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全中国最会吃肉的人,都爱这片“白月光”

全中国最会吃肉的人,都爱这片“白月光”

公众号新闻
图片|珍妮茉茉  © 

极物君语:

一片白水煮肉,凭啥经久不衰?

来源:地道风物
作者:西夏


东北和四川远隔三千多公里,可一片白肉,足以把东北人和四川人撺掇到一张餐桌上。

这片白肉,不是营养学家说的肌红蛋白较少的鸡鸭鱼肉,而是白花花、透光光、颤巍巍熟猪肉。东北人和四川人心领神会,这可是两地少有的饮食默契。
▲ 砂锅白肉。北方人吃白肉,最喜欢暖锅。(图 | 汇图网,摄影 | 蓝旗卡伦)

白肉之“白”,是色白,肥多瘦少,白如凝脂;也是“白煮”,清水炖煮,有时候甚至连盐也不加;还是“白味”,蘸料从简,突出肉的原汁原味。

东北和四川,是白肉流传的起点和终点,也各自是北方和南方吃白肉的代表。从东北“老家”出发来到北京,又从皇宫“流落”到民间,此后又辗转江浙和四川等地,几百年来,白肉虽然还是“白水煮肉”,但在吃法上不断“入乡随俗”——
▲ 虽然都是白肉,南北差别还是蛮大的。(制图 | 孙璐)

在北方,白肉在铁锅里炖,在砂锅里炖,下搭酸菜上配血肠,看起来清爽吃起来火热;在南方,白肉蘸蒜泥红油,搭“五味”刀工,看起来火热吃起来却十分清爽。
▲ 蒜泥白肉。南方人吃白肉,少不了蘸水。(图 | 汇图网,摄影 | 奕宏)

如今,这道看似最简单、原始的白肉依然没有过时。从白山黑水秀气江南,再到天府之国,这是一场纵横千里,跨越世纪的神奇联动。


东北“白又”
咋能不放酸菜呢?
 
中国最冷的土地,却是最早盛吃白肉的热土。

东北人对白肉的热爱是刻在基因里的。沈阳有“蒸白肉”;吉林有讲究刀工的“抽刀白肉”;还有隐藏菜单“酥白肉”,源于鲁菜中的“拔丝白肉”,将肥肉油炸后再裹上糖浆拔丝,听上去“罪恶指数”爆表,但咬开糖衣,肥肉的油汁迸出,非但香而不腻,甚至可以用“清爽”来形容。
▲ 酥白肉,源自鲁菜中的“拔丝白肉”。(图 | 汇图网,摄影 | yudesheji1)

白肉最早的出现,与少数民族的祭祀活动相关。萨满仪式中少不了白肉镇场,满族人视之为“跳神肉”。正因为特殊的“宗教身份”,白肉才在此后的传播中最大限度地保留着自己的本色。

东北人做白肉,讲究“锅越大,肉越多越香”。将猪进行粗糙分割、融合了“头蹄下水”的“大锅煮肉”,既是白肉最早的形式,也是它的精髓所在。最初,白肉煮好不加盐,每人拿一把小刀,割而食之,即便是路人也可以随时加入,有点像今天农村吃流水席的场景。
▲ 东北白肉,在大锅中与酸菜同炖才香。(摄影 | 邱会宁)

吃白肉不放盐的传统,这在今天看来多少有点难以想象。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东北物产丰饶,所谓“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在古代,盐比肉难得的多。这就跟胶东过去把鲅鱼饺子包成脸大一个道理——沿海人家,面粉比鱼矜贵多了。

要说白肉在东北流传最广泛的,还要数作为经典杀猪菜酸菜白肉炖血肠了。
▲ 酸菜白肉炖血肠,东北特色美食三件套。(图 | 图虫·创意,摄影 | 碧海扬帆56)

霜降后的大白菜脆甜可口,此时入缸腌制,等到杀年猪前后,发酵的滋味正浓。这时将酸菜切丝,与切片的白肉同煮,再放入新鲜嫩滑的血肠。三种最具特色的东北食材碰撞在一起,酸菜解腻的同时,又能吸收肉中油脂,吃起来让人口舌生津。
▲ 寒冷的冬天,吃一口酸菜白肉炖血肠,最是暖和。(摄影 | 邱会宁)

这道菜架上火,稍微变一下,就可以做成东北人心中火锅里的扛把子——“酸菜白肉火锅”。熟的白肉切成薄片,香而不腻。摆盘讲究“前飞(禽)后走(兽),左鱼右虾”,再配上些许绿菜,气场十足。
▲ 酸菜白肉火锅,白如凝脂的白肉依然无法拒绝。(图 | 汇图网)



牛羊肉,铜锅开涮
白肉,砂锅“伺候”
 
到了清代,白肉从东北“落户”北京皇宫。白肉作为祭祀的食物,出现在各种祭天祭祖的盛大场合。每逢大祭和初一、十五,都要煮几头猪用于祭祀,平时也有“朝夕祭”要吃白肉。吃不完的肉,皇帝就分给王公大臣们“进克食”(即满语“吃祭肉”),寓意分散福气。现在的坤宁宫内,还留有三口煮白肉的大锅。 
▲ 坤宁宫还留有的三口大锅。(图 |《上新了故宫2》)

有趣的是,此时虽然不再为吃盐发愁,但因为遵守传统,白肉依然不能直接蘸盐吃,吃得多了,不免觉得腻。于是不知是谁想出个“酱油纸”的妙法,将浸透酱油的纸藏在袖子里,专供吃白肉时“作弊”用。这样一来,既不驳皇帝的面子,又能满足口腹之欲。 

王爷贵族们也会用白肉设宴款待宾客或分予下人。《清稗类钞》中记载:“满州贵家有大祭祀或喜庆,则设食肉之会。不论旗汉,不论识与不识,皆可往。”这与满人最初与路人分食白肉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象征着散福。祭祀用的白肉太多,分着分着,就从皇宫、王府流传到了民间。 
▲ 砂锅白肉,薄肉片呈波浪纹,下面衬的还是酸菜。(图 | 网络)

清代中期,有人在王府旁边开了专卖白肉的馆子,起名“和顺居”,因为店内有一口“镇店”的大砂锅,足以煮整头猪,所以后来都叫它“砂锅居”,最有代表的菜就是 “砂锅白肉”了。 
▲ 与酸菜汆白肉相比,砂锅白肉的肉片切得更讲究。(图 | 汇图网,摄影 | qibajiu789789)

砂锅白肉汤浓味厚,肉片薄而不散,一般还配有酸菜粉丝。吃时单加一碟用芝麻酱、韭花酱、腐乳汁、甜面酱、酱油和醋等调成的蘸料,再配上芝麻火烧——原本简单粗犷的关外饮食,经过关内的融合,也有了细腻的内里。 

白肉在北京的流传,远不止这么个老字号。有俗语“六月六,煮白肉”,北京过去甚至设有专门做“白肉席”的厨子,别的菜都不会做,只对白肉精通。从选料、煮肉的火候到刀工都需要精准拿捏。白肉席上除了最主要的白肉锅子,还有诸如炸肥肠、炸丸子炸里脊等少至十几道、多则几十道的“烧碟”,从排场到菜式都颇为讲究。 
▲ 北京的白肉席,砂锅白肉配着各种小烧碟。(制图 | 吴玖洋)

白肉席从头吃到尾,最后少不了一道“原汤化原食”。将煮白肉的原汤盛在大壶里,倒在白米饭上,再添加香菜末、白肉碎末、酸菜丝和一点胡椒面。在一顿宴席的结尾,这么连汤带水地吃上一碗,既有滋味又落胃。听起来似乎“不咋讲究”,却是白肉走下神坛、进入百姓生活的最佳佐证。

更“接地气”的,则是用白肉汤煮馄饨或做打卤面,均属于北京的家常美食。老北京以前不说“吃馄饨”,而说“喝碗馄饨”,突出的就是打底的白肉汤。先在碗里放虾皮、紫菜、香菜、酱油、醋、白胡椒和小磨香油,再用白肉汤沏开放入煮好的馄饨,鲜美程度可与南方的鸡汤小馄饨媲美。 
▲ 老北京打卤面,同样用白肉汤做卤。(图 | 视觉中国)

打卤面更讲究,要加五花肉片,连同黄花、木耳、口蘑和鹿角菜用肉汤打卤,出锅前再黢一勺香喷喷的花椒油,是北京逢年过节或为长辈祝寿的“重头戏”——你看,食物的性格就是这么“倔强”,即便白肉已如此“亲民”,也还是没有丢掉它最初与宗教和节日挂钩的传统属性。


白肉不“白”
感受下花式蘸料与刀工

一路南下,白肉在华北、江浙和西南都留下了足迹。

保定有一道源自民国时期的“白肉罩火烧”。这里的白肉不再“白煮”,而要加入花椒、大料、姜、丁香、桂皮和白芷等香料,熬出的汤带有药膳的香味。吃时将层层叠叠的火烧撕成云朵一样的片片,在热汤里“罩”透。充分体现了北方人喜欢将菜、肉和主食三合一的饮食习惯。
▲ 保定不仅有驴火,还有白肉罩火烧。(图 | 汇图网,摄影 | liju001)

江浙吃白肉的习俗也由来已久。钱塘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将猪肉上行动之处(前后腿),薄片上桌。不冷不热,以温为度。此为北人擅长之菜。南人效之,终不能佳。”袁枚与京师成亲王交情甚厚,有可能是从王爷那里得到了白肉的做法,但并不精通。实际上,南方人在吃白肉的调味上远比北方出彩。

基础款如江浙的“白切肉”,将煮熟的白肉切片,调酱油、醋和蒜泥蘸食;升级版如“五味白肉”,蘸碟中有辣椒油、酱油、糖、醋、熟芝麻、花椒末、葱末、姜末和蒜泥等。“五”在这里,显然是个形容味型丰富的虚指。
▲ 江浙白切肉,和北方比起来更显精致。(图 | 汇图网,摄影 | qybpyn321)

但真正将白肉的制作工艺和调味手段上升到一个新层次的,无疑是精于烹饪的四川人

清乾隆时期,四川人李化楠从江浙宦游归来,写了饮食著述《醒园录》,书中记有江浙一带的“白煮肉法”。晚清时期的《成都通览》中,也有“白肉”“春(椿)芽白肉”等记载。这或许可以简单勾勒出白肉由北向南,先到江浙,再传入四川的传播路径。
▲ 经典川菜蒜泥白肉,早已是“国民凉菜“了。(图 | 视觉中国)

原本粗犷豪迈的白肉,遇到“尚滋味、好辛香”的川式调味,就像跌进了温柔乡,美味呈指数级别增长。蒜泥白肉是白肉与红油的经典结合,色泽鲜亮,味道鲜辣绵长,它的受欢迎程度早已不拘泥于四川,而成为一道人尽皆知的“国民凉菜”

在四川,蒜泥白肉还有一位“孪生兄弟”——李庄白肉。李庄是宜宾的一个小镇,在这里,几乎每家饭馆的门口都放有切白肉的案台,标配是一大块煮好的猪肉、一把锋利的大刀和一块白毛巾,粗犷中又不失郑重。
▲ 除了有名的白肉,李庄还有川版“乌镇”之称。(图 | 视觉中国)

相比蒜泥白肉,李庄白肉更强调刀工。专业的白肉师傅,可将一块二斤的白肉“片”成五十余片,每片1-2毫米,薄可透光。放到报纸上,甚至可以看清下面的字。即便不吃肥肉的人,也很难经受得住这“薄如蝉翼、香而不腻”的诱惑。

白肉好吃,少不了蘸水的衬托。李庄白肉的蘸水各家略有不同,有的突出蒜香,有的突出红油麻香。配上蘸水的白肉香润盈口,十分清爽。在云南,还有类似的凉白肉,蘸水是甜酱油、芝麻酱、辣油等配制,甜酱油让凉白肉多了一层咸鲜回甜的口味。
▲ 李庄白肉更见刀工,每一片都薄如蝉翼。(摄影 | 韩素兰)

数百年来,白肉早已不再是东北专属的美味,从东北到四川,每到一个地方扎根,它总能带来新的惊喜。酸菜上、砂锅里,裹着蘸料、迎着刀口,“白水煮肉”从不缺妙笔生花的手艺,这也是它经久不衰的秘密。



END

文字为极物转载,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介绍:“地道风物”是《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的原创内容平台,这里汇聚了一群热爱山川美食的人,作为行走的风物百科,立志踏遍中国每一寸土地河山,探寻风物美食,传播地域文化。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极物商城。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曼哈顿中心—你心中的“白月光”豪宅“灵光”“精光”“捎地光”......这些“金光锃亮”的上海话,你用过吗?白月光遭男友逼迫卖肉爱吃肉的女插画师~冬天最伤胃的主食,人人都爱这么给娃吃,快别这么做了曾是古天乐白月光,却两次给有妇之夫当“小三”,下嫁穷小伙给公婆买房,终毁在渣男手中…从BLACKPINK火到上海街头,今年女孩都爱这种小众穿搭!钙离子通道(Calcium Channel)与心脏病全中国最想一夜暴富的人,都去北海卖房了全中国最能熬夜的人都在长沙?爱吃肉的人和爱吃素的人,谁会更加长寿?科学研究或给出了答案杭州老底子的味道!虎跑晾晒的酱鸭,油亮肉厚,明星都爱这一口~看看排名前十的高薪工作有哪些太夸张!澳洲组织:“不要和吃肉的男人发生性关系!”中国最会娶老婆的人:靠一婚发家,二婚娶总理女儿,三婚娶首富千金,四婚遇真爱为什么TA能成为你的白月光?|日签秋天最伤胃的主食,人人都爱这么给娃吃,快别这么做了天蓝和玫红评分9.5!全中国最好吃的早餐,都在藏在这部神级纪录片中买房风波(3)费德勒退役、查尔斯登基都戴了计时表,为啥男人都爱这一款?56岁泰国第一名媛:爱马仕随心背,带球队打入世界杯,还是泰王“白月光”?5包再送1包!香软Q弹,吃肉的快乐都是它给的,连炫2根才过瘾梅根登封面模仿戴安娜惹争议!去世25年的她,为什么是永远的王室“白月光”?“床前明月光”原来是“床前看月光” | 科技袁人壶中白月光!大师亲制象牙白紫砂壶,美得出尘脱俗冬日里就馋这一口腊味!杭州老底子的味道,虎跑晾晒的酱鸭,油亮肉厚,明星都爱这一口~他冷落丑妃五年迎娶白月光,宴会上逼她献舞,面具掉落,全场炸了!你的国剧白月光又回来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拿下大油田中国最会搞钱的“县城一哥”,农民收入都是上海人的两倍!梨中“白月光”,是怎么越变越甜的?白月光存在吗?珍惜眼前人因为脸崩退出娱乐圈,41岁复出直接美回白月光...为什么经常吃红烧肉的人,普遍会健康长寿?说出来让你惊讶!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