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哥评书 | 大脑帝国:并非脑容量越大就越聪明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尹哥聊基因”
【尹哥评书 | 大脑帝国 | 中信出版集团 | 脑科学类 | 评分7.5】
作者:[台] 卡娅·努尔英恩
译者:余韬洁
这是一本相对轻松的关于脑科学的书。作者是研究神经病学的博士后,同时也是挪威拥有博士学位最年轻的医生之一。
全文一开篇就是浓浓的民族自豪感:“1887年,极地探险英雄,挪威第一个脑研究学者弗里乔夫·南森,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假设‘智力存在于脑中大量的神经细胞连接之中。’”虽然,我们今天知道了神经元都是独立而并非连接在一起的,但在那个时代能够提出这样的假说已经非常接近于真相了。
看得出,作者对于脑解剖结构非常清楚,前四章言简意赅地把脑的分区、亚分区一直到细胞结构都描述得清清楚楚,包括功能和结构的对应。作者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总结——F4,来描述人类仍保留的原初哺乳动物神经核的基本功能:Flighting、Fleeing、Feeding、Fucking,即斗、逃、食、性,可以设想,这是两个生物遇到之后的几个基本的反应,是至关重要的演化原动力。
第12页列举的数据非常精准,至少在2000年之前的教科书中,人的神经细胞总量都被描述为1000亿个,后来被更新到900亿个,而这里写出了平均为860亿个,其中大脑皮层,也就是我们可以自豪为智人的部分是160亿个。同时后面的案例也提到,并非脑容量越大就越聪明,比如爱因斯坦的脑容量比平均水平还少20%。
后面的各个章节都会通过我们熟悉的场景来描述脑功能和对应的测定方法,包括智商、成瘾、感知等,读起来感觉比较顺畅,也有很多闪光点。比如作者认为女性和男性的方向感其实一样好(此结论我略持保留态度),还有智商更多取决于遗传而非环境(寄养的孩子智商会接近原父母而非养父母)。
作者赞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如果有一天见到作者,我会用王阳明的心学来与她讨论,其实东方类似的理论比笛卡尔的观点早一个世纪出现,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作者也很喜欢看电影,包括著名的《雨人》、《超体》、《黑客帝国》等都恰当地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描述。
有一点让我感到奇怪,在讲到影响思绪的几种激素/神经递质时,作者对多巴胺的研究非常到位,但竟然完全没有提到内啡肽,不过第202页中提到了哈希什,也就是内源性大麻素。的确,从2018年起,认为运动之所以令人产生愉悦感的原因,从多巴胺和内啡肽两种物质的分泌,变成了包括哈希什在内的“三国争霸”。我相信这个争论仍会继续,管他呢,总之运动能让我们高兴就对了。
此外,关于脑科学和基因层面结合的进展几乎没有看到,如果能把遗传学扩展到基因水平结合在部分案例中,想必会更加有说服力,比如MCPH1和脑容量之间的关系。
■ ■■■■
荐书如传灯,科普即公益!一代人努力,让生命科学早点流行起来!
更多书单推荐,请点击下方“尹哥书单”小程序↓↓↓
【20220926期】赠书福利获奖名单
你知道,哪些大科学工程及其背后的故事?
粉丝们的回答都很精彩
恭喜以下2位粉丝
获得《大科学》各1本
请于10月2日前在今天的推文下留言
【姓名+电话+地址】,逾期不候哦~
(留言不会被精选出来,请放心)
各类福利活动每周都有
转发点赞关注惊喜多多
— THE END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