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哈佛二代妈妈,把儿子送进日本No.1私校后,却写了一本“鸡娃失败忏悔录”…

哈佛二代妈妈,把儿子送进日本No.1私校后,却写了一本“鸡娃失败忏悔录”…

教育


上不上私立学校?

在国际化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这个问题是几乎每个家庭都会考虑的事。

想必大家也读过很多成功的择校故事,叙述孩子进入私立学校后,如何如鱼得水、厚积薄发,但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做《私立小学闯关记》的书,非但没有很成功,反而令人无比窒息,无比感同身受……

这个故事里的孩子,名叫太郎,拥有一个可能处于日本阶层前1%,可以从小赢在起跑线的家庭,几乎拥有所有人艳羡的完美背景元素。

外公从哈佛毕业

是日本跨国公司的董事长,经营着全世界的生意,小时候就在全日本最顶尖私校之一读书,出身名门望族,也特别爱鸡娃,女儿都40多岁了,还手写长信敦促她不要放弃自我,好好学习;

外婆白富美

出身显赫,曾祖父是日本早期的商业大亨;

舅舅也从哈佛毕业

如今在美国纽约生活,是大型投资银行的合伙人,太太也是哈佛校友,生了2个儿子,成绩优异;

而太郎的妈妈,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槙原久美子

自然也是富二代,从小就跟着双亲在全世界各地生活,在伦敦私校上过学,英语好,有国际化视野和思维,是一名非常专业的作者,在《时代》杂志和美联社任职,还做过《莫斯科时报》的特约编辑。《国际先驱论坛报》、《纽约时报杂志》、《新闻周刊》都刊登过她的作品,在日本也有出版作品。

按理来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把太郎从小送进顶级私校接受精英教育,本来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为什么她妈妈还要把自己的择校日记叫做《私立小学闯关记》呢?

到底有多少“关”要闯?

莫不是和很多牛娃家长一样,看似分享闯关的苦,实则凡尔赛?


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里面哪儿有什么凡尔赛,简直完全相反,满书都是痛彻心扉的“鸡娃之苦”……

△7岁的太郎

比如久美子费了特别大的劲儿,把太郎送进了外公小时候上过的顶级私校后,便被迫加入“鸡娃内卷战”,甚至为此辞去工作,全职鸡娃,逐渐“变态”——因为作业打骂孩子,把他关在阳台、关在衣橱,在浴室扭打成一团,毁掉他珍藏的玩具。

而太郎,一个显然不适合高压严苛教育的孩子,小学6年过得仿佛西天取经,被妈妈、学校、老师、同学共同“围剿”

因为一张外国脸而受到霸凌,学校却要求孩子自己解决;

6个课外班累得冒烟,每个班都特别卷,踢足球走个神都要被别的爸爸骂;

学习更是难上加难,人人都在超前,他一开始就跟不上,作业写不完,被老师认为有学习障碍,诊断下来发现是多动症,接下来又是被逼着天天吃药;

被老师体罚是家常便饭,书法老师撕他的作业,把他打出鼻血,补了作业看都不看;

滑雪老师一脚踢上他的脸,只因为“对批评无动于衷”。而久美子不敢打上门去,只能小心翼翼写封信,一边道歉,一边提出“体罚不好”。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真是太心疼太郎这个孩子了,好在久美子在日记里说,太郎没有患上心理疾病,还是大大咧咧快快乐乐的样子,“毫发无损”。

△太郎的日记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杂糅了无数戏剧化元素的真实择校故事,看似和我们中国家庭离得很远。但同样作为东亚国家的妈妈,我依然感到了非常强烈的共鸣——

  • 我们鸡娃受挫的时候,也会暴走变态,周围越内卷,变态程度可能越高;

  • 我们为了让孩子进所谓的“好学校”,也曾宁可压制他们的天性,无视他们的自尊,逼孩子踮脚够上极高标准的学术要求,“学海无涯苦作舟”;

  • 我们处理和学校、和其他妈妈的人际关系时,也曾忍气吞声,努力争取被接纳被认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以上的每一点,久美子在这本书中,都大胆展现了自己的纠结、犹豫、怯懦和卑微,反思了自己“变态”时所作的种种错误决定,并说“一辈子心里有愧”。

△太郎和妈妈

这也是这本书非常珍贵的地方——

满世界教你如何把孩子鸡进名校,这位母亲大胆公开自己“失败”的私校求学史,只为了向你证明:

比起“最好的”精英教育,有些孩子可能更需要的是“更合适”的教育,而认识到这一点,有时候需要我们勇敢站起来,对抗内卷大环境,无视周围人的说三道四,反击别人对孩子的伤害,哪怕需要挑战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和性别刻板偏见。

书里还有很多非常戳中东亚妈妈的地方,非常建议大家去读,一定会对“择校”这件事全新的看法


为了申请全日本最好的私校,
我要把零基础的儿子,打磨成合格的“产品”

太郎要去的私校,在学术、体育方面,都享有全日本最高水平的生源。对学生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几乎算是在全日本财富前1%的家庭中,最顶尖的那些。

请注意,因为这所私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如果小学就进去了,就有机会一路直升,当然这也意味着,从一年级的第一天开始,就要加入激烈的竞争中拼命卷。

而入学考试,可能是全日本5-6岁儿童所经历的考试中,最严苛的那种——一小时的笔试(写作、艺术),运动,小组行为测试,以及面试。

大概有1000多名孩子参加考试,录取率八分之一。

然而,久美子显然对竞争的激烈程度毫不知情,也完全没做准备,还觉得五六岁的入学考试还能有多难。这种“轻敌”心态,在考前5个月带太郎去备考学校时,受到了一记暴击——因为太郎没法安静待在课堂,被好几个备考学校拒绝。

辗转数次,终于找到一所能接收的备考学校,校长第一天就给久美子来了个“下马威”:

如果认为母亲情绪不稳定,我们会要求孩子退学”(对于母亲的严苛要求,书里还有很多,中国妈妈也非常感同身受)。

在备考学校里,要学习的内容,大多超出了五六岁孩子的认知,每一项都很有挑战性(这还是2004年的时候):

考察范围

听力理解放一段5分多钟的故事,不能做笔记,要根据记忆回答细节问题,这还算是太郎的强项。

规律逻辑奥数题中经常出现的那种。

常识理解考察孩子对自然知识的掌握,有些题目还很刁钻,比如“牵牛花是一种从种子而不是鳞茎中生长出来的植物”。

体育考试基础运动考察,还有复杂的障碍赛,比如先转呼啦圈几次,再运球到一个定点,在单脚跳到下一个定点,考察孩子能不能记忆并遵循指令。

艺术考试看孩子绘画、做手工的熟练程度,也为了测试他们的耐心和灵巧度。太郎在模拟考试中只拿了D,就因为在做撕纸画的时候,只撕碎了纸,没有创作;在做折纸的时候,没学会更复杂的起重机和睡莲;在画画的时候,只画了简单的蜡笔画。

生活常识最令家长头疼,考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家务技能,背后还隐藏着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如果孩子有坏习惯,会在这一环节暴露无遗。有一个考察项目,是把孩子们分组,分发一些茶具和餐点,要求孩子礼貌地为对方服务,坚持让对方先吃饼干和喝茶,像彬彬有礼的成年人一样行事。太郎又在模拟考试中只拿了C,就是因为在“分发盘子”的测试中, 他扔得乱七八糟,而没有整齐有序。

小组行为测试分组做游戏,考官要观察孩子们是否彼此分享,是否在把剪刀递给别人时,刀尖朝向自己,是否在递东西的时候双手奉上,以及做完任务后是否把东西清理干净。

以上所有的考核内容,太郎擅长的可能只有体育,其他全都要拼命练习。

有一次,因为太郎分不清左右,无法辨别镜像的方向,久美子带他一遍遍戴着帽子照镜子练习,而太郎不想练,想跑出去,鸡血上身的久美子已经“杀红了眼”,追过去把他抓回来,拖回桌子前,使劲儿把帽子扣在他脑袋上,逼迫他继续练。

如此“变态”地鸡娃,只有一个原因:

在入学考试来临之前,所有母亲都被要求打磨好自己的“产品”。

△带着围裙做家务的太郎

学校课程超前教,课外班拼命卷,

我成了鸡娃到“变态”的妈妈

入学考试时,太郎以久美子都无法理解的运气,神奇地被录取。然而,这份幸运在成为小学生后,很快就烟消云散。

学校的课程,太郎跟不上。

这所私校,一部分使用的是政府批准的教科书,另一部分是老师编写的、更进阶的课件补充,所以总体来说,学校教的内容远远超出标准化教学方针,更有不少孩子,在课外做超前补习,上课的时候相当于又复习了一遍,学习进度非常快。

课堂上,太郎很多问题回答不上来,而针对进度落后学生,学校没有额外的辅导,因为“私立学校的老师只会迎合高水平学生的需求”。

△太郎的小学课堂 

可想而知,作业也是头疼的大问题,久美子最“变态”的时刻,也几乎全部都集中在作业拉锯战中。

太郎不记作业,久美子只好自己找,或者给其他妈妈打电话问;

问完了,会放一盘小零食,旁边放上书本,像“诱捕”小兽一样,引诱太郎来写作业。然而没写几笔,太郎又回到沙发上,悠闲地看会书,或玩会儿纸牌和弹珠。

起初,久美子还会哄着儿子来写,或者用各种“空头支票”来吸引,比如糖果、现金。她还曾经做过完整的计划表,设置了目标和奖励,企图像育儿书一样温柔而坚定地教育,但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

这时候,“暴风雨”就来了。

先是大吼“快写作业!”,如果太郎从桌子前抛开,久美子就狠狠拽回来,按在椅子上;如果太郎还无视命令,继续玩儿,久美子就把他“精灵宝可梦”的卡片撕碎,把水龙头打开,把碎片扔到哗啦啦的流水下面。

△8岁时的太郎

还有一次,又是在无计可施的情境下,久美子威胁太郎,如果再不写作业,就把他珍藏的一个糖果罐踩碎。然而太郎还是不断反抗,久美子毫不犹豫狠狠踩碎了它。

最白热化的一次“战争”,是久美子一边大喊大叫,一边一拳砸在书架上,小拇指肿得老高,她还得担心会不会被别的妈妈看到。

一直到四年级,作业拉锯战始终继续着。

为了让太郎准备科学考试,久美子把他关在壁橱大小的浴室里,除非把科学题解出来。

甚至,两人之间形成了“病态的幽默感”,久美子偶尔从门底下递过去一颗巧克力豆,好让太郎撑下去,但如果题没解出来,没有好好思考,她还是会果断关掉灯,让怕黑的太郎屈服。

△是这样的科学题,久美子自己也没能解出来

就在这种的拉锯战之下,太郎常常10点才吃晚饭,再在午夜才上床睡觉。

那么,太郎不能早点写作业吗?

不能,因为每天晚上放学,还有无缝衔接的课外班

像所有私校学生一样,久美子给太郎报名了各种课外班,填满了几乎所有课后时间,希望儿子学会算数和游泳,或者发现一项属于自己的天赋。

二年级时,太郎有6个不同的课后补习班。珠算、足球、钢琴、游泳、英语、柔道,而且每一门课的要求都很严,太郎经常被老师训斥“不要走神”,踢足球时还曾因为抬头看了看天空中的云,就被几位爸爸大喊“那个守门员是怎么回事”。

所以,就算是课外班,也没有片刻放松和休息。而久美子承认,报名这么多、这么卷的课外班,就是想赶上其他人。

△小学六年级的太郎参加长距离游泳比赛

严苛教育+妈妈责骂,

儿子的多动症更严重了

看完上面的内容,相信很多家长已经窒息了。

书里还有更窒息、更令人心痛的情节,就来自太郎的老师——

五年级时,太郎的日语老师叫做佐佐木,因为对待学生的高标准和严格,被家长视为传奇人物。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老师,给太郎的汉字作业打了“Z”的评级,意为“低到不能再低”,太郎煞费苦心写好的字,也几乎全部被红笔划掉,评语写上“悲哀啊!”或是“别费力气了”,典型的只看成绩,不看努力

佐佐木老师,还非常擅长操控孩子的心理。他让学生在课上举手,举报作业写得乱七八糟的学生。

太郎旁边的小女孩告发了他,而太郎在试图缓解尴尬的时候,说了句“你小心点拿!那可是我的宝贝”,这句话触怒了佐佐木老师。

于是,太郎被佐佐木老师带到了一个空教室,左右掌掴打脸,直到打出了鼻血。

而这件事,太郎回家后丝毫没有告诉妈妈,久美子是看到鼻血痕迹,问过其他妈妈以后,才一点点拼凑出来的。

之后,久美子是怎么做的呢?

她思考了很久,一是不想和学校产生冲突,因为太郎还在这里上学;二是知道,自己如果在学校大声表示抗议,肯定得不到其他家长的支持。

最终,她像无数次给老师写道歉信那样,写了一封礼貌又谦卑的信,末尾小心翼翼提到,希望不要再体罚他。

经过这件事,太郎似乎没有受到太大伤害,学校生活一如既往继续着。直到2年后,久美子在送太郎去美国夏令营时,才在一篇磕磕绊绊的英文作文中,看到了他的真实想法,无比令人心疼: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受了这么多苦,为什么不给孩子转学?

整本书中,久美子一直都在纠结、反省——“这样逼孩子不对,压制孩子不是长久之计”,但已经深陷“私校”这个大环境太久,哪怕曾经想过转到公立学校,也很快打消了念头。

  • 一方面,她认可传统教育的严苛方法,尤其在低年级的时候,打好基础,学习终身技能;

  • 另一方面,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有时候她的严苛会让太郎暂时取得一些成绩,好像还没有到达一定要放弃的地步,而且学校名气太大,所有听说她想转学的人,都会投来不解的目光,不理解这么难进的学校,居然有人想放弃。

更重要的是,太郎自己喜爱这所学校,在学校有一帮好朋友。

所以,就连太郎被诊断为ADHD多动症时,久美子都没有真正抗争过、放弃过,而是拼命逼自己、逼孩子去适应学校。

△运动场上的太郎

当时,还有个精神科医生和她说,学校的严苛教育,加上她在家的责骂,正在让太郎的病情一步步恶化。为了让久美子了解太郎的感受,他说:

假设你唱歌不好听,你每天在学校唱一天的歌,被老师责骂;然后你回到家,还要做更多的唱歌作业,还要继续被骂……”

还有个海外的朋友,儿子也被诊断为ADHD,她给久美子写了一封信: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儿子觉得自己是个有问题的孩子,我儿子的学校应该承担起责任,找到最适合他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反过来,让他适应学校的教学方式”。

这让久美子十分惭愧,“我牺牲了我们两个人的理智,来适应这所私立小学”。

「 写在后面的话 」

《私立小学闯关记》这本书,前面95%都在叙述一名单亲东亚妈妈,如何在极度内卷,又充满同侪压力的学校,试图带儿子闯过来,两个人都非常不容易。

但在我看来,在这些经历中,没有一个大人是正常,只有太郎这个孩子才是正常的

透过穿插其中的日记,就能看得出来,一个不到12岁的孩童,在极大的压力之下,也没有放弃像一个真正的孩子一样,观察自然、观察世界,享受同伴之间的玩耍。

最后的5%内容,终于让人松了一口气——小学毕业以后,久美子放弃直升私校附属初中,带着太郎移居美国,在马萨诸塞州一所寄宿学校重读6年级

太郎整个人如鱼得水,脱胎换骨。成了社交高手,带着与生俱来的幽默感,深受大家喜爱。

学习上,得到老师正面的赞赏和鼓励,从一开始英语说不利索,到两年后几乎像是英语母语的孩子,进步非常快。其他的学科课程,老师会耐心根据他的水平,调整教学方式,而不是像日本那样要求他达到平均水平。

18岁时,以足球特长生的身份,被多所大学录取,还拿到了高额奖学金。学校教练们热情邀请他,让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自己真的被需要。

所以,现在请你回答一个问题:

我们应该为孩子寻找“最好”的教育,还是“最合适”的教育?

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也欢迎在留言区一起讨论。


本期福利

留言区分享您的故事或对本文的看法,我们将为留言区点赞前3名读者,每人赠送一本《私立小学闯关记》,包邮哦~本周五开奖。

点赞&在看,及时收到推送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被困在小县城的妈妈,在“鸡娃”里迷失为什么全球精英都把孩子送到英国来读私校?教育部严防“鸡娃”理念抵消“双减”工作成效;悉尼大学发布加拿大高中黑名单,国内8所学校在列…一周资讯今晚活动丨来不及长线规划,如何分几步把孩子送进英国顶尖私校?把儿子“养废”后,我才醒悟:不停夸孩子的父母,永远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开心时刻】文学城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图· 歌)海难中携子逃生,我从此熄了那颗“鸡娃”的心......中科院神经生物学博士:脑科学研究显示,过度“鸡娃”培养不出聪明孩子!现在的中国就是现在的中国政府你知道这些Attack(发作)吗?不要错过:把孩子送进耶鲁-牛津-哈佛、伯克利、芝大的华人牛爸直播分享走向名校的高效学习法!85后藤校毕业,在北京给明星小孩当家庭教师,却成了“鸡娃”工具人哈佛二代妈妈,把儿子送进日本No.1私校后,却写了一本“鸡娃失败忏悔录”….糕妈:年糕三年级了!坚持不“鸡娃”的我,最近有些变化成都二娃妈:反鸡娃,把孩子送进剑桥,我们做对了什么?把孩子送进“整天都在玩”的日本幼儿园,这位中国妈妈重新认识“起跑线”在没有“鸡娃”传统的国家,中国移民家庭还怎么“卷”?揭秘!为什么那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来英国私校读书?原来是......放弃美国顶级私校后,两儿子却都进了哈佛,清华爸的做法让鸡血家长懵了都说学霸拼天赋,但我做对这件事把孩子送进北大!“名校父母”的“鸡娃号”该如何治理[干货] “鸡娃式教育”和“放养式教育”,英语分别怎么说?一口气追完!开学前家长就适合看这种剧,找回“鸡娃”的感觉在人间|公益机构关门后,我把孩子送进养老院“鸡娃,全世界中产家庭的必打之战”博士答辩的一些趣事看了那个把儿女送进哈佛的全职妈妈,我才明白: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教育部: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仅剩34家,封禁输出“鸡娃”理念营销账号40余个国家为什么急着要“双减”?看了北京第一代“鸡娃”血泪史,你就懂了把儿子“养废”后,我才顿悟:“不停夸孩子,也是一种语言暴力”见过无数优等生滑坡、差生逆袭,班主任妈妈发现了中产“鸡娃”的雷区卢梭《忏悔录》:人最难的醒悟,是反省自己放弃美国顶级私校后,两儿子却都进了哈佛,清华爸的做法让鸡血家长懵了…中文小样本NER模型方法总结和实战大脑如何驾驭我们说双语或多语(ZT)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