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去世5年了,我仍深陷抑郁”:无法从创伤走出来,该如何自救?
来访者yishu | 作者 Lilith | 编辑
不管你是谁,高或矮,胖或瘦,富有或贫穷,有一件事情是平等的。
那就是,每个人在一生中,不可避免会经历亲朋好友的死亡。
只是,有人的悲伤被好好处理了,于是痛苦蜕变成了死亡教育,带领我们走向下一段人生旅程。有人的悲伤因为意外或各种原因,没有及时缝合伤口,于是流血、化脓,最终危及心理健康,粉碎我们的生活。
如果是后一种,那么我相信,你可能也曾因为丧亲之痛,而产生对自我认同、人生目标的怀疑,甚至破坏了原本和谐的人际关系。
今天「来访者故事」中的主人公,失去了最爱的爷爷奶奶后,经受了长时间未能解决创伤的折磨。
后来,她是怎么从丧亲之痛走出来的?一起来看看吧。
没有见到爷爷奶奶最后一面
是我内心无法触碰的创伤
从小抚养我长大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了,在我留学期间。
可是,因为父母的隐瞒,我没有在第一时间得知此事。也因此错过了,和他们临终前的最后一面。
在那之后,我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丧亲的阵痛、持续的情绪崩溃,如洪水猛兽般涌来。
人前的我,表现得十分理性。我会警惕自己在有人的地方想到爷爷奶奶,拼命地压抑住自己的情感,害怕别人看见我崩溃的样子。
我也会劝诫自己,不应该怨恨父母的隐瞒。就算我从法国回来,可能也赶不上最后一面,他们只是处于好心,不想影响到我的生活。
甚至,我还告诉自己,爷爷奶奶的离世,对他们而言是种解脱。奶奶生前就希望,不管死得早还是晚,只要最后没有痛苦就好。奶奶最后走得很安详,她得偿所愿了,我应该为她高兴。
人后,我却是另一种极端。
明明我们共同生活过的地方,还回荡着爷爷奶奶的音容笑貌,还残留着爷爷奶奶的生活痕迹。
可如今,物是人非。我们共同生活的回忆,只剩下我记得了。而爷爷奶奶从此以后,仅存在于我的脑海里,存在于家中的相册里。
带着一种内疚感,我不敢忘记那些过往。
反复地咀嚼过去,反复地为回忆而痛苦,每一个细小的缝隙都不肯错过,我想要把曾经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都印在脑海,生怕随着他们的逝去而消逝。
人们总说,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伤痛。我本以为也是这样。
随着爷爷奶奶离世越来越久,我梦见他们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慢慢地,不会那么悲伤了,可以向别人谈论他们了,我以为伤痛离我远去了。
可直到如今,五六年已经过去了,我才发现,伤疤从来没有愈合过。
被压抑的创伤
终其一生在反噬我们
会有这种觉察,是因为我发现,自己对“失去”这件事,充斥了过多的恐惧。
比如,这五六年来,我变成了一个特别恐婚的人,特别害怕建立亲密关系的人。
可从前的我,并不是这样的。我知道自己不是单身主义者,想要拥有家庭、也想要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这几年里,我发生了什么变化,才导致了如今的现状?
心中隐约有一个答案,爷爷奶奶离世这件事,并没有真正过去。
死亡成了一座无法翻过的大山,令我束手无测,难以前行。
为了处理这个创伤,我选择了心理咨询——因为我需要一个专业人士的陪伴和支持,才有勇气去回顾创伤,修复伤口。
咨询的一开始,我无法放开自己,一直在为避免失态、保持体面而压抑自己的情绪。
因为在我的成长环境中,总被教导“爱哭”是一种软弱、不体面的表现。特别是在这个女性被贴上“感性”、“情绪化”等标签的社会里,我不断告诉自己只有足够理智、强硬,才值得被喜欢。
就算偷偷在无人角落哭泣,我也会在内心谴责自己感受到的悲伤情绪,认为情感是负面的,甚至害怕。害怕如果在不适当的场合想起奶奶导致情绪崩溃,会影响到正在做的事情,也会让身边的人莫名其妙。
哪怕在咨询师面前,我都尽量不表露情感,避免煽情的场面。
咨询师察觉到了我厚厚的「壳」,却没有急于敲碎它。
而是允许我按照自己的节奏,循序渐进地暴露情感,不催促,不厌烦,全然接纳我的情绪,充分共情我,给我提供安全的表达空间。
“有情绪是正常的,你有权利让眼泪充分流淌出来。”她温柔的声音回荡在耳边。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我慢慢地卸下了自己的防御,开放本心,不再为自己的情绪而感到羞耻。
后来我才发现,这是咨询师为我治愈创伤的第一步,表露创伤。
通过引导我倾述创伤事件,以及我对它的感受、情绪,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心理压力,为我建立了内心的安全之所。
帮助我建立内心稳定后,咨询师带我进入冥想,让我想象奶奶的样子,和她说说话,补上我内心深处的遗憾,和奶奶好好告别。
这次冥想,是一次撕心裂肺的哀悼体验——
我想象着奶奶回来了,我们一起回顾曾经的温暖,我终于可以告诉奶奶我有多爱她,并接受了奶奶的祝福。
为丧亲之痛寻找一个安全之所
在那里得到复原
人之所以快乐,并非刻意去遗忘那些失落与悲痛,而是学会了疗愈。
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心理咨询,作为走出创伤的方法。
是咨询师的倾听与包容,为我营造了安全的氛围,让我可以与悲伤共处,面对丧失,被允许表达丧失的感受。
在咨询过程中,伴随着情绪的释放后,我的理性也会在想:“如果哭就能解决问题,付钱给咨询师干什么,自己哭一哭不就行了?!”
但深入的咨询之后,我才真正地明白,并非如此。
只有经历过充分训练的专业咨询师,才能知道怎么对来访者的情绪与心理进程进行调节,让我得以毫无保留地讲出那些萦绕在脑海中的,昼夜不息的悲痛与焦虑。
并且,每一个经历至爱之人离世的生者,他们的哀伤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面对丧失的反应也是千差万别的。
就像我自己,在一个以不表露情绪为荣的环境下长大,我习惯用理性分析一切。却因此封闭了内心。就连哀悼亲人之死,也会产生恐惧与羞耻。
咨询师识别并改变了我的不合理信念。我不需要对自己那么严厉,不需要很强大才能证明自己。我可以哭泣,而哭泣并不代表我是一个懦弱的人。
从内心深处接受了爷爷奶奶的离世之后,我的生活走向了正常的轨道。日常中,依旧会思念他们,但心态从此变得积极,我会带着他们对我的爱与祝福,好好地生活。
有人说,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心跳停止,呼吸消失,是生物学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葬礼,从此在社会关系网里悄然离去;
第三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掉,整个宇宙都将与你无关,那才是真正的死亡。
所以只要我在,我的爷爷奶奶就还在。
我知道,看完这篇文章的你,心里也许会有某些创伤。也想过许多自救的方法了,可兜兜转转还是绕了不少弯路。
如果你想要通过心理咨询,真正地打开自己的内心,看清病灶,但又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我们为你推荐一名精准匹配的咨询师。
白苏妤
白苏妤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咨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接受过EMDR创伤治疗连续培训、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精神分析动力取向连续培训等,从业超过13年。
白苏妤的个人心路历程:
在我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很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总会试着理解探索和总结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渐渐能觉察和体会他人的内在情绪和体验,这可能也是我成为心理咨询师一个重要的先天特质。 之后在读书期间,当我遇到心理学,就被人内在的精神世界的探索深深地吸引了,学习和体会那些不同层面的大脑世界,成为我最大的兴趣。 实习咨询后,真正从咨访关系与人建立联结,走进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陪伴和扶持一个人走过自己生活的泥沼,越来越自由轻松愉快,让我觉得这件事非常有意义和价值,从此坚定了我要一辈子从事心理咨询的想法。时至今日,我仍然为看到来访者从痛苦挣扎中仍然涌现出的坚韧、独特和丰富性而感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