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回到地球后出现基因突变 | 近期科技趣评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沧海遗珠,信手拈来 图源:pixabay.com
宇航员回到地球后出现基因突变
载人飞船发射瞬间。
图源:NASA
随着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人数越来越多,对离开地球一段时间后人体变化的研究正在不断增加,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研究结果是偏正面的:从骨质疏松到长期贫血再到神经改变,太空对人体的影响都不太友好。最近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团队的新研究更表明,即使是时间相对较短的一趟太空飞行,机组人员也会经历破坏性的DNA突变,可能增加一生中罹患癌症或心脏病的风险。
他们的研究对象是1998~2001年间乘坐火箭往返太空的14名宇航员(多数为男性,平均年龄42岁,其中6名为首次执行太空任务),飞行前10天和着陆当天都采集血液样本,并置于-80℃环境保存样本20年。利用DNA测序分析,研究人员在17个复制性造血(clonal hematopoiesis,CH)驱动基因中发现34个突变,最常见的突变发生在TP53(产生肿瘤抑制蛋白的基因)和DNMT3A(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虽然样本数量不算多,但是考虑到这些宇航员身体素质一般都很不错,也很年轻,因此这些突变更应该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嫦娥五号在月球发现新矿物
月球样本显微镜照片
嫦娥石和共生矿物扫描电镜照片
图源:国家航天局
近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在京发布了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嫦娥石”是一种磷酸盐矿物,呈柱状晶体,存在于月球玄武岩颗粒中。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创新团队通过X射线衍射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手段,在十四万个月球样品颗粒中,分离出一颗粒径约10微米大小的单晶颗粒,并成功解译其晶体结构。经国际矿物学会(IMA)新矿物分类及命名委员会(CNMNC)投票通过,确证为一种新矿物。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太空竞赛,时不我待!
文章链接:
http://www.cnsa.gov.cn/n6758823/n6758838/c6840839/content.html
感觉身体被掏空?缺水是真的
图源:pixabay.com
现代人容易感觉疲劳,即使每天睡足8小时仍然感到提不起劲,可能被忽略的原因之一是缺水。人体含水量在55~75%之间,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都离不开水。2019年北京大学的研究发现,严重脱水会让人疲劳感加倍,还会减缓阅读速度和反应时间,导致更多错误。缺水也会导致头痛。美国密歇根医学院的研究显示,脱水时体液流失会导致大脑血管收缩,引发头痛,治疗脱水性头痛的首要方法是多喝水。
每个人都知道多喝水换健康,但缺水现象比人们想像中更为普遍。英国的调查显示,英国人平均每天只喝850毫升水,不到每日推荐摄取量一半。美国纽约医院和康奈尔医疗中心调查发现,3000名受试者有75%慢性脱水。
理论来讲慢性脱水是可以避免的,缺水时大脑会发出口渴感觉来提醒我们,而且会在发生脱水之前就给出信号,即使只缺几百毫升水。但仍有许多生物学和社会因素让人们忽视了这个问题,如许多人觉得疲劳和头痛和有点口渴时,以为只需吃点东西或睡觉就行,但大多数情况下实际上是人体需要更多的水。
文章链接:
https://technews.tw/2022/09/14/fatigue-related-to-dehydration/
鲸鲨升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杂食动物
鲸鲨
图源: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 Andre Rerekura
鲸鲨是一种滤食性动物,就像蓝鲸一样,大口吸入海水,然后将其中的食物留下,把水排出。之前科学家一直以为它只吃磷虾和小型鱼类,算是食肉动物。但是新研究发现,它也吃植物,这让它成为了一种杂食性动物,而且是世界最大。
研究人员收集了许多浮游生物和海藻的样本,然后将其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种类与鲸鲨体内的成份进行了比较,发现马尾藻的许多营养成分被鲸鲨所吸收并用于构建身体组织。但有趣的是,另一个研究团队用化合物特异性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对比了磷虾和鲸鲨的身体成份,发现鲸鲨的身体组织中没有磷虾中的动物脂肪酸或稳定同位素特征,但是在它们的粪便中找到了磷虾的特征。这可能暗示,磷虾大部分都被消化利用成了能量,供应鲸鲨的身体活动,而海藻才是用来长身体的营养食物。
文章链接:
https://scitechdaily.com/over-60-feet-long-scientists-discover-the-new-worlds-largest-omnivore/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扩展阅读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