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不愿意发朋友圈了?

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不愿意发朋友圈了?

公众号新闻

来源 | 京师心理大学堂
作者 | 心是孤独的猎手
ID | bnupsychology


频繁刷社交媒体是否让你觉得心累?

社交媒体上的内容是否总是轻易影响你的情绪?

社交媒体上太多的消息,太多的好友,会让你觉得「社交过载」吗?


这些表象的背后反映的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交媒体倦怠」


我们天生爱分享


汤姆·斯丹迪奇在其著作《社交媒体简史》中总结了社交媒体的本质[1]

虽然历史上不同时期和地点产生的社交媒体形形色色,但它们都由一条共同的线连在一起——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分享信息的基础之上的。

《社交媒体简史》还解释了人类为什么天生喜欢分享——

首先,人类天生就是社会性动物

我们的大脑似乎是为了加工社会信息而进化的,以便于使它们组成的社会群体能够更有效地运作。

其次,人在社交关系网中评估和维持自己地位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与别人交流信息和交流关于别人的信息(即流言)

简而言之,和别人建立关系、交流信息,这是我们作为人的本能。


最后,媒体技术的发明与革新构筑了分享的渠道。

比如,书写的发明使识字的人得以扩展信息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而如今,互联网使得用户间的信息交流变得轻而易举。

社交媒体在增强我们之间联结的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疑问:

我们使用社交媒体是否只是浪费时间?

社交媒体是否只会在特定的一段时间流行,而最终结局是衰落?


什么是社交媒体倦怠?


心理学上,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定义主要有以下3种视角[2]

1.情感视角——我体验到了负面情绪

基于情感视角的社交媒体倦怠被视为一种负面情绪体验。

Dhir等人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认为:

社交媒体倦怠是社交媒体用户因参与和在不同在线社交媒体平台中的互动而体验到技术的、信息的和沟通的过载后所遭受的精神枯竭 (Mental Exhaustion) 状态[2-3]


情感视角关注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时的体验,涉及一些消极情绪反应;

这种体验由疲倦、烦恼、恼怒、失望、戒备、兴趣丧失,或者是对社交媒体使用和交互的需要/动机的减弱等情感构成[2,4-5]

2.行为视角——我想要逃避

行为视角下,用户从社交媒体中撤退的行为或行为倾向 (Tendency to Pull Back)便被认定为出现了社交媒体倦怠[6]


当我们被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淹没时,我们便会想要逃离社交媒体。

比如试图通过卸载微信而屏蔽掉999+的工作消息(但不能)

行为视角关注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时的体验,比如用户会因为感觉到社交媒体中的社会比较,而导致对社交媒体出现回避的态度,有的用户甚至会出现逐渐减少、甚至放弃社交媒体的使用的现象[7-8]

以本人为例,如果某段时间生活颓废消极,但朋友圈全是精致积极上进的po图时,我便会选择暂时关掉朋友圈,以减少同辈压力。

3.心理和行为综合视角

当然,也可以从心理体验和行为表现两方面来综合定义社交媒体倦怠。

综合视角关注用户与社交媒体有关的疲劳、烦恼和厌烦的感觉,它会导致使用社交媒体时更短的浏览时间、更少的使用频率和更低的热情,并会促使对社交媒体负面印象和态度的产生[9]

或者如季忠洋等人的定义[10]

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心理层面出现疲倦感、放弃感,情感层面产生了忧虑、恐惧、郁闷、无聊、生气、烦扰、疲惫等负性情绪;

行为层面呈现不持续、克制、限制甚至停止使用状态,具体表现为潜水、屏蔽、忽略、退出等。


社交媒体倦怠的成因


社交媒体倦怠是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过程中体验到的一种消极情感,影响社交媒体倦怠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交媒体用户自身两方面[2]

总的来说,社交媒体倦怠除了有感知过载“量”的原因外,还存在感知价值“质”的原因。

1.“刷不动了”——感知过载

根据心理学研究中的定义,「过载」是指个体对于超过自身处理能力的事物的主观评价和感知[11-12]

信息过载、社交过载和系统功能过载这三个应激源被引入到社交媒体情景中并且分析它们对于用户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

  • 信息过载

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是指由于所接受的信息的数量过大,导致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有效处理和使用信息的一种现象[13]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一定时间内个体能够处理和加工的信息的数量是有限的。

当信息数量超过了人的认知加工能力时,往往会导致个体无法有效分辨重要信息、正确理解信息内容或对信息进行更新[13]

个体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心理旷工」(psychological absenteeism)的方法;

他们会处于“摸鱼”状态,尽量选择不处理信息或者试图规避[12],比如放弃继续使用社交媒体。

  • 社交过载

社交过载(social overload)是指随着社交账号上的好友不断增多,个体需要努力维持好友间关系,从而体验到的过高的社会需要[12,14]

比如,随着社交网络上各种关系的好友不断增多,为了获得好的个人印象,用户需要耗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维系各种关系

比如评论、转发等人际互动,而这可能会引起用户的社交过载和压力[15]

而这种社交压力背后或许存在一个规律:

经历社交过载后,用户会逐渐远离社交媒体,最终,随着用户的增多、各种圈子的建立,社交媒体中不免出现蒸发冷却效应的现象[16]

社交蒸发冷却效应(evaporative cooling)是指由于新成员不断涌入,社交圈内具有“高价值”的成员会发现圈子的水平降低,他们感到继续留在这里已经变得没有意义。

而当社交圈内高价值的成员选择离开或者取消关注的时候(液体蒸发),社交圈的价值就会进一步降低(冷却降温)

这也意味着当用户的社交关系链大到一定程度而无法维护时,用户便会选择放弃维护[12]

  • 系统功能过载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则,虽然信息技术可以提高生产率,但当超过某个点之后,技术产生的收益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也就是说,更好的技术不一定带来最大的产量或绩效,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技术过载[17-18]

系统功能过载就是信息技术过载的重要部分,表现为:

给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过于复杂,以至于超过了用户所能接受的操作水平;

或新功能应用所需的信息技术超过了人们对于达到该项功能的最高需求,而导致功能过剩[18]

在社交媒体中,用户设置界面和信息展现方式随着系统的更新而改变、不断增加的新功能等,都在不断重塑用户的使用习惯;

这便给用户带来了系统功能过载的负担,因此产生倦怠情绪[18]


2.“刷太多也没什么用”——感知价值

感知价值(perceived value)是用户基于感知利益与感知成本之间的权衡而做出的总体评估,这种评估会随用户需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19]

对社交媒体而言,用户感知到的价值越高,对社交媒体的满意度越高,更愿意持续使用社交媒体。

「感知利益」是用户主观感知的获得价值,包括四个维度:社会价值、认知价值、信息质量和功能价值;

「感知成本」是用户主观感知的付出,包括三个维度:时间成本、认知成本和隐私关注。

其中,信息质量,即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应该是信息满足认知价值的基础;

如果信息的真实性都无法保证,信息带给人新颖、好奇的体验将会大打折扣。

而认知成本是影响用户情绪倦怠的最大因素——

解读信息的难度增加,人们便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猜测他人的真实意、隐含意。

总而言之,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如果感知利益降低或丧失、感知成本增加,用户便会因此产生倦怠[20]



应对社交媒体倦怠的权宜之策


社交媒体诞生的最初目的是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

随着大众对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大众在驯化社交媒体的过程中,生活却被社交媒体绑定,信息交流、消费和交往方式均被社交媒体改变,这些就是被社交媒体反驯化的表现[21]

面对感知过载和感知价值降低等问题,大众日渐对社交媒体产生倦怠情绪,并采取“不使用行为” 与之抗衡。

很多用户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逐渐减少,甚至成为不活跃用户。

这种“不使用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交媒体倦怠,用户可以暂时性治愈社交媒体倦怠,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调整生活节奏。

但这只是暂时性的应对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社交媒体倦怠。

人始终是社会关系中的人,社会关系的强连接导致人无法彻底断开与社交媒体间的连接。

我们能做的,是尽力去找到个人生活与社交媒体间的平衡点;

既减少社交媒体对个人生活的控制,又尽量不放弃正常的社会交往[21]

在被社交媒体反驯化的过程中,不断探寻破解之道。



写在最后



今天,社交媒体等媒介不再只作为工具存在,而是以全面嵌入的方式让人对媒介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将人与媒介的契合程度作为社会化的一种衡量指标,并最终成为支配人的手段。

在媒介异化的过程中,人逐渐沦为媒介的工具,并与其自身疏离[21]

电影《贩夫走卒》中主角将自己的皮肤卖给了艺术家,成为了被展览、买卖的艺术品本身

社交媒体倦怠或许也是我们反抗媒介异化的一部分。

作为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使用还是退出社交媒体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如果社交媒体让我们感觉到“过载”,卸载也是一种应对方式。


作者:心是孤独的猎手。本文转载自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在温暖、安全、专业的环境中 

 探索内在,舒展自我的力量 

 在社交与个人生活中找到平衡点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为什么学时尚管理的人越来越多了?那些国庆不发朋友圈的人为什么现在的亲戚没有以前亲了?无非以下三个原因!为什么现在都不看电视了?国民党与土共,谁更配得上中国我们为什么越来越不爱面对面聊天了?四十年惠台政策养了一群白眼狼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更倾向于住「大平层」,而不是买别墅了?【装修干货】真正厉害的人,不发朋友圈我在精子库工作6年,发现男人越来越不行一个女孩被偷窥的24小时:救命!我再也不敢发朋友圈了!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睡不着?这三年,钝感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真正的有钱人都不发朋友圈?为什么花钱算命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68岁复旦教授公开支持“啃老”被网暴:我怕以后,为年轻人发声的人越来越少…寒门贵子越来越少,寒门贱人越来越多为啥现在的儿童霸凌越来越多?因为孩子交的朋友太少了!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不想脱单了?恋爱、结婚,到底难在哪——为什么现在的猪肉越来越难吃网红女友说,不愿意发太多我俩的交往日常到xhs?这样发朋友圈“九宫格”照片,点赞的人巨多!发朋友圈都克制的年轻人,为什么在这件事上这么放肆?零嘴 - 烤鱿鱼书单 | 全球人口突破80亿:人越来越密,其他物种却越来越少,怎么办?为什么现在看不到有人戴Beats耳机了?男朋友不愿意发朋友圈秀恩爱,我要分手吗为什么现在的国际顶级男模,个个都是“细狗”?!《泰囧》编剧束焕:为什么现在的喜剧不好笑了?▲▲▲ 告诉大家一个不好的消息(II)牛市来了!▲▲▲“干啥啥不行,生气第一名”:为何现在的人越来越易怒?荐号丨一个人突然不发朋友圈了,往往是这几种心态!肥大、增生、化生、结节、息肉、囊肿、肿瘤的区别拖延症的坏影响:为什么你越来越不幸福|每日罐头为什么现在的猪肉没那么香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