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和待遇(以上个世纪为例)
中国官员除了工资之外,其它待遇也是按照级别分配的,特别是一切都凭票供应的阶段。
大致上,官员分四个层次:县处团及以下;地师厅局;省部军;副国以上。
一般来说,地师以上算高干。例如当时出差,县团只能坐硬卧,地师就可以坐软卧了。
食品供应,在最困难的三年,副国以上副食至少保证了每天一斤肉。但是粮票的量是比较固定的。记得有回忆文章说,周恩来请文艺界人士吃饭,客人们需要交粮票。尽管定量有限制,但是品种还是有不同。辽宁70年代一般供应的是粗粮,特供的就是细粮。高级干部们还可以去下属招待所吃饭。省部以上在北京是有特供商店的。
住房是按照职务有标准的。不过具体的居住条件,和地方有关。北京老部长可以有四合院,新部长只能住部长小区了。北京的部长小区还不少。国家级的估计还有四合院可住。
按照规定,部以上才有专车。北京的局级干部上下班多数没专车,但是地市首长一般上下班是有专车的。县级一般办公和住宅很近,大概上下班不会有车(也不合规)。
干部待遇里,很重要的还有一个信息知情权。中共的信息是按照级别供应的。一般说,传达到县团级的文件,距离全民传达就不远了。著名的新华社大参考,就是发到正地师级。70年代初每天两本,单位要出钱订。大概一年300多元,相当于学徒工的一年的工资。有回忆文章说,陈毅文革中倒霉了,他夫人把家里的一笔派大用处的钱拿出来,想给他订大参考。省部级还有更生猛的内参。很多内部发行的书也是按级别购买的。
至于子女能拿到什么好处,取决于官员本人的意愿和影响力。那似乎没有明文规定。