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文字是可能性的艺术,历史是螺旋式上升,有进步也有退步 | 二湘空间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文字是可能性的艺术,历史是螺旋式上升,有进步也有退步
前天发在十一维空间的那篇写李某某的文章被删了。我很不明白为什么被删,因为言辞很温和,主要的思路就是从库切那本《耻》出发,解读李为什么不结婚,而是去找职业性服务者,为此我引用了一段《耻》里面的原话:“让他感到惊讶的是,一星期里一个女人九十分钟的陪伴就足以让他感到快乐,而他原本还以为自己需要一个妻子、一个家和一个婚姻。结果他发现自己的需求原来非常轻薄,轻薄而又短暂,就像蝴蝶的需求一样。没有澎湃的激情,或者说只有那最深沉的、最难以猜测的情感:一种心满意足的基础低音,就像使城里人渐渐睡去的嗡嗡的车声,或者让乡下人沉入安眠的夜晚的寂静。”
是不是很精彩,小说真是个好东西,它带给你微妙而又繁复的感受,并藉此更通透而全面地去领悟生活。今天在看门罗的《亲爱的生活》。看的是其中的一篇《漂流到日本》,文字真好,结构也巧,看似不相干(也的确不相干)的两个男人被巧妙地放在同一个背景里,然后用她写给暗恋的男人的那首诗歌做标题,“希望它能/漂流到日本”。门罗特别善于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放大、戏剧化,变成小说,不仅如此,她还把生活碾磨成尘,让你细细地想,细细地回味。
文字真是奇妙,似乎让瞬间变成了永恒,甚至是历史。但什么是永恒?大多数的文字其实最后都泯没在时间的深河里。我的那篇写李的文章花了两个小时,然后发出去,存活了几个小时,四万多点击。好在实体的文章没有了,但也留在了一部分人的心里。但什么又是实体的文章呢,现在都是电子读物,那篇文章在那里,并没有一个物理的外核,不像实体的杂志或者书籍,可以触摸得到。唯一能感触得到的是一个小小的链接。真是奇妙,我们的世界已经变得如此抽象,抽象却又具象,而世界的入口如此细微。
文字的意义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记录。历史又是什么,是记录的文字吗?当然不是,不是所有记录的都是历史,历史根本不可能盛得下这么多文字的细枝细桠,历史留下的只能是粗枝和大叶。而且,我们知道,很多记录的东西已然走样。所以,多年后的人们如何甄别一段历史是真还是假?一个人,他是善的还是恶的,是伟大的还是平庸的,多年后的人们会怎样传颂?所谓的历史地位又是如何定位?
就像刚刚去世的伊丽莎白女王,看看各国各媒体的报道和周围朋友的文字,对她的评定几乎都是正面的,肯定的,虽然也不乏一些不同的声音。她是如此幸运的一个人,拥有美貌,家世,婚姻,寿辰,还有,最重要的,拥有才智。看到好几篇文章说到她突出的品质是不断缩小自己的权力。的确如此,当然她也是顺应历史而动,正如福山所言,历史是有方向的。她显然是看到了这个方向,而这其实是需要智识和判断力的。
纵观女王一生,看似平淡,并没有太多作为,但其实她几乎所有的决定都是正确的,她总是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总是判断准确,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她大事拎得清,除了撒切尔,她和所有的首相关系都非常和谐。她在保守的基调上也相对开明,接受了查尔斯王子的离婚再婚和有黑人血统的梅根。当然,她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戴安娜王妃去世时,王室一开始一直保持沉默,引起了民众强烈不满,认为他们冷血,女王这才从行宫赶回伦敦,并发表言论盛赞戴安娜,民愤才渐渐平息。过了很长时间,她的受欢迎程度才渐渐回升,到她去世,又达到了一个高峰,甚至有可能是英国王室的巅峰。
对于我们这样平凡的人,文字的意义大概就是记录,至于有多大用,那实在是说不上来,但总比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写好吧,一则写字是自己排遣、倾诉,本身就在书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二则或能引起一两个人的共鸣也未可知,因这一点点的水花,寂静的尘埃里或许也能开出花,谁知道呢。就如柔石说过的,只要学起来,我以为,只要写起来。为这一点点的可能性,我们写起来,俾斯麦说过,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我想说的是,文字也是可能性的艺术。但如果不写,那这点微弱的可能也完全没有了。
而历史,对于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读懂,其一是懂得历史是螺旋式上升,有进步也有退步,但总的方向是不会变的,要有这个信心。其二是懂得历史滚滚的洪流,终将所有的不公和不平泯没,最后的最后,每一个人都不过是一粒微尘。
余耕:如果秧子们不再贪婪,我们岂不是要赔个底朝天 | 做局人15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可能性的艺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