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8小时睡眠,其实是骗局?
睡眠不规律的人容易得心脏病,但具体原因存在争议。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的凯尔西·福尔(Kelsie Full)博士决定从动脉粥样硬化入手,看看睡眠的规律性是否和这个早已被证明能够直接导致心脏病的症状存在某种关联性。
福尔和同事们招募了2032名平均年龄为69岁的中老年人,要求他们佩戴一种特殊的腕表,随时记录每天的睡眠时长和睡眠时刻。其中睡眠时长指的是一个人每天入睡的总时长,最不规律的人群当中这个参数在一周内最多可以相差两个多小时。睡眠时刻指的是一个人每天入睡的时间,最不规律的人群当中这个参数在一周内最多可以相差90多分钟。
《想见你》剧照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研究了这群人的动脉,发现无论是睡眠时长还是睡眠时刻,最不规律的那群人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均比对照组高出了1.4倍左右,相关论文发表在2023年2月15日出版的《美国心脏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
这是科学家们第一次发现睡眠不规律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联证据,也许这就是睡眠不规律的人更容易得心脏病的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睡眠时长和睡眠时刻这两个参数本身并不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这说明一个人只要遵守自己的日常睡眠习惯就行了,不一定非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者每天必须睡够8小时。
现代人关于睡眠存在很多误区,比如“8小时睡眠”就是其中之一。其实这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并不一定属于人类的本能。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人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证明普通人即使生活在黑暗环境里也只能一次连续睡4个小时,醒一会儿之后才可以接着再睡4小时,这种阶段式的睡眠似乎才是人类天生的睡眠方式。
《天使爱美丽》剧照
无独有偶,很多历史学家也证明,古人很少能连续睡够8小时。尤其是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欧洲人,他们的黑夜太长了,不可能全都用来睡觉。法语、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中都有“第一觉”和“第二觉”的说法,两觉之间的那段时间他们会去吸烟、写作、祷告,甚至出门见朋友。中世纪时的欧洲甚至出版过一种专门用于两觉之间的祈祷书,帮助这些夜猫子们“正确地”打发夜晚的空闲时间,免得他们去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人虽然没这么极端,但也很少能够连续睡上8小时。曾经有人类学家研究了生活在玻利维亚的提斯曼人(Tsimane)、生活在坦桑尼亚的哈扎人(Hadza)和生活在纳米比亚的闪族人(San),发现这些以打猎采集为生的原始部落成员也不是日落而息的,他们的入睡时间通常要比日落时间晚3个半小时,而且他们的平均睡眠时长也只有6个小时多一点。
《请回答1988》剧照
既然如此,为什么现代社会诞生了“8小时睡眠”这个概念呢?答案很可能与照明技术的发明和工业革命的开始有关。为了不让大家浪费夜晚的时光,巴黎市政府于1667年首次为全城的主要街道装上了路灯,鼓励大家出门干点正事。之后欧洲各大城市纷纷效仿,人们睡觉的时间被大大压缩。工业革命开始后,大家白天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晚上需要好好休息,于是8小时睡眠的制度被发明了出来,好让大家提高睡眠效率,为第二天继续拼命工作做好准备。
总之,这个8小时睡眠制度是为了提高睡眠效率而被发明出来的,并不一定符合人类的自然习惯。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喜欢的睡眠方式,只要有规律就行。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3年47期)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