现场。
却因“孤傲”,外界鲜为人知。
这个「孤傲」并非傲气,而是作家阿城口中的
“我有时在朱家坐着,看着他们老少男女,真是目瞪口呆。如果以为朱家有一股子傲气(他们实在有傲气的本钱),就错了,朴素,幽默,随意,正直,是这一家子迷人所在。”
这家族的一家之主,就是被莫言视作“真正先驱”,张爱玲、白先勇、阿城等人激赏,侯孝贤独钟的文学大家!
民国最后的小说家,朱西甯。
对于朱西甯的名字,或许很多人很陌生。但说到推崇他的粉丝,你肯定一个都不陌生。
张爱玲赞赏他是“沈从文最好的故事里的小兵”;
作家张大春说他“一人默默完成了台湾现代主义的实验”;
莫言看他的作品直呼震撼,并在书中写到,一定要读读朱西甯;
历史学家杨照更是专门开课讲授朱家文学。
作家阿城赞他是:现代文学中的强悍代表!
小说家刘大任称他为“鲁迅的传人”。
他的文学地位举足轻重:继承了五四前的传统文学,既带着乡土文学的余音,又是台湾文学的前奏,影响着海峡两岸数代文学大家。
提起朱西甯,他的家庭是绕不过的话题。
朱西甯的大女儿朱天文,侯孝贤御用编剧,和二女儿朱天心,两个女儿属于台湾当代最好的文学家;
三女儿是作家、教师,还是环保倡导者。
除此,他的妻子刘慕沙,是著名外国文学翻译家,翻译过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人作品,甚是经典难以超越。
次女朱天心的丈夫唐诺,被誉为天下第一读书人,他们的孩子谢海盟是侯孝贤电影《刺客聂隐娘》的编剧……
*朱家合影
阿城说:“一门两代三人都是好作家,这在世界上是极少见的。“
而受到朱西甯的文学世界滋养的,绝不仅仅是他家人。
当年,朱家的客厅曾是半个世纪台湾文学的现场。
*屋檐下都是作家:左起朱天文-朱天心
那时候简陋的朱家,在很多文学大家的记忆里饱含温暖与情谊。
三毛、蔡琴、杨德昌、侯孝贤、张大春、阿城等都是朱家的座上宾。
*电影《悲情城市》张大春、吴念真、詹宏志、梁朝伟同框画面;
而著名导演侯孝贤的几乎所有电影,都是请朱家人编剧的。
如《刺客聂隐娘》《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悲情城市》《海上花》《戏梦人生》……无一不是电影史上的标杆之作。
和侯孝贤的电影一样,朱西甯的作品描绘的永远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细腻、真实、命运多舛却又有极其顽强的生命韧性。
而此前大陆很少有机会读到他的作品。
2023年,终于等到朱先生生命压轴之作《华太平家传》典藏版,
大陆首次出版!
一部能当历史看的小说,相当震撼!
新书到手,我花了一周一口气读完,常常感动到夜不能寐。
起笔颇有红楼梦的味道,家道中落,半世挣扎,清晰睹见清末民初华氏家族的兴亡,一段民族血泪史。
说实话,已经很多年没有读到令人如此震撼动容的家族小说了!
你可以说它是一部家族史,也可以说它是一段民族史,更是一段人人绕不开的生命思索。
跟着主人公历经清末民初,那个不太平的岁月里命运的交织,生活的点滴,看到战争、人性、大变革时的动荡。苦难和战争,暴乱和起义,在那个不太平的年代,抒发一个个普通百姓的太平请愿。怪不得当年,莫言因阿城推荐,读了它直呼震撼!并在自己书中序言写到,你一定要读读朱西甯。书一出版,就获得王德威、唐诺、张瑞芬、骆以军等名家纷纷推荐。白先勇、张大春、莫言、侯孝贤等人激赏:不愧为生命压轴之作,错过可惜!语言典雅细腻,颇有五四遗风,却又有西方文学熏陶的兼容并包。理想国这次终于把它带回大陆,推出典藏版,还附有朱西甯珍贵手稿与照片——并邀请朱先生妻子刘慕沙、女儿朱天文、朱天心作序专文领读,相当珍贵。作家虹影评“要说中国有一本书是可以跟《追忆似水年华》比美的,那么就是这一本书。”朱西甯借心中典范人物,点燃理想历史。他把江山,落实在乡野、民间、日常生活的实践上。从海岸的一边,到另一边,不止是个人命运、家族兴衰、时代缩影,还有着那时候文人对理想与文字的执著。
“我有一点心愿,把当代人生活细微地留下来,让后代子孙知道祖先们曾在这片土地上怎样地生活。”先生长达一生的书写,是一条不断踏上返乡之路的旅程,最终抵达精神家园。朱西甯祖籍山东,从爷爷辈朱延吉起,进入杭州国立艺专深造,后去台湾,担任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教授。晚年开始写《华太平家传》,生命最后之作,也是毕生最重磅的作品。
讲述了华氏一族的百年流亡史,从多事之秋的1900年开始,历经义和团、八国联军、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不太平的日子里,以小见大,个人的命运、爱情的失落、时代的动乱,面对这一切,一个家族的成长与抉择。书中华长老跟朱西甯的爷爷一样,用山东话讲圣经,父亲经商养家,孩童流落到南方小岛。书中人的命运也与朱家如出一辙,朱西甯以祖父之名写就了一段朱家的家族史。而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也是相当坎坷,七次易稿、八次重启,先生写了近20年,写完30万字,书稿却被白蚁咬成碎屑,几十年心血毁于一旦,家人心痛惋惜。朱西甯却平淡地说,这或许是上帝的旨意,之前写的不好。第九次动笔,计划写300万字,直到去世才写下55万字,自此《华太平家传》成为绝唱,未竟的世纪之书。*《华太平家传》手稿第1066页,也即未完成作品的最后一页(现存台湾文学馆)在台湾风靡全岛多年,时至今日,大陆等来首次出版,理想国出品。推出典藏版本,还贴心设置朱西甯文学年表,一览朱西甯的一生及代表作品。作家虹影评说“如果要了解中国文明和艺术的传承,我认为《华太平家传》非看不可。”书中用小说的笔法徐徐展开清末民间生活,不只是一部家族史,更是清末民初百姓的真实生活画卷。用作家张瑞芬的话说“不只是一部文学小说,更是一份遗愿,一种追怀,用来敬悼那个时代里自负或卑微活着的所有人。”除了写就跌宕人心的家族民族兴衰,还有生活文化常识,面面俱到!天子下殿走、西南雨、望门妨、神拳、清明早露、粮草、老棉袄、躲伏、乘凉烤火、地瓜翻秧、风水、马窝、黄河见底、鱼鹰、打野、年三十儿……历历在目,好看极了!给地瓜翻秧子、打高粱叶儿、锄草、抓蚂蚱、吃蚂蚱、小孩玩的赌砍钱儿……还有四时物语、民俗礼仪、庶民细事、方言土语、节庆吃食、宗教历史……信手拈来,生动鲜活的方言,细细描绘。仿佛一幅《清明上河图》随着卷轴徐徐开展,让我们看到那时民间真实的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面容俊美、儒雅可亲,一辈子体重都没超过50公斤,完全不是山东大汉的模样。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笔调凌厉如刀锋,刻画出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乡野人物。勤奋正直的华父、睿智慈祥的华祖、助人为善的李二老爹、德艺兼具的大美……在他的笔下,人物生的渴望与坚韧,死的悲愤与尊严,都达到了极致。颇有鲁迅之风,总能手起刀落,寥寥几笔剖开人性之复杂,让人看到人心的热血满盈与麻木冷血,贪婪算计,也能看到人间至善。让人尤为唏嘘的是书中太平父亲与大美的爱情,无法近身,心灵想通,却最终遗憾收场。而朱西甯的文字,也是一种绝美的白话文,颇有旧时小说的笔意。多少烟尘岁月,邈远飘忽,在我杳然清明,依稀若在眼前。任挑一桩五岁前的旧事,如何始,如何终,琐琐碎碎,我可都大致了然。
他离去后,也带走了独门技艺。他的语言,他的风格,成为台湾文学的绝响。
2021年朱天文首次做导演,拍摄纪录片《愿未央》。而《华太平家传》第一篇叫《许愿》,是朱西甯对上天的祈愿。*《华太平家传》手稿:第一章《许愿》(现存台湾文学馆)纪录片中朱天心朱天文讲述父亲的心愿,就有这个未境的世纪之作。朱西甯曾说“一切的事业都不怕平凡,唯有文学不能平凡。”这本《华太平家传》如一座桥梁,伤口的裸露不惧风雨,穿过大海山峦向同一个月亮,归途与故乡不同舟的患难。老一辈作家以亲身经历为养料,创作出的这种题材,写就特殊的时代历史的写照。亚里士多德曾说,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悲剧能净化人的灵魂。这部生命压轴之作,值得每一个成年人一读,读完绝对会推荐给其他人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