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现在是拯救房地产的最后窗口期

现在是拯救房地产的最后窗口期

公众号新闻


 文 | 江流


近期,市场传闻监管机构正在起草一份中资房地产白名单,白名单可能涵盖50家国企及民营房地产企业。进白名单者,有望获得纾困资金。

这对那些出险房企是一个超预期的好消息。政策落地,就很可能将市场信心从悬崖边拉回来。

此外,在11月17日召开的座谈会上,监管部门提出了“三个不低于”:各行自身房地产增速不低于银行行业平均房地产增速,对非国有房企对公贷款增速不低于本行房地产增速,对非国有房企个人按揭增速不低于本行按揭增速。消息传出,房地产板块股价上涨。

如果这个政策能够尽快落地,那更是一场“及时雨”。当前可能已经到了救开发商的最后窗口期。

为什么这么说?

本文分析房企面临的深层次风险和政策出台背景。


01
 危机为何蔓延

去年十月,房地产企业陷入“十月围城”,开发、销售、融资多项数据触及历史冰点。11月,央行、原银保监会联合出台“金融十六条”,三箭齐发,拯救开发商。但是,今年10月房地产在去年同期的低基数上仍然同比大跌,逼近历史低位。

先看房企的销售。10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下跌到8091亿元,远不及今年来月均值为9716亿元、2018-2022年的月均值(1.1-1.5万亿元)。

10月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到64835亿平方米,距离2016年的峰值已经不远。克而瑞数据显示,9月底100个城市中二线和三四线的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为18.1个月、24.3个月。

现在房地产企业只能靠销售回流现金。房子卖不动,房企拿不到现金货币,市场化融资渠道信心破产,流动性告急。

暗涌之下,形势严峻。

10月底万科发布三季度财报后美元债遭到“狙击”,其实是一次风险警告。

万科的三季度财报并没有大问题。到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1.64万亿元,负债1.24万亿,资产负债率75.26%;在手资金1037亿,对短债的覆盖倍数2.2倍。当前负债规模较去年底已经减少1126亿。

唯一的下滑表现在营收和净利润上。今年一季度,万科营收和净利润还能实现增长;到二季度,营收-2.9%、净利润-16%;三季度仍未止跌:三季度营收-14%,净利润-22%。克而瑞数据显示,万科10月销售额310亿元,同比下降6.7%。

虽然短期债务安全,但是机构出于对经营收入持续下跌的担忧而判断前景很差。这说明,现在资本市场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行业信心已经降到极低。

表现是,一旦有房企发生哪怕小事件违约,也都会引发震荡,做空狙击,股债大跌。

这戳破了当前开发商的真实处境。命悬流动性即命悬销售额,房地产销售低迷对于房地产商的冲击不可忽视。

流动性风险,只是其一。

万科1.64万亿的资产中,过半来自来自土地存货和代售房产,而这些土地存货很难快速变现为现金流。假设房地产行情持续当前的低迷,土地和房产价格下跌,这批存货还有估值缩水的可能。

更深层次的风险在于,万科1.26万亿的负债中,多数是合约债务和应付账款,其中超过8000亿的债务是欠供应商和在建楼盘。下行行情内,一旦资产缩水,流动性发生困难,万科面向全国大大小小供应商和买房人的债务就可能发生暴雷,这种牵连度和打击面是难以想象的。

万科是房地产行业的头部企业,风控意识远超同行。假设万科都涉险,那中腰部的开发商的债务担子,就更不堪设想。

所以,这种风险必须要被掐断。当前到了救开发商的最后窗口期。


02
 政策为何不灵

其实,今年来面向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并不少

9月份房地产政策出台频次创一年新高: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二三线城市密集取消限购、开启“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等等。然而,这些政策多偏向于需求松绑,只能对销售产生一些短期刺激。3月楼市“小阳春”、9月房产刺激政策后反弹,细看这些销售数据存在一些相同特征:一线城市区域性回暖,整体回升非常有限。

市场还一度热炒“城中村改造”。4月份,政治局会议提出 “超大特大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后,许多人将此与2015-16年的棚改对比,但这两者差异很大。城中村改造针对特大超大城市,而棚改针对三四线城市;前者由政府主导同时鼓励引入社会资金,但后者直接采取货币化补偿。前者进度必然是缓慢的渐进式的,换句话说,房地产商很难得到直接救助资金。

总之,只是这些政策救不了开发商。

今年的货币政策持续“宽信用”特征,然而房地产行业却大旱望云,雨露枯竭。

央行三季度贷款投向显示,金融机构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17万亿元,比3月底还净减少;同比增长4%,逼近21年四季度以来的历史最低期,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整体增速低了6个百分点。两者增速差持续扩大。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期金融机构对其他行业的贷款增速如下: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1.05万亿元,同比增长30.9%,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61.79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2%。

全国范围内,10月份房地产国内贷款只有1017亿元,创下2018半年以来的单月第二低;当月房地产企业本年到位资金9278亿元,创下2016年来的单月第二低。

再看央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三季度末,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为7.0万亿元,与房地产有关的三项政策工具(保交楼贷款支持、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租赁住房贷款支持)余额一共只有56亿,其中房企纾困和租赁住房贷款投放均为零。央行对这三项政策工具所批的贷款额度为3800亿。

房企想要拿到银行贷款为什么这么难?

去年已经出台“金融十六条”,审批了各项专项贷款资金。为何今年连“保交楼的贷款支持”贷款进度却如此缓慢?

2021年底风险暴露后,银行千方百计切割房企不良贷款。政策预期不改,即便风险平息后,银行对房地产贷款更会延续审慎态度。

“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的提议十分普通,只是遭遇预期打折、信用破产连环反应后,谁也没有勇气去界定“合理”二字。


03


 
风险如何出清

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只能等待类似于“三个不低于”和“50家白名单”的行政命令出场。

结合上文的三季度末贷款投放,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贷款的增速可能在4%左右。根据财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今年6月底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增速分别达到9.3%、8.3%、15.2%,上半年对房地产贷款分别新增了723亿元、626亿、423亿。当然,这三大银行的水平肯定远远高于行业整体。

市场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哪些企业会进入这个白名单,从而获得纾困资金?目前市场部分观点认为,出险企业可能也会进入这一白名单中。

其实,无论这一白名单涵盖50家还是60家,多数房地产企业淘汰出局是既定的。

现如今的房地产行业,其实并没有完全出清。如果大中型私人和股份制开发商破产,房地产市场将一溃千里,长期衰退,并且拖累宏观经济。在大型开发商破产之前,是窗口期。随着市场持续恶化,这个窗口正在关闭。

现在最关键的是,是否拯救开发商,如何拯救开发商。


加入智社终身会员

学习

100门音频课程 + 100本经典解读


苹果用户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购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万科不能倒!绷住房地产的最后情绪《数据周报001》:房地产的窗口期房地产的黄昏才开学!麻州学校就因疫情改远程上课;卫生局:现在是打疫苗最好时机亚特兰大房地产库存量急剧减少!2024年房地产市场的五项预测为什么很多人还是看不清房地产的大势?未来的楼市行情将是二线领涨!最牛的城市将是……又有头部公募出手!汇添富总经理张晖:配置中国资产的黄金窗口已经到来64 师父救我房地产的雷,要把银行拖下水了?顶级专家/公司对2024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最大预测房地产的新逻辑与新思路|《财经》社评"关闭TikTok Shop不是拯救本地中小企业,而是拯救其他电商平台"65 师父,我脏了3死2伤!华人住宅深夜大火:租客疑为救房东 不幸一同葬身火海!上海将收紧免费绿牌政策?有销售称第二块沪牌将竞拍,鼓励“抓住窗口期购车”香港移民人数涨数十倍,窗口期是否面临转瞬即逝?房价不断上涨!地产专家预测2024年美国房地产市场走向反弹进行时:A股或进入关键窗口期|智氪君子动口不动手是怂人的借口投资房地产不懂税-早晚你要交学费!买房自住出租炒楼花如何合法避税?房地产投资核心是:资金来源是否经得起查税?如何避免被罚款?品牌高位攻势、价值链不断优化,水井坊厂商携手抢占旺季市场关键窗口期手上持有几套房子的家庭如何合法避税?是否成立地产投资公司避税?房地产传承给子女如何避税?房产增值后如何再融资最大化合法抵税?IPO窗口期稍瞬即逝!股权历史存代持、无法配合股东核查工作退出,IPO终止!为拯救500亿美元房地产,新加坡展开海水大作战房地产的寒冬已经影响到了相亲市场国产测序仪行业研究报告:近30款产品宣布商业化,市场重塑窗口期!NOA赛道研究:预计2024年渗透率10%!中算力平台迎窗口期摸图找宝EB-5房地产怎么选?请看摩根士丹利的房地产投资攻略墨尔本迎买房窗口期,有望成投资市场最大“黑马”!专家:小心政府政策(组图)招商2024!“多伦多西区那些事儿”地产广告板块诚邀加盟,全年房地产推文广告优先位,打包附赠小红书账号管理!可甜可咸!从0到被动收入2万美元,在美国的他利用了房地产的这个政策!9.26.23 一片冰心在玉糊《数据周报001》:房地产的窗口期正在关闭住宅大火3死2伤!全是华人!一租客欲救房东夫妻不幸同葬火海!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