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从“怕”老到“享”老,点亮人生后半场

从“怕”老到“享”老,点亮人生后半场

广告创意

中国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如同人生最初的咿呀学语、成家立业一样,他们也是“第一次”变老,也在努力地适应老年生活:应对退休后的生活节奏变化、掌握带病生存的技巧……


和以往的世代相比,他们更加关注健康与快乐,与此同时,他们也是最有意识地不给子女添麻烦的一代人。


经济学家陈志武认为,“养儿防老”是一种投资,也是一种保险或信贷,它是以“人格化”的形式表现在后代身上。而时代在发展,“养儿防老”的难度系数在变大。


如何有保障地过完幸福安稳的余生?是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女所关注的问题。而我们这个社会也理应有更好的方案,让老人们心有所安,老有所乐。



时代变化大

很多人“怕”老


基本上,当下的世界是一个年轻人友好型的世界,一旦切换为老年人视角,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对长者仍不够“兼容”:手机认证或者银行业务需要人脸识别;招手即停的出租车锐减,出门用打车APP才方便;医院看病,都是机器操作,有些老人因为不会或者不熟练,被后面的人不停吐槽……手机、家电越来越智能化,但意味着老年人要学的也越来越多。当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开始下降,而新事物又层出不穷,常让他们疲于跟随。


这些细节很折磨人,生活本该是越来越智慧和人性化的,但老年人仿佛是被这个新世界拒之门外。比如一些手机上的APP应用字体小,老人家看起来非常吃力,渐渐就没有继续使用的动力;老人会因不会线上订票而不敢旅游;会因不会购买养老金融产品而放弃可能的权益。


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着诸多不便


儿女在身边的还好,独居老人往往会体会到更多的不便。令人鼓舞的是,他们也正在积极地适应,而通过周围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学习,还是能掌握相关技能的。


但另外还有一些更难应对的难题,那就是养老观念的转变。


66岁的许建发很怕老去之后没人照顾。前辈和周围人的老年生活给他留下了阴影,让他经常担心身体变差后的生活。他的大女儿是在洛杉矶,小儿子在青岛,早已各自成家立业。孝顺归孝顺,但毕竟远在天边,常常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许建发和朋友们总结过规律:孩子一定不要太有出息。“有出息”的潜台词通常意味孩子离家到大都市工作,甚至是留学或者国外永居。老许的话语中隐藏着很多无奈,“都说养儿防老,都不在身边,怎么防?”


儿女常常不生活在自己身边,很多问题需要老人独力应对


中国人养儿防老的理念根深蒂固。它融入了亲情血脉,没有任何争辩的道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三代同堂已大大减少,儿女在异地工作的并不在少数。即使有的孩子把父母接到身边,但老年人面对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也会水土不服。


当一代人老之将至,我们该如何让他们不再“怕”老?



老人们不潇洒

皆因有后顾之忧


湖北的张世江今年69岁,儿子住在不远处的小区,相距不到500米。尽管有退休金,日子早已过得不那么紧巴了,但那种节俭的习惯还是深深刻在张世江的骨子里。


退休后,张世江没什么开销,也没什么爱好,无非就是看看电视,跟老邻居下下棋,或去周边几个广场上遛遛弯。


老张自得其乐,但在儿子看来,张世江有两个“大毛病”:一个是什么都攒着。家里有各种吃灰的“老古董”,儿子多少次想要扔掉,可张世江次次都不同意;第二个是谈体检色变。儿子怎么劝也不听,张世江只说自己身体硬朗,“没什么事往医院跑干什么?”可是孙子有个什么额外的开销,张世江的钱就跟天上掉下来似的,给多不给少。


儿子又气又心疼,吵归吵,但他也理解老爸的心思。那一代人成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一辈子不舍得吃、不舍得穿,脑子里总是悬着一根弦——把钱省下来,日后用在“刀刃儿”上。即便自己衣食不缺,也要拼命为了儿孙攒钱。


说到底,还是缺乏安全感。


洞悉到老父亲的心结,张世江的儿子通过金融手段大大减少了父亲的后顾之忧,之后老人的心态明显松弛下来了。


张世江变得“听劝”,开始松弛下来享受老年生活


儿子趁势给老爸报名了一次夕阳红旅游团。张世江口嫌体直,嘴上说“没什么意思”,结果在张掖古城一下子开了窍,茫茫丹霞,思接千里,他心道:还是儿子说得对,得出去走走。


张世江变得如此“听劝”,是想明白了一件事:舍得投资在自己身上,其实也是为了打消子女的顾虑。张伯伯儿子担心老爸的日子过得无聊,天天挂念着,实际上也是一种家庭的内耗。


慢慢地,张伯伯丢弃掉“囤积癖”,开始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开始享受更有品质的老年生活,一些生活观念悄然被改变。


观念的转变,的的确确可以让老年生活变得幸福洒脱。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主动谋划他们的精彩养老生活。


河北的孙东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今年刚刚退休,但早已“高度重视”自己的养老规划。他不仅依靠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金,还通过企业年金计划和个人储蓄为退休生活做了充足的准备。手里的余钱都科学地“调配”起来,最大可能地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用老孙的话说,这不仅是“让自己开心”,其实“也让孩子省心”。


为自己的养老做规划,可以让儿女更加省心


孙东海这么做并非是自己“灵机一动”,实际上这正是当下最科学的养老之道。从社会的发展层面来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养老保险正是人生养老的三个支柱。而在目前,全社会也都在以积极的行动助力养老金融的发展。



适配老年生活

为了一生一世的安心


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两亿八千万人,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与此同时,我们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增长。202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就已经达到78.2岁。按照60岁退休来算,绝大部分中国人将有近20年的老年时光。


如何安排好老年生活,拥有一个高质量的晚年,是这个时代为我们提出的问题。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关注着老年人的幸福,并开始在细节处为他们着想。


范爷爷家住在湖南益阳,是一位退伍军人,今年已经81岁了,身体依然硬朗。他觉得自己还能撑起生活,不愿跟子女同住。


建行北京市分行志愿者到社区开展金融知识宣传,老年朋友也积极参与


建信人寿在了解了范爷爷的情况后,帮他在家中安装了各种报警器,包括人体感应的、燃气和烟雾感应的设备。这样一旦发生了意外,子女就可以及时了解情况。另外他们还在卫生间配置了防滑地垫、靠背淋浴椅、助力扶手等,最大限度避免老人在家中摔倒或磕碰。


这看起来仅仅像是中国建设银行为老人家做的一件“好人好事”,但实际上它是建行的“居家适老智能改造”之一。它背后勾连着一套医保服务:假如老人不慎摔倒,红外报警器就能第一时间预警后台,后台呼叫家人、联系医院,完成一系列操作。而后续公司的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障,也可帮助家人减轻治疗的负担。


建行为老年人着想,绝非是“安装几个设备”那么简单,背后蕴含着对养老金融的革新性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规划部署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指出要“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作为国有四大行之一的建行,积极响应号召,通过有温度有情怀的“金融手术刀”解决社会痛点,针对全社会的养老需求,开始了全景式的布局。


建行用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特色化的精细服务,让老年客户感受到尊重、关怀与温暖


作为建行集团养老生态的重要一环,建信人寿围绕“延养、财养、医养、康养”四大板块构建养老保险产品体系,打造“健康、安心、品质、智慧、快乐”五大悦享养老服务体系,目前签约12家旅居养老服务供应商,服务网络覆盖全国的34个城市。


为了解决老年人的生活不便,建行常常在细节之处下足功夫。在老年客户集中的线下网点,他们设置了许多的无障碍设施、辅助器具,向老年人提供可心的服务。


看不清字怎么办?建行的“劳动者港湾”配有老花镜。走路不方便怎么办,这里也有轮椅和拐杖。在使用手机操作时,建行还特意推出了建行APP的大字版。如果操作繁琐,老年人搞不来怎么办?建行可以让老人授权给他人,让子女帮忙进行手机操作。一般涉及到钱的问题,金融服务都是很谨慎,但建行则在安全的基础上,努力地消除着障碍。


建行厦门市分行在爱心座椅处配置了扶手和无障碍陪护座


“现在办理业务,我只来建行。”享受到关爱服务的老人家道出自己的真心话。老人说出这样的话来,也让建行的工作人员深感欣慰。


服务远不止这些细节。考虑到一部分老年人有多处房产,或者房子在市中心、或者是老破小,建行还灵活地推出了“以房养老”的方案,例如可以把房子租给年轻人,手里多了一份收入,可以享受更好的养老服务。建行帮助老人家盘活自己手里的资产,创造出了很多变通的养老方案。


一切都是为了有质量的老年生活,让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便,老有所乐


最近几年,“养老”和“养老金融”不断成为热词。在去年10月底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中,中央明确提出了做好养老金融的要求,也是养老金融首次被列为国家金融的重点工作。


众所周知,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或职业养老金、个人养老金是养老体系的三大支柱,而特别是在第三支柱方面,养老金融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早在2022年,建设银行就整合集团内外资源,成立了专门的养老金融领导小组,提出了养老金融“1314”发展策略,所谓的1314,寓意建设银行的养老金融服务将努力伴随我们每个人“一生一世”。


建行通过全方位的服务,让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就在今年的2月29日,建设银行正式发布集团养老金融统一品牌“健养安”,将不断打造养老服务质量,以全方位、全流程的养老金融服务陪伴客户。


与此同时,建设银行也宣布全面启动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十项行动。例如用心用情地提升养老金融服务温度,尽心尽责地做好客户长期陪伴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建行还打造了业内领先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服务,实现顺畅开户、无忧投资,积极消除客户“不会投、不敢投”的顾虑。


建设银行认为,中央有部署,人民有需要,他们就必须有行动。此时此刻,建行正在打造成一个高品质养老的金融生态,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新型养老金融服务中,实现正向的养老生态循环。很多老人因此获得了金融上的保障,收获了内心的安全感。



从“夕阳红”到“夕阳虹”

从“怕”老到“享”老


近年来,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逐渐淡化,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个人养老储备和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各级政府和建行这样有担当的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对养老服务的投入,推动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养老模式也逐渐多元化。


相应地,老年人也更倾向于利用金融方式来确保晚年生活的质量。解决了后顾之忧,内心的匮乏感大大减少,老人们也敢于享受生活了。


当我们再次见到许建发时,他也学会了“金融养老”。合理安排了自己的养老规划后,生活更多了几分自在。现在他有了一群玩得来的老哥们,打牌、下棋、跳舞、徒步,没事还都爱“吼一嗓子”。唱歌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上,许建发还收获了一波线上粉丝。


在“金融养老”的护航下,老人们可以放心畅享退休时光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都跟许建发一样,通过金融规划老年生涯,从“怕”老,变为“享”老:他们是快乐的探戈达人,是吉他高手,是资深老“驴”……老人们不仅享受退休时光、康养旅游,还可以通过学习技能、培养爱好、参与社区服务等方式,继续实现个人的价值,享受一个幸福而充实的晚年生活。


老年生活不再有标准范本,而是变得丰富多元,缤纷多彩。原本的“夕阳红”生活,正在被这些“老会玩”们玩成了“夕阳虹”。


退休后的时光,不再被看作是“生活的尾声”,而是丰富多彩的人生后半场。笔者以为,老年朋友包括现在的未老上班族如果能主动规划养老,自然会在未来减轻孩子的“负担”,这也是国家大力发展养老金融的意义——通过金融的专业力量助力构建良好的养老生态、实现对个人养老全方位的支持,最终帮助老人养老、享老、乐老,让他们养老更安心、生活更美好。


老许、老张、老孙、范爷爷等先行者,已经享受到养老金融带来的幸福“享”老生活了,未老或已老的你心动了吗?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路瑞海

微信编辑方禾

设计排版丨熊清

作者丨幽幽之默

图片来源丨视觉中国 中国建设银行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新加坡人的“怕输”精神,你有吗?长篇小说 侦破小组之迷案追踪 第三十五章细数美国“奇葩”生活习惯:华人从“接受不了”到“真香”从“百模”到“千体”:大模型智能体的竞争格局、商业模式和技术挑战“一日夫妻百日恩”,其实还有后半句,后半句才是重点新旧家具的联想Costco严打会员卡“共享”!华人:这样做也可正当购物从“城市名片”到“城市邀请函”, 2024秋冬上海时装周联动全城打造时尚新地标TEDxBeijing演讲 | 价值观罗盘——以科技之光,照亮人机共生之路从“以刑化债”到“小错不刑”,这四个月,贵州发生了什么?人生后半程,投资理财能力更重要奇语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为“清场式遥遥领先”释义Nature:从“旁观者”到“刽子手”--髓鞘功能障碍驱动阿尔兹海默症的Aβ斑块沉积读书时,拼的是智商;工作时,拼的是情商;而到了人生后半程才发现,比智商、情商更重要的是“心力”从“案板上的鱼肉”到“木须肉”——政治漩涡中的TikTok特稿丨从“差三代”到“全覆盖”!国产芯片制造核心装备实现新突破金融行业 | 从“规范和促进”到“促进和规范”——解读《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让孩子从“逼着学”到“主动学”:最好的教育,是唤醒他们的内驱力消费刺客| 从“平民美食”到“天价佳肴”,谁拿走了我的“鸡爪自由”?千里江山&敦煌飞天国风超清鼠标垫~好看好用,点亮你的办公桌!“安”网守护,“乐享”服务——锐捷发布两大创新方案,革新教育行业运维与安全体验从“万人宠”到“万人嫌”,留学10年的欧阳娜娜,要提前回来了从“可计算性”到“可生成性”健康,决定人生的长度。心态,决定人生的广度。阅读,决定人生的深度。格局,决定人生的高度从“APP工厂”到“AI应用工厂”,字节能找到AI时代的抖音吗?从“盖中盖”到“新盖中盖”,我们正在见证坦克的“退化史”?从“在读书”到“会读书”,跟着行业领袖深度阅读经典优酷《这是我的岛》收官分享会,点亮“人生的蓝调时刻”从“乘风”到“造风”,抖音电商助力3C家电品牌发掘品类新趋势从“当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点启示我们正从“过河模式”,切换到“蓝图模式”任泽平:新能源上半场看锂电,下半场看储能、氢能、智能驾驶青烟一缕入大漠(八)北碚的记忆:LIFE发布 | 揭秘主视觉诞生记:以光为媒,点亮教育未来![龙年卜卦]退休的年纪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