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保护
先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几年前我委托一位经纪人为我的一个商业地产单位招租。我和经纪人讨论应该在 Loopnet 的招租广告上写上多少租金比较合适,于是,他就在 CoStar 上找了一份市场报告给我。给我看了报告之后,我比较惊讶,因为报告的内容太详细了,不仅有附近相似地产的各种资料(包括房子的大小,年份,租金,出租时间等等),还有房子主人的姓名,地址,电话以及招租经纪人的信息。经纪人告诉我他的资料库里有每栋房子主人的信息,他开玩笑说他就是靠这些资料吃饭的,如果他愿意,他可以查到每栋商业地产主人的姓名,家庭地址,年龄,经历,拥有的其他地产等等私人信息。我知道我在他眼里是没有秘密的。我们在用现金抢房的时候都要出示资金证明,用现金抢房次数多了,泄露隐私的机会也多。其实,经纪人对客人的情况是非常清楚的。
第二件事是发生在我的朋友身上。朋友是一个不缺钱又高调的人,她在微信里主动和被动地和很多人加了好友,其实大部分微信朋友圈的人她都不熟,甚至没有见过面。她很喜欢发朋友圈,经常把日常生活在朋友圈里 ”播放”,例如她在家做美食,买了一个名牌包包,出国旅游等等。总之,只要看她发的朋友圈,你就知道她在干什么,知道她在哪里,是在家闲着呢,还是出门旅游去了。最近,在她出门旅游的时候,她家被小偷光顾了,虽然没有很大经济损失,但是给她敲了警钟。她报警了,但是警察只是做了一下记录就没有下文了。她说有可能是 Uber 司机干的,因为她全家出门去机场是叫了 Uber,Uber 司机知道她的地址,也知道她家没人。这个怀疑有点道理。我认为另一个可能的问题是她的朋友圈,因为她在微信上和很多不认识的人加了好友,几乎每天都在朋友圈直播她的生活,所有朋友圈的人都知道她家的房子外面和里面是什么样,甚至知道她家的邻居的房子是什么样,朋友圈里的 ”有心人” 可以通过她发的她家房子和邻居的照片找到她的确切住址,在她出门旅游的时候闯入。
第三件事比较狗血。一位前老美同事最近离婚了。这位同事有了孩子以后辞去了工作,在家做全职妈妈,家里就靠她先生一人收入生活。也许闲着没事,她在 Google 上搜索她先生的名字。现在网上有很多寻人的网站,只要把姓名输入,这些网站就会提供其他的一些私人信息。我在招租的时候也用过这些网站来调查租客的背景。通过这些网站,她发现她先生在几年前买了一栋房子。她想买房这么大的事情先生不会不告诉她,而且她先生的名字就像 John Smith 一样常见,她想她查到的信息应该不是她先生,而是另一个同名同姓的人。这事就暂时过去了。后来,她在网上又找到了这栋房子的大量照片,巧的是,她先生在 LinkedIn 上的头像照就是在这栋房子里拍的,头像照的背景里有这栋房子的内景。看到房子的照片和先生 LinkedIn 上面的头像照,她有了不祥的感觉。于是,她进一步在网上查这栋房子的信息,被她查到这栋房子的主人除了她先生,还有一位女士。然后,她在 LinkedIn 上找到了这位女士就职的公司,而且发现先生和女士在 LinkedIn 上也是连在一起的。聪明的她猜到女士很可能是先生公司的客户。就这样,她基本确定她先生和女士的关系不一般。就这样,她发现了她先生的外遇,然后离婚了。
现代社会,因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人的隐私越来越少。我的朋友的房子被小偷光顾之后,我也在想,其实我的微信朋友圈里虽然 ”好友” 的数量也不少,但是真正知根知底的不超过十个,我甚至忘了怎么和这么多人变成了微信好友。于是,我清理了朋友圈,并且已经两年多不发朋友圈了,以后也不会发了。我在招租的时候,会到 Facebook,LinkedIn 和网上的寻人网站上查租客的资料。这些网站的存在,让我们了解其他人越来越容易,也使得现代人越来越没有隐私。我们能做的是尽量保护自己,不要有意无意的透露私人信息。怎样保护隐私呢?就是尽量低调一点。有些网站有 “opt out” 的选项,如果你选择 “opt out” ,你的私人信息就不会再出现在这些网站里,于是,凡是有 “opt out” 选项的,我都选择 “opt out”。我也从来不会在社交媒体上发私人照片和住家的照片。现在,Google 有图片搜索功能,人工智能也可以让赵本山说一口地道的英语。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你的照片,你的声音,你住家的照片,你的笔迹等等都是你的隐私。你在网上,在微信里透露的 ”蛛丝马迹” 都会被有心人利用。有的时候,你也许会惊讶别人怎么知道你这么多的信息?其实,有可能是你自己无意间透露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这个越来越没有隐私的世界,众乐乐不如独乐乐。我的意思不是提倡自私和小气,而是要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在公共论坛分享资讯和知识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