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之死(The Death of Moses)
在 上一回故事 的结尾,上帝发下了狠话,所有这些从埃及出来的以色利人,二十岁以上的,除了约书亚(Joshua)和迦勒(Caleb)以外,「必在旷野飘流四十年」,「他们断不得看见我向他们的祖宗所起誓应许之地」(Numbers 14)。
以色列人就「悲哀」,「喧嚷」,「哭号」,但一切都已太晚了。上帝说出来的话,四匹马也拉不回去的。
但在旧约里紧接着的下一章(Numbers 15),上帝又在给摩西(Moses)和以色列人详细讲解如何献祭,如何供奉,如何守安息日,如何配蓝带子。也就是说,他安排了这些以色列人在旷野中漂流四十年而死,但这期间大家还是要按原来说好的,严守摩西律法(Mosiac Law),敬拜耶和华。
于是有一个叫可拉(Korah)的人跳了出来1。说起来他不是外人:他的爸爸是摩西和亚伦(Aaron)的爸爸的弟弟,也就说他是摩西和亚伦的堂兄弟。
可拉联合了「以色列会中的二百五十个首领」,一起向摩西亚伦发难:我们个个都很圣洁,凭什么和上帝交流的权力就被你们霸占了呢?当然还有接下来更深层的抱怨,「你。。。要在旷野杀我们,。。。你没有将我们领到流奶与蜜之地。」
他们人多势众,但上帝在摩西亚伦这一边。「他们(可拉)脚下的地就开了口,把他们和他们的家眷,并一切属可拉的人丁、财物,都吞下去」。
也就是说,上帝让可拉如愿以偿,送他们去见上帝了。
The Punishment of Korah and the Stoning of Moses and Aaron, 1481,by 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 Sistine Chapel
平息了这场‘夺权暴乱’,以色列人并没有完全心服。此前耶和华曾吩咐过,「从以色列人中将利未人分别出来,利未人便要归我」,也就是说利未家族(Levites)将会永远垄断祭司之职。
在 恩怨情仇姊妹花 故事里我们讲过,利未(Levi)是 以色列 和正妻生的三儿子。也就是因为他的后代被神拣选专做祭司之职,他们不在以色列十二支派(Twelve Tribes of Israel)之中。
摩西和亚伦,当然都是利未人。
为了让大家心服口服,神使出一招,「我所拣选的那人,他的杖必发芽」。摩西让以色列人每个支派的首领都带来一根杖,亚伦的杖也在其中。「摩西就把杖存在法柜的帐幕内,在耶和华面前。」
第二天,毫无悬念的,其他杖和昨天一模一样,唯有「利未族亚伦的杖已经发了芽,生了花苞,开了花,结了熟杏。」
这一段“老杖开花”的神迹,在几千年后 约瑟向玛丽亚求亲 的故事里,还会再次出现。
Aaron’s rod blossoming, etching by Augustin Hirschvogel before 1553这段时间摩西的日子真的很不好过。一边是上帝说要他们飘流四十年,另一边是以色列人一次又一次质疑他的领导权。此前他的亲哥哥和亲姐姐也跟他有了矛盾。
「摩西娶了古实女子为妻。米利暗和亚伦因他所娶的古实女子2,就毁谤他。」
为此,上帝惩罚了米利暗(Miriam),也叱责了他哥哥亚伦。在下面这一段故事发生前,摩西的姐姐米利暗刚刚死去,这大概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以色列人来到了一个叫加低斯(Kadesh)的地方,会众没有水喝,一如既往的「就聚集攻击摩西、亚伦」。
不幸的是,上帝在这里给了摩西一个含糊的吩咐,「你拿着杖去。。。在他们(会众)眼前吩咐磐石发出水来 ,水就从磐石流出。」
这里摩西犯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还记得上一回里他用杖击打磐石,磐石就流出水来。这次他听上帝说又要拿着杖去,就没注意下半句的细节,这次是「吩咐」而不是「击打」磐石。
「摩西举手,用杖击打磐石两下。。」还说,「你们这些背叛的人听我说:我为你们使水从这磐石中流出来麽?」在英文版里,他说的这个我用的是”we”,也就是说,是他(摩西)和上帝,而不是唯有上帝,使得水从磐石中流出来。
水虽然哗哗的出来了,上帝却从此责怪摩西和亚伦,说他们「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结果摩西和亚伦也落着个「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
亚伦过不多久就死去了。
Moses Striking the Rock, 1563, by Jacopo Tintoretto (1519–1594) Moses Striking the Rock, after Bartolomé Estebán Murillo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摩西在埃及出生,生活了四十年;杀人避祸,去米甸躲了四十年;回老家带以色列人出埃及,转眼在旷野里又转悠了四十年;
虽然上帝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你可以远远地观看,却不得进去」,这后四十年来摩西还是恭敬的侍服上帝,在以色列人中维护着神赐下的律法。
现在他已经一百二十岁了,「不能照常出入」。这一日,摩西自觉年老体衰,知道是该传位接班人的时候。「摩西召了约书亚来,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对他说:你当刚强壮胆,」
「因为,你要和这百姓一同进入耶和华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所赐之地」。
摩西还「将这律法写出来,交给。。。利未子孙和以色列的众长老」。传统中,他写下来的律法就是我们今天读的旧约圣经的前五本书,称作「摩西五经」(Pentateuch),又称 Torah。分别是「创世纪(Genesis)」,「出埃及记(Exodus)」,「利未记(Leviticus)」,「民数记(Numbers)」,「申命记(Deuteronomy)」。
Moses Blessing Joshua And Inducts Him In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Israelites在摩西自己写下的最后一本书,「申命记」的最后一章,他最后一次登上尼波山(Mount Nebo),上帝最后一次向他展现了 “应许之地”,也最后一次告诉他,「现在我使你眼睛看见了,你却不得过到那里去。」
这次上帝似乎不是在气他惩罚他,而是在告诉摩西,“你看这应许之地就在脚下,触手可及。你把以色列人从埃及一直带到这里,这四十年来真是很不容易了。“
「於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华所说的。」
「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为摩西哀哭了三十日。」
「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
「耶和华将他埋葬在。。。只是到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
Moses Views the Promised Land, engraving by Gerard Jollain from the 1670 “La Saincte Bible” Moses’s Testament and Death, 1481, by Luca Signorelli (1450–1523), Sistine Chapel (detail) Moses’s Testament and Death, 1481为什么上帝把摩西埋葬在一个没人知晓的地方?
有一种传统是说摩西实在太重要了,连魔鬼都想来抢夺他的尸体。上帝把他埋葬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是为了不让坏人和魔鬼知道3。
但魔鬼终究神通广大,找到了摩西的棺材。在新约「犹大书」1:9里有一句话,「天使长米迦勒 {为摩西的尸首与魔鬼争辩的时候 。。。」
也就是说,在最后一刻,上帝派天使长米迦勒(Archangel Michael)赶跑了魔鬼,保护摩西的尸体。
The Devil Rebuked & The Burial Of Moses, by William Blake (1757-1827)摩西在圣经中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新约圣经里。
有一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上山,「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 」
「忽然,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同耶稣说话。」
这一段事件被称为 耶稣显圣容(Transfiguration)。在这里,摩西代表着旧约中的律法,以利亚(Elijah)代表旧约中的先知。他们同耶稣说话,表示着耶稣应验了旧约中的律法和先知。
新约作者和基督教认为,旧约是上帝和以色列人立下的旧的约定(Covenant),而耶稣基督,是上帝和所有世人立下的新的约定。
也就是说,对我们这些非以色列非犹太的外邦人(Gentile)来说,神也应许给我们每个人一个「流奶与蜜之地」,而耶稣基督,是带我们去往应许之地的摩西。
(detail) The Transfiguration of Christ, 1605, by 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中:Jesus,左:Moses,右:Elijah,下:耶稣三门徒
References:
在犹太教的传统中,可拉不是个等闲之辈。他是以色列全族人的首富:因为在约瑟死后藏下了一大笔财富,被可拉找到。同时可拉又是个先知:他预知到他的后代撒母耳(Samuel)会在将来指导扫罗王(King Saul),所以认定了反叛摩西不会有性命之忧。没想到他有后人存活下来,他却因叛乱致死; ?? 古实女子(Cushite Woman),是埃塞俄比亚的黑人女子。这里犹太教传统中又有一段故事:摩西在青年还在埃及宫中的时候,有一次领埃及军队去攻打阿塞俄比亚。摩西屡战屡胜,非洲国王 Saba 的女儿 Tharbis 在城头观战,居然爱上了这个把她老爸打的没有还手之力的敌人首领。取胜后摩西就娶了 Tharbis 为妻; ?? 在 一段犹太传统 中,罗马皇帝曾派军队上尼波山寻找摩西的坟墓。他们在山下的时候明明看到是在山上,爬到山上却又明明看到是在山下。于是罗马军队分成两部,一队人马上山,一队人马下山,同时寻找高声传话。可还是山上的说看到在山下,山下的同时说在山上。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摩西之死(The Death of Moses) 阿塔兰塔(Atalanta) 十诫(Ten Commandments) 雅典系列之:菲德拉(Phaedra)和希波莱托斯(Hippolytus) 逾越(Pass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