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增长的秘密”→时事2024-01-12 04:01因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而获得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于2023年12月去世,享年99岁。索洛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建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模型是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重要内容。索洛模型揭示了储蓄和投资在实现长期稳定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尤其重要的是,索洛发现了经济持续繁荣背后的最终力量,即技术创新的作用以及经济体适应技术创新的能力。经济史学家罗伯特·戈登在《美国增长的起落》一书中指出:“美国经济增长过程的引人瞩目之处不是增长正在放缓,而是增长如此之快如此之持久,自19世纪末以来美国的生产率一直领先于西欧发达国家。”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统计发现,1990年,按市场汇率计算,美国的经济产出占世界总产出的四分之一。30年之后,这一比例几乎没有变化,即使这期间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规模获得了大幅提升。在发达国家当中,美国的这一优势地位更加明显,1990年它占七国集团国内生产总值的40%,如今这一比例已提高至58%。戈登说,美国人均实际产出在20世纪每隔32年就增加一倍,“自1870年以来,美国一直在开拓技术、推动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美国突破到哪里,西欧主要国家就会跟随到哪里”。▲资料图片:2014年11月24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东厅举行的仪式上向罗伯特·索洛颁发自由勋章。(法新社)索洛1924年8月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他学术生涯高峰期恰逢美国经济发展步入黄金年代。索洛发现,如果一个经济体能够改变生产的资本密集度,那么失业率升高或劳动力短缺加剧的经济顽疾就会消失。然而,从长远来看,高投资不会带来更快的经济增长。在某些时候,资本的回报将会递减,经济增长将由其他因素决定。索洛计算出,资本积累只能解释1909年至1949年间美国人均产出增长的不到13%。其余部分可归因于其他力量,他将其笼统地称为“技术变革”。这一巨大、无法解释的增长部分就是其增长理论当中大名鼎鼎的“索洛余值”的概念。戈登的研究发现,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美国劳动生产率跃升,这一时期的年均劳动生产率几乎是前一时期(1890年至1920年)和后一时期(1970年至2014年)的两倍。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可进一步分解为教育、资本深化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即“索洛余值”,它不仅涵盖了重大创新,还融合了技术的增量式修补以及其他任何能够提高效率的因素,所以是衡量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最好标准。戈登表示,因为教育和资本深化的贡献在每个时期几乎都相同,所以上述中间时期劳动生产率的较快增长源于较快的创新和技术进步。过去一年,美国经济在美联储加息以抑制高通胀的背景下避免了经济衰退、失业率飙升的最坏情况,表现出了相当大的韧性,不仅比其他发达国家增长更强劲,而且失业率也处在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低位。不过尽管短期趋势较好,美国经济未来的长期发展也不能说就没有逆风。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全要素生产率可能不会再次大幅度提升,生产率将延续自1970年以来的长期放缓趋势。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在某些领域大幅提高效率,但它无法像第二次工业革命那样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因此难以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再加上高利率情况下债务飙升、自由贸易可能逆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令产业链和供应链承压,以及通胀率可能再次上升,美国生产率的增长再也不可能回到索洛创建索洛模型之时的水平。(更多国际新闻,参见《参考消息》数字报,点击此处可订阅或续订)微信审核 | 陈向阳内容编审 | 余劲松 曹磊微信编辑 | 许海婷 所有用户均可点击下方图片购买或续订《参考消息》数字报↓↓↓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