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钱,才是对生活最大的尊重
作者 | 天雅
责编 | 陈沉沉
过去,我是个不怎么在意钱的人——
工作拿着低薪,我心想:没事,我工作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理想;
亲友借钱不还,我心想:没事,我在乎的不是利益,而是彼此感情;
买卖明显吃亏,我心想:没事,吃一堑长一智,我正在花钱买教训……
也因此,除了维持生活基本开支,我的口袋空空如也。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为自己对钱的豁达态度引以为荣:
不爱钱,说明我是个高洁之人。
但有时候,想买东西却捉襟见肘时,我又会非常尴尬。
后来学习心理学,花了很多时间去处理“我与金钱”这个议题。
从中我才逐渐意识到:
我根本不是不爱钱;
而是不爱生活,不爱自己,甚至不爱生命。
最近看了奥南朵老师的《对财富说是》,感触很深。
因为:她简直把我这些年与金钱的爱恨纠缠讲透了。
我明明可以光明正大变有钱,为什么要对财富说「不」呢?
是什么制约我们变有钱?
奥南朵老师说,
它源于我们对金钱的无意识态度。
即:我们隐藏在潜意识深处,自我无法觉察的对金钱的态度。
主要存在3个维度。
① 钱是万恶之源
很多人认为,如果一个人非常有钱,那他一定不太正派。
例如本来用道德、规则约束的行为,他都会用钱去搞定。
如此一来,就会对他人很不公平,甚至冒犯他人的利益。
当然,这不一定是事实的真相。
但如果你无意识里相信了这句话,你就不会允许自己去当“有钱的恶人”,甚至还会暗中限制自己。
比如,冥冥中让自己的目标变得渺小,不自觉地远离赚钱的行业。
曾经有个女孩对奥南朵老师说:
我很不喜欢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处理文件,我很轻松就能协助别人促成签单;
有人建议我调岗,去做市场营销,这样就能挣更多的钱。
但我不能,因为如果那样做,我就成了“坏女孩”。
很显然,她相信了“钱是万恶之源”。
另外,如果家族中有人因为拥有太多的钱而受到过不公正对待。
比如家族里那个特别有钱的人,通常就会被借钱,被要求救济穷亲戚,稍有怠慢,便可能遭到众人的嘲讽与唾骂。
那么,我们也会不自觉地承接他们关于金钱的态度:
有钱是危险的。
这个时候,我们也会在无意识层面,想方设法地阻止自己变有钱。
② 对金钱的羞耻感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书香门第常常被认为比商人家庭更高洁。
通常在知识分子的家庭,或者是道德感比较高的家庭,会有一种无意识的信念:
钱是低下的,是令人羞耻的。
当然这是很微妙很细微的感觉。
这份羞耻感,会令我们不敢开口要钱。
就像我一样,
我虽出身一般,但从小在学校接受较好的教育。
于是无形中,我形成了这样一种信念:
知识是高尚的,金钱是庸俗的。
它既造就了我内心对金钱的羞耻感——
哪怕利益受损,我也无法向别人开口要钱;
别人借钱,我更没办法开口向对方要回来。
也无形间限制了我变有钱的可能性——
因为一个人想要赚更多钱,必须得学会跟老板谈判,争取更高的薪酬。
但过去的我,受限于无意识的态度,认定谈钱是低俗的事情,无论业绩做得多好,都不敢主动开口向老板要钱。
除此之外,
当一个人无意识里对钱有羞耻感、有罪恶感,即使赚到钱他也不会让自己去享受金钱。
相反,他会快速地将钱花光,或分发给别人,让自己重新回到一贫如洗的“清高状态”。
③ 钱越多越好
这是我们关于金钱最常见的无意识态度。
听起来,这似乎是一种好的态度。
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
当我们说爱某种东西的时候,是有很强的渴望在里面的。
如果没有得到它,我们便很容易进入一种紧张、压抑、焦虑的状态。
这也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停下来享受。
“40岁之前还完房贷车贷,我就可以停下来享受人生了。”
好,那你就努力工作,拼命赚钱还贷。
但问题是:
当真正赚够还贷的钱,你真的会停下来享受吗?
不会的。
因为那个时候,随着你的欲望变大,或看到其他人拥有更多,你就会对自己说:
“不行,我要住更大的房子。”
“不行,我要开更豪华的车……”
只要无意识里有这样的态度,你就会不断跟人比较,盲目地追求更多、更多、更多……
这种态度会给你带来压力,让你无法享受生活的快乐,无法确定人生的价值。
长期超负荷运转,你的身心会越来越疲惫,甚至还有可能陷入一种「一边拼命赚钱,一边花钱保命」的恶性循环,得不偿失。
综上所述,
面对金钱的态度,无意识往往比意识更有力量。
当一个人存在以上3种对金钱的无意识态度时,
在意识层面,他可能想赚更多的钱;
但在无意识层面,他会破坏这一切。
从而导致:他始终无法变有钱。
那么,这些无意识态度是从哪里来的呢?
奥南朵老师说,
它是我们从养育者那里学来的。
我们不会一出生就觉得“赚钱很困难”“我不配拥有钱”。
我们对于金钱的无意识态度,在我们头脑里都只是一种电流脉冲,它在我们的神经通路上移动。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神经通路往往在他生命的前6年就已经形成了。
而在人生前6年,养育者(父母)无疑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人。
就拿我自己为例。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从不敢向别人开口要钱;
甚至被侵犯利益,我也只会吃哑巴亏不敢声讨。
后来学习心理学,通过不断觉察、探索,我才回想起:
小时候每次向父母要钱,他们都一副苦大仇深的神情。
他们文化程度一般,虽然每天非常努力、非常辛苦地工作,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因为认知不高,他们还常常受到一些“精明之人”的利用和算计,导致钱财丧失。
在他们眼里,赚钱是非常困难的。
也因此,面对我的“索取”,他们非常不情愿,常常埋怨我的存在拖累了他们的人生。
我相信了这一点。
后来慢慢地,便不再开口向他们要钱了。
在意识层面,我暗暗下定决心:
一定要考上好大学,将来赚好多好多钱,连本带利还给我的父母。
但在潜意识层面,我却认同了他们对金钱的态度:
赚钱是非常困难的;
开口要钱是羞耻的;
有钱之人都是坏人……
从而导致,在金钱这个维度上,我始终无法理直气壮地争取、捍卫自己的权益。
我没办法让自己变有钱。
为什么父母对金钱的态度,会对孩子有这么大影响力呢?
这是因为:
孩子对归属感的需求,对父母的盲目忠诚。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需要依赖于父母求得生存。
所以孩子愿意做一切来维持这种「归属于父母」的感觉。
比如承接父母的态度、想法,甚至是父母的情绪、惯性。
如果妈妈是很哀伤,那我也要很哀伤,这样我就归属于妈妈;
如果爸爸对钱很焦虑,那我对钱也要很焦虑,这样我就归属于爸爸。
而如果,我们比父母过得更好,我们就会感觉不舒服,心有愧疚。
在愧疚感的驱使下,我们会在无意识中不断破坏自己:
如果父母婚姻不幸福,我们就不允许自己拥有好的两性关系;
如果父母没有享受过金钱,我们也不会让自己好好享受金钱;
如果父母不成功,我们也不允许自己成功……
以上谈到的这些,只是一些无意识的态度,没有是非对错。
我们可以试着对自己诚实一点,看一看自己有哪些无意识的金钱态度。
然后闭上眼睛,回想你父母的人生:
也许他们无法追逐自己的梦想;
也许钱对他们来说不是简单的事;
也许他们需要苦苦挣扎才能过上好日子;
也许他们从来没有机会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
从中认真察觉一下:
我们对待金钱的态度,有多少比例来源于他们?
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跟他们的相似度有多大?
最终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
在无意识中,我们正在复制父母的人生。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感到些许无望与无力。
没有人想复制父母的匮乏,重复父母的痛苦。
那该怎么办呢?
奥南朵老师说,
与父母分离,与金钱连接。
它存在2个步骤:
① 区别自我与父母。
分享一个我和我妈妈的故事。
我小时候,家里经济糟糕,但我的妈妈非常爱美,总是偷偷买各种昂贵的衣服、首饰。
我很恼怒她这一点,发誓绝不像她那样。
大学毕业后,我开始进入工作。
回顾那些年我的财务状况,会发现一个规律:
无论赚多赚少,我永远处于信用卡透支的负债状态。
我虽不像妈妈那样拼命购买衣服首饰,但我会购买很多无用的电子产品,或把钱仗义“送”给他人。
当时我完全不理解发生了什么,这是什么导致的。
直到多年以后,通过心理学视角,我才理解:
这是我对妈妈的无意识忠诚。
因为她从未让自己的经济状况变好过,所以在无意识中,我也不允许自己经济状况变好。
其实很多人都一样。
我们头脑里面的很多思想和观念、判断和选择,还有我们的行事作风,都是我们小时候无意识中从父母那里承接下来的。
难道我们就只能重复父母的人生轨迹吗?
当然不是。
在过去的一二十年,研究发现,我们可以改变大脑的运行方式。
只要我们看到这些旧的神这些旧的、固定的习惯,保持觉知,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思考模式,改变自己无意识运作的心理。
想象自己对父母说:“我有点像你。”
不要对抗或者判断,你只需要承认这个事实。
一旦你能够接受自己在无意识中和父母是多么相像的事实,你就可以凭着意识去选择清理:
哪些保留,哪些收进角落,哪些丢弃。
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逐渐将自我与父母分离出来,不再盲目地复制父母的贫穷与匮乏。
② 放下“拯救者情结”。
我小时候,父母不仅过得苦,内心也很虚弱。
他们常常将责任转嫁给我:
“都是因为你的存在,我们才受那么苦;”
我认同了他们,迫切地想要拯救他们脱离苦海。
大学刚毕业时,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
我要挣很多很多的钱,给父母买一栋大房子,确保他们下半辈子衣食无忧。
在这个愿望的驱使下,我工作非常努力,对赚钱非常焦虑。
但越焦虑,我的工作效率越低下,越赚不到钱。
我的头脑告诉我这样才是孝顺。
后来透过心理学视角,我才意识到:
这样做,既不尊重父母,也不尊重自己。
我把自己看得太重了,觉得自己比父母大,必须对他们付起责任。
但真相是,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在序位上他们永远是大的,孩子永远是小的。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接纳自己的渺小,看见父母的坚强——
他们从这么艰难的状况中存活下来,并尽全力把我抚养长大。
他们是有能力将自己的人生进行下去的。
如果我们真的爱父母,就应该用他们赋予我们的生命发挥最大效能,去创造更多美好的事物(包括财富),并由衷地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你们有理由将自己置于这样的处境,我尊重你们;
我只是你们的孩子,没有权力为你们的人生负责;
谢谢你们赋予我生命,我会好好将它经营下去……
如此一来,他们受的苦才没有白费,我们的生命才没有被浪费。
钱本身没有意义,只是一种流动的能量。
当我们深陷父辈痛苦的沼泽而不自知时——
表面上是钱财的匮乏;
但实际上,我们的生命能量也是被限制的、被破坏的。
而当我们能够真正热爱自己、热爱生活时——
我们的生命会开始流动;
并收获源源不断的能量,财富也会随之而来。
所以,请放心大胆地变有钱吧,它不是一件坏事! END
作者: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绵羊倾诉APP倾诉师。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