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生活安逸,我却不开心”:如何走出平静的绝望?
心理咨询师张健 | 作者
注:为保护来访者隐私,以下信息已经过文学化处理
梭罗说过,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我有许多来访者,也深陷这样的生活——
“我越来越难感到快乐,每一天的生活都如此无聊、无趣,难道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
“我有很好的工作,爱我的老公,很懂事的孩子。朋友都说羡慕我,可是我总是不开心,我找不到不开心的原因。”
“很多人都说我有能力、有魄力、事业有成,可是我从没感受过满足和放松,永远不敢放松,总在担心。”
明明日子无波无澜,甚至过着被许多人羡慕的生活,内心却还是一团乱,情绪低落。
“我为什么会这样?”你很疑惑。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咨询室里遇到的两个来访者。
通过她们的故事,也许我们可以解决这个疑惑。
婚姻美满,事业有成
40岁的我依旧不快乐
第一位来访者小海,她今年四十岁,在银行做中层管理工作。
23岁时,她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丈夫现在在一个公司做销售主管,两个人结婚17年,有一个14岁的女儿。
她在咨询中说,她和老公结婚后至今没有大的矛盾,只是有时候感觉无法沟通。
她喜欢新事物,比如看见新型的空调,占地小又静音,她就想买回家试一试。
过年有灯会,她也想去逛一逛。但老公会说:
“空调再用两年,不太冷就多开一会。”
“灯会每年都一样,去了也没意思,不如在家看电视。”
每当这时,她经常感觉自己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很憋屈又很无力。
不仅和老公无法沟通,其他事好像也一点点在崩塌:
女儿从小乖巧懂事,但这两年因为处于青春期变得很暴躁。
经常玩电脑游戏,学习时间越来越少,她想说,却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
职场上,和领导汇报时也经常觉得自己表达得不清楚,用词不准。害怕领导因此质疑她的工作能力。
通过交流,我建议小海尝试一下意象对话中度催眠。
意象对话中度催眠,是心理咨询中的一种治疗技术。
在意象对话中,来访者有意识地可以表达她的感受,也可以选择回应,还是不回应咨询师。
相对于重度催眠使来访者完全进入深度的催眠状态,完全听从于咨询师的引导,中度催眠更安全些。
开始做意象对话催眠后,小海看到了一个小女孩,是七岁的自己,对面站着爸爸。
我引导着她:“你看到七岁的自己和爸爸在一起,爸爸站在你的对面,这个时候有什么感觉?”
小海:“爸爸很高,皱着眉头,不太开心的样子。我有一点点害怕,还有些压力和沮丧。”
我:“为什么会有沮丧感呢?”
小海:“我想让爸爸带我去公园玩儿,我很久没有出去玩了。
爸爸说,我带你去单位玩儿吧!单位有很多叔叔阿姨会陪你玩的。”
我继续让她倾听自己的感受:
“你想去公园玩,看到爸爸的脸却有些害怕,也担心爸爸不会带你去。爸爸带你去单位,单位有很多叔叔阿姨,陪着你,你有什么感觉?”
小海:“我感觉失望和无奈......
因为我知道去爸爸单位,根本没有叔叔阿姨陪我玩,只有我一个人在院子里玩,跟在家里没什么区别,我不想去爸爸的单位。
可是没等我说话,爸爸就把我放在自行车上,我很难受,鼓足勇气对他说,爸爸,我不想去你的单位,想去公园!
爸爸生气地大声说,公园有什么玩的!单位有那么大的一个院子,随你玩,有什么不好的!”
我:“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
小海:“我感觉...很害怕,委屈,也很无力。
爸爸生气的语气让我不敢再说什么了,也许爸爸说得对,这次有可能有人陪我玩。
但到了单位,还是没有人陪我玩,爸爸说没关系,你先在这自己玩一会儿,我忙完这一点工作就带你回家好吗?
小女孩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想去公园玩的想法,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乖乖地自己开始玩了。”
我:“你去过爸爸的单位,没有叔叔阿姨陪你玩。这次你又努力让自己相信爸爸,说服自己这次也许有人陪你玩,但还是没有。你什么感觉?”
小海停顿了将近一分钟,才缓缓说:
“我感觉…我感觉非常失望,非常委屈,爸爸太过分了。”
她哭了起来:
“我感觉很愤怒,你为什么总这样!”
我:“你感觉很愤怒,你想和爸爸说什么?”
小海:“我很害怕,不敢说…”
我:“我们陪伴一下这份害怕的感觉…”
小海和情绪呆了一阵子后,发现:“害怕小了很多了…”
我再次带她尝试说出憋在心里多年的声音:“我们试一试,能说话了吗?”
小海这一次,终于爆发性地大哭了起来:
“你为什么总是骗我?我感觉很愤怒!
你每次说的那么确定,我每次都相信你!
你从不顾我的想法和感受,我太难受了,我要被闷死了!”
哭泣持续了几分钟,小海才慢慢停下来:“我好多了。”
我:“好,你看一下爸爸,他怎样了?”
小海惊讶道:“爸爸满脸羞愧,低着头。我感觉…心里好受些了。”
在这段催眠里,七岁的小海因为害怕爸爸谴责,所以没有继续表达自己不想去爸爸单位。
她把自己的需要深深压抑在内心。
但那些失望的、被强迫的、被拒绝的、憋闷的感觉,并没有消失,反倒越来越强烈。
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让小海困在无力感中,不知所措。
当这些情绪释放出来后,小海说:“我心里松了很多,也敞亮了一些。”
和领导的交流里,她发现自己有时候没说清楚,便告诉自己没关系。
她会和领导再重新沟通,领导也没有不舒服的反应。
小海说她从没想到过自己还有这样的力量。
她感觉自己的内在和现实生活通透了很多,自己自信稳定了很多。
我没有社交恐惧症
只是忽略了自己
小时候,如果我们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与照顾,长大后往往更容易追求外界的认可,来弥补内心的匮乏感。
也因此,容易迷失在别人的评价中,而看不见真实的自己。
我有另一位中度社交恐惧症的来访者小蓝,她做会计工作。
在单位,她可以和身边的同事正常交流工作内容。
但如果是闲聊,她会变成一个唯唯诺诺,说话没有力气,无法清晰表达意见或想法的人,和工作中的她截然不同。
这种状态已经快八年了。
小蓝几乎没有朋友,除了每周去父母家看一看,多数时间都在家看书或者健身。
她也希望有长期来往的朋友,但发现自己很难维持稳定关系。
别人只要一对她说重一些的话,她就会很难受,立刻切断交往。
咨询中,我们也一起使用了中度催眠。
她看到一个画面。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恐惧地观察着妈妈的表情。
我邀请她感受一下小女孩的感受。
她说很恐惧,小女孩紧张地看着妈妈,猜测妈妈开心还是不开心,妈妈需要我做什么?我做什么妈妈会满意?
她一直在注意妈妈的感受,妈妈的表情牵动着她,她顾不上自己,只想满足妈妈。
刚开始时,因为太过痛苦,小蓝甚至无法回到这个场景中,去感受恐惧。
我一次又一次地邀请她回归到自己的感受中。
小蓝闭上了眼睛,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原来那么紧绷、那么绞痛。
她哭了:“我好心疼这个时候的自己。”
咨询室中,我们静默了片刻。
接着,我只让她去做一件事:和感受到疼痛的身体呆在一块,陪伴那个没有被看见的自己…
感受了一会儿,她发现内心空荡荡的,有一种向外的茫然感。
慢慢的,好像有些什么,落回了自己的身体。
睁开眼后,她告诉我,看见了自己为什么恐惧:
“小时候,妈妈总是不高兴。
我很害怕,经常害怕,害怕爆发什么不好的事情,
所以很想她开心。”
说完之后,小蓝感觉很累、很无力,但有些“实在感”了。
这种感受,是她“看见”自己的开始。
通过咨询中的梳理、感受和交流,她的恐惧逐渐减小了,变得开朗了。
职场中,她尝试和其他同事分享生活小确幸,发现同事们也都很愿意和她聊。
最近一次咨询,小蓝和我说,最近自己主动组了个大学同学的聚会局,和老友们玩了一天,很开心。
看见真实的自己
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也许你会问,那怎样才算看见自己?
看见二字,从来不是眼睛所能看到的外表,而在于看见自己的想法、感受、需要和能力。
看见的过程,也是了解和理解自己的过程,是自我觉察的过程,也是在走向真正的自己。
作者介绍
张健
原价600元/次
扫码立省300元↓
来访者匿名真实评价:
↓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
↓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张健的详细资料。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