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均衡器”,让我们证明这一点
谷歌现任董事长兼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曾说:“互联网是人类发明过的最伟大的均衡器。”这句话也多次被写进了谷歌等互联网公司的年报里。所谓“均衡器”,就是尽可能填平地域、阶层、文化之间的沟壑,消除人类社会的资源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从而促进“世界是平的”这个理念的彻底实现。
在商业上,互联网改造和重塑了一系列的业态:从零售到制造,从办公到娱乐,每一个成熟的产业链都已经深深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不过,我今天想重点讨论的并不是商业,而是另一个话题——公益事业。互联网大幅度降低了公益事业的参与门槛,从而扩大了社会参与面;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从而增进了信任感;缩短了公益行动的链条,从而让资源可以更加高效地投入到刀刃上。在我看来,这更好地体现了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均衡器”作用。
2011-2012年,我在北京郊区的民工子弟爱心小学做过两个暑期、累计12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第一个暑假,我在二年级和四年级教英语,可惜因为经验不足,教的不算太好;第二个暑假则主要从事助教、日常管理等辅助事务。我的感想是:来自乡村的民工子弟很聪明、情商高、充满好奇心,但是因为资源匮乏,接触外界的渠道非常有限。
我当时服务的黑桥社区,是一个位于东北五环外的城中村,周围几公里内分布着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等知名文博场所,可惜当地的民工子弟几乎都没有去过——第一是没有时间,第二是买不起门票,第三也缺乏合适的领队带他们去啊。
在北京的郊区尚且如此,那么在中西部的广阔地区,乡村儿童要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又是何等困难呢?我不由得回忆起了自己的大学时期,曾经去湖北、湖南西部农村做退耕还林项目的考察,亲身拜访过三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十几个村落。在那里,长到十几岁还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孩子不在少数,从小到大没有看过电视的孩子也是存在的。
时至今日,拜经济增长所赐,我国农村实现了普遍脱贫,物质生活条件比以前更好了;但是文化设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脱贫之后的乡村儿童,要看到更大的世界、更多生活的可能性,仍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我是一个博物馆和艺术馆爱好者。在北京,我每个星期都会主动寻找最新的文化艺术展览信息,还拥有故宫博物院年票。多年以前在纽约,我在短短两个月内一口气拜访了五十多家博物馆,有些还拜访过两三次。就在不久之前,我去西宁参加电影节,也没忘记拜访当地的藏文化博物院,观赏久负盛名的五百米唐卡长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的最佳组合就是博物馆。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的唐卡长卷,这只是冰山一角)
我一直坚信,博物馆绝不应该仅仅属于少数知识分子或资深爱好者,更不应该被“供起来”,而应该属于所有人。以前我在美国华盛顿参观著名的史密森博物馆(Smithonian Museum),就看到了相当丰富的儿童教育、亲子互动项目;家长和老师带着成群结队的孩子,探寻着宝石、陨石、矿石和恐龙化石的奥秘,向一个个幼小的心灵注入了求知的种子。近年来,国内有类似设置的博物馆也越来越多了,这才是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觉得,如果能让广大中西部乡村地区的孩子有机会拜访博物馆,亲眼看一看以前只能在书本上见到的东西,乃至在专家的带领之下展开更深刻的互动,无疑是开阔视野、消除城乡知识差异的最佳机会。就像下面这位10岁小朋友所写的:“我想去博物馆,看双股剑、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
可惜,这三件来自《三国演义》的著名武器,我们的博物馆里好像还没有出土真品可供展览。然而,如果这位小朋友能拜访国家博物馆或故宫博物院,看到在历史上使用过的各种真实兵器,应该会更加高兴、觉得不虚此行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