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三世能让英国君主立宪制在21世纪焕发新活力吗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9日,英国伦敦,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国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
2022年9月19日,英国为已故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超过500位各国元首、君主、政要和皇室成员参加了女王的葬礼,这是近几十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领导人聚会,也显示出英女王无与伦比的全球影响力。
作为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伊丽莎白二世在过去的七十年中,见证了大英帝国的解体和君主制在全球范围内的衰落。她凭借杰出的人格魅力,赢得了英国民众的广泛爱戴,维护了英国统一,也延续了英国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现在,王位传到了查尔斯手中,作为新君,他能否为古老的君主立宪制注入新的活力,使它在21世纪继续繁荣下去呢?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起源可以追溯至13世纪初。当时的英王约翰在对法战争中丢失了诺曼底领地,引发贵族不满,他们在1215年挟持约翰,强迫他签署《大宪章》,以文字形式重申了国王和封建领主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规定在封建义务之外,国王未经全国同意,不得征收兵役免除税或其他捐助,也不能不经合法审判随意逮捕他人或剥夺他人财产。这确立了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君主也要受到问责并接受法治;二是个人的权利高于君主的意志。虽然《大宪章》随后就被签约双方撕毁,但它成为未来限制王权的重要历史依据。
此后的几个世纪中,王室和代表贵族利益的议会之间一直存在权斗,甚至引发过议会和王室之间的内战。直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议会再度废黜国王,迎立新君,并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进行议员选举,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和法律制定,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确立议会对王位继承者的选择权。这两份文件确定了“主权在议会”的原则,将王权限制在议会之下,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至此,英国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政治制度,结束了长期内乱,开始了高速的经济发展。之后300多年中,这套制度确保了英国始终保持稳定,所有政治问题都通过和平、渐进的手段解决,再没有出现过政变或内乱。
“光荣革命”后,国王依旧通过“皇家特权”享有不小的权力,如任命内阁大臣、宣战、媾和、特赦和封爵的权力,这些权力在之后的200年中逐渐削弱,从一开始的君主主动指挥大臣行使权力,到后来接受大臣的建议进行决策,再到最后放弃反对权,完全由大臣代行权力。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君主终于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虚君”,正如梁启超当时所作的观察:“英之有王,不过以为装饰品,无丝毫实权,号为神圣,等于偶像。”
这种“统而不治”,恰恰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精髓,也是它能够存活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国家的“权力”和“权威”分离后,权力归议会,权威归君主。议会通过选举定期更换,君主得以置身于日常政治纷争之外,以更超然的姿态扮演国家象征和礼仪性角色。君主越是远离现实政治,保持中立,其地位越是稳固。相比之下,掌握实权的君主,看似权力多了一些,但只要出现政策失误,就会沦为众矢之的,结局大都是悲剧,以至于今天除了中东一些国家外,绝大部分君主制国家都以英国为模板,行虚君共和的君主立宪制。
当然,君主制终究是封建时代和世袭特权的产物,与现代的平等观念背道而驰。进入21世纪以来,君主制在英国的支持率持续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根据YouGov网站2021年的民调,18到24岁的英国年轻人中有41%的受访者支持民选国家元首。但若因此就认为英国的反君主制运动已经如火如荼,倒又有些夸张了。首先,年轻人的政治参与度和投票率都很低,脱欧就是最好的例子。年轻人有超过70%不支持脱欧,但是他们不出来投票,以至于事后被批评是自己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英国中老年群体对君主制的支持率始终保持在七八成以上的水平,他们才是英国政治的决定性力量。
其次,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并不一定会转化成政治行动。比如今年Ipsos的民调显示,只有24%的受访者支持查尔斯继承王位,高达42%的受访者认为查尔斯应当让位给自己的儿子威廉。但这只是民众茶余饭后的闲聊话题,并不会真有人因此发动政变逼迫查尔斯退位。
无论在英国民间还是英国议会,过去和现在都没有成气候的共和主义运动。在议会中占有一个席位的绿党曾一度将共和主义写入纲领,但现已移除。工党前领袖科尔宾倒是坚定的共和主义者,他甚至在参加国事活动时拒唱国歌,只因其中有“天佑女王”的歌词。但成为工党领袖后,他也没有把废除君主制写入工党的竞选纲领。在被问到如何看待王室时,他只委婉地表示王室还需要“改进”。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主要政党将废除君主制列为纲领,这样做的政治风险太大,得不偿失。
英国目前面临严重的生活成本危机,政府的当务之急是抑制电费、燃气费上涨,降低通胀率,防止出现数百万家庭无法过冬取暖,企业大规模倒闭和经济陷入衰退的状况。这些问题已经够让人焦头烂额了。接下来一段时间,不要说废除君主制,可能连上议院改革的议题都会暂时搁置。
废除君主制确实可以减少政府开支,但数额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可观。疫情期间英国政府对受影响的个人和企业的补贴就高达600亿至700亿英镑,新上任的首相特拉斯的能源限价计划预计花费更是1,000亿英镑起跳。与之相比,英国政府每年向王室拨款的8,260万英镑就如杯水车薪了。改制的费用可能都不止于此,更不用说王室作为英国的“吉祥物”每年还能带来大笔旅游收益。废除君主制的经济账算起来似乎并不划算。不过,糟糕的经济形势很可能使王室的花销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批评。已有媒体报道,查尔斯三世的加冕仪式将缩减规模,比以往时长更短,花费更少,以传达王室与人民同甘苦的精神。
对英国君主制的另一个担忧是查尔斯的个人能力和声望。他的民意支持度一直大幅落后于女王,甚至远不及自己的长子威廉和儿媳凯特。不过,根据YouGov的民调,在女王逝世后的一周时间里,英国民众中认为查尔斯能够成为好国王的比例从32%大涨到60%,这反映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查尔斯身为王储时,他总是那个站在女王巨大身影里挨批评的“熊孩子”,公众对他近乎苛责,这一定程度上也源于他与戴安娜那场失败的婚姻。但当他真正成为国王后,民众出于对国家元首形象的维护,态度又宽容了很多,并对他寄予厚望。这对查尔斯自然是利好消息,但是这个政治蜜月期能维持多久,还不得而知。
公众期待的是一位像女王那样集坚韧、克制、勤勉、敬业、优雅等品质于一身,同时保持政治中立,远离争议的君主。在前一点上,查尔斯这周已经两次表现出急躁和不耐烦(一次是因为钢笔漏水,另一次是因为签署文件时随从没有及时移开笔架),与女王的从容仪态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在后一点上,查尔斯在过去几十年中非常乐于在各种争议话题上发声,比如气候变化、转基因和有机农业。他曾经给政府各部长写过几十封信,表达对各种问题的看法,甚至有介入政治推动特定政策的嫌疑。BBC在2017年曾经制作过一部名为《查尔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的电视电影,其中就虚构了查尔斯即位后因干预立法引发宪政危机的情节,这虽是编剧的大开脑洞,但也的确是基于查尔斯性格的合理假设。2018年,查尔斯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他非常清楚作为国王和作为王储的不同,成为国王后,有些事情就不能再做。上周他宣告继位后,也承认要放弃一些个人兴趣。如何在保持政治中立的情况继续体现作为君主的人文关怀、文化权威和道德权威,这里的尺度拿捏将是查尔斯面临的一大挑战。
即便查尔斯能够管好自己,延续君主的荣誉与威望,他还要面对王室其他成员带来的公关难题。女王在生命的最后三年中,依旧饱受王室争议和丑闻的困扰。首先是哈里和梅根夫妇在2020年突然单方面宣布退出王室,不再领取王室补贴,也不再承担王室公务。为此,女王紧急召开王室会议,并罕见地亲自发表关于家庭事务的声明,表示支持孙子与孙媳开启新生活的想法。2021年,梅根在美国的脱口秀节目中直言不讳地批评英国王室制度,声称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情感支持,王室成员中甚至有人对她尚未出生的儿子的肤色说三道四,涉嫌种族主义言论,再次引起了媒体的争相报道和争论。
面对这些危机,查尔斯的应对方案之一是“王室精简”。虽然细节还不得而知,但据说已酝酿多时,将会把现有20多位执行公务的王室成员逐渐缩减到个位数,核心成员估计会包括国王查尔斯三世、王后卡米拉,查尔斯的妹妹安妮长公主、弟弟爱德华王子及其夫人,以及王储威廉和他的妻子凯特。这一方面有助于减少政府对王室活动的拨款,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减少王室核心成员的人数来降低出现丑闻的概率,与欧洲其他王室的改革方向有相似之处。
在英格兰之外,王室最关切的大概是近年来独立呼声高涨的苏格兰。严格来说,苏格兰独立运动和苏格兰共和主义运动并没有太大交集。目前在苏格兰地区执政的苏格兰国民党(SNP)以追求独立为宗旨,但承诺苏格兰独立后维持君主制不变,也就是退回到1707年苏英合并前的“两个国家、一位君主”状态。不过,这个承诺只是建立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尚在位的现实之上的。
女王本人与苏格兰的关系确实非常紧密。她的母亲出身苏格兰贵族,是第14代斯特拉斯莫尔与金霍恩伯爵的女儿。位于苏格兰东北部的巴尔默勒尔城堡是女王的避暑夏宫,也是她最喜欢的住所。女王几乎每年夏天都住在这里,9月8日她也是在这里辞世的。终其一生,女王都表现出了对苏格兰的真诚热爱,苏格兰人对此也报之桃李。这种关系成为维系苏格兰与英格兰统一的重要情感纽带。
相比之下,查尔斯与苏格兰的关系就相对疏远,尽管他也会依照惯例穿着苏格兰传统服饰,但他较少来苏格兰居住,他选定的庄园大都在英格兰南部,个人做派也更像英格兰乡绅。和英格兰的情况一样,他在苏格兰的民调支持率也远远低于女王。查尔斯即位后如果没有果断的举措维持王室的权威,苏格兰对联合王国的认同感会继续下降,独立运动和共和主义运动都会抬头。目前英国中央政府已经明确拒绝了在苏格兰进行二次公投的要求,亦不会承认任何私下举行的公投结果。但假设未来真的进行了第二次独立公投并获得通过,那么国体问题可能就会提上议事日程,成为潜在的公投议题。到时,苏格兰人将不得不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之间做出选择。君主制在苏格兰的支持率本就比英格兰更低,以现在的民调数字来看,结果并不十分乐观。
如果说英国国内的君主制废立尚是“远虑”,那么英联邦王国的共和主义运动就是实实在在的“近忧”了。英联邦目前有54个成员国,大多数是英国前殖民地,其中仍有14个国家奉英国君主为国家元首。这14国也被称作英联邦王国,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牙买加、巴哈马、巴布亚新几内亚、图瓦卢、所罗门群岛、格林纳达等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可以划为一类,它们是以盎格鲁撒克逊移民为主的国家,和英国同文同种,在英治时期发展良好,国民对英国还保有某种母国情结,这里的共和主义的主要理由是独立国家的完整主权,而非对王室或者英国过往统治的不满。其中澳大利亚的共和主义最盛,曾在1999年进行过废除君主制的公投,目前执政的工党也以共和为纲领之一。女王逝世后,共和议题将再次进入快车道。新西兰和加拿大的共和主义运动较弱,但新西兰总理阿德恩近期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虽然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变动,但是她估计有生之年也会看到新西兰成为共和国。
121年前的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在执政63年后逝世。和伊丽莎白二世一样,维多利亚女王也是深受英国国民爱戴的君主,她的儿子爱德华七世和查尔斯的境遇颇为类似,在做了整整60年的储君后才于古稀之年继承王位,接手的同样是正在发生巨变的英国社会。他们二人又都没有各自母亲那样崇高的威望和影响力。然而爱德华七世在短短九年的在位时间中,成就依然超出了当时人们的预期。查尔斯同样有机会成为成功的君主,毕竟他也有70年的王储历练。现在就要看他能否继承前辈们的智慧,重新激发君主制的活力,维护国家统一,妥善解决与前殖民地之间的关系,重塑英联邦,并尽可能维持英国在全球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力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