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跟D妹和一篇:我7年前写的珠峰故事 (搬完了)
avatar

跟D妹和一篇:我7年前写的珠峰故事 (搬完了)

gigivivi
楼主 (北美华人网)
看到D妹的帖子,想起来我七年前也写过一篇珠峰故事,发到微信公众号上了。先把链接放在这儿,再慢慢搬文字和图片 隆重鸣谢Whyflyaway 的友情编辑 https://mp.weixin.qq.com/s/e6bgLN5NYxEHZYSj0gJZFQ https://mp.weixin.qq.com/s/BD_TJ-TRVeiXG2GmjwEd8Q https://mp.weixin.qq.com/s/tBeKngfvAJL5z1L-85g4aQ https://mp.weixin.qq.com/s/Z2C_TgrXmqkjskrrC7_44Q
1996年珠峰事件的罗生门
三只队伍同时登顶 96年5月10号当天登顶/试图登顶的有三支大的登山队, 两支商业登山队从尼泊尔境内的南线登峰, 一支印度警察组成由国家支持的登山队从中国境内的北线登峰。两支商业登山队分别由新西兰人Rob Hall和 美国人Scott Fisher担任领队,除领队之外,每支商业登山队还各有两名专业向导、八名顾客、和负责后勤的若干当地夏尔巴人 (Sherpa)。
当天两支商业队都各自有不少人成功登顶,包括领队、向导、顾客和Sherpa。 事故发生在下山的时候,下午四五点山上开始刮风,一些人没有在天黑前及时回到营地,被风雪困在山上冻死或摔死。
Rob Hall的队伍死了四人,包括领队、一名向导和两名顾客。Scott Fisher的队伍只死了一个人,就是领队Scott自己。印度警察登山队在北线上也被风雪困住,死了三个人。
比较凄凉的是那三个印度人在风雪中看不清楚,还以为自己已经登顶了,用无线电和印度总理通话汇报喜讯,讲完话之后没多久就冻死了。

专业写手公众人物 Rob Hall 和 Scott Fisher的商业登山队里各有一位公众人物。Rob队伍里的是 Jon Krakauer,一个专业写手, 这次是应著名户外杂志 Outside 之邀,随Rob的团登山,准备在登山后给Outside写个讲珠峰商业登山的专题文章的。
Jon早年也是个登山爱好者,此时已经靠写文章出了名,经常在 Outside呀,国家地理之类的杂志上发表东西,还出了一本纪实的畅销书, 《Into the Wild》, 讲的是一个美国孩子大学毕业以后,和家庭断绝联系,独自一人去荒野流浪,两年后死在阿拉斯加的故事。
Jon Krakauer登完珠峰回来以后,97年出了一本国际畅销书 《Into thin air》,卖了有几百万册,至今还是amazon上登山类书籍排名第一的畅销书。
再往后别的什么人要出个书写个什么登山探险的故事,都要拉上Jon给自己说几句好话印在书背。别的什么人说了什么好话,在后面都要注明这是什么什么人写过什么什么书,只有Jon Krakauer不需要介绍,书背上印上他的名字就够了,人家是大名鼎鼎登山书籍的头号牛掰人物。
Jon Krakauer和另一支商业登山队的领队Scott Fisher都是西雅图人 (话说美国登山界知名人士好多都是西雅图人,大概那里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两人早就认识。
找个记者/写手随团登山来给自己写软性广告,其实是Scott Fisher的主意。Scott联系上Outside主编,Outside主编找到Jon,本来都说好了的,Outside出钱让Jon参加Scott的团,登山团一个团位要六万五千美金,Scott会给Outside打个大折扣。 Outside除了在专题文章里提到Scott的商业登山团,将来还会给他广告上的好处。
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其实也不是程咬金自己杀出来的,是Outside主编自己去找的。Rob Hall那年也要组织珠峰登山团,团位也是六万五美金一位,Rob Hall在商业登山界的资历比Scott 还要长, 已经组织过多次登珠峰, 一共带过39个人登上珠峰顶(包括向导,Sherpa和顾客)。Scott是新人,这年是他第一次带团登珠峰, 搭上Outside杂志就是要打响名声,从Rob那里分一杯羹。
可是谁也狡猾不过Outside主编。他和Rob联系,说Scott Fisher给了我们这样这样的条件,让我们的一个记者随团登峰,你怎么看? 
Rob也是爽快人,马上给出了更优惠的条件,只收一万刀就让Jon 随团了,差价以后用Outside上的广告版面相抵。Rob虽然是商业登山界的老大,但他是新西兰人,不像Scott人在美国,更容易拉到美国客户。他担心一旦让Scott做出名堂他自己的生意就要走下坡路了。
Outside主编再回去跟Scott说,Rob出了这样这样的条件,你能打败他吗? Scott气得要死,反复衡量之下还是放弃了。做这一行利润本来就很低,他还不想自己倒贴钱。
名媛公众人物 Scott队伍里的公众人物叫Sandy Pittman,是个纽约上流社会名媛, 她79年嫁给了 Robert Pittman, MTV的创始人之一,媒体界的大亨,96年的时候大概有四千万美元的身家。
为什么Robert Pittman 96年的身家数字这么重要呢?因为这夫妇俩正在闹离婚。原因吗,据Robert说是因为Sandy沉迷于登山不注重家庭。Sandy很无辜的说早年还是你鼓励我出去旅游培养爱好的,怎么现在嫌我不顾家突然要离婚了呢? Robert说这么多年我已经给你很多暗示了,可是你完全看不到,我受够了!
Robert闹离婚大概也是Sandy此时要去登珠峰的原因之一。登就登吧,可Sandy非得搞出大阵仗不可。
在和Robert结婚前,Sandy是时尚杂志编辑,在圈子里也是有名声的。成了贵妇后更是纽约社交界的大红人,经常上个电视在杂志上露个面什么的。她这次去登珠峰,拉了NBC做赞助,要在NBC的网站上实况更新登山的全过程。
出发前纽约社交界还给她办了个欢送会,一长串我不认识的名人出席,排在名人里最后的一个叫Calvin Klein。 Sandy Pittman穿上全套登山服出席这次欢送会,出足风头。
冲击顶峰之前 那年珠峰遇难事件是五月十号出的事, Jon从三月底开始写。先写他坐飞机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和团员导游汇合后搭一辆破破烂烂的直升飞机到某一个小镇,再从那个小镇徒步走了一个星期才到珠峰大本营。
是的,那时候珠峰大本营不通公路,所有人都得这么走,路上用牦牛运输货物。那年雪下得大,三月底积雪还很厚,牦牛无法行走,货物得全靠当地人背到大本营。他们这一路走走停停走得很慢,目的是让团员们慢慢适应高原气候。
四月初到达珠峰大本营,看到这里我很奇怪,从四月初到五月中,他们为什么要等这么长时间呢?
原来登山团员们要用这一个多月的漫长时间来适应高原气候。珠峰大本营的氧气浓度是海平面的一半,珠峰顶上得氧气浓度则只有海平面的三分一。在登山界,海平面八千米以上的区域叫“死亡区” (death zone),就是说八千米以上的氧气浓度不足以支持人体的器官功能,即使不得高原反应的急性病,待在那种地方也是一个缓慢死亡的过程。
除了大本营,珠峰一路上去还有四个营地,分别是一号营、 二号营、三号营、四号营(废话!)。这帮人先在大本营待几天适应,然后爬上一号营,住一晚。再下来回到大本营休息几天,然后一气爬上二号营,再住一晚,再下来到大本营休息几天。然后再爬上二号营,住一晚以后再爬上三号营,再住一晚,再下来到大本营休息几天。这么一长串准备工作都做完了,才能开始冲击顶峰。
《Into thin air》第一章从五月十号下午一点半开始写。那时候Jon Krakauer已经成功登顶,准备下山。这时众人还不知道悲剧要发生,但马上就要发生了。BTW,所有写96年事件的书都从这个时候开始写,这时候最紧张最有悬念吗!插叙了最有悬念的一幕,各位作者才从头开始讲古。
Jon所在的Rob Hall的登山团于五月九号傍晚到达四号营,刚到的时候正在刮大风,各个团员向导们都觉得这次肯定不能登顶了。Rob Hall还不确定,他要看看天气如何变化才能做决定。如果要登顶的话,必须这晚午夜之前离开四号营,才有可能在第二天登顶并在天黑以前回到营地。很神奇地,大风刮到十点多突然停了,Rob高兴地宣布晚上十一点半出发。
这天准备登顶的不但有Rob的队伍,还有Scott的队伍。两队各有领队一名、向导两名、顾客八名,sherpa七到八名,合起来有三十多人准备登顶。登顶的路上很多地方只能一个人走,特别是山顶前有个鹞子翻身似的地方,叫Hillary Step,是几十米高的一块大石头。石头上固定了绳索,上来或者下去都靠这条绳,一次只能过一个人。 
为了避免在登顶时出现堵在Hillary Step的情况, 作为德高望众的登山领袖,Rob已经在大本营召集过多次会议,商量分配各队的登顶时间。那时候大本营有十几支登山队准备登顶,再加上后勤医务什么的,乌泱泱住了三四百人。 Rob和Scott的登山队是最大的两支,别的所有团队准备登顶的人加起来,还没这俩支队伍多。
Hillary Step Rob带领登山队的理念是所有人必须一致行动,走在最前面的人不能脱离大部队多少多少米,而他自己负责殿后。 
这天登山的sherpa们还负有重任,他们要帮团员们每人多带一瓶氧气,放在Hillary Step 下面,让登完顶下来的人到这里换备用氧气瓶。每个团员,包括领队向导,自己都带俩氧气瓶,算好是登完顶下来刚好用完的。
Sherpa的另一个任务是在前面开路,一路安置绳索,特别是Hillary Step这种地方,没有绳索的话只有极少数专业人士能上去。这一天Rob他们队伍领头的sherpa闹脾气了,不肯去Hillary Step上放绳子。因为本来说好了Rob和Scott队伍各出一人干这件事的,结果Scott队伍领头的sherpa这天早上全力照顾那个Sandy Pittman去了。
还记得她是谁吗?纽约上流社会名媛!这边领头的sherpa看Sandy Pittman状况不好,担心她登不了顶,她又是这么个公众人物,如果没能登顶的话肯定都埋怨到Scott身上。 Scott的领头sherpa是个年轻人,对Scott特别忠诚, 于是就自作主张用绳子把Sandy绑在自己身上,一路保护着她登山,所以消耗了大量体力和时间,没能赶在大部队前到Hillary Step安绳子。
Rob不是自己殿后吗, 他的两个向导都是第一次带珠峰团, 而且年纪轻说话没分量。他俩问自己队伍领头的sherpa,你到底安不安绳子呀? Sherpa直接回答说不。于是先到的这一帮人在这里等了一个多小时。 后来Scott队伍里另一个向导, 俄国人Anatoli Boukreev终于也到了。Anatoli是国际上数得上号的著名登山家,在这之前已经不用氧气瓶登顶珠峰若干次了。 Anatoli看到这个情况,就领头和Rob队伍里的向导一起,把绳子安好了,这时候已经白白浪费了两个小时了。
绳子安好以后,第一批人终于可以登顶了,包括Rob Hall 队伍的两名向导和一名顾客,也就是那个记者 Jon Krakauer, 向导 Mike Groom, Scott的一名向导 Anatoli Boukreev,还有几个Sherpa。
Jon登顶的时候已经一点多了,待了十几分钟赶快下来,因为他的第二瓶氧气也快用完了, 回到Hillary Step,好吗这儿排起了大队,二十多人等着上去,除了Rob和Scott的人还有一支台湾登山队。
台湾登山队有三人准备登顶,一个台湾登山家和两个帮助他的Sherpa。本来给台湾人分配的登顶日期是另一天,台湾人看着今天登顶的人多,想着人多好办事,就硬混进来了。 Jon Krakauer在《 Into Thin Air》里, 提起台湾人不讲信义的事还恨得牙痒痒。
Jon Krakauer的第三瓶氧气已经被sherpa放在Hillary Step下不远的地方,但眼下Hillary Step排起了大队,他得等所有人都上来了才能下去。这一等等了快一小时,他氧气早就用完了快要憋死了,好在Rob队里的一名向导Mike Groom这时候把他用了一半的氧气瓶给了Jon。
Jon下得Hillary Step来,注意到Scott 队伍的向导 Anatoli Boukreev也下来了。Anatoli登顶没用氧气,登完顶就自顾自下来了,没有陪伴或者等待自己队伍的任何成员。 Anatoli人家是专业登山家,对向导职责的理解也和一般商业登山团不同。他认为向导不是幼儿园阿姨,没有必要紧跟在顾客身后,选择上珠峰的顾客应该对自己负责。他作为向导呢,关键时刻拉一把,早点儿回营地再取几瓶备用氧气送上来,还有就是救人的时候要出力。 
珠峰事件的罗生门,主要是Jon 和 Anatoli之间的争论。
Jon对于Anatoli没有尽到向导的责任耿耿于怀 (人家Anatoli还不是你们队的呢),在自己的书里和相关的文章里多次指责Anatoli。Anatoli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回应,说的是自己和领队Scott Fisher谈好了,自个儿早早下山回营,需要救人的时候出马。Anatoli也确实做到了。在十日夜晚最紧急的时候,他一人多次出发,在暴风雪中凭一己之力救回自己团队三名顾客。 Scott的团队最后只有领队一人死亡,所有顾客安然无恙。Rob的团队里,Rob自己以身作则当幼儿园阿姨照顾团员,结果损失惨重,死了一名领队一名向导两名顾客。
登山界里不少人还是认同Anatoli的做法的, 96年底一个登山协会还专门给Anatoli发奖, 表彰他在这次珠峰事件中的英勇行为。Jon为什么揪着Anatoli 提前下山的问题不放呢? 因为首先Scott Fisher死了,他和Anatoli之间是否有这个约定全是Anatoli一面之辞。 然后Jon觉得Anatoli一开始没有尽向导的责任,后来救人只不过是亡羊补牢。Jon这样写,我觉得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我后面会写到。
Jon在《Into Thin Air》第一章写到,自己下山的时候天气还很好,但已经隐隐有乌云从低处升上来,马上就要变天了。珠峰顶上是四点多开始刮风下雪的,Jon回四号营的最后一段路格外艰难,一路停停歇歇,小心翼翼,到六点多终于回到四号营,这时天早全黑了,风雪也刮得正紧,Jon喝了些热水后就睡得不省人事了。
前面讲到,Jon是第一批登顶的人,就是说这时候登顶的人中绝大多数还没有回来。
Doug Hansen Rob Hall自己是两点半登顶的,登了顶以后他一直在上面等自己的团员Doug Hansen。Doug 是西雅图的一名邮递员,为了凑钱参加这次登珠峰打了两份额外的工, Rob还给Doug打了个大折扣。 Doug 95年也参加了Rob的珠峰登山队,那年下午两点半的时候Rob队伍里还没有一个人上到Hillary Step, 虽然离登顶只有不到一小时的路程,Rob命令自己的团员就地转身下山,因为此时再不下山,就很难在天黑之前回到四号营了。最后关头功败垂成,Doug一直耿耿于怀。这次还是Rob把Doug拉来的,打了个大折还保证一定能登顶。 96年这次Doug的身体状况不好,一直各种病, 适应高原气候的过程中都没能在三号营睡上一晚。Doug其实自己也想放弃了,但Rob一直鼓励他,拉他推他继续向前。
Rob Hall从两点半开始在山顶等,一直等到四点Doug才爬上Hillary Step。这时候Doug已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Rob把Doug的胳膊搭在自己的肩头,搀扶着他走完最后一段比较平的路。
登山这事吧,体力还是其次,全靠信念。上山的时候比较容易,体力还比较充足,也有着要登顶的那一股疯狂的劲儿。下山的时候就能看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了。Doug 95年登山的时候就比较怂,得知不能登顶后就全垮了,靠Rob Hall和另一个向导把他搀扶下来的。96年他又犯老毛病了,登完顶就完全放弃了。Rob带着Doug来到Hillary step前,但这个地方直上直下,必须得靠自己的力量。Rob一个人没法儿把Doug弄到Hillary step下面来,就发无线电广播求救,让人从Hillary step下面送氧气瓶上来。这时候大部分人早就离开了,Rob团队里另一个向导Andy Harris听到了就折回来,还回话说Hillary Step下都是空瓶没氧气了。 
向导Andy Harris Andy 这个小伙子第一次上珠峰,也是这次两队的领队向导中唯一以前没上过珠峰的。小伙子是技术型登山员,拥有国际登山界最高级的向导证书,但从没有上八千米山峰的经验。他这时候其实已经高原反应人犯糊涂了,其实Hillary Step 下面还是有满的氧气瓶的。 要是Rob没有得到这个错误信息,Rob大概会自己下来拿氧气瓶上去救Doug的。因为听说附近没有氧气瓶了,Rob就认命地在Hillary step上陪着Doug等待救援。这时候又刮起了大风雪,风雪中Doug也不知怎么摔到哪里摔死了。 Andy Harris回来接济Rob,在风雪中也不知道怎么死的。十几天后人们在Rob的尸体附近找到Andy的冰刀,才确定Andy回来找过Rob,两人还一度相当接近。
领队 Rob Hill 晚上七八点的时候Rob和大本营通话,那时候Doug已经没了,Andy也不知到哪儿去了。 Rob自己下了Hilary step,但因为风雪太大再也无法前进, 就跟大本营的人说我在这儿等一晚,明天早上你们派人来救我。
谁知第二天(十一号)早上风雪还是很大,Rob队伍里领头的sherpa和另一个sherpa带了热茶氧气要上去救Rob,无奈风雪太大实在上不去。Jon Krakauer觉得,这两个sherpa此刻上山救人的行为, 比Anatoli暴风雪夜里独自救三个人的行为还要英勇。我觉得因为Jon对Anatoli不满,这个说法可能言过其辞了, 但可想而知当时天气怎么个差法儿。 
Sherpa上山救人的行动失败了,大本营把这个消息告诉Rob,说你得靠自己了,赶快下来吧。可是Rob在华氏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温里被风雪吹了一夜,这时候已经动不了了。无论人家怎么说他也没挪窝。到了十一号晚上Rob看来是没有任何生还的希望了,大本营就打通了Rob妻子的电话。Rob的妻子也是登山家,往年还跟着Rob的商业团来珠峰当随团医生。今年她怀孕了所以没来,胎儿已经七个月了。 
Rob跟妻子讲,好好睡觉sweetheart,别担心我。两人还商量好肚子里的孩子起名叫Sarah。 讲完话以后Rob不知道无线电还通着,失声啜泣,其实所有人都听到了。
写了这么半天才交代了三个人的死因。十号晚上珠峰南线另有两个人死了。
迷路的八个人 前面不是说jon Krakauer六点多回到四号营时大部分人还没回来吗?这一大群人,包括Rob团队的一名向导和两名顾客,还有Scott团队的一名向导和四名顾客,七八点的时候在风雪中聚到一起,在和四号营地一个水平高度的斜坡那边迷路了。
这时候他们离四号营其实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但风雪实在太大了,用他们的话说,就跟自己掉奶瓶里似得,周围全是白茫茫一片分不清东西南北。这些人谁也不敢离开谁,一个个紧挨着四处摸索,小心挪步,过了两个小时还没有摸到营地。这时候一个向导身上的汗毛突然立了起来,大喊不行了咱们停下来!也幸好停了下来,这时候他们已经快到另一边山崖了,再走几步就要统统摔到山底下摔死了。
在两名向导的带领下,所有人蹲到地上,背靠背待在一起希望能减慢热量散发。有几个比较警觉的一直在抬头看天,希望能看到星星辨别出方向。终于等到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天上的云开了一条缝,Scott队伍里一名顾客认出了方向,觉得自己能找到营地。可这时已经有四个人完全冻僵无法自己行动了。这样的天气,这样转瞬而息的机会,唯一可能获救的方法是让能自己行动的人快速回营搬救兵。
于是此时三个还有力气能自己走的人出发了,包括Rob和Scott团队各一名向导和Scott团队一名顾客。 等等, 我前面说这一群有八个人 (Rob团队的一名向导和两名顾客,还有Scott团队的一名向导和四名顾客),四个人无法行动,为什么只有三个人回营呢?不是我算术不好,而是爱情太伟大。Scott团队里有一对男女朋友,这时男的还能动,但不忍心丢下女朋友,就自告奋勇留下来照看四个失去行动能力的人。
这三个人回到营地时已经过了午夜,三人都力尽一步也动不了了。
四号营地里的人 在这三人回营前,其实营地里的人也是有所行动的。Scott团队的俄国向导Anatoli Boukreev 下午五点多就回到营地了,他看到天气不好,六点多就带了些氧气瓶准备回去接应, 但这时候风暴已经很大了,他连上山的路都找不着。 从六点到午夜,他尝试多次也找不到上山的绳索或者是任何团员。
Rob团队里有一名顾客叫Stuart Hutchison的,这一夜也一直拿着灯在营地附近逡巡。因为害怕找不回来,他一直不敢走远,但想着也许自己手里的灯能给迷路的人指路。
午夜后终于有人回来,并带来其余人的消息。 除了从附近斜坡回来的人, 还有Scott 团队的领头sherpa。
领队Scott Scott这一天状态特别不好, 三点多才登顶。后来人们推断他很可能已经有急性高原反应的征状了。 Scott的领头sherpa不是对他特别忠诚吗?这个年轻的sherpa后来一直跟在Scott身边, 帮助他下山。到了一处比较险要的地方,Scott无论如何也走不动了, 就跟sherpa说别管我了,你先走,明天再来救我。Sherpa不肯,大哭了很长时间,最后无奈离开。
向导Anatoli Boukreev 这时候Anatoli Boukreev得到的消息是,营地附近的斜坡上困了 Scott团队的三名顾客和 Rob团队的两名顾客, 他的领队Scott也困在山上。他权衡之下决定先去救顾客。因为他只有一个人,不可能带这么多人回来, 就一个帐篷一个帐篷去问,找帮手和自己一起救人,可是营地其他人要么不能,要么不敢。最后Anatoli只好自己出发。
虽然知道被困的人就在附近,Anatoli在风暴中还是找不到。他摸回营地,再去找那三个人细问, 搞清楚大概方向。出发前,他又一个帐篷一个帐篷去找人和自己同行,还是没有。
这次他总算找到了剩下的人,判断形势后他决定自己一次只能拉着一个人走。他先带那对情侣中的女友回去。虽然只是十几分钟的路,那个女友已经走不动全靠Anatoli搀扶了,回到营地安置好女孩子,又问了一圈还是没人来帮忙。等Anatoli再回到被困的人那里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了。这次他拉起来的是那个纽约名媛, Sandy Pittman。
Sandy Pittman今天也很怂, 上山是自己团队领头的sherpa用绳子拴着带上去的,从顶上下来以后很快也走不动了。她让那对情侣中的女孩子给自己打了一针兴奋剂。这时Scott队里的另一个向导Neal Beidleman赶到,看她状态不好,就让团里另一个女顾客把满瓶的氧气换个Sandy 用。在兴奋剂和氧气瓶的双重辅助下, Sandy恢复过来,还是向导Neal把Sandy绑在自己身上,一路带下来的。
Anatoli拉起Sandy, 问那对情侣中的男孩子能不能自己走, 男孩子尽力站起来, 跟在Anatoli身后安全回到营地。
这时候已经是十一号凌晨四点多了, 斜坡那边还剩下了两个Rob团队的顾客。这两个人冻伤最严重,一点也不能动弹。救了一夜人的Anatoli此时也力竭,无论如何不能再出去了。
纽约名媛Sandy Pittman这次来珠峰是奔着名来的,但事后成了最讨人厌的角色,达到了臭名远扬的效果。她是Scott团队里唯一交足六万五美金的顾客,还额外多给钱带了好多行李,比如说咖啡壶啊卫星电话啊什么的。她那个卫星电话就有三十几磅,让sherpa扛上四号营,结果那里还没有信号。如果只是有这些事情,大家最多说她是被宠坏了。但最招人恨得是Sandy对救助自己的人没有任何谢意。 Sandy后来接受采访,自己绝口不提在山上得到什么帮助,记者问她, 你打算怎么感谢救了你的那两位绅士(就是团里的两位向导)?Sandy反问, 哪俩位绅士?在她心里,这些领队向导sherpa都是自己花钱雇的服务人员,保证自己安全让自己成功登顶都是应该的。 97年Sandy Pittman离婚,成功分得两千万美元身家。
5月11日 十一号早上天大亮后, Rob团队里那名顾客Stuart Hutchison带着两名sherpa去斜坡那边找剩下的两人。Rob团队此时还有一名向导 Mike,但前夜在暴风雪中待了大半夜,此时没有行动能力。
Stuart Hutchison找到剩下的两人,本来以为他俩必死无疑,神奇的是两人还都有微弱的呼吸。两个sherpa因为迷信死人不吉利不肯靠近, Stuart想了半天决定放弃带这两个冻僵的人回营。回到营地他去找Rob团队里其他人商量,所有人一致同意,因为天气还很糟糕,他们首要目标是自救。这两人肯定是活不成了,不该为他们消耗体力。
日本女登山家Yasuko Namba 在营地附近冻僵的两个人,一个叫Yasuko Namba,是日本著名的女登山家。来珠峰前已经成功登了“七大峰”中的其他六个。“七大峰”指的是地球上各个大陆上的最高峰,包括北美,南美,亚非欧,还有澳大利亚洲和南极洲。登山爱好者为了增加乐趣搞出了很多名堂,除了七大峰,还有个大满贯 (七大峰+南北极),十四峰(地球上所有高于8000米的山峰)。Yasuko Namba这年四十七岁,成功登顶创造了不少纪录,比如登顶年龄最大的女人,第一个登顶的日本女人之类的。
Yasuko Namba是个典型的日本女人形象,瘦瘦小小,刚到九十磅的样子。和其他团员比起来,才有别人一半重。登珠峰是一个这样艰苦漫长的过程,一般人在这个过程中都会减重二三十磅。不知道Yasuko登顶的时候瘦了多少,可是她一路上还要跟所有其他团员背一样的负重。
Yasuko下山的时候走得慢, 等Scott团队的那一帮顾客向导碰到她的时候,她已经走不动了。虽然不是自己的顾客,Scott团队里的向导Neal Beidleman还是把Yasuko绑在自己身上,在迷路的这段时间里一直照顾她。Neal半夜回营的时候,Yakuko牢牢抓住他的手臂不想放手,Neal狠狠心松开她。第二天早上Neal得知Yasuko已经冻死,在自己的帐篷里痛哭了四十多分钟。
Beck Weathers 另一个被冻僵的人叫Beck Weathers,我写这么长一篇完全是因为Beck而起的。 
要选这次事件最倒霉的人,毫无争议绝对是Beck。 他近视眼,以前登别的山的时候就觉得很不方便,特别是用了氧气面罩以后,呼出的气总在眼镜上形成雾气遮挡视线。这次来珠峰前一年半, Beck专门去做了近视眼矫正手术。但那时候还不知道,做了矫正手术的眼睛在海拔高处有可能看不见。在Beck出事之后这就成了常识,美剧The Good Wife里还用了这个梗。
Beck Weathers九号晚上十一点半和团友一起出发,走着走着他觉得不对劲看不清东西了,就紧紧跟在其他团员身后,踩着别人的脚印走。等到快天亮的时候,视力恢复了一些,但他不小心揉眼睛把冰渣弄到一只眼里。只有一只眼微弱的视力登山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只眼睛看到的东西是没有距离感的。他来到一段有技术难度的路前面,不敢再动就等在原地,寄望于太阳出来后能见度会提高。领队Rob不是殿后吗?他早上七点碰到Beck问他出了什么问题。Beck说我现在看不清了,但也许天大亮后我能继续登山,我想再等等。Rob点头同意。
然后Beck说了一句此行最让自己后悔的话,他说要是太阳全出来以后我还看不清的话,就自己回营。
Rob马上说,不行,你视力不好不能独自回营,必须原地等在这里,等我下山的时候用绳子拴着你回去。你一定要向我保证做到。
Beck说,好,我保证。
大家都知道Rob再也没能回到这个地方,结果Beck就一个人在这里等了一整天。
Beck 答应了Rob要留在原地等他,就傻乎乎地在那儿一直等。直到下午两三点才有人回来。三个Rob团队的顾客看到Hillary Step那儿排大队,觉得形势不好就放弃登顶回来了。看到Beck在这儿,这三个结伴走的人让Beck和他们一起回营。Beck说我答应了Rob的,要是他回来找不到我会着急的。
四号营已经快到8000米了,就是说Beck此刻在死亡区已经待了一天一夜,这会儿脑子已经不好使了。Rob有无线电,四号营有无线电,大本营有无线电。Beck安全回营的话是很容易通知Rob的。
后来又有其他一些Sherpa和Anatoli 从这里经过,他们都没理Beck。等到四五点的时候,Rob团队第一个登顶的顾客,就是那个记者Jon Krakauer经过这里,也问Beck要不要一起走。Beck这时还等不来Rob已经开始着急了。他本来答应Jon一起走的,这时候Jon又提到他们团队的另一个向导, Mike Groom就在后面不远的地方。Beck听了就改变主意要等向导Mike 了。 Jon其实也有点自顾不暇了,得知Beck不用自己照顾,就如释重负地走了。 
大概又过了半小时,Rob团队的向导Mike Groom终于到了。Mike本来一路照顾那个日本人Yasuko Namba 下山,看到Beck就用绳子把他拴在自己身上,保护他下山。
再然后就刮大风雪可见度为零了,Beck和其他的向导顾客一起在营地附近的斜坡迷路,最后和Yasuko一起被留在那儿等死了。
Beck半夜就失去了知觉,第二天早上Stuart Hutchison来找的事情一点印象也没有。他到了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很神奇地醒了,还出现幻觉,看到了自己的妻子和一对儿女,悔恨自己都没能跟家人正式告别。这么一想,他就给自己鼓劲儿,竟然爬了起来。 这时候他只能靠自己了,如果在天黑前回不到营地,就真是必死无疑了。他两只胳膊都冻僵了,眼睛又看不清楚。地上起伏不平他根本无法避开,就认命地摔倒再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 走了一两个小时,终于在天黑前回到四号营。营地里的人看到他都惊呆了,之前四号营的人已经通知大本营说Beck已经死了。没人想得到他能回来,他的模样也比较吓人,面部全冻黑了。营里的其他人觉得Beck虽然回来了,还是熬不过这一夜的。没有人敢跟一个要死的人睡在一个帐篷里,就给他穿上睡袋让他自己在一个帐篷里等死。 这一晚上又是刮大风,Beck失去知觉好多次,中间迷迷糊糊地听到外面有人说,营地里有个死人。他想,这个死人是谁呢?然后又昏过去了。 十二号早上,所有的人都要下山了,没有人想到要来Beck的帐篷里看看他怎么样了。Beck醒了,听到外面的人陆续离开, 就大声呼救。总算那个记者Jon Krakauer听到Beck的声音,进来一看也吓呆了。昨晚风雪太大,Beck身上的睡袋也不知怎么给吹开了,他基本上没盖什么就这么过了一夜。
用Beck的话来说,他三次被人丢下等死。第一次是夜里被留在斜坡那边;第二次是白天被人找到发现还有呼吸,但没人救他;第三次是第二天夜里被一个人留在帐篷里等死。但Beck并没有埋怨任何人,在他写的书 《Left for Death》里,从头到尾他只埋怨过一次,就是为什么十一号早上团友不肯把Yasuko Namba带回营地。他说Yasuko那么轻,完全不是负担,哪怕把她带回营地死的时候身边也有个人也好呀。
Beck被三次丢下等死,这会儿大家终于明白他是死不了了,于是一起营救他下山。送他下山的时候还创了纪录,我回头再说。
因为十一号白天Rob还没死,Rob的团员在山上多待了一天,十二号才离开四号营。Scott的团员是十一号就走了。走之前当天上午,他团里的一个sherpa上山去找过一次Scott,同时去的还有台湾登山家高铭和的两个sherpa。这个台湾登山家昨晚也走到这里走不动了,陪他的两个Sherpa就把他留在这儿了。那时候Scott还有微弱呼吸但已经不能动弹了,他的Sherpa看到他已经救不过来了,台湾人高铭和还有救,他们就把高铭和救下去了。
十一号下午五点,Scott的sherpa回到四号营,告诉Anatoli说Scott已经救不活了。Anatoli不甘心,因为看到Beck Weathers “死而复生”,觉得Scott可能也有希望,所以带了热茶氧气又去找了一次Scott。等他到的时候,Scott已经断了气。确定Scott已经没有呼吸了之后,Anatoli把Scott尸体摆正,用Scott的背包遮住他的脸, 和死去队友做了最后的告别,他自己当天晚上十点多才回到营地。
前面说过,Anatoli是国际上数得上号的登山家,这次给Scott当向导,一路上有很多不同意见,比如他就反对五月十号那天登顶,但Scott不听他的。Anatoli回到大本营后非常悲痛。他怀念死去队友Scott的办法是继续爬山。下了珠峰两天后马上又去爬旁边一个世界第四高峰并成功登顶。
第二年(1997年)春天Anatoli自己带了一个团登珠峰。这次他是领队有完全发言权,带的是印尼国家登山队,有三十多个军人平民供他从中选人。Anatoli按照自己的办法训练这帮人,最后选了三人登顶,再加上他请的两个向导,在最后阶段采取的是一跟一的策略。他另一个改进是在四号营之上多设了一个营,保证印尼人登顶之后能回到营地而不是露天过夜。这次成功带团登顶,大概抚平了他心里的一些伤痕。
Anatoli Boukreev是97年冬天死的。当时他和另外两个登山家爬另一个八千米以上的高峰,突然雪崩,压死了Anatoli和一个队友。
Anatoli是个运动员,专业登山家。和其他前苏联运动员一样,苏联解体后他失去国家支持,过得异常艰难。别人到珠峰大本营都是几十磅地掉肉,他每次来大本营都能长胖,一来他到群山中才觉得真正回到家,二来大本营这儿的伙食比他在自己国家要吃得好。
关于Anatoli作为向导而不用氧气瓶的争论,我最开始颇不以为然,因为Anatoli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体力技术最好的登山员,我以为他选择用不用氧气关系不大。后来看到IMAX队伍的记录,他们队伍里安排了三个“演员”登顶,Ed Viesturs不用氧气瓶,另两人用。Ed先出发,负责开路。本来打算是在几个重要的景点比如说山顶那里,把三个演员都拍在镜头里的。但是因为Ed没用氧气瓶,停下来等队友的时候太冷,他在山顶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冷得受不了,提前下山了。所以纪录片里最后登顶的镜头里没有Ed。这样看来,Anatoli不等队友,五月十号那天第一个回营大概真是不用氧气瓶的后果。
97年初Jon Krauker的《Into Thin Air》出版后,Anatoli也出了本书为自己辩护。照他在书里讲的,他在96年珠峰事件中没有任何可被指责的地方。但书里的说法并不是他一开始的说法,他也是改口好几次才定下这个说法。对Anatoli的评价,Beck Weathers在自己的书《Left for Death》里说得最好,不管过程如何,Anatoli救了三个人,就让他以这样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中吧。
Jon Krakauer的分析 这四本专门讲珠峰事件的书里,Jon Krakauer那本写得最详细,记录的细节最多。他分析灾难的发生有很多原因,每一个独立来看都不会导致最后的悲剧,但合在一起就无法挽回了。
他总结下来,头号重要原因是天气。如果那场风暴晚刮两个小时,就不会有人死了。其他琐碎的原因,比如Doug Hansen身体不好拖累了Rob, Scott的领头sherpa因为照顾Sandy Pittman没有完成自己安放绳索的任务,还有sherpa迷信地认为Scott队里那对情侣在帐篷里做爱,惹恼了山神什么的。
Jon还简短地提到,因为自己和Sandy Pittman两个公众人物在场,也可能给两位领队带来格外的压力,使他们在关键时刻判断失误。
一开始看Jon Krakauer的书,觉得他写得很客观分析的很有道理。但看完以后心里不太舒服,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文中多次指责Anatoli,我仿佛觉得还有什么别的不对劲儿,直到看了Rob团队里另一名顾客Lou Kasischke写的《After the Wind》,我才明白。
Lou Kasischke 的分析
我前面一直没有提到Lou Kasischke,一来这人没死,二来他也比较无趣。
这人有三个特点,首先他非常爱老婆;其次他非常虔诚地信仰上帝;第三呢,他是一个律师。作为一个律师,他充分体现了头脑清醒分析能力强的特点。
96年珠峰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说法。Lou觉得自己不能完全同意这些说法,于是通过写作来整理思路。他97,98年间写了有一百多万字。但他写这些并不是为了发表,写完以后就收起来了。一直到2013年,Lou的妻子查出重病生命垂危,他才把书稿整理出版,献给妻子。
这个律师的文字水平比我都好不到哪儿去,而且说话啰嗦,一个意思要反复说上好多遍。他这本书也没有找专业写手润色,一来想保持自己的声音,二来他需要尽快出版好让妻子死之前看到。虽然文字这么差,Lou的书2015年发表后得到广泛好评,得了很多奖, 因为他对事故的分析最到位。
他说事故完全是人祸,是两位领队一错再错把队伍带到绝境的,而两位领队犯错的根本原因,乃是名利二字。
Lou Kasischke分析,两位领队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带着两个公众人物登珠峰。因为公众人物在场,领队作决定的时候就不可能只考虑安全和登顶两件事,也要考虑公众反应和对以后生意的影响。
Lou刚到团里发现有个记者随团,就很不满。Rob之前没有跟其他团员说记者的事情,一件有可能影响到团员生命安全的大事,事先团员们连知情权都没有。
Lou自己选择参加Rob的团队登山,最重要的原因是Rob在95年在离珠峰顶非常近的地方,为了安全起见下令让团员就地转身下山。Lou觉得这反映了Rob高度的自控力和对团员安全负责的责任感。Lou没想到的是,正因为Rob在95年没能带哪怕一个顾客登顶,96年登顶的压力格外的大。
另外Rob在95年雇的两位向导也非常有经验,Lou是问清Rob这两位向导96年都还要来才报的名。谁知到了才发现今年团里两个向导都是第一次带珠峰团。因为团里其他人经验不足,所有决定都要靠Rob一人来做,他犯了错也没人能提醒他。但致命的是,作为团里唯一能做决定的人,Rob选择殿后。都走队伍最后了还能做什么鬼决定呀!
Lou觉得Rob和Scott的团队选择同一天登顶也是荒谬至极。这两个团人数最多,大本营其他所有团登顶的人数合起来也没有这两个团多,这种情况下以分流登顶人数为名,给各个团指定登顶日期,却偏偏把两个最大的团放到一起登顶,那指定日期还有什么意义呢?至于两支队伍同天登顶的原因,Lou认为是两队都各有公众人物,无论哪个队先登顶了,后来的队伍肯定就得不到同样的曝光率了。在这样的考虑之下博弈的结果是Rob和Scott两队同天登顶:要赢一起赢,要输一起输。
登顶那天堵在Hillary step的时候已经很晚了,Rob和Scott没有任何可能带着所有团员在天黑之前回到四号营。因为这些顾客并不是职业登山家,天黑之后这些人如果还没有回营就有生命危险。所以悲剧一早就注定了,并不是因为四点开始刮风才会死人的。
Jon Krakauer的《Into Thin Air》里写了很多细碎的原因,但对于自己随团给领队造成的压力只是一笔带过,避重就轻。我甚至觉得他反复指责Anatoli也是有分散公众注意力的意思在里面。
Lou Kasischke在事件发生后十七年才出书,分析事故原因是其次,表达对妻子的爱才是首要原因。
Lou Kasischke 的故事 Lou是十号上午最后一个放弃登顶掉头下山的人。他之前倒也没有特别想要登顶,但离山顶这么近时,人是非常容易被登顶的狂热冲昏头脑的。中午十二点的时候,Lou已经看到本团三个人放弃登顶了(其中包括Doug Hansen, 他看到Doug走出队列要放弃, 但不知为什么又回去登顶,Lou的推测是Rob赶上来的时候劝Doug改变了主意)。
Lou问身边的sherpa,离登顶还有多少时间?Sherpa告诉他说还有两三个小时,他这才开始天人交战,到底要不要放弃。心里有两个声音在争吵,一个要上,一个要放弃。突然他的心砰砰狂跳,不由自主双腿跪下,耳里除了风声什么也听不到。风声过后,终于听到一个清晰的声音说,回去吧,不是今天。这个声音救了他的命,他把这归功于伟大的上帝以及妻子对自己的爱。
Lou回到四号营后眼睛看不见了,原来这一天他的呼吸面具不好使,连带护目镜也偏了,所以到了晚上已经雪盲了。当天夜里他也过得十分艰难,不但看不见,而且三个同帐篷的团友, Doug, Andy 和Beck一个也没回来。
Lou安全回到大本营后打通了和妻子的电话,泣不成声话也说不出来。他的妻子倒挺有幽默感,事后向亲友报平安,说Lou给自己打电话的时候哭了,他旁边其他人也在哭,大概是因为排了太久队还打不上卫星电话。
Beck Weathers的故事 Beck Weathers是德州的一个病理学家,在人群中他永远是最喋喋不休领导话题的人。Jon Krauker在《Into Thin Air》 里说他特别贫嘴(garrulous)。Beck说Jon这样评价我实在是太厚道了,我老婆说我能把橡皮兔子的耳朵给说下来。
他的书《Left for Death》也充分体现了贫嘴的特点,说了很多无聊笑话。我看了这么多本登山的书,只有他的书讲到在珠峰大本营怎么上厕所的问题。Rob的队伍有个专门的厕所,虽然只是石头围出来只容一人的小空间,却已经是大本营里最上档次的厕所了,其它队伍的人总是偷偷来他们这儿解手。因为按规定各个团队得自己负责把队员的排泄物运出山区, Rob让Jon写了个牌子挂在厕所门口,说如果你不是我们队的,请不要用这个厕所。我们这帮人已经很能拉了,不用你帮忙! 这个牌子是Jon写的,他自己的书里却没有这个梗,反倒是Beck在三年后出的书记下了这件事。
在《Left for Death》的第一章里,Beck解释了他为什么喜欢上登山这项危险的运动。这里我就不翻译了,全文照抄。
“I fell into climbing, so to speak, a willy-nilly response to a crushing bout of depression that began in my mid-thirties. The disorder reduced my chronic low self-regard to a bottomless pit of despair and misery. I recoiled from myself and my life, and came very close to suicide.
Then, salvation. On a family vacation in Colorado I discovered the rigors and rewards of mountain climbing, and gradually came to see the sport as my avenue of escape. I found that a punishing workout regimen held back the darkness for hours every day. Blessed surcease. I also gained hard muscle and vastly improved my endurance, two novel sources of pride.
Once in the mountains (the more barren and remote, the better), I could fix my mind, undistracted, on climbing, convincing myself in the process that conquering world-famous mountains was testimony to my grit and manly character. I drank in the moments of genuine pleasure, satisfaction and bonhomie out in the wilds with my fellow climbers.“
在看《Left for Death》之前,我特别好奇的是Beck 一个人等了一整天,他那时候在想什么呢? 律师Lou写他下决心掉头下山的那个过程,几分钟的事儿,就洋洋洒洒写了好多页。Beck书里是这么写他独自等待的那段时间的:
“I waited through the morning. It was a beautiful day. A cloudless sky. The wind was still. This enormous cathedral of mountains stretching as far as my good eye could see. The curvature of the earth was visible beneath my feet.”
然后呢?然后就写到其他三个退出登顶的团员回到这里碰到他。 独自等待的这么长时间他只写了这么几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现在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也许他跟我一样,无关紧要的事儿就爱贫个嘴,到了触及灵魂的时候反而说不出话/不知道怎么说?也许他只是高山反应犯了一天傻? 登山圈子里的人把这种状况叫做 HAS: High Altitude Stupid. Beck说他老婆Peach把这叫做 NUTS:Nothing Under the Sun would get her up there in the first place. 
团友Sturt十一号早上到斜坡那边,发现Yasuko 和 Beck 都冻僵了,虽然还有微弱的呼吸,但他判断这两个人都救不活了。回去和其他人商量,大家也都同意Stuart的判断,于是就跟大本营打无线电,说这两个人已经死了。 大本营再通过卫星电话通知两人家属。等到下午,Beck不是又自己醒过来晃晃悠悠走回营地了吗?团友们很尴尬,只好通过大本营转告Beck的妻子Peach, 说Beck还没死透,但也不要抱太大期望。
危机当前,妻子Peach的表现
Peach接到第二个电话,脑子马上转过弯来,问我怎么做才能救Beck呢?
Peach是一个家庭妇女,其实打算好了等Beck这次从珠峰回来就跟他提离婚的。Beck患抑郁症的时候,没有办法和妻子交流。等他找到了登山这个真爱,从抑郁症里走出来,又没有时间和妻子交流了。Beck每天工作到六点多,回家吃完饭八点就上床睡觉,早上四点起来锻炼。他要么正在准备登下一座高山,要么正在外面登山, 觉得自己给家人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就算尽了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Peach被丈夫抛在家里,好在她交了很多朋友,都是Dallas一带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和她相近的家庭妇女。这帮人神通广大,立马出头替Peach想办法。
那时候需要马上解决的是怎么把Beck从山上运下来的问题。一号营到大本营之间有一段难走的路叫Khumbu Icefall, 其实是一条流动的冰河,也是登珠峰路上最难走最危险的一段。冰河上有很多巨缝,sherpa们在这条路上沿途安了金属梯子和保护绳索,走这一路必须得手脚并用。Beck虽然能行走,但是手冻僵了是没办法走这段路的。在96年以前,还从没有直升机成功飞到珠峰一号营这么高的地方。这是因为那里的空气过于稀薄,螺旋桨转动产生的升力不足以保证直升机安全升到这个高度,特别是在有风的情况下,直升机很容易就会失控坠毁。
Peach的朋友们找到德州的共和党女参议员,还找到当时担任州长的小布什,结果这俩人都没帮上忙。小布什还特可恨的说这是联邦的事儿我插不上手。
然后Peach的一个朋友很聪明地说,咱们得找个民主党的人来帮忙。看到这句我笑死了,Beck所有的贫嘴笑话也比不上这句好笑。
给不熟悉美国政治的同学们解释一下, 德科萨斯州一向是共和党的势力范围, Beck 本人就是死硬共和党, Peach 的朋友们也都是共和党的支持者。当时德州的两名参议员和州长都是共和党的, 克林顿是美国总统, 所以联邦政府被民主党人把持。 96年参议院里共和党是多数派(52席),民主党是少数派(48席)。Peach的朋友找到的是参议院少数派的领袖,来自South Dakota的参议员。不得不赞叹,有背景就是好!这个民主党参议员找到外交部,外交部找到美国驻尼泊尔使馆,使馆工作人员找到尼泊尔政府,调遣直升机救援。
以前也不是真没有直升机飞到珠峰一号营这么高的地方,有一架坠毁的。 一开始找的好几个直升机驾驶员都不敢去,后来总算有个中校叫Madan K.C.的愿意去了。K.C.是尼泊尔一个高贵的武士种姓的简写,叫K.C.的人都有特别高的道德标准。
那边总算找到直升机了,这边也有不少人专程从比较低的营地跑上来帮助Beck,他被另外两个登山队的成员交替护送着下来。下山的时候一个人领在前面,Beck把冻僵的胳膊搭在人家的背包上,踩着前面带路人的脚印走。另一个人在Beck后面跟着,拉着他身上的安全带。Beck开玩笑说,咱们身体靠得这么近,在我老家Georgia就必须要结婚了。
有一段路他由David Breashears 和 Ed Viesturs护送,这两人都是著名的美国登山家,这次来珠峰是为了拍 IMAX纪录片。Beck被David和 Ed护送的时候,还开心地想,哇我这么一个业余登山爱好者,竟然被登山界的明星们包围着下山!
IMAX 登山队 十号晚上事故发生的时候David 和 Ed在二号营,之前他们队伍的sherpa已经把氧气瓶电池之类的必需品送到四号营了,担心别的登山队偷他们的东西,sherpa还用一把锁头把帐篷的拉链给锁上了。在紧急时刻,David毫不犹豫地通知Rob和Scott队伍的成员,说把我们队的帐篷割开,里面的东西随便用。每个队的氧气瓶电池之类的东西都是按登顶人数计算好运上去的,并没有多余。David这样做,是冒着自己队伍不能登顶的险。后来IMAX 登山队靠收集其它放弃登顶的队伍的氧气瓶,凑够了装备,成功登顶完成拍摄。
David Breashears导演的这部纪录片(也叫Everest)大获成功,创了当时IMAX纪录片的票房纪录。因为纪录片场面都是实景,我觉得比2015年的好莱坞电影版本要好看。David Breashears另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是他虽然身处其中,却不肯拍96年事故的现场,不想利用这次山难来博取眼球。在纪录片里也提到了这次事故,但只放了几张他们护送Beck下山和直升机救援的相片。
直升机救援 救援的直升机早上五点从加德满都出发。等太阳出来气温升高之后,空气会变得更稀薄,而且也容易形成气流,增加直升机救援的难度,所以这次救援行动必须在大清早进行。主驾驶Madan K.C.先把直升机开到一号营观察地形,审视之后他觉得必须减轻负重才有可能成功。于是他掉头回到珠峰大本营,让副驾驶下机,又把飞机上所有不必要的东西卸下来,包括机舱门和多余的燃油。只留了能飞二十分钟的燃油。
大本营通知上面的人说有直升机专门来救Beck,只能有一人上机。这边记者Jon导演David几个人正陪着Beck等直升机呢,一群sherpa带着那个受了重伤的台湾队领队高铭和来了。
这个台湾人高铭和是个二杆子,登山技术其实不咋样。台湾队训练的时候其他登山队都看得肝儿直颤。台湾队早两天在天气变坏之前就损失了一名队员。这个队员在三号营的时候,早上起来出恭,忘了在靴子外面套上登山钉,结果一出帐篷就跐溜一下滑了几百米掉到一个冰窟窿里,好在被自己队伍的sherpa救了出来。他们的领队不舍得放弃登顶,就让受伤的这个人自己在四号营里休息。等队伍里别的人都登顶去了,这人的状态突然急转直下,sherpa赶快送他下山,但已经来不及了,他就死在半路上了。
台湾队领队高铭和不服从分配的登顶日期,非要凑热闹和Rob,Scott的团队同天上山,登顶之后下山迟了,高铭和就被自己的sherpa留在山上过了一夜,他命大,第二天被发现给救了。
虽然直升机是专门派遣来救Beck的,但到了这个关头谁也不忍心不让高铭和上直升机。看到高铭和伤得更厉害,还让他先上了直升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运气这东西完全是个随机事件,和智商能力信义以及同情心都不相干。
因为一次只能让一个伤员上直升机,Beck看着直升机走的时候其实很绝望。好在直升机又回来了。事后知道主驾驶Madan第二次开上去接人的时候,只剩7分钟燃油了。
把人成功救到大本营后,驾驶员把直升机上的东西都装回去,这才带着Beck和台湾人高铭和飞回加德满都。在飞机上Beck哭着反复对驾驶员说多谢你救了我的命。
这次起死回生,Beck终于想明白要回归家庭,并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Peach后来就原谅他了。不过Beck没法儿老实待着,过了几年又去学开飞机了。
最后用Beck和Peach重逢的相片结束全文吧。


avatar
dngdnhxqs
2 楼
读出来水浒的感觉。 谢谢科普,学到了挺多登顶故事,还吃到了名媛瓜。 另外,台湾人不按套路出牌的故事,所以得严格按照计划时间登顶?也讲不通,这个事不那么好严格规划吧。 印度登山者给总理通话那咕噜哭笑不得啊,真是不容易。
avatar
zzjump
3 楼
多谢分享!故事讲得好精彩,搬着板凳坐等更新
avatar
gigivivi
4 楼
天哪,我竟然写了这么长一篇!搬了半天!鸣谢Whyflyaway 的友情编辑
avatar
dngdnhxqs
5 楼
又更新了 真是水浒一片 写这个可费时间了 点赞 我换电脑再读后面的
avatar
gigivivi
6 楼
读出来水浒的感觉。 谢谢科普,学到了挺多登顶故事,还吃到了名媛瓜。 另外,台湾人不按套路出牌的故事,所以得严格按照计划时间登顶?也讲不通,这个事不那么好严格规划吧。 印度登山者给总理通话那咕噜哭笑不得啊,真是不容易。
dngdnhxqs 发表于 2023-06-06 09:15

因为登顶的地方有个瓶颈,只能单人通过,又特别耗时间,所以每天能登顶的人数是有限的。
avatar
gigivivi
7 楼
又更新了 真是水浒一片 写这个可费时间了 点赞 我换电脑再读后面的
dngdnhxqs 发表于 2023-06-06 09:22

请题目飘蓝,加精,赏魅力 😁
avatar
Moscow79
8 楼
读出来水浒的感觉。 谢谢科普,学到了挺多登顶故事,还吃到了名媛瓜。 另外,台湾人不按套路出牌的故事,所以得严格按照计划时间登顶?也讲不通,这个事不那么好严格规划吧。 印度登山者给总理通话那咕噜哭笑不得啊,真是不容易。
dngdnhxqs 发表于 2023-06-06 09:15

我记得那个台湾人叫高铭和,冻掉了鼻子和全部的手指
Jon对他很反感因为第一他的队友摔了个半死他不管不顾继续往上爬,后来他的队友死在了下面营地,第二就是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登顶。后来高铭和好像还写了本书给自己辩解
avatar
dngdnhxqs
9 楼
因为登顶的地方有个瓶颈,只能单人通过,又特别耗时间,所以每天能登顶的人数是有限的。
gigivivi 发表于 2023-06-06 09:25

举例子 我去爬 本来给我的时间是6.5日登顶 结果我爬得嗖嗖快 结果6.4日就能登顶 那怎么办 他们有个总调度吗 飞机还可以紧急迫降不是
avatar
dngdnhxqs
10 楼
请题目飘蓝,加精,赏魅力 😁
gigivivi 发表于 2023-06-06 09:25

爱莫能助 鲜花不是我的地盘 我的贴还没人给魅力呢😅 你写标题 写个 求飘蓝
avatar
gigivivi
11 楼
举例子 我去爬 本来给我的时间是6.5日登顶 结果我爬得嗖嗖快 结果6.4日就能登顶 那怎么办 他们有个总调度吗 飞机还可以紧急迫降不是
dngdnhxqs 发表于 2023-06-06 09:28

他们那年登顶的队伍开过会,给每个队伍分配的登顶的日期 你往下看就知道,登顶不是一天的事儿,得做好多准备工作
avatar
Karenina_na
12 楼
谢谢分享,码住慢慢读
avatar
dngdnhxqs
13 楼
他们那年登顶的队伍开过会,给每个队伍分配的登顶的日期 你往下看就知道,登顶不是一天的事儿,得做好多准备工作
gigivivi 发表于 2023-06-06 09:30

肯定分配了 那实际爬起来 如果没有按照套路出牌呢 另外 你飘蓝了 我也被加魅力了
avatar
teapot
14 楼
先Mark再看
avatar
gigivivi
15 楼
肯定分配了 那实际爬起来 如果没有按照套路出牌呢 另外 你飘蓝了 我也被加魅力了
dngdnhxqs 发表于 2023-06-06 09:31

不按套路出牌就招人恨呗
avatar
dngdnhxqs
16 楼
不按套路出牌就招人恨呗
gigivivi 发表于 2023-06-06 09:32


那提前到了 就在那等到自己的时间吗 应该这样吗
avatar
gigivivi
17 楼

那提前到了 就在那等到自己的时间吗 应该这样吗
dngdnhxqs 发表于 2023-06-06 09:33

嗯那
avatar
咸鱼红烧肉
18 楼
吉吉竟然还爬过珠峰?!震惊佩服。
avatar
gigivivi
19 楼
吉吉竟然还爬过珠峰?!震惊佩服。
咸鱼红烧肉 发表于 2023-06-06 09:36

哈哈哈,我没有爬过珠峰的呀。写的是别人的故事。
avatar
fulizi
20 楼

那提前到了 就在那等到自己的时间吗 应该这样吗
dngdnhxqs 发表于 2023-06-06 09:33

是呀。楼主写了,在每个大本营就要呆上几天的。登顶的话头一天半夜出发,天黑前回大本营。
avatar
gigivivi
21 楼
是呀。楼主写了,在每个大本营就要呆上几天的。登顶的话头一天半夜出发,天黑前回大本营。
fulizi 发表于 2023-06-06 09:48

天黑前回四号营
avatar
fj033
22 楼
真是惊心动魄的故事,多谢楼主的好文笔和强大的总结能力
avatar
octavy
23 楼
很有意思的分享
avatar
fluker
24 楼
sherpa = 夏尔巴人, 当地少数民族, 以此挣钱谋生。
早就应该禁止非专业登山的有钱人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和面子登山。
外加一条,现在这个局面和周恩来当年和尼泊尔谈判边界,为了所谓虚无缥缈的友谊同意以珠峰山脊划定国界有关。如果中方有珠峰完全主权,就不会有南线北线之分,有尼泊尔人为了商业利益放任无关人士登顶这些破事。

avatar
gigivivi
25 楼
真是惊心动魄的故事,多谢楼主的好文笔和强大的总结能力
fj033 发表于 2023-06-06 09:50

谢谢你有耐心读完
avatar
Sugus1217
26 楼
写得真好!
avatar
gigivivi
27 楼
写得真好!
Sugus1217 发表于 2023-06-06 10:08

能看完真不容易,这篇忒长。
avatar
Viviennedd
28 楼
人性里的善恶被折射放大了。相比功名利禄诱导出的恶,而对生命的救助,无私分享,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吧。
avatar
jeweljewel
29 楼
感谢分享!!!!第二本书没有看过,分析得非常有道理!
avatar
jeweljewel
30 楼
这一个事件,光一手的记录/书就好几部,真牛。lz都读了,也真牛!
老毛子登山家一开始不戴氧气登顶听着是挺有问题的,他后来不也不敢这么干了吗。不过之后表现得都很英勇。
感觉这些人都很自大 当然有些也可以算伟大吧
avatar
gigivivi
31 楼
这一个事件,光一手的记录/书就好几部,真牛。lz都读了,也真牛!
老毛子登山家一开始不戴氧气登顶听着是挺有问题的,他后来不也不敢这么干了吗。不过之后表现得都很英勇。
感觉这些人都很自大 当然有些也可以算伟大吧
jeweljewel 发表于 2023-06-06 10:31

关于96年登珠峰的书,我读了七本。
avatar
公马密码123
32 楼
谢谢,收藏了
avatar
kpnewlife
33 楼
看着想哭,看不下去了
avatar
gigivivi
34 楼
看着想哭,看不下去了
kpnewlife 发表于 2023-06-06 10:39

往下看,最后有个光明的尾巴
avatar
木瓜瓜
35 楼
我就职的第一个公司有两个同事去爬珠峰,回来时的样子就是lz贴的照片的样子~俩人不是断胳膊就是断腿,都是面目全非…他们大概在爬第二营地就放弃了,因为骨折,也是能活着回来的原因。回公司见到大家就放声大哭…感慨万千!据说大本营往上,沿途尸骨累累。
avatar
jeweljewel
36 楼
关于96年登珠峰的书,我读了七本。
gigivivi 发表于 2023-06-06 10:33

台湾人怎么给自己辩解的?
avatar
gigivivi
37 楼
台湾人怎么给自己辩解的?
jeweljewel 发表于 2023-06-06 10:42

那本没看,不想看了生气
avatar
freegoer
38 楼
妹子 看完你写的精彩故事 以后你只要秀衣服我就拍手叫好
avatar
gigivivi
39 楼
妹子 看完你写的精彩故事 以后你只要秀衣服我就拍手叫好
freegoer 发表于 2023-06-06 10:46

哈哈哈,倒也不用,秀得不好看就批评哈
avatar
gigivivi
40 楼
我就职的第一个公司有两个同事去爬珠峰,回来时的样子就是lz贴的照片的样子~俩人不是断胳膊就是断腿,都是面目全非…他们大概在爬第二营地就放弃了,因为骨折,也是能活着回来的原因。回公司见到大家就放声大哭…感慨万千!据说大本营往上,沿途尸骨累累。
木瓜瓜 发表于 2023-06-06 10:42

你那两个同事哪年去爬的珠峰?
avatar
lovejames
41 楼
写的很好。看过英文版大致的叙述, 一声叹息都不知说什么,哎。
avatar
木瓜瓜
42 楼
你那两个同事哪年去爬的珠峰?
gigivivi 发表于 2023-06-06 10:52

93年
avatar
gigivivi
43 楼
93年
木瓜瓜 发表于 2023-06-06 10:54

怪不得,我觉得96年出了大事故以后,登顶的管理应该有改进了吧?
avatar
gigivivi
44 楼
写的很好。看过英文版大致的叙述, 一声叹息都不知说什么,哎。
lovejames 发表于 2023-06-06 10:53

从Beck身上我看到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那年的悲剧要是没有Beck这条光明尾巴,那才是一声叹息呢。
avatar
snowdrop2011
45 楼
楼主妹子写得真精彩,太引人入胜啦,我一口气读下来连开会都忘了😂
avatar
公马密码123
46 楼
文中说”鹞子翻身似的地方,叫Hillary Step,是几十米高大石头”那上面的绳索是谁固定下来的?绳子要每年质检更换吗?
看了后文了,原来是谁登山谁装绳子
avatar
Slou9900
47 楼
我对作者 Jon 的意见最大,他事后的自责也反映了他有愧的心理。电影 Everest 拍出来我也看到编剧的倾向。
他书写得很好,网上有into thin air audio book,但是不是他读的。我从图书馆借了Jon 本人读的他自己的书,audio CD。比另一个人读的精彩。he is a great story teller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q5LtdIwZF50

Anatoli 跟老板 Scott 的分歧很大,Scott 不满意 Anatoli 不带氧气瓶不带应急设备的做法,但是他对自己队伍的管理是很随意的,在山上再争辩向导带氧气瓶的必要性已经太迟了,最后也只是抱怨, 并没有强制。
Scott 的死,是因为他心气太急,急着想证明自己,急着为家里带来收入,同时身体有疟疾之类的毛病,但是他没能好好休息,还在几个camp 之间上上下下好多次,登顶前一天护送朋友下山,转头自己又爬上去,最后他是力竭而死
avatar
mt.everest
48 楼
回复 1楼gigivivi的帖子
谢谢楼主,我很喜欢into the thin air这本书,你的帖子写的比书还好,今年我看到的最好的帖子!
另外我感觉我也是最烦那个有钱白女,看到她雇了好几个sherpa来背各种东西我简直惊呆了。
哎,结果是最想让scott成名的sherpa害死了他。
avatar
Abletonadd
49 楼
《Into the Air》有这个电影,因为电影的原因,我还看了中文版原书,但细节记不清了,只记得挺好看的。中文版叫《走进空气稀薄地带》
avatar
gigivivi
50 楼
回复 1楼gigivivi的帖子
谢谢楼主,我很喜欢into the thin air这本书,你的帖子写的比书还好,今年我看到的最好的帖子!
另外我感觉我也是最烦那个有钱白女,看到她雇了好几个sherpa来背各种东西我简直惊呆了。
哎,结果是最想让scott成名的sherpa害死了他。
mt.everest 发表于 2023-06-06 11:27

鉴于今年只过了五个月零六天,我觉得还有很多帖子有超越我这篇的可能性的 😁
avatar
Sleepy3824
51 楼
居然看到了这么高质量的两个登山贴。谢楼主。

avatar
gigivivi
52 楼
楼主妹子写得真精彩,太引人入胜啦,我一口气读下来连开会都忘了😂
snowdrop2011 发表于 2023-06-06 11:05

耽误你开会了,道个歉
avatar
gigivivi
53 楼
我对作者 Jon 的意见最大,他事后的自责也反映了他有愧的心理。电影 Everest 拍出来我也看到编剧的倾向。
他书写得很好,网上有into thin air audio book,但是不是他读的。我从图书馆借了Jon 本人读的他自己的书,audio CD。比另一个人读的精彩。he is a great story teller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q5LtdIwZF50

Anatoli 跟老板 Scott 的分歧很大,Scott 不满意 Anatoli 不带氧气瓶不带应急设备的做法,但是他对自己队伍的管理是很随意的,在山上再争辩向导带氧气瓶的必要性已经太迟了,最后也只是抱怨, 并没有强制。
Scott 的死,是因为他心气太急,急着想证明自己,急着为家里带来收入,同时身体有疟疾之类的毛病,但是他没能好好休息,还在几个camp 之间上上下下好多次,登顶前一天护送朋友下山,转头自己又爬上去,最后他是力竭而死
Slou9900 发表于 2023-06-06 11:19

对的,Scott登山时候身体就不大好。
avatar
Slou9900
54 楼
Jon 作为要写故事的人,参与登山,他在队伍中的存在给队友和 Rob Hall 很大的压力。Rob 1995年在 Doug Hansen 登顶前100米处强迫他折返,Rob 对此一直有遗憾,所以第二年1996年下了决心要把 Doug 送上去,这就是不应该的fixation,头脑冷静的话不应该做这个打算。还有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的 guiding company 已经成功运行了好几年,有点过于自信,认为自己不会出事,出事都只可能是别的队伍,因为人为的原因,却不知道自己在一步步犯人为的错误。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他队伍里已经有三人登顶那天爬了几小时就决定不爬了,所以剩下的客户,Rob 不能 afford 再失去,能送上去一个算一个。
当 Doug 下山时走不动时,Rob已经开始后悔自己推Doug登顶的决定。这时候明智的做法是放弃客户,跟对讲机通话时,他公司的接班人 Guy Cotter 和一众人让他自己下来,别管 Doug 了,Doug在旁边能听见,我猜这个对Doug也有影响,他的 inability to move at all 直接导致了一直陪着他的 Rob 不能放弃他,Rob 不能下山。Rob 有很强烈的职业操守,他想到是因为自己的错误判断,和不和适宜的执着,导致Doug 做了超过自己能力的事,这种情况下他抛下 Doug 自己保命,这辈子没法见人,没法对良心有交代,所以我觉得他不下山,一直陪着Dougv这个决定有一部分就是自杀行为。
avatar
gigivivi
55 楼
回复 54楼Slou9900的帖子
嗯嗯,你很熟悉这个故事呀
avatar
林一木
56 楼
这么长,我竟然都看完了,因为是Gigi写的。写得很有意思!👍
看完后,只有一个感觉:他死了。她死了。他也死了。他死了又活过来了…… 就一个“死”字交代完事。这写法真是干脆利落嘎嘣脆。
生命其实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宝贵,死在哪儿不是死。但是,死之前,内心的绝望,肉体的痛苦,这才是最吓人的吧……
avatar
xcosmos
57 楼
感谢妹妹读了这些书写出来的总结 太精彩太无奈太让人感叹了 人类真是渺小而伟大 我为之落泪
avatar
Slou9900
58 楼
客人不能动时,是不是就抛下他自己下山,我问过我自己能不能做到,倾向是不能。留下了,两人一起死,放弃客户,自己一辈子无尽的愧疚。
我还看过另一个讲关键时刻 difficult decision making 的电影 Touching the Void。也是纪实片真事,讲两个朋友去爬南美一个雪山,两人之间有绳子相连,其中一个没站稳tumble 几十米掉下山,摔断了腿,最后掉到一个山洞的最上面,悬在那里,另一个人用雪斧 arrest 这个fall,然后接下来就这么用腰上的绳子拉着下面那个人,坚持了好久。两人试图大声喊叫跟对方联系,但是因为距离太远听不到。上面那个人等啊等,已经没有力气再继续拉下面那个人的full body weight + gear weight,. 再等下去自己也要滚下山了,关键是他不知道下面那位是不是已经死了,毕竟这半天没有任何动静,没有往回爬。最后山上的那位决定割断绳子, 保命。
下面的那个被放弃后直接掉到很深很深的crevasse里,往上爬没可能,一是没绳子二是自己腿断了,原地呆着就是等死,绝望之中他后来决定往下挪。这个电影我看的呼吸都不畅了,设身处地站在下面那位的角度,简直是绝望X10。
这个片子里的两个后来没有再联系,下面那个能够理解上面那个当年隔断绳子放弃自己,理智也告诉他应该原谅对方,但是他就是不能 bring himself to see and talk to his friend again。
Youtube 上关于这件事的视频下面的评论也是一片倒地完全理解上面那位自保的做法。但是,就是这个但是,如果自己是下面那位,被放弃,再经历一段非人的心理和生理折磨,我也能理解他为什么没法再面对朋友

avatar
Slou9900
59 楼
回复 54楼Slou9900的帖子
嗯嗯,你很熟悉这个故事呀
gigivivi 发表于 2023-06-06 11:43

看几遍不是白看的。 我女儿都说, "again???? Really???"
avatar
fj033
60 楼
客人不能动时,是不是就抛下他自己下山,我问过我自己能不能做到,倾向是不能。留下了,两人一起死,放弃客户,自己一辈子无尽的愧疚。
我还看过另一个讲关键时刻 difficult decision making 的电影 Touching the Void。也是纪实片真事,讲两个朋友去爬南美一个雪山,两人之间有绳子相连,其中一个没站稳tumble 几十米掉下山,摔断了腿,最后掉到一个山洞的最上面,悬在那里,另一个人用雪斧 arrest 这个fall,然后接下来就这么用腰上的绳子拉着下面那个人,坚持了好久。两人试图大声喊叫跟对方联系,但是因为距离太远听不到。上面那个人等啊等,已经没有力气再继续拉下面那个人的full body weight + gear weight,. 再等下去自己也要滚下山了,关键是他不知道下面那位是不是已经死了,毕竟这半天没有任何动静,没有往回爬。最后山上的那位决定割断绳子, 保命。
下面的那个被放弃后直接掉到很深很深的crevasse里,往上爬没可能,一是没绳子二是自己腿断了,原地呆着就是等死,绝望之中他后来决定往下挪。这个电影我看的呼吸都不畅了,设身处地站在下面那位的角度,简直是绝望X10。
这个片子里的两个后来没有再联系,下面那个能够理解上面那个当年隔断绳子放弃自己,理智也告诉他应该原谅对方,但是他就是不能 bring himself to see and talk to his friend again。
Youtube 上关于这件事的视频下面的评论也是一片倒地完全理解上面那位自保的做法。但是,就是这个但是,如果自己是下面那位,被放弃,再经历一段非人的心理和生理折磨,我也能理解他为什么没法再面对朋友


Slou9900 发表于 2023-06-06 12:06

不懂登山的人纯讨论:各种危险情况在极限登山运动当中并不少见,两个人难道不应该先把发生危险之后的应对顺序(先救自己还是先救他人)商量清楚再跟对方绑到一起吗
avatar
Slou9900
61 楼
Rob 自己没能遵守自己的规定,两点前没登顶的必须折返。一开始定的是1pm turn around time, 后来改成2pm, 又改成2点时 if not within spitting distance from the summit 必须折返,就是说如果已经过了2点但是离目的地很近了,还是可以继续爬。他和Doug 到山顶时已经过了deadline 两小时
这就是人为的错误。但是谁能保证自己不犯这样的人为错误。我能理解他的每个决定,但是事后看,就是老美说的climbing from the comfort of living room armchair, 是个人就都能指出别人哪里哪里不对。结论就是不要违反safety rule, no matter what。还有一个就是当目标就在眼前时, 保持头脑冷静权衡利弊做出放弃的决定,比坚持到底需要更大的自制力,因为后者这时候相对更容易,但是人一旦 over zealous 了,就不可靠了。
Rob 自己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他专业爬了那么多年,两天前一个soloist 登顶时快要成功了但是还是决定下山,Rob 就使劲表扬强调这种放弃需要非常可贵的意志力。但是轮到自己,哪怕自己经验更丰富,还是败给了心里这个那个考量,搭上性命
avatar
lingling7
62 楼
Jon 作为要写故事的人,参与登山,他在队伍中的存在给队友和 Rob Hall 很大的压力。Rob 1995年在 Doug Hansen 登顶前100米处强迫他折返,Rob 对此一直有遗憾,所以第二年1996年下了决心要把 Doug 送上去,这就是不应该的fixation,头脑冷静的话不应该做这个打算。还有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的 guiding company 已经成功运行了好几年,有点过于自信,认为自己不会出事,出事都只可能是别的队伍,因为人为的原因,却不知道自己在一步步犯人为的错误。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他队伍里已经有三人登顶那天爬了几小时就决定不爬了,所以剩下的客户,Rob 不能 afford 再失去,能送上去一个算一个。
当 Doug 下山时走不动时,Rob已经开始后悔自己推Doug登顶的决定。这时候明智的做法是放弃客户,跟对讲机通话时,他公司的接班人 Guy Cotter 和一众人让他自己下来,别管 Doug 了,Doug在旁边能听见,我猜这个对Doug也有影响,他的 inability to move at all 直接导致了一直陪着他的 Rob 不能放弃他,Rob 不能下山。Rob 有很强烈的职业操守,他想到是因为自己的错误判断,和不和适宜的执着,导致Doug 做了超过自己能力的事,这种情况下他抛下 Doug 自己保命,这辈子没法见人,没法对良心有交代,所以我觉得他不下山,一直陪着Dougv这个决定有一部分就是自杀行为。
Slou9900 发表于 2023-06-06 11:38

I think Jon was supposed to go with Scott's team first, because Outsider the company that Jon worked with got a deal with Scott in the planning. Also Scott was based in the US while Rob was based in Aussie. But Rob later offered a deeper discount to Outsider which Scott was not able to match, so Jon went with Rob. I guess Rob didn't realize the amount of pressure Jon brought to the team when he made the decision.
avatar
Slou9900
63 楼
专业的人之间是有共识。但是,人是复杂的,被放弃的那个要是死了,没人知道他死前的心理活动。要是活下来,比如 touching the void 里面这位摔断腿的,如果你是他,你理解登山救援的原则和 limitations,哪怕自己是上面那位,也会做同样的决定,但是你还是会用一种近乎恨的情感,面对当年放弃自己的人
唐山大地震那个电影,徐帆演的妈妈,在救援人问她救儿子还是女儿只能救一人,她撕心裂肺地说“儿子”, 女儿在废墟下面听到妈妈放弃自己。电影是没法完全还原这个女儿成年后对母亲的真实情感的。这里如果不考虑重男轻女,就算是性别对调,如果她对救援人员说放弃儿子,保女儿,将来就是儿子要一辈子跟心里这个跟母亲的结节做斗争和 bargaining
avatar
monfay
64 楼
楼主MM写的太好了,一口气看完!这个事件知道,看过into the thn air, 但是没有看过其他的, 没看过这么全面的总结。
MM看过Dianel Mazur 的珠峰救人吗?他是西雅图人,是个很棒的登山者。2006年在最后时候曾放弃了自己和所带小组的登顶,救了一个丢在路边的登山者 - Lincoln Hall Rescue。 回来后被曾被NBC 采访。
以前他在当地每年两次免费带队训练冰雪攀登知识,回馈社会,帮助新手, 其中夏天的那次还会带着登顶MT Rainer. 我曾经有幸跟着Dan 上去过. 前两年听说他有次在家修房子,从梯子上摔了下来,脚骨粉碎性骨折,登山事业就此完结。现在还在做,但是主要做组织工作,不能再带队了。



avatar
Slou9900
65 楼
文中说”鹞子翻身似的地方,叫Hillary Step,是几十米高大石头”那上面的绳索是谁固定下来的?绳子要每年质检更换吗?
看了后文了,原来是谁登山谁装绳子
公马密码123 发表于 2023-06-06 11:10

前一年登山季结束后暴露在风雪前强紫外线日晒中一整年,来年就不敢再依靠它了,得重装
avatar
gigivivi
66 楼
楼主MM写的太好了,一口气看完!这个事件知道,看过into the thn air, 但是没有看过其他的, 没看过这么全面的总结。
MM看过Dianel Mazur 的珠峰救人吗?他是西雅图人,是个很棒的登山者。2006年在最后时候曾放弃了自己和所带小组的登顶,救了一个丢在路边的登山者 - Lincoln Hall Rescue。 回来后被曾被NBC 采访。
以前他在当地每年两次免费带队训练冰雪攀登知识,回馈社会,帮助新手, 其中夏天的那次还会带着登顶MT Rainer. 我曾经有幸跟着Dan 上去过. 前两年听说他有次在家修房子,从梯子上摔了下来,脚骨粉碎性骨折,登山事业就此完结。现在还在做,但是主要做组织工作,不能再带队了。




monfay 发表于 2023-06-06 12:33

我看过另外一些登山的故事,但是没看过Dan Mazur 的故事。你太幸运了,还跟着他上过Mt Rainer!
avatar
Slou9900
67 楼
鉴于今年只过了五个月零六天,我觉得还有很多帖子有超越我这篇的可能性的 😁
gigivivi 发表于 2023-06-06 11:34

写得非常好,看得出你很 organized, 这么复杂的一件事,要我写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avatar
lingling7
68 楼
I think Jon was supposed to go with Scott's team first, because Outsider the company that Jon worked with got a deal with Scott in the planning. Also Scott was based in the US while Rob was based in Aussie. But Rob later offered a deeper discount to Outsider which Scott was not able to match, so Jon went with Rob. I guess Rob didn't realize the amount of pressure Jon brought to the team when he made the decision.
lingling7 发表于 2023-06-06 12:25

哈哈哈,这里的细节,楼主在主贴里讲的更详细更精彩,曝露了我没有主贴就回贴的事实
avatar
lingling7
69 楼
专业的人之间是有共识。但是,人是复杂的,被放弃的那个要是死了,没人知道他死前的心理活动。要是活下来,比如 touching the void 里面这位摔断腿的,如果你是他,你理解登山救援的原则和 limitations,哪怕自己是上面那位,也会做同样的决定,但是你还是会用一种近乎恨的情感,面对当年放弃自己的人
唐山大地震那个电影,徐帆演的妈妈,在救援人问她救儿子还是女儿只能救一人,她撕心裂肺地说“儿子”, 女儿在废墟下面听到妈妈放弃自己。电影是没法完全还原这个女儿成年后对母亲的真实情感的。这里如果不考虑重男轻女,就算是性别对调,如果她对救援人员说放弃儿子,保女儿,将来就是儿子要一辈子跟心里这个跟母亲的结节做斗争和 bargaining
Slou9900 发表于 2023-06-06 12:33

这种怨恨的心理如果当事人自己走不岀来,其实伤害最大的是她/他自己。
avatar
gigivivi
70 楼
写得非常好,看得出你很 organized, 这么复杂的一件事,要我写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Slou9900 发表于 2023-06-06 12:45

多谢表扬。我这人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比较强 😁
avatar
Slou9900
71 楼
I think Jon was supposed to go with Scott's team first, because Outsider the company that Jon worked with got a deal with Scott in the planning. Also Scott was based in the US while Rob was based in Aussie. But Rob later offered a deeper discount to Outsider which Scott was not able to match, so Jon went with Rob. I guess Rob didn't realize the amount of pressure Jon brought to the team when he made the decision.
lingling7 发表于 2023-06-06 12:25

那个几次被放弃被救起又被放弃的 Beck Weather 后来说要是没有Jon这个人在队伍里,大家还只是 make a fool of themselves, 只有互相知道。现在 Jon 作为记者也来爬,事后要把大家事迹写成文字让更多人看,广而告之,很多人都不自觉的 push 自己做了不该做的决定,performed beyond their ability。头脑冷静的只有登顶那天刚开始没多久就折返的三个年纪大点的 clients。
这么看Jon就应该坚持一开始 outside 的初衷,去base camp 写等珠峰商业化这件事,而不是告诉大家自己是作者要给业界杂志写报道的然后跟着大家一起爬。
但是最终每个人还是应该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Jon 的存在不是他们出事的原因
avatar
monfay
72 楼
vertical Limit 里讲父亲带着儿女一起去樊登,出事后吊在绳子下面,为了让儿女有生还的机会,父亲让儿子割断绳子,自己摔下去,保了儿女一命。。。
avatar
babyduck
73 楼
关于96年登珠峰的书,我读了七本。
gigivivi 发表于 2023-06-06 10:33

写的太好了,可以列一下你读的哪七本么?想找来读读
avatar
likepeace
74 楼
回复 1楼gigivivi的帖子
你跟D妹🌸两位美女才华洋溢,点个赞👍
avatar
lingling7
75 楼
那个几次被放弃被救起又被放弃的 Beck Weather 后来说要是没有Jon这个人在队伍里,大家还只是 make a fool of themselves, 只有互相知道。现在 Jon 作为记者也来爬,事后要把大家事迹写成文字让更多人看,广而告之,很多人都不自觉的 push 自己做了不该做的决定,performed beyond their ability。头脑冷静的只有登顶那天刚开始没多久就折返的三个年纪大点的 clients。
这么看Jon就应该坚持一开始 outside 的初衷,去base camp 写等珠峰商业化这件事,而不是告诉大家自己是作者要给业界杂志写报道的然后跟着大家一起爬。
但是最终每个人还是应该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Jon 的存在不是他们出事的原因
Slou9900 发表于 2023-06-06 12:54

让Jon只到base camp参与报道基本是不可能的,outside编辑选择这个topic选择Jon,就是知道他年轻时候是狂热登山爱好者,不会拒绝。但是1994年,当outside 第一次提出这个议题时,Jon 拒绝了,因为他马上决定需要一年时间来做准备,做体能训练,可想而知,Jon要去就要上summit。

从书里描述来看,Jon除了和Doug比较处的来,对其它team member, 特别是beck有一定偏见,书里写的是他和其他队友不在同一个tax bracket😅。Lou在之后的访谈中讲,Jon的存在让队员们说话做事都有所顾忌,害怕不知什么时候什么说辞就被他小本本记下来了。但是这只是一面之辞,甚至有些一厢情愿,Jon其实也没写什么队员的相关内容,八卦的登山媛,南非队都是别的队伍,而且当年同时期还有一支IMAX拍摄队伍,可能也有一些不愿被暴光的footage,都在所难免。
如果Jon只在base camp,rob 会做出不同决定?悲剧能避免发生?
avatar
moonrose
76 楼
耽误你开会了,道个歉
gigivivi 发表于 2023-06-06 11:34

Gigi 也要给我道个歉,写的太精彩了!!!!我也是一口气看下来,忘了吃午饭,下午一下午的会要饿着肚子开啦。
avatar
Moscow79
77 楼
回复 54楼Slou9900的帖子
同意,感觉rob Hall很大程度上是自己不愿意下来,宁愿死在山上。去年差一点登顶的客户今年又被他召回来,被他拖着上了山顶然后体力耗尽死在他面前,还有什么脸面活着
avatar
lyksj
78 楼
这次山难前几年拍了电影
爬k2也有一次著名的山难,都是由于拥堵
avatar
amandalee
79 楼
怪不得,我觉得96年出了大事故以后,登顶的管理应该有改进了吧?
gigivivi 发表于 2023-06-06 10:55

有的 商业队需要严格批准才能上 原来管理很混乱
avatar
BearinLove
80 楼
我觉得beck和peach的婚姻爱情故事一折三荡,好感人啊 最好还是happy ending, 开心啊》》》 可以以这个视角拍个电影了啊
avatar
LaAmor
81 楼
天呐,写的太好了,看的小心肝一颤一颤的。花生版藏龙卧虎绝非肤浅的莺莺燕燕啊
avatar
Slou9900
82 楼
让Jon只到base camp参与报道基本是不可能的,outside编辑选择这个topic选择Jon,就是知道他年轻时候是狂热登山爱好者,不会拒绝。但是1994年,当outside 第一次提出这个议题时,Jon 拒绝了,因为他马上决定需要一年时间来做准备,做体能训练,可想而知,Jon要去就要上summit。

从书里描述来看,Jon除了和Doug比较处的来,对其它team member, 特别是beck有一定偏见,书里写的是他和其他队友不在同一个tax bracket😅。Lou在之后的访谈中讲,Jon的存在让队员们说话做事都有所顾忌,害怕不知什么时候什么说辞就被他小本本记下来了。但是这只是一面之辞,甚至有些一厢情愿,Jon其实也没写什么队员的相关内容,八卦的登山媛,南非队都是别的队伍,而且当年同时期还有一支IMAX拍摄队伍,可能也有一些不愿被暴光的footage,都在所难免。
如果Jon只在base camp,rob 会做出不同决定?悲剧能避免发生?
lingling7 发表于 2023-06-06 13:24

Jon 对 Beck有意见主要是政见方面,Beck 是个 diehard republican, 每晚大家开闲聊会时总会猛烈批评 bed wetting liberal 和 welfare states 的无能。Jon 早年间是低收入打短工支持自己爬山事业的 dirt bag, 就是 Beck 口中的 bed wetting liberal who lives off welfare state's ridiculous welfare policy。所以一开始两人不对付
Jon 自己后来跟 Beck 相处久了后也开始喜欢他,说 Beck 其实人很好,hold no ill to anybody, Hilary Clinton notwithstanding
我对 Sandy Pitman 也没意见,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她们非常咋咋呼呼,但是并不是炫富,就是热情,应付 media 募捐,扩大登山运动的影响,contribute in her own way。要是真是娇滴滴的单纯的 attention seeker,一开始就不会选择登山这种辛苦可能搭上性命的事。

avatar
rainysunny
83 楼
天,楼主写的太精彩了!看到律师这段了!
我老公对我上华人嗤之以鼻。我第一次分享给他华人的帖子。
我继续看。
avatar
Slou9900
84 楼
这次山难前几年拍了电影
爬k2也有一次著名的山难,都是由于拥堵
lyksj 发表于 2023-06-06 13:34

2008年,youtube 上有介于纪实和电影之间的纪录片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yhS6iJXOTaQ
如果指的是这年的山难,有好几位是因为突然发生的雪崩,下山时发生在 Bottleneck 下面,直接被砸下去带走看不见了。Bottleneck 是个天然的冰雪 textured overhang, 随时都有雪崩的可能。有一个印度人是高原反应,脚不听使唤滚下去了。有一位急着超过队友,把自己从绳索上解开,想绕到队友前面,没来得及重新 clip 没站稳滚下去。还有几个sherpa 返回山上救人突遇雪崩。
avatar
lllyyy
85 楼
多谢分享故事!写的真好!
avatar
lingling7
86 楼
Jon 对 Beck有意见主要是政见方面,Beck 是个 diehard republican, 每晚大家开闲聊会时总会猛烈批评 bed wetting liberal 和 welfare states 的无能。Jon 早年间是低收入打短工支持自己爬山事业的 dirt bag, 就是 Beck 口中的 bed wetting liberal who lives off welfare state's ridiculous welfare policy。所以一开始两人不对付
Jon 自己后来跟 Beck 相处久了后也开始喜欢他,说 Beck 其实人很好,hold no ill to anybody, Hilary Clinton notwithstanding
我对 Sandy Pitman 也没意见,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她们非常咋咋呼呼,但是并不是炫富,就是热情,应付 media 募捐,扩大登山运动的影响,contribute in her own way。要是真是娇滴滴的单纯的 attention seeker,一开始就不会选择登山这种辛苦可能搭上性命的事。


Slou9900 发表于 2023-06-06 13:43

Sandy is an attention whore for sure, haha, but an attention whore with determination and capability. I love the fact that another US women beat her as the first US women to conquer all 7 highest peaks :)))
avatar
lingling7
87 楼
2008年,youtube 上有介于纪实和电影之间的纪录片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yhS6iJXOTaQ
Slou9900 发表于 2023-06-06 13:55

Will watch it later. Thanks for sharing.
avatar
cindy_cheng2000
88 楼
mark makr
avatar
gigivivi
89 楼
写的太好了,可以列一下你读的哪七本么?想找来读读
babyduck 发表于 2023-06-06 13:12

1.Into thin air by Jon Krakauer 2.Climb by Anatoli Boukreev 3.After the wind by Lou Kasischke 4.Left for dead by Beck Weathers 5.Touching My Father''s Soul: A Sherpa''s Journey to the Top of Everest By Jamling Norgay 6.No Shortcuts to the Top: Climbing the World''s 14 Highest Peaks by Ed Viesturs 7.High Exposure: An Enduring Passion for Everest and Unforgiving Places by David Breashears
avatar
gigivivi
90 楼
Gigi 也要给我道个歉,写的太精彩了!!!!我也是一口气看下来,忘了吃午饭,下午一下午的会要饿着肚子开啦。
moonrose 发表于 2023-06-06 13:27

道歉道歉!
avatar
gigivivi
91 楼
我觉得beck和peach的婚姻爱情故事一折三荡,好感人啊 最好还是happy ending, 开心啊》》》 可以以这个视角拍个电影了啊
BearinLove 发表于 2023-06-06 13:37

嗨,其实他俩也是平常夫妇,对婚姻都有各种不满意。但是Peach是一个超级靠谱的人,关键时刻能顶用。Beck我喜欢他的幽默和自嘲。
avatar
gigivivi
92 楼
天呐,写的太好了,看的小心肝一颤一颤的。花生版藏龙卧虎绝非肤浅的莺莺燕燕啊
LaAmor 发表于 2023-06-06 13:41

永远不要低估任何一个人,特别是那些爱打扮的 😁
avatar
gigivivi
93 楼
天,楼主写的太精彩了!看到律师这段了!
我老公对我上华人嗤之以鼻。我第一次分享给他华人的帖子。
我继续看。
rainysunny 发表于 2023-06-06 13:50

往后看,更精彩 😁
avatar
rainysunny
94 楼
往后看,更精彩 😁
gigivivi 发表于 2023-06-06 14:53

看完了!谢谢分享。结尾还有个happy ending. 楼主很会写,碟中碟,套中套。谢谢!
我刚买了into the thin air 给我闺女看了。我记得她学校刚读了一本类似的书,red flag 什么的。她看完我看,我买的是$10那本。怎么下面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
Mark下你列的7本。是什么让你对这个事件这么感兴趣的呢?
avatar
gigivivi
95 楼
看完了!谢谢分享。结尾还有个happy ending. 楼主很会写,碟中碟,套中套。谢谢!
我刚买了into the thin air 给我闺女看了。我记得她学校刚读了一本类似的书,red flag 什么的。她看完我看,我买的是$10那本。怎么下面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
Mark下你列的7本。是什么让你对这个事件这么感兴趣的呢?
rainysunny 发表于 2023-06-06 14:57

一开始是随手从畅销书桌子上拿起了into thin air, 看完了意犹未尽,也觉得里面对事故的解释牵强人意
avatar
rainysunny
96 楼
一开始是随手从畅销书桌子上拿起了into thin air, 看完了意犹未尽,也觉得里面对事故的解释牵强人意
gigivivi 发表于 2023-06-06 15:02

冥冥之中,那次你抓住那本书,就有了今天这个精彩的帖子。我早上其实也安排了很多事情,但是安静把你写的全部看完了。真精彩!谢谢你!
avatar
ecolock
97 楼
写的太好了, 手动点赞
avatar
gigivivi
98 楼
冥冥之中,那次你抓住那本书,就有了今天这个精彩的帖子。我早上其实也安排了很多事情,但是安静把你写的全部看完了。真精彩!谢谢你!
rainysunny 发表于 2023-06-06 15:05

嗯嗯,都是缘分
avatar
nextspring
105 楼
回复 1楼gigivivi的帖子
妹妹太有文采了。 看到那个导演David 把自己队伍的物资分给两个登山队,还有不肯拍96 登山事故谋利出名,感动落泪
avatar
gigivivi
106 楼
回复 1楼gigivivi的帖子
妹妹太有文采了。 看到那个导演David 把自己队伍的物资分给两个登山队,还有不肯拍96 登山事故谋利出名,感动落泪
nextspring 发表于 2023-06-06 16:21

谢谢喜欢!
avatar
starlake
107 楼
LZ写得好精彩,立马下单into thin air ,Amazon 应该给你广告费,你太能种草啦!
avatar
.Cheers.
108 楼
请题目飘蓝,加精,赏魅力 😁
gigivivi 发表于 2023-06-06 09:25

我给你魅力,写的太好了!
原来想读《thin air》的,MM给了全面的视角和分析,也让我确定了这个故事不适合我细读,很多情节都太让人难过了,心脏受不了。
avatar
Gongyong
109 楼
谢谢mm分享
相关阅读
一颗韭菜多少年才会变成几棵?我家是不是交友能力是不是很差呢?2023年6月16日医疗晨报转发: 怀念寄爹 (作者:大明)讣告!于2023年6月6日逝世!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要多钻研,自己多写生,然后再创造发挥才对/齐白石在健身房的偶遇这几个包怎么选老人花15万买1500元一瓶能量水竟是地下水【冯站长说安全】2023年6月16日这个镜头推进,真是神来之笔出租房求助,怎么让租客搬走?AAA来拖车,给小费吗?在线等。看鞋都能看出每个人的家庭状态,真的是细节满分!老妈的新爱好能够回国留学,有必要这么开心吗?求助:孩子是杠精怎么纠正,杠精在社会中可以正常生活吗?2023年6月16日价格早报一月坎昆游 -下2023年6月16日物联网新闻Today's DoodleCostco的顾客正在变穷。。。强力推荐筋膜枪我也觉得以前的东西质量好!是我的错觉吗?All Black到底适不适合夏天呀2023年6月16日(周五)冯站长之家三分钟晚间新闻国内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为什么父辈能存到钱,而我们不能宾州斯通利花园(Stoneleigh garden),老树新花春秋 (7字打油,2023-04-07)大家买model Y 的都买的long range 吗?值得多花3千块吗?江南【冯站长之家】2023年6月16日(周五)三分钟新闻早餐求blessMeta VS Apple: Meta产品做的差 Apple产品做的好 和员工福利待遇的关系2023年6月16日历史上的今天现在国产剧的编剧挣钱太容易了吧经纬portfolio新闻速递(2023年6月1日-7月6日) |【Matrix News】华盛顿樱花节,樱花季节突破我的认知了,彩礼998万RMB,普通家庭养老院见闻精彩即将开始!6月6日-8日第三届消费医疗高端论坛暨2023年中期策略会!【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